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汽车淘汰赛已开启,非理性降价的品牌需谨慎选择!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8-30 16:16:49
热度:

汽车淘汰赛已开启,非理性降价的品牌需谨慎选择!2023年,中国车市的这一轮降价从年初至今已经持续8个月的时间。无论是疲于应对的车企们,还是已经见怪不怪的消费者,大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

2023年,中国车市的这一轮降价从年初至今已经持续8个月的时间。无论是疲于应对的车企们,还是已经见怪不怪的消费者,大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似乎都有些爱咋咋地的感觉。

前段时间,比亚迪喊出了中国品牌要在一起的誓言。能不能在一起,怎么样在一起,各家对这个问题各有各的态度,不一而论。但是,在一起降价却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行动方针。

上半年的降价就不说了。在刚刚过去的七八月份,车市又有十几家车企提出了限时降价方案,包括大众、通用、极氪等,有的车型价格甚至直降10万元。就连坚持不降价的蔚来也提出了降价3万元的方案。理想虽然并没有官宣降价,但在多个地区存在优惠补贴。由于支持异地开票,理想汽车的地方补贴约等于全国补贴,算下来相当于优惠1.5万-2.3万元。

此前,我们聊过车市降价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停过。但是如此大幅度、频繁地、主动大幅降价,却是近年来少有的情况。而且是各种级别车型都在全面降价,整个市场都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

大家此时心里都在想一个问题:降价何时才能结束呢?

我们此前说过,中国车市的降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年前,降价就成为行业关注的问题,二十年后依然如此,只不过降价的情况加剧了,加剧到已经快脱离各家车企掌控的程度。

或许,刚才的问题应该改为:这一轮降价要到何时才能缓缓,让大家得到一个喘息之机?再这么降下去,血条不够厚的玩家就要撑不住了!

降价一轮接一轮

在本届成都车展上,就已经有斯柯达、广汽三菱、斯巴鲁、合创汽车、福特电马、沙龙汽车、玛莎拉蒂将近10个品牌缺席,还有多个品牌调整了参展形式,母品牌和独立子品牌联合参展。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价格战后,今年的车市需求相对疲软。乘联会数据,今年7月,我国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销量为177.5万辆,同比下降了2.3%,环比下降了6.3%,新能源车市场的零售销量为64.1万辆,同比增长了31.9%,但环比下降了3.6%。

进入8月,许多品牌通过限时优惠等促销活动再次降价,推动了第二轮降价浪潮。乘联会预估,8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约为185.0万辆,环比增长4.7%,同比下降1.3%。

这说明,降价换销量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上半年的那场史无前例的降价的效果也不尽人意。2023年前六个月累计销售952.8万辆,同比增长3%。而2022年同期,中国车市因为疫情销量一度停摆,所以2023年这3%可谓是增长了个寂寞。

更关键的是,巨额补贴不仅未能成功换量,反而使得消费者人心惶惶,这也影响了下半年的车市发展。

虽然今年没有参加成都车展的品牌算不上是主流品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车市消费不振的情况再继续下去,明年“消失的”品牌将会更多。

虽说优胜劣汰是市场的不二法则,但是非理性降价或者过度降价造成的可能后果会是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权益是一个极大的伤害,还损害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要警惕非理性降价

这几年,中国车市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异常迅猛,涌现出来无数的后进品牌。这对于行业进步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步子迈得太大,各路资本纷纷涌进,导致出现了一些发展乱象。比如说威马汽车是与蔚来、小鹏等企业同一时期成立的早期新势力品牌,自2018年起累计交付超8.3万辆。

后来因为诸多原因,威马汽车在2022年下半年陷入了经营困境,威马汽车开始出现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最近传出的消息是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数额为人民币60亿元。

对于8万多名消费者来说,车坏了找谁修,售后服务怎么保证,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现在某投诉网站上已经有威马E.5车主维修无门的新闻报道。

据了解,这款E.5?2022款是在2022年5月提车,今年4月30日的时候,这台车就出现车辆喇叭无法正常使用、液晶仪表盘上显示安全气囊故障。6月底,车辆又出现了慢充无法使用,快充只能冲到70%的问题

经销商进行检修,表示,威马厂家并无配件,因此售后工作无法进行。一款车开了还不到两年时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主机厂没有配件。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车企经营不下去了,车主连维修都保证不了,价格战打得再惨烈有什么用呢。

这个案例的教训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新能源造车品牌。天天喊着降价,长年累月不盈利,这是不正常的。新能源造车毕竟是一门生意,不是慈善。特别是那些背后没有大树的品牌要特别警惕。造车就是一场马拉松,不能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跑得稳。

从消费者层面说,有些品牌新能源转型慢,产品确实有些拉胯,但是总好过售后无门的结局。

这里不是给合资品牌洗地,而是从消费者自身利益出发。

消费者买车当然要看价格,但不能只看价格,还有其他因素要考量,产品素质、售后服务、品牌口碑还有高层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内容和风格,都需要理性考虑。

回到降价的话题,笔者想说的还是要理性看待。一定要警惕非理性和过度降价,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要多思考,不焦虑,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威马车主的遭遇。

百姓评车

中国汽车市场处在新能源转型的剧变阶段,原有的市场规则被打破,新的规则正在摸索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非理性降价而导致的被驱逐良币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就是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有实力、有口碑的传统品牌深陷转型慢的困境,另一方面,有创新、有冲劲的新品牌却消费者难以放心。前者是行业稳定的基石,后者是产业升级的动力。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排斥。

这一届的消费者的选择注定是左右为难。但不管怎样,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性选择肯定是没错的。

       原文标题 : 汽车淘汰赛已开启,非理性降价的品牌需谨慎选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