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纯电动、插混与增程式,谁能代表未来的电驱动方式?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9-02-13 15:00:14
热度:

纯电动、插混与增程式,谁能代表未来的电驱动方式?2019年1月,北汽集团公布了2018年经营业绩及2019年发展战略规划,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宣布,北汽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

2019年1月,北汽集团公布了2018年经营业绩及2019年发展战略规划,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宣布,北汽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促使自主品牌燃油乘用车逐步退出北京。到2020年,北汽在京将不再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的燃油乘用车。

北汽无疑是推进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激进一方。目前,在电驱动的解决方案上,纯电动、插电混动与增程式电动三方鼎力,各有优劣。

纯电动: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从新能源驱动的角度来说,纯电动车是清洁出行方式的理想型。

纯电驱动的方式使车的结构相较于燃油车更简单,也更适合智能化升级,同时让后续的维修保养环节也更精简。

但是,业内似乎对于纯电动汽车能“拯救世界”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在充电桩铺设、快充技术、电池续航等基建尚未成熟时,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无法增强。再加之成本相对高昂,不得不筑建起更高的售价门槛。当补贴退坡后,技术与基建都处在缓慢发展的尴尬处境时,被透支的销量将回馈给车市寒冬。

插电混动:当下是主流,未来力薄弱

目前,更多人推崇电动汽车中的“经济适用型”产品——插电混动汽车。在2019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仍会是全球私家车发展的主流”为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提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既可以满足双积分的要求,同时可以解决市场对续驶里程的期望值,可以化解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的负面效应。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于包括汽车公司、电网公司在内的产业链各个角色来说,是目前最热门与经济的选择。“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很长时间内的过渡产品,因为充电站也好,加油站的建设也好,都需要时间。”王传福表示。

在2018年广州车展上,本田发布了电动化战略,其将以混动技术为基础,推进电动化车型的普及,力争实现2030年全球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二为电动化车型( 纯电车型占比10%~15%、 油混和插混车型占比50%~55%),2025年前在中国推出20款以上电动化车型。

可见,目前部分车企已经把插电混动汽车作为重点产品布局。相比于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型对充电设施的要求不高,无里程焦虑,且技术成熟,性价比更高;相比于燃油车,其在环保上又占有优势。

所以,在目前的电动车领域,插电混动车型的竞争力极强。但也因为其仍需要依赖化石燃料、技术开发比纯电动车复杂,行业内仍不断寻找着能够更完美的电驱动方式。

加之虽然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但在北京,插电混动汽车在上牌时被看作燃油车,这让插混车在严格限牌限行的城市中并无优势。插电混动汽车即使能成为较长时间内的市场主角,也逃脱不了终将被替代的“过渡产品”身份。

增程式:“网红”概念,实力存疑

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定义,燃油汽车投资项目是指以发动机提供驱动动力的汽车投资项目,包括传统燃油汽车(含替代燃料汽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投资项目;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是指以电动机提供驱动动力的汽车投资项目,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投资项目。智能汽车投资项目根据驱动动力分别按照燃油汽车或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管理。

这意味着,在投资角度而言,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属于燃油车投资范围,而增程式电动车则属于纯电动车投资项目。

但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仍属于新能源车型。但增程式电动车相对特殊,按照投资角度来看,则从此前插电式混合车型的阵营中脱离。

增程式的驱动方式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较早利用此技术的雪佛兰Volt从2011年上市至今共在美国卖出超过14万辆,不过,通用汽车方面依旧决定在2020年停产这款车;宝马也在2014年推出了搭载增程器的宝马i3,但鉴于这款车存在感太弱且性能实在缺乏竞争力,宝马已经决定不再对欧洲市场销售i3的增程版车型。

为什么两大车企无法将增程式电动车成功推向市场?亿欧汽车曾分析:当动力电池电量不足时,增程器需要启动发电以驱动电机。而由于受到车内空间的限制,厂家不得不考虑增程器的尺寸问题。尺寸更小的增程器意味着更低的动力输出,因此车辆在增程模式下很容易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状态。这不仅导致车辆性能受限,而且会使得车辆更加费油。总之,就是增程器的技术还不成熟。

除此之外,对于增程式电动车来说,还有为人诟病的一点在于其始终依赖于燃油驱动。所以,能否找到一款更适合驱动增程器的清洁能源成了增程式电动车走上主流舞台的机会。

在电驱动方式方面,各大车企还在积极尝试,多面开花,但谁能代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短期仍看不到清晰的答案。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还需要解决相当棘手的续航里程焦虑、充电网络的建设成熟、动力电池的安全等问题;对于插电混动汽车来说,现阶段的人气面临无法持续的窘境,大概大部分人都把它看成是过渡型产品;对于增程式电动汽车来说,实质上仍然依赖燃油驱动的特质使其看上去像是“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

除了电能源之外,氢能、核能、太阳能等更清洁的能源都在逐步试错,未来的能源格局、市场格局、产品形态均无定数,新旧车企、各种驱动方案的推崇者都有创新的机会。

作者:赵玲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