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铝锌金属表面的超双疏改性及其自清洁性能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37:45
热度:

铝锌金属表面的超双疏改性及其自清洁性能【摘要】:本文铝、锌金属为基底,采用金辅助化学湿法刻蚀法、水热法等技术手段构筑表面微纳结构,并借助气相沉积技术降低表面微纳结构的表面自由能,得

【摘要】:本文铝、锌金属为基底,采用金辅助化学湿法刻蚀法、水热法等技术手段构筑表面微纳结构,并借助气相沉积技术降低表面微纳结构的表面自由能,得到了超双疏表面,着重研究了该表面的动态润湿性和它的自清洁性能;并且利用一步喷涂法在铝锌基底上实现超双疏自清洁。论文最后探索了以硅为基底,基于油膜滑性的新型自清洁表面的制备技术。研究发现: (1)采用化学湿法刻蚀法,以中性的KCl水溶液为刻蚀液,在铝基底上得到了一种无序的、纳米级绒毛状的表面微结构。经氟硅烷(FAS)改性后,铝基表面呈超疏水高疏油性,且具有良好的自清洁特性。所制备表面对去离子水和表面张力从63mN/m的丙三醇到45.2mN/m的二甘醇范围内的油类均有抵制性,这些测试液滴在该表面上的滑动角均小于10°,显示了良好的动态润湿性。 (2)水热法在锌基底上制备的ZnO纳米棒薄膜表面呈超亲水状态,静态接触角为0°。经FAS改性后,ZnO纳米棒薄膜表面的润湿性发生了显著改变,由超亲水超亲油转变为超疏水高疏油。去离子水、丙三醇和甲酰胺在该薄膜表面上的滚动角均小于10°,显示了良好的动态润湿性。但二甘醇在该薄膜表面上的滚动角较大,动态润湿性较差。 (3)喷涂法制备的全氟辛酸铜涂层表面具有双疏性和自清洁特性。去离子水和丙三醇、甲酰胺、二甘醇油类液体在所制备涂层表面上的滚动角均小于12°,表现出较好的动态润湿性。对于表面张力只有27.5mN/m的正十六烷在该表面上的静态接触角也能达到122°,但液滴粘着在涂层表面上,不发生滚动。 (4)在硅基上制得的新型自清洁滑性预浸润表面具有优异的滑动性能和良好的自清洁性能。所有测试液滴(水和油)在该表面上的滑动角均小于10°。对于表面张力只有27.5mN/m的正十六烷液滴,滑动角仅有6.5°。 【关键词】:自清洁 超疏水 超疏油 动态润湿性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G178
【目录】:
  • 目录6-8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引言11-12
  • 1.2 固体润湿性的基本理论12-17
  • 1.2.1 接触角与 Young’s 方程12
  • 1.2.2 表面粗糙度12-14
  • 1.2.3 接触角滞后和滚动角14-17
  • 1.3 超双疏表面17-21
  • 1.3.1 超双疏表面的结构设计17-18
  • 1.3.2 超双疏表面的制备方法18-21
  • 1.4 本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21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3
  • 第2章 实验原理、方法及设备23-30
  • 2.1 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原理23-24
  • 2.1.1 铝基底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23
  • 2.1.2 锌基底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23
  • 2.1.3 铝基底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23-24
  • 2.1.4 硅基底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24
  • 2.2 实验所用仪器与设备24-28
  • 2.2.1 接触角测量仪24-25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25
  • 2.2.3 真空超紫外光刻/表面处理装置25-26
  • 2.2.4 扫描探针显微镜26
  • 2.2.5 X 射线衍射仪26-27
  • 2.2.6 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27-28
  • 2.3 实验所用到的试剂28-30
  • 第3章 刻蚀法制备铝基自清洁表面30-38
  • 3.1 制备 Al 基超双疏表面的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30-31
  • 3.1.1 实验原理30-31
  • 3.1.2 实验过程31
  • 3.2 实验结果分析31-37
  • 3.2.1 表面形貌分析31-33
  • 3.2.2 表面组织分析33-34
  • 3.2.3 润湿性分析34-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水热法制备 ZnO 自清洁薄膜38-49
  • 4.1 ZnO 纳米棒薄膜的制备原理与实验步骤38-39
  • 4.1.1 实验原理38-39
  • 4.1.2 实验步骤39
  • 4.2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 ZnO 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39-41
  • 4.2.1 反应时间对 ZnO 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39-40
  • 4.2.2 反应温度对 ZnO 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40-41
  • 4.3 ZnO 纳米棒薄膜表面的结构及元素成分分析41-43
  • 4.3.1 ZnO 纳米棒薄膜表面的结构分析41-42
  • 4.3.2 ZnO 纳米棒薄膜表面元素成分分析42-43
  • 4.4 ZnO 纳米棒薄膜表面的润湿性能研究43-48
  • 4.4.1 ZnO 纳米棒薄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分析43-44
  • 4.4.2 ZnO 纳米棒薄膜表面的疏油性能分析44-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5章 喷涂法制备双疏涂层自清洁表面49-59
  • 5.1 双疏涂层的制备原理与步骤49-51
  • 5.1.1 制备原理49-50
  • 5.1.2 实验步骤50-51
  • 5.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51-58
  • 5.2.1 双疏涂层的表面形貌分析51-52
  • 5.2.2 双疏涂层 FTIR 表征52-53
  • 5.2.3 液滴在双疏涂层表面上的静态润湿行为53-55
  • 5.2.4 液滴在双疏涂层表面上的动态润湿性55-57
  • 5.2.5 双疏涂层可修复性57-58
  • 5.3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基于表面滑性的新型自清洁表面的制备59-68
  • 6.1 多孔硅的制备原理与过程60-61
  • 6.2 多孔硅的表面改性61-62
  • 6.3 制备滑性预浸润表面的理论基础62
  • 6.4 滑性预浸润表面的制备62-63
  • 6.5 多孔硅表面形貌分析63-64
  • 6.6 滑性预浸润表面形貌分析64
  • 6.7 滑性预浸润表面的滑动性能分析64-66
  • 6.8 滑性预浸润表面的自清洁性能66-67
  • 6.9 本章小结67-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成果77-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全氟聚醚润滑剂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    王金清,任嗣利,杨生荣

有机-无机自组装制备类荷叶结构超疏水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狄志勇;何建平;周建华;孙盾;王涛;

铝合金表面原位自组装超疏水膜层的制备及耐蚀性能    李松梅;周思卓;刘建华;

超疏水低粘着铜表面制备及其防覆冰性能    张友法;余新泉;周荃卉;李康宁;

合氟聚醚的合成及应用    王敏;

电镀法制备超疏水性铜表面    乔贞美;席文君;朱春雷;贾傲;

硅橡胶表面润湿特性对积污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国刚;赵悦菊;张金玲;夏兵;王建辉;

具有憎水性的无机/有机膜层的制备方法与研究进展    朱立群,金燕

疏水型自清洁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黄硕;吴仲岿;易辉;万晓东;张锐;

低表面能船舶防污涂料的疏水结构及防污性能    陈美玲;张力明;杨莉;高宏;

基于微纳结构的舰船仿生流体力学研究    孙江龙;吕续舰;李鹏;杨侠;

制备超疏水性铝表面的试验研究    宋明玉;黄新堂;

智能涂层——类生物表面活性智能涂层    李健;王颖;高新蕾;

自清洁仿生表面的湿润性及其制备的进展    路晓;管自生;

复制模塑技术制备仿生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刘建平;杨小敏;钟铧均;王龙祥;黄玉;

金属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应用    吴洁;张友法;余新泉;

硅水溶胶法棉织物无氟超疏水整理研究    庄伟;蔡再生;徐壁;徐丽慧;

多孔状聚氯乙烯薄膜的制备及润湿性能研究    康瑛珂;王金燕;杨广彬;张平余;

MODEL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NANOMATERIALS    

水压对微结构超疏水表面润湿模型稳定性及模型转换的影响    郑泉水;于洋;赵治华;

防污自洁PVC建筑膜材的设计思路    赵晓娣;顾振亚;

“仿生”水稻叶子的表面结构初探    王娇娜;赵亚洲;李从举;

植物孢粉壁非光滑表面结构特征及其仿生脱附机理    任露泉;王淑杰;韩志武;邱兆美;

透明超疏水超疏油涂层(英文)    

疏水处理对白铜B30缓蚀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时士峰;蔡希宏;徐群杰;

基于功能化纳米颗粒和仿生材料的生化分析新方法    张云

喷雾药液在靶标植株上的沉积与润湿研究    陆军

基于水滴模板法构建微纳复合功能界面的研究    孙巍

新型含氟涂层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汤威宜

基于纳米结构ZnO、SiO_2的功能棉制品及新型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性能    徐壁

几种材料表面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构筑与应用    许苗军

东方蝼蛄耦合特性、运动学建模及其功能仿生研究    张琰

耦合仿生抗冲蚀功能表面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张俊秋

基于自组装单层纳米粒子构筑抗反射结构    徐洪波

输电线路铝导线憎水性防覆冰涂层的研究    汪佛池

铝基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研究    窦庆乐

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微液滴电操控研究    史立涛

基于热力学分析的超疏水表面几何优化设计    崔晓松

ZnO纳米棒和荷叶状纳米结构的溶液法可控制备及其性能    齐高璨

超疏水碳纳米管复合涂层的研究    廖张洁

静电纺制备具有自清洁能力的仿生纤维膜的研究    蔡宇

SiO_2水溶胶的制备及其对棉织物无氟拒水整理研究    庄伟

PMMA-SiO_2、环氧树脂-SiO_2复合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浸润性研究    王金燕

离心风机叶片抗冲蚀磨损仿生研究    戈超

构筑具有各向异性性质的纳微米仿生结构表面    李洋

输电线路防覆冰涂料的研究进展    胡小华;魏锡文;陈蓓;

水平冷面上霜晶生长规律的实验研究    许旺发,吴晓敏,王维城,唐黎明

自然对流条件下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抑霜研究    勾昱君;刘中良;王皆腾;程水源;

疏水性涂层的制备及防结霜性能    王浩;吴晓敏;唐黎明;戴万田;王玉婷;金凤友;

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    郭志光;刘维民;

全氟聚醚润滑剂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    王金清,任嗣利,杨生荣

控制表面氧化法制备超疏水CuO纳米花膜    钱柏太;沈自求;

超疏水表面改善铝基材料的抗海水腐蚀性能    刘通;刘涛;陈守刚;程莎;尹衍升;

铝合金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    李松梅;王勇干;刘建华;韦巍;

碳纳米管阵列超双疏性质的发现    翟锦,李欢军,李英顺,李书宏,江雷

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材料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自清洁粉末涂料的研制    晁兵;晁宇;倪雅;刘国彬;

中科院造出神奇纳米布    

用于洗涤的纳米技术    

防水、防油、防污纳米西服还要洗涤吗    闻力生

综合信息    

纳米服饰、化妆品究竟该不该使用?    谭敦民

国内新产品新技术    

媒体荟萃    

干法一步制备超疏水含氟聚合物透明薄膜    王建明;王立铎;冯琳;

纳米界面材料在纺织领域的新进展    金鲜英;宋延林;江雷;

纳米界面结构技术在提升纺织面料功能的应用和实践    顾军;

尼龙表面的超疏水疏油改性    郝威;邵正中;

透明超疏水超疏油涂层(英文)    

纳米科技与纺织产业升级    李继泉;

纳米TiO_2自清洁玻璃的现状与前景    崔晓莉;

纳米仿生技术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龚;林素君;毛晓芳;付中玉;

PET薄膜表面氟碳树脂涂层研究    汪杰;方婧斐;董丽杰;熊传溪;

表面新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张俊彦;张斌;

超双疏阵列碳纳米管膜研制成功    陈功

“纳米技术”将在中国广泛应用    

纳米技术引发一场材料新革命    严新宝

纳米技术让衣物油水不沾    记者 李建国

洗涤技术的革命    宋丽

新宠纳米技术引发材料革命    孟宪峰

纳米技术大规模进军建材领域    刘羽

材料领域掀起新一轮科技浪潮    艾秀丽

纳米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本报记者 陆蔚榕

纳米STN母液研制成功    

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郗金明

疏水疏油含氟硅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高宇

疏水疏油纳米银镀膜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    薛歆

三维抗反射结构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齐殿鹏

聚(氟)硅氧烷/TiO_2纳米复合自清洁涂层的制备新方法与性能研究    丁晓峰

抗污染自清洁膜表面的仿生构建及油水分离过程强化研究    陈文娟

仿生抗生物黏附表面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云鸿

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动力学与疲劳寿命研究    弯艳玲

基于原位修饰杂化硅溶胶织物表面功能改性    殷允杰

溶胶—凝胶技术在纺织品多功能整理中的应用    汪青

超双疏表面的制备及其润湿性研究    周继根

铝锌金属表面的超双疏改性及其自清洁性能    辛道银

钛基超双疏表面的制备及其润湿性控制    陆遥

刻蚀法在铝基、不锈钢基上制备超双疏表面    秦春磊

超疏水/超双疏界面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王建明

含氟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纳米纤维化的超双疏性能研究    王家林

硅基仿生自清洁表面的制备及其润湿特性的研究    祁玉斌

植物表面超疏水及铝、铜合金基体超疏水、油表面的制备    赵坤

基于仿生微结构的疏水/疏油表面的研究与制备    赵帅

水相中具有可控油浸润的铜表面的制备    付珂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