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8:57
热度:

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几年,能源消耗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建筑能耗的巨大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而此时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解决这

【摘要】:近几年,能源消耗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建筑能耗的巨大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而此时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也具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而太阳能光伏应用,却是近些年才开始逐步发展的,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建筑中,也是近期才开始广受关注的。各国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不少针对促进太阳能光伏应用的政策,但由于其应用的主要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有着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成本过高问题,因此,关于其应用前景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而本论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环境及经济等方面分析其可推广性并得出结论。 首先,针对太阳能光伏的应用原理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重点选取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技术较新的非晶硅薄膜电池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计算出了多晶硅电池的能量回收期,并归纳了目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原理的能量回收期计算结果,进行论证分析,并对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另外,从建筑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利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析两种电池的经济性能,得出了相关数据,为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太阳能光伏政策的倾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后,对我国目前的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应用形式进行了分析,又从政策层面对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相关政策支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现有机制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应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即Building Integrated PV),得出了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应用的适用领域,以及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发展的新方向,和国家政策对于该行业的引导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 建筑 能量回收期 环境影响评价 经济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1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5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8-13
  • 1.1.1 论文研究背景8-13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3 论文研究方法14
  • 1.4 论文技术路线14-15
  • 第2章 太阳能光伏技术及发展现状15-27
  • 2.1 太阳能光伏工作原理15
  • 2.2 太阳能光伏电池15-19
  • 2.2.1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分类16-17
  • 2.2.2 几种常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17-18
  • 2.2.3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效率18-19
  • 2.3 光伏产业链19-20
  • 2.4 国外太阳能光伏的发展现状20-22
  • 2.4.1 德国20-21
  • 2.4.2 美国21
  • 2.4.3 日本21-22
  • 2.4.4 其他22
  • 2.5 国内太阳能光伏的发展现状22-26
  • 2.5.1 国内主要的光伏企业22-24
  • 2.5.2 我国光伏产业链的发展现状24-26
  • 2.5.3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26
  • 2.6 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存在的问题26-27
  • 第3章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环境及经济性能分析27-44
  • 3.1 环境影响分析27-38
  • 3.1.1 环境影响分析体系的确定27-29
  • 3.1.2 多晶硅电池能量回收期分析29-34
  • 3.1.3 基于 LCA 理论的多晶硅光伏电池研究现状34-36
  • 3.1.4 非晶硅薄膜电池环境影响分析36-38
  • 3.2 经济性能分析38-44
  • 3.2.1 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分析38
  • 3.2.2 太阳能电池投资回收期分析38-44
  • 第4章 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的主要形式44-50
  • 4.1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44
  • 4.2 BIPV 建筑的应用形式44-47
  • 4.3 BIPV 与 BAPV 方式对比的优越性47-48
  • 4.4 我国 BIPV 建筑的应用实例48-49
  • 4.5 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形式中存在的问题49-50
  • 第5章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政策分析50-61
  • 5.1 国外太阳能光伏政策现状50-54
  • 5.1.1 德国50-52
  • 5.1.2 西班牙52
  • 5.1.3 日本52-53
  • 5.1.4 美国53-54
  • 5.2 我国的太阳能政策研究54-61
  • 5.2.1 国家相关政策54-56
  • 5.2.2 地方政府颁发的相关政策56-58
  • 5.2.3 我国现有太阳能光伏推广政策存在的问题58-61
  • 第6章 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的对策和措施61-64
  • 6.1 太阳能光伏建筑适用领域61-62
  • 6.2 太阳能光伏技术与新型建材的结合62-63
  • 6.3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政策支持方向63-64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简述    卢志安;迟晓红;赵国华;

薄膜太阳能电池    徐慢;夏冬林;杨晟;赵修建;

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    朱颖心;谷立静;

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动态    刘春娜;

日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政策和实例    刘青荣;顾群音;阮应君;任建兴;龙有二;高伟俊;

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生命周期评价    刁周玮;石磊;

太阳能电池概述    王慧;邵竹锋;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    孟懿;

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分析    钱金法;王雅萍;钱惠祥;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环境影响分析    田明明;毛龙满;张志杰;陈小兰;杨励君;

我国生态建筑评估体系应用现状与展望    范涌;胡昊;

苏州多层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评价    王洁;韦保仁;田原聖隆;小林謙介;匂坂正幸;

国内外生物质裂解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肖烈;张忠河;何永梅;杨国峰;尤希凤;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析    张玉菊;

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燃烧机理研究进展    刘圣勇;王艳锦;杨群发;王智展;郭前辉;杨国峰;王晓东;

用椭偏法研究掺磷a-Si∶H薄膜的光学特性    匡跃军;李伟;廖乃镘;蒋亚东;宋震;黄清海;祁康成;

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进展    王育伟;刘小峰;陈婷婷;姜春萍;王瑞林;

PIN型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仿真研究    曾睿;何世东;龚宇光;严来军;李伟;

浅谈智能绿色生态建筑    王博;杨欢欢;李小利;

北方地区城镇住宅节能设计评价研究    张亚英;吕德涛;刘太福;

生物质气化机理及应用    郑昀;邵岩;李斌;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配位氢化物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    郑雪萍;李平;安富强;曲选辉;

住宅小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讨    李越越;

住宅建筑地下室顶板对采暖能耗的影响研究    常静;张兆清;李永安;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浅析    周洁;

建筑区域外环境设计评价方法及工程应用    孙大明;李菊;

北京某商业建筑自然采光及节能效果评估    唐振中;朱颖心;

室外热环境评价指标湿球黑球温度简化计算模型    张磊;孟庆林;赵立华;

绿色建筑评估与探索    雷丹;董靓;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真空定向凝固法去除硅中金属杂质和晶体生长控制的研究    梅向阳

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    代学灵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柔性衬底薄膜光伏电池相关材料制备及性能    岳红云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实验研究    刘秀如

主动配风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气化参数影响研究    孙宏宇

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刘莹玉

北京奥运场馆建筑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徐鹏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改性研究    石德晖

基于SCP范式中国光伏产业产业组织研究    黄欢

轻钢结构住宅及经济分析评价研究    余娟

双馈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转子侧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徐凤星

HIT太阳电池硅片处理及复合透明导电膜的研究    王淑珍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龙敏

文化微粒群算法及其在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刘翔

武汉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采暖工程能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炜

太阳电池硅锭生产技术    吴建荣;杨佳荣;昌金铭;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孙玉星;杨宏;苏乘风;

生命周期评价    樊庆锌;敖红光;孟超;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动态    刘玉萍;陈枫;郭爱波;李斌;但敏;刘明海;胡希伟;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简述    卢志安;迟晓红;赵国华;

功能薄膜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庄大明,张弓,刘家浚

颗粒硅带上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    励旭东,许颖,李维刚,姬成周,李仲明,马本堃

铸造多晶硅的研究进展    席珍强,杨德仁,陈君

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郭志球;沈辉;刘正义;闻立时;

薄膜太阳能电池    徐慢;夏冬林;杨晟;赵修建;

铸造多晶硅中原生杂质及缺陷的研究    邓海

光伏屋顶形式优化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任建波

CdSe纳米棒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殷志刚

北京京仪集团太阳能电池硅材料制备设备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高斌

用战略眼光谋求国内光伏产业市场化    马恩兵;

光伏产业最大危机是市场风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解析光伏市场    孙海燕;

光伏产业:跨过寒冬是春天    胡兴军;

发改委工信部着手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问题    

迎接“零补贴”时代    刘陇华;

我国藏区光伏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思考(上)    尼玛江才;

开辟国内光伏市场之“蓝海”    本刊编辑部;

阳光产业期待阳光灿烂的日子——蓄势待发的光伏发电产业初探    孙瑜,刘宇峰

光伏产业链的探索之路    

把握政策走向,推进产业集聚——广东光伏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佛山三水召开    鹏飞;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太阳能光伏技术    邵文青;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    施正荣;

21世纪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赵玉文;

力促太阳能大规模应用或是光伏业壮大根本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经济学博士 马红漫

光伏产业:阳光背后有阴霾    本报记者 韩戴男

生产成本下降 光伏目标翻番有望    本报记者 陆晓辉

“一元光伏”成真国内市场爆发临界点到来    本报记者 严凯

让国内百姓用上光伏发的电    诸玲珍

青海发力光伏应用市场正当时    本报记者 钟银燕

我省光伏企业“逐日”步伐加快    本报记者 栗亮

光伏行业或将迎来大规模洗牌    本报记者 陈宁 实习生 蒋晓磊 白敬文

领跑全球“光伏环境一体化”    本报记者 李永强

敲开光伏市场规模化应用大门    董雅俊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    袁见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建筑并网光伏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梁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光伏多晶硅原料国际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余杨

准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刘钰山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刘文晋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