首页 > 学术论文

再生铅熔炼炉节能减排改造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32:26
热度:

再生铅熔炼炉节能减排改造实验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发展,能源利用面越来越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做好企业节能减排从源头上防止能源浪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太和县顺达金属

【摘要】:随着工业发展,能源利用面越来越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做好企业节能减排从源头上防止能源浪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太和县顺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技改为例,通过对再生铅熔炼炉节能减排的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并加以优化,实现企业生产中工业窑炉能耗和排污的可控性,主要解决燃烧系统优化、窑体结构的优化、热量回收利用和烟气脱硫等问题,选择低能耗、轻污染的生产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再生铅工业窑炉节能减排实验改造,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其进行的节能减排措施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燃烧系统优化 经实测熔炼炉尾部烟道的温度是800~1200℃,大量的余热白白浪费在熔炼炉尾部烟道加装换热器,针对实际情况,熔炼炉燃烧系统优化主要分两步:一、增加富氧发生装置即提高鼓风机鼓入炉膛的空气中的含氧量,提高燃烧效率。二、余热利用即在熔炼炉尾部加装余热换热器,来预热鼓风机吹入炉膛的空气,减少能量浪费,进一步提高熔炼炉的燃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经过实际测量燃烧系统优化后系统的节能量可达15%~25%。 2、炉型改造 针对其烟气温度高的特性,在原有的熔炼炉后面再增加一个跟原有熔炼炉完全相同的炉窑,两炉交替使用,利用前炉余热来熔化后炉铅材料。经过炉窑的整改实验,通过安徽省节能监察中心实地测量每吨再生铅耗煤104.59千克标准煤,低于国家先进水平110千克标准煤,远远低于改造前321千克标准煤。 3、烟气脱硫 通过对湿法脱硫实验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一种新型的脱硫除尘设备——鼓泡塔脱硫装置,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设备的的阻力特性曲线和泡沫脱硫的效率。结果表明,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吸收液时,添加一定量的发泡剂,鼓泡塔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达97.4%~98.6%。并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了中试,中试鼓泡塔脱硫效率为89.8%~91.2%。中试实验结果表明,脱硫设备在内胆孔径大小和孔隙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再生铅 熔炼炉 节能减排 脱硫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致谢8-13
  • 第1章 绪论13-18
  • 1.1 节能减排的背景13-14
  • 1.2 节能减排的形势、意义14
  • 1.2.1 节能减排的形势14
  • 1.2.2 节能减排的意义14
  • 1.3 国内外工业窑炉节能研究概况14-16
  • 1.4 国内外脱硫除尘技术的发展现状16-17
  • 1.5 本文研究内容17-18
  • 第2章 节能企业及改造项目的基本概况18-26
  • 2.1 企业概况18
  • 2.1.1 企业主营业务18
  • 2.1.2 经营和管理现状18
  • 2.2 节能减排项目基本情况18-25
  • 2.2.1 项目选址及用地18-19
  • 2.2.2 项目节能技术改造建设内容19-20
  • 2.2.3 项目工艺方案20-22
  • 2.2.4 总平面布置22
  • 2.2.5 项目产品质量标准22-23
  • 2.2.6 项目所需原材料性质23
  • 2.2.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3-25
  • 2.3 项目用能情况及当地能源概况25-26
  • 2.3.1 项目用能概况25
  • 2.3.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25-26
  • 第3章 节能方法研究26-39
  • 3.1 节能技改方案26-35
  • 3.1.1 项目技改后工艺叙述及工艺流程27-30
  • 3.1.2 节能改造后的工艺流程30
  • 3.1.3 项目工艺主要特点30-31
  • 3.1.4 主要工艺技术指标31-32
  • 3.1.5 物料平衡32-33
  • 3.1.6 能量平衡33-35
  • 3.2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35
  • 3.3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35-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节能技术措施、效果和经济指标39-44
  • 4.1 节能技术措施39
  • 4.2 节能管理措施39-42
  • 4.2.1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39-41
  • 4.2.2 能源计量体系建设41-42
  • 4.3 单项节能工程42
  • 4.4 节能效果比较42
  • 4.5 节能措施经济性42-43
  • 4.6 本章评估小结43-44
  • 第5章 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44-49
  • 5.1 节能量计算过程44-47
  • 5.2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47
  • 5.3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47-48
  • 5.4 本章评估小结48-49
  • 第6章 窑炉烟气脱硫试验49-58
  • 6.1 气液吸收原理49
  • 6.2 SO2的吸收原理49-50
  • 6.3 烟气脱硫实验方法设计50-52
  • 6.3.1 设备的原理及设计50-52
  • 6.3.2 实验具体设备52
  • 6.4 小试实验52-55
  • 6.4.1 空塔阻力实验52-53
  • 6.4.2 脱硫实验53-54
  • 6.4.3 实验结论54-55
  • 6.5 中试实验55-57
  • 6.5.1 中试脱硫实验55-56
  • 6.5.2 实验结论56-57
  • 6.6 小结57-58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7.1 结论58
  • 7.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4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64-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任华玉;徐兴科;孙莉婷;于鹤青;

我国节能减排困境、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袁开福;

能源流核算与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    朱启贵;

节能减排——基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    李新英;

企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研究    崔秀敏;

利用烟气余热实现节能的技术措施    程俊;李瑞;

国内节能减排指标研究进展    吴开尧;朱启贵;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周广艳

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协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和建议    胡勇;李秀峰;

面向海洋科学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黄贵秋;张海燕;

烟气脱硫过程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李春山,谭心舜,项曙光,韩方煜

燃煤工业锅炉SO_2污染及应用工业固硫型煤控制    柳知非

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柳知非,乔海涛

牡丹江地区节能减排问题思考    刘国斌;杨小巍;

轧钢加热炉节能方向    苏巧玲

关于提高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探讨    张峥;

袋式除尘器喷吹过程的数值模拟    李志华;夏鹏;刘建凤;焦雷;

面向石化行业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黄贵秋;陈艳辉;熊拯;陈敏娥;

火电厂烟气脱氮解析    瞿群;谢文彰;赵伟;

EBZ230型掘进机冷却喷雾系统设计与维护    李晓宁;霍小宁;

纯棉纱线的中温生物精练工艺    胡啸林;董玲;

柴煤炉烟囱水套研究    汤楚宙;周毅;

沼气纯化设备试验研究    周磊;张全国;

氨合成催化剂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康亚立;何闯;

5×50MW燃煤供热机组脱硫工程——浅谈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在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魏甲明;

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吴静;张少峰;关雪涛;

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系数影响因子分析    姚芝茂;武雪芳;王宗爽;腾云;李俊;王晟;

烟气脱硫技术评价方法现状及展望    李友平;尹华强;刘勇军;裴伟征;楚英豪;

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张大明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    钱惠国

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    迟本坤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工业炉温度场可视化与辐射特性参数解耦重建研究    张向宇

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    刘小敏

基于统计学和解耦算法的丙酮—丁醇蒸馏系统优化研究    王洪海

吸附法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研究    智永婷

填料塔多种高效脱硫工艺的性能对比研究    何杰

基于风幕技术的综掘面粉尘防治研究    李雨成

浙江省印染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研究    李志平

选煤厂给料机和落料管产尘机理及控制技术    荆德吉

改性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_X的研究    王萍

广州市工业锅炉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    赵军明

地源热泵U型竖直埋管钻孔外传热模型研究    战国会

管壳式换热器脉冲流动传热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汪威

氧化结合钙基湿法脱除NO_x的工艺研究    肖灵

微波热风在电收尘器高温烟气防结露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刘建华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研究    赖莉洪

液态钢渣水淬工艺含尘气体净化技术的研究    刘钰天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研究    张庆阳,张沅,曹学柱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进展    尹华强,胡玉英,刘中正,串亚权,罗德明

双极膜工作电压的理论分析    莫剑雄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现状与减排贸易    周捷;

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研究    梁季;

利用价值量指标进行能源利用分析的探讨    刘乃慧,夏方乾,丁黎明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    黄振中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李堂军,曹靖宇

基于能值分析的森林生态系统能效程度指标构建    吕洁华;鞠芳;

节能减排——基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    李新英;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湖北省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研究    李爱军;

政府节能政策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黎涛

山东省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评估    姜涛

城市能源供应的生态化评价研究    张宁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与价格制定研究    金翀

煤炭发电项目建设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王征

规范再生铅刻不容缓 新技术发展极具潜力    马永刚

开工不足 价格疲软 国内再生铅市场期待稳中求变    安克杰;

中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生产    马永刚!江苏,杨洪永!江苏

恩绍芬公司再生铅技术的改进    胡燕

论我国再生铅行业的呼唤──访中国再生有色金属协会副理事长杨春明    马永刚

我国应加大发展再生铅锌工业力度    马永刚

废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市场需规范    马永刚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废铅再生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杨春明,马永刚

七大问题制约我国再生铅行业健康发展    马永刚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生产    马永刚

铸造生产线节能减排的对策和效果    唐和雍;易红;

从技术层面探讨热工工程及工业窑炉设计中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协调及处理    干大川;

关于推进唐山市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考    郑红玲;

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减排成本分析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

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唐钢    苏福源;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    孙兴华;童国显;

浅析冷冻干燥系统的节能减排    康景隆;

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林乐芬;边浩;

浅谈传统齿轮制造业的节能减排    李石求;

“节能减排”——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论“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和发展的关系    朱康亮;成庆林;

豫光集团:在循环利用中做大再生铅产业    李艳 王培

蓄电池行业整顿促再生铅产业升级    许红萍

规范对再生铅加工企业的管理    本报记者 魏敬民 刘颖

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领头雁    

发展再生铅: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刘燕文

我国每年百万吨再生铅亟待回收    记者 李虎成通讯员 彭国奇

四大问题阻碍再生铅发展    本报记者 史爱萍

“小作坊”充斥再生铅市场 再生铅准入条件拟提高    记者 陈姗姗 实习记者 王依玲

再生铅行业前景好待规范    郝欣

再生铅领域急需整顿    本报记者 马永刚

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    陆婕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林永居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中国减排成本及减排政策模拟:CEEPA模型的拓展研究    姚云飞

基于动态博弈的税收减排机制研究与设计    李长胜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研究    刘喜丽

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李波

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    周力

再生铅熔炼炉节能减排改造实验研究    黄崑成

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    罗岑

区域节能减排的系统分析与能耗结构关系研究    张云飞

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倩瑶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周广艳

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    崔秀平

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法律问题研究    曹炜

青岛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评价及其对策建议    于鹏飞

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    葛素琴

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    吴皓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