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同pH缓冲液对由乙酸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34:56
热度:

不同pH缓冲液对由乙酸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不同p H缓冲液对乙酸产甲烷过程及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添加磷酸盐(PB)、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p H缓冲液对乙酸产甲烷过程及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添加磷酸盐(PB)、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哌嗪-1,4-二乙磺酸(PIPES)和Na HCO3/CO2缓冲液到乙酸产甲烷菌系中,定期监测甲烷产生趋势,到稳定期后收集菌体,进行16S rRNA基因的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结果】发现PB组的乙酸产甲烷菌系延滞期约为40d,显著高于其他组的20-24 d(P0.05);Na HCO3/CO2组乙酸转化为甲烷的比例为(88.3±0.5)%,显著高于其他组的77%-81%(P0.05);不同缓冲液组的最大甲烷比生长速率为0.46-0.57 d-1(P0.05);Na HCO3/CO2组的细菌群落变化最明显,主要是未培养细菌(unclassified bacteria)、螺旋菌科细菌(Spirochaetaceae)和未培养WWE1类群的丰度较其他组分别增加到(15.5±9.4)%、(7.3±4.6)%和(17.6±6.3)%,而互养菌科(Synergistaceae)的细菌丰度降低到(8.9±8.1)%。AC+PB组中的古菌类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竹节状甲烷鬃毛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相关的产甲烷古菌占主导(97±2%),而在HEPES、PIPES和Na HCO3/CO2组和不加缓冲液组中同时存在两类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harundinacea和联合鬃毛甲烷菌(Methanosaeta concilii),以及属于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的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结论】在乙酸产甲烷菌系中加入PB增加了甲烷产生的延滞期,加入Na HCO3/CO2增加了甲烷产量,但是添加p H缓冲液不会影响到菌系的最大甲烷比生长速率。加入PB和Na HCO3/CO2都会显著改变微生物的菌群结构。这些研究为设计适宜的产甲烷菌系生长条件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pH缓冲液 乙酸 产甲烷 群落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060,41173088)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3ZL001)~~
【分类号】:Q938
【正文快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废弃物生产国家,年产禽畜粪便30亿吨,作物秸秆7亿吨。如果这些农林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蔓延与恶化。通过沼气发酵,将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降解转化为甲烷,不仅可以“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环境污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石油厌氧降解促进CO_2的CH_4转化    蔡曼;池昌桥;关越;汤岳琴;吴晓磊;李国英;

不同成熟度煤样产甲烷潜力    何乔;丁晨;李贵中;陈浩;承磊;张辉;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李木英;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lternating mesophilic and thermophilic two-stag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food waste    Jey-R Sabado Ventura;Jehoon Lee;Deokjin Jahng;

污泥高固体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廖晓聪;程英超;李欢;

石油烃降解产甲烷菌系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麻婷婷;承磊;郑珍珍;覃千山;张辉;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随水稻品种和生育期的变化及其农田温室气体释放意义    Qaiser Hussain

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李道西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氮素形态和水分条件对水稻水分生理和氮素代谢影响的研究    杨秀霞

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效能及发酵液碳源的利用研究    杨雪

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刘丹

秸秆与污泥混合两相发酵产氢产甲烷的研究    刘頔

水稻秸秆与猪粪干法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柳杨青

乙酸和硫酸盐对石油烃降解产甲烷过程影响的研究    麻婷婷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特性研究    常华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主要技术环节与问题分析    张鸿翔;李小春;魏宁;

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甲烷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魏小芳;罗一菁;刘可禹;帅燕华;

生物气研究现状与勘探前景    林春明;李艳丽;漆滨汶;

铜绿假单胞菌WJ-1降解原油特性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

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及其资源意义    张小军,陶明信,王万春,段毅,史宝光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与研究新进展    邹才能;陶士振;杨智;袁选俊;朱如凯;侯连华;贾进华;王岚;吴松涛;白斌;高晓辉;杨春;

利用产甲烷菌进行CO_2地质固定在中国生物气田的应用初探    夏遵义,白志强

生物气模拟试验的进展    李明宅,张洪年,刘华,张辉,邓宇,连莉文,尹小波

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和各类天然气鉴别    戴金星;

煤的厌氧降解产气作用    李明宅,张辉

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    王爱宽

产甲烷菌免疫鉴定及其应用    许宝孝;

产甲烷菌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王保玉;刘建民;韩作颖;刘健;胡斌;

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    郝鲜俊;洪坚平;高文俊;

产甲烷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其培养基对于菌株的选择作用    庞德公;杨红建;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刘德燕;丁维新;

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

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

产甲烷菌的辅酶    许宝孝

产甲烷菌遗传学研究进展    许宝孝;

产甲烷菌的最新分类目录    杨秀山,傅连明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

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

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

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黎霞;承磊;张辉;

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

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

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

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    况叶

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    李新明 李瑛

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    张琛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基于代谢网络的产甲烷菌的耐热性研究    陈璟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    成艳芬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孙兴福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应用技术及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朱葛夫

甲烷胞菌对低氢和互营生长在转录水平的响应    刘鹏飞

产甲烷条件下高效烃降解菌群的人工构建    刘海昌

不同生境产甲烷古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    仇天雷

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及培养条件优化    张冰

低温产甲烷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刘全全

低温对沼气菌群产气能力的影响以及产甲烷菌的分离    杨光

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产甲烷性能研究    解明利

低温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丁晨

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及其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    张雅南

缺氧—厌氧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实验研究与动力学分析    宋佳萍

烃类化合物厌氧降解产甲烷中间代谢产物初探    何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