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多峰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9:23
热度:

光伏并网逆变器多峰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以及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探寻绿色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因其无穷尽、无污染的优势成为了最佳绿色能源,其中光伏发电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以及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探寻绿色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因其无穷尽、无污染的优势成为了最佳绿色能源,其中光伏发电成为太阳能应用的重要发展趋势。论文以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中最大功率跟踪系统为研究重点,分析了并网逆变器前级DC/DC变换部分、光伏电池建模方法、单峰值和多峰值情况下MPPT技术。 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的背景及意义,在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并网逆变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选择Boost电路作为两级式并网逆变器的前级DC/DC部分;其次,分析了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以及输出特性,以工程应用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Matlab仿真模型,分析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热斑效应的危害以及局部阴影对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建立的光伏阵列模型能够模拟正常光照条件以及局部阴影时输出的单峰、多峰特性;最后,分析了最大功率跟踪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MPPT方法,重点对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跟踪方法的两个关键参数(采样周期和扰动步长)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光伏阵列局部阴影时输出特性出现多峰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改进型全局扫描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以理论分析、参数计算及仿真验证为基础设计并制作主功率电路、控制电路等硬件部分,以DSP为主控芯片实现软件部分,并详述了硬件、软件设计方案,给出了相关实验结果。 【关键词】:最大功率跟踪 局部阴影 光伏阵列 光伏并网逆变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1 绪论9-20
  • 1.1 光伏发电的背景及意义9-10
  • 1.2 户用型光伏并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10-13
  • 1.2.1 国外发展现状10-11
  • 1.2.2 国内发展现状11-12
  • 1.2.3 光伏逆变器的发展现状12-13
  •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3-18
  • 1.3.1 多峰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的必要性13-15
  • 1.3.2 多峰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近况15-18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8-20
  • 2 最大功率跟踪系统整体研究与设计20-28
  • 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20-21
  • 2.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分析21-22
  • 2.3 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整体分析22-27
  • 2.3.1 DC/DC变换器的分析与研究22-23
  • 2.3.2 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23-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3 光伏电池特性分析及其建模仿真28-46
  • 3.1 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28-29
  • 3.2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29-34
  • 3.2.1 单指数模型29-30
  • 3.2.2 双指数模型30-31
  • 3.2.3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电池模型31-32
  • 3.2.4 工程应用模型32-34
  • 3.3 光伏组件模型的仿真与分析34-36
  • 3.4 光伏阵列局部阴影特性分析及建模36-45
  • 3.4.1 错配效应分析36-40
  • 3.4.2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特性分析40-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4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研究46-76
  • 4.1 最大功率跟踪原理分析46-49
  • 4.2 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49-69
  • 4.2.1 恒定电压控制法50-51
  • 4.2.2 扰动观察法51-60
  • 4.2.3 电导增量法60-69
  • 4.3 多峰最大功率跟踪技术69-75
  • 4.3.1 局部阴影时全局扫描方法简述69-70
  • 4.3.2 改进的全局最大功率跟踪方法70-73
  • 4.3.3 仿真分析73-75
  • 4.4 本章小结75-76
  • 5 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76-90
  • 5.1 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硬件电路设计76-81
  • 5.1.1 Boost电路的设计与实现77-78
  • 5.1.2 MOSFET驱动电路设计78-79
  • 5.1.3 隔离采样电路设计79-81
  • 5.1.4 AD保护电路设计81
  • 5.2 最大功率跟踪关键程序设计81-83
  • 5.2.1 AD采样配置82
  • 5.2.2 PWM发生模块配置82-83
  • 5.3 试验结果分析83-89
  • 5.3.1 单峰MPPT试验84-87
  • 5.3.2 多峰MPPT试验87-89
  • 5.4 本章小结89-90
  • 6 总结与展望90-92
  • 6.1 总结90-91
  • 6.2 前景与展望91-92
  • 致谢92-93
  • 参考文献93-9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电池实用仿真模型及光伏发电系统仿真    焦阳;宋强;刘文华;

硅太阳电池解析模型分析与参数修正    徐晓冰;王建平;张崇巍;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肖潇;李德英;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研究及发展    李现辉;郝斌;任远;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和思考    赵玉文

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    苏建徽,余世杰,赵为,吴敏达,沈玉梁,何慧若

光伏水泵系统中 CVT 及 MPPT 的控制比较    余世杰,何慧若,曹仁贤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光伏阵列多峰最大功率点跟踪中的应用    朱艳伟;石新春;但扬清;李鹏;刘文颖;魏德冰;付超;

我国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研究    王斯成;

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研究    刘邦银

户用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策略的研究    任碧莹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太阳能光伏模块电气特性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戴训江;晁勤;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ITO/Si/Al结构太阳电池pn结光电特性仿真研究    施敏;王强;孙玲;

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韡;傅倩;

基于PSIM的光伏模块建模与电气特性仿真    刘俊杰;张新燕;

光伏模拟器的设计及仿真验证    杨文燮;胡仁杰;卢志伟;

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高亮;蔡世俊;高鹏;李果华;施正荣;朱拓;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温度与红外特性分析    王培珍;

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新型单级Buck—Boost光伏逆变器的研究    吴铁洲;柏祎山;周杨;吴麟章;

基于动态电容充电的光伏阵列Ⅰ-Ⅴ测试仪    张国荣;瞿晓丽;苏建徽;刘宁;董康;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    龚宇雷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    李鹏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弧形直线电机伸缩门及其控制研究    张志华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DSP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    耿兴华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基于预测电流控制的PWM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法研究    刘亮,邓名高,欧阳红林,周马山

基于同步坐标变换的VSC-HVDC暂态模型及其控制器    陈海荣;徐政;

新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比较和数字实现    郭小强;邬伟扬;赵清林;

基于分布式并网发电的新型孤岛检测研究    陈卫民;陈国呈;吴春华;崔开涌;张翼;肖鹏;

一种有效的孤岛检测盲区描述方法    刘芙蓉;康勇;段善旭;王辉;王志峰;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    陈阿莲;冯丽娜;杜春水;张承慧;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蔡宣三;

以电导增量法实现MPPT的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叶满园;官二勇;宋平岗;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研究    刘邦银

光伏屋顶形式优化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任建波

《阳光能源》话你知 中国光伏想有一个家!    陈昆泉;

光伏产业:跨过寒冬是春天    胡兴军;

光伏工程都被谁抢走了    

光伏产业新动力:高纯冶金级硅太阳电池产品投入市场——CSI阿特斯宣布UMG组件e-Modules正式下线    袁麟;

发改委工信部着手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问题    

光伏产业面临的研发挑战    Els Parton;Philip Pieters;Jef Poortmans;

陕西省光伏产业将实现产值2280亿元    

我国藏区光伏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思考(上)    尼玛江才;

上网电价——光伏产业“大餐”的“调味剂”    

我国藏区光伏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思考(下)    尼玛江才;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    施正荣;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否赶超世界?    施正荣;

光伏:2012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亿    刘辉张民强 记者 赵晓强

测绘助推江西新余光伏产业发展    李叶青 胡婷然

太阳能光伏产业盛事将在上海举办    朱培

节能减排促我省光伏产业发展    记者 芦瑞

新余抢占光伏产业世界制高点    记者 徐国平

国产装备托起光伏产业    本报记者 左丹

光伏产业洗牌“过冬”    本报记者 陈玮英

中国光伏产业亟待走出挣小钱窘境    记者 胡亮

昆明奠基全球光伏产业制高点    首席记者 肖宇辉

锦州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    本报记者 张继锋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    袁见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建筑并网光伏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梁佳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分布式风光互补系统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策略研究    刘立群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户用型并网光伏控制系统研究    陈金凤

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刘文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