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4:03:57
热度:

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摘要】:我国褐煤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就达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烟煤和无烟煤等优质煤炭

【摘要】:我国褐煤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就达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烟煤和无烟煤等优质煤炭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因此,褐煤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生产和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煤种,具有高水分、高灰分、高挥发分、低发热量和低灰熔点的特征,从而导致褐煤直接燃烧效率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同时也造成其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高,不利于长途运输和储存的缺点。我国褐煤的开发利用遇到了严重的瓶颈。褐煤的利用,如液化、干馏和气化都需要把煤中水分降至10%以下。而迄今为止,褐煤的开发利用在我国还没有实际工业化展开。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工艺和技术以满足褐煤干燥的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的要求。而有效的干燥工艺及其相关装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机理的深入了解和设计、技术方法的可靠。 本文以极具能源战略意义的褐煤作为对象,分析了褐煤的特性及国内外褐煤干燥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表明虽然国内外学者正积极研究开发各种褐煤干燥技术和工艺,但其研究仍未取得较大的进展,相关成果也并不充裕。寻找安全、节能、环保的先进褐煤干燥技术及建立实用、完整、可靠的相关理论仍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过热蒸汽干燥由于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非常适用于褐煤的干燥。虽然一些学者针对褐煤的过热蒸汽干燥开展了实验研究和模型研究,但这些研究仅处在起步阶段。描述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温度的变化规律,预测和优化物料的干燥效果一般通过建立干燥热、质传递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来实现。目前,过热蒸汽干燥动力学特性通常由干燥曲线的测试结果建立的半经验模型来反映。但这种干燥模型与干燥条件、物料特性等密切相关。而绝大部分实际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条件却随时处于变化当中。现有形式的干燥模型在干燥过程计算的应用中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其理论亟待补充、完善并使之实用化。 与烟煤和无烟煤相比,褐煤在物理、化学及热特性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而褐煤干燥过程中的热、质传递与这些特性却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褐煤的物理、化学和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以储量较大的内蒙古赤峰褐煤为煤样,对其其孔径分布、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元素分析(C、H、O、N和S)和发热量等进行了测试,为褐煤过热蒸汽干燥的工艺的选择及其干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褐煤的内部结构与常见的大孔径多孔介质相同,其水分传递过程遵循多孔介质的规律。 基于褐煤的理化特性及工业生产特点,褐煤干燥提质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安全、能耗、水耗、环保、产能、运行费用等指标。干燥方式的选择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常用的包括转筒干燥、回转管式干燥、流化床干燥和气流干燥等干燥工艺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鉴于气流干燥方式结构简单、各种参数易于测量、易于大型化和工业化等优点,且其热、质传递过程与其它流态化干燥方式(如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喷雾干燥等)具有相同的特点和相同的数学描述。因此,本文选定气流干燥方式作为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在同时吸收了过热蒸汽干燥的安全、节能和环保的优点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适用于褐煤干燥的安全、.节能的名为“循环分级粉碎气流”的独特的过热蒸汽流态化干燥系统,并对其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中试试验研究和模拟研究提供了方向。 为实现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工艺,验证其工业生产的可行性,本文按上述设想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测试功能齐全的中试试验系统。该系统的处理能力为20-300kg/h,气流管风速为10-30m/s,进气温度为400-650℃。试验物料选用初始含水量为30-50%、原煤平均粒径为0-3mm的赤峰平庄褐煤。在试验系统的各个关键位置设置了一系列的测试孔,用于测量该处的温度、静压、颗粒速度、气体流速等参数,并可通过特制的取样装置采集该测试孔处的物料样品完成其水分、成分、温度等指标的测试。通过对颗粒的停留时间、含水量分布、气流和颗粒的温度分布等进行测量,获得了大量可用于工业规模生产和理论模型验证的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运行和过程参数;通过对干燥管内颗粒及气流的运动特性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大量的干燥过程参数,为下一步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提供了参考和验证依据,也为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且干燥后产品的品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工艺选择之中。 实现准确的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过程预测的前提是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以描述褐煤颗粒的含水率、温度以及气体的流速、温度等参数变化规律。从本质而言,过热蒸汽流态化干燥过程是干燥机内气流与被干燥物料的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的耦合。在组分传递方面,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不考虑物料颗粒内部含水量差异的集总参数模型。虽然该模型具有形式简单、便于工程计算等优点,但仅适用于表面水分蒸发的干燥过程。而在用于以内部水分迁移为主要因素的干燥过程的描述时,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失真。本文在分析了干燥管中褐煤颗粒和过热蒸汽两相流状况的基础上,利用N-S方程,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描述颗粒行为,并先忽略褐煤颗粒的内部传质阻力,建立了面向过热蒸汽流态化干燥的基础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进行适当的网格划分,并确定进口条件、出口条件和边界条件和求解及控制条件等工作,对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对于褐煤过热蒸汽干燥,忽略褐煤颗粒的内部传质阻力会导致其干燥过程模拟的严重失真,对干燥动力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如褐煤等的多孔介质的组分传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大量的干燥动力学的理论模型。但由于这些模型的表达方式过于复杂,且其中的孔隙率分布、平均空隙尺寸等仍需实验确定,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计算尚需极大的研究进展和巨大的研究努力。目前,对干燥动力学的研究仍以实验的方法为主,而干燥动力学特性主要由干燥特性曲线来体现。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可用于热风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机理研究的实验系统,并通过进行了大量的过热蒸汽干燥机理及其干燥曲线的实验研究与测试。实验发现,与热风干燥不同,过热蒸汽干燥存在三个阶段:冷凝段,含水率增加,物料温度同时升高;恒速段为物料颗粒表面水的蒸发过程,含水率直线下降;降速段为物料内部水分迁移至颗粒表面扩散的过程,含水率呈指数规律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过热蒸汽作为干燥气流介质的干燥动力学特性,建立了一套能够描述过热蒸汽干燥全过程包括蒸汽冷凝和物料内部传质阻力在内的干燥动力学模型,使得干燥动力学理论更加完整和准确。 在上述过热蒸汽干燥的三个明显的干燥阶段中,冷凝段和恒速段仅与物料颗粒表面水分相关,采用集总参数模型可以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而内部传质阻力的影响主要呈现于降速干燥段。本文对干燥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的分析发现,对于特定的物料和一定的粒径范围,在不同的干燥条件下,其干燥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进行适当的无量纲处理后,这些降速段的干燥曲线可为同一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独立于干燥条件之外。基于该特点,为将恒定干燥条件下获得的干燥曲线引入干燥条件处于变化中的干燥过程的计算和模拟中,本文首次提出了通用干燥动力学模型。而运用通用干燥动力学模型的要点是:确定一定干燥条件下恒速段的干燥强度、临界含水量及临界含水量随恒速段的干燥强度的变化关系;以临界含水率为节点,含水率大于此节点的干燥过程可用成熟且简便的集总参数模型进行描述,而进入降速干燥段后,干燥过程则运用通用干燥模型进行预测。 为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过程进行预测,并对褐煤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本文在建立了上述基础流体力学计算模型和过热蒸汽干燥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以气流干燥为代表的褐煤过热蒸汽流态化干燥过程的CFD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与中试试验结果比较显示该模型满足工程设计和计算的精度要求,可对褐煤的干燥过程进行可靠的预测,为本文研究的过热蒸汽干燥理论在过程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53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稻谷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的力学及干燥动力学特性研究    黄小丽

甲烷气氛下褐煤干燥及动力学研究    林琳

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气流干燥系统节能改造    刘星;张振伟;宋翠娥;

高水分褐煤燃烧发电的集成干燥技术    熊友辉;

压汞法测定多孔材料孔结构的误差    王红梅;

气固移动流化床干燥器流化与传热特性研究    张雨;于才渊;张人瀚;

薄层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雷广平;王宝和;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    汪寿建;

湿污泥颗粒的流化床干燥实验及模型    侯凤云;吕清刚;那永洁;矫维红;贺军;

过热蒸汽污泥干燥的机理与经济性分析    袁佳丽;郭宏伟;

生物质秸秆颗粒气流干燥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吕薇;李彦栋;李瑞扬;柳建华;邵海江;

薄层介质干燥过程内部水分扩散    肖美添,朱艳,刘华信

气流干燥管内气固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金辉

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操作与结构优化模拟研究    郑晓冬

过热蒸汽流化床内反应干燥制备MAP的实验研究    刘义明

杨木真空过热蒸汽干燥规律的研究    刘玉容

聚苯乙烯/铜粉温压成型的研究    程继贵,夏永红,王华林,徐卫兵

强电场作用下极细颗粒黏土渗流特性分析    房营光;丁凯;马彦晓;

不同固结压力下重塑土微孔隙特征变化的试验与分析    张平;房营光;何智威;袁建滨;闫小庆;

火电厂等离子点火装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圣春;

马钢圆坯结晶器水口改型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秦玲玲;陈玉宝;尹国才;

气流干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辉;

轻型链条炉排跑偏的分析与处理    邓玉萍,唐海燕

锅炉煤闸门设置的探讨    邓玉萍,田继宏

基于风险分析的长大隧道火灾安全疏散    郝树青;黄宏伟;

基于风险及EXODUS的地下空间火灾疏散    郝树青;

磁流变液的颗粒沉降理论分析与实验    李金海;张松林;

温压成形制备Fe-Si软磁材料的研究    诸涛;程继贵;李扬;黎彦希;

粉末冶金法制备AIN/Al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潘华;程继贵;俞雨;

褐煤抽提腐殖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姜鹏威;马志军;李志鹏;

劣质煤混烧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范文武;

以褐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新技术    张声俊;刘吉平;阚美秀;江玉玲;

褐煤蜡的工业制备及精制技术    张声俊;刘吉平;阚美秀;江玉玲;

隧道式蔬菜热风脱水干燥机的研究    刘晓娟;赵长滨;林君堂;张凤菊;于晓波;李存斌;赵丽平;冯源;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引起湍流混合的模型研究    杨玟;王丽丽;张树道;

电解铜粉制备工艺实验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杨世莹;张邦琪;杨家旺;华宏全;

点火能量与初始压力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    李润之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阻流板对双体船水动力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邓锐

有壁面质量注入通道流体动力学典型问题分析    王革

煤活性基团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表征    王雪峰

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张大明

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    赵扬锋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溴化锂水溶液微观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朱蓓蓓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黄燕

气流干燥管内气固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金辉

膨化饲料特性及带式穿流干燥机气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王超

塞流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物料流场的CFD模拟    张战锋

利用焦化废水中水洗煤对煤的可浮性影响研究    郑西强

煤电性参数的实验研究    孟磊

倾斜巷道中风流方向对瓦斯分布与瓦斯积聚的影响    王春霞

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张艳利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攀

煤氧化的反应机理函数和热效应的研究    郑艳敏

水稻颗粒内部的应力分析    李业波;曹崇文;

我国中长期粮食需求分析及预测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

空气和过热蒸汽干燥特性的对比    梅国晖,任立义,任朝晖,刘锷

木材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应力(Ⅰ)——径向收缩应力特征    程万里,刘一星,齐华春,師岡敏朗,則元 京

褐煤过热蒸汽预干燥探讨    蒋斌;李胜;梁国林;

用过热蒸汽干燥蚕茧的探讨    陈建勇,陈时若

快速干燥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湿分迁移机理的研究    施明恒,王馨

真空过热蒸汽干燥木材的水分迁移特性    张璧光,伊松林,崔旭东

饲用稻在畜禽日粮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周联高;吴蓉蓉;严桂芹;章世元;刘巧泉;辛世文;

印尼褐煤在蒸汽管回转干燥机中干燥特性研究    冯彬;周立荣;窦岩;刘志远;

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    李先春

中国粮食需求中长期趋势研究    吴乐

生物质热解的物理化学模型与分析方法研究    陈海翔

植物性含湿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优化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    杨俊红

褐煤的脱水提质及干燥/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王涛

褐煤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及动力学分析    熊程程

氢氧化镁纳米棒的热分解动力学和干燥动力学    王秀兰

黄菊真空薄层干燥特性研究    李晓冬;刘鸿雁;胡柏松;赵景利;

温度梯度的数学理解    刘喜排,王静

颗粒物料气流干燥的数学模型    郑国生;曹崇文;

燃料与用电结构    贾振航

马尾松木材浮压干燥过程中的传质传热特性    伊松林,张璧光,常建民

木材真空-浮压干燥过程热质传递的数学模型    伊松林,张璧光,常建民

鳙鱼的热风干燥规律研究    段振华,张慜,汤坚

压汞法计算模型的理论修正    段雪,马力,王琪,寇俊莉

新型推挽式脉冲气流干燥机的研制    温新林,徐向阳,唐歆熙,宿新天

实施木材保护工程推动我国木材防护事业的大发展    陈长坤

旋流闪急干燥器传热性能及最佳匹配参数研究    李文曲

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薄层干燥特性的研究    高琦

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操作与结构优化模拟研究    郑晓冬

气流干燥铜精矿热风炉燃油优化    吴群英

内循环流化床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盖志杰

药厂流化床数值模拟    郏京武

氢氧化镁纳米棒的热分解动力学和干燥动力学    王秀兰

褐煤蜡精制方法研究    郑筱梅 ,李自林

精制褐煤蜡的化学组成及其研究方法    朱继升,陈兰光,成绍鑫,孙淑和

褐煤蜡生产和销售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邵毅;

用非苯溶剂从稔子坪煤中萃取褐煤蜡    王平,河秋云

发展中的我国褐煤蜡工业    叶显彬;

褐煤蜡——石蜡系中温模料的试验研究    

舒兰褐煤蜡生产概况    

关于开发我省褐煤蜡工业的设想    成绍鑫;孙淑和;吴奇庞;

冷却结晶法脱除粗褐煤蜡中树脂的研究    叶显彬,储少岗

由煤制取褐煤蜡    马治邦

褐煤蜡的工业制备及精制技术    张声俊;刘吉平;阚美秀;江玉玲;

德国企业莅珲考察褐煤蜡项目    记者 杜守利

蜡的种类    王杰

化工使煤全身变宝    关世桥

企业与矿区村民利益共生    本报记者 李继洪 田逢春

宝清 启动“招商之冬” 力争签约16亿    马淑芬 记者 吴岳福

宝清去冬今春引资总额18亿    淑芬

启动跨越发展强引擎    本报记者 王凤娟

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    王爱宽

褐煤过热蒸汽气流干燥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    史勇春

基于水平移动床工艺的褐煤提质过程研究    张凯

间接电氧化法制取云南褐煤S蜡的工艺研究    王林超

褐煤提质及其成浆性能研究    颜艳东

褐煤热解渗透及其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    李明敏

宝日希勒褐煤成浆性能的研究    滕晓琴

云南石屏泥炭树脂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赵玉山

印尼褐煤微波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王南

褐煤气流—喷动—移动床一体化干燥技术研发    肖建生

褐煤制备冶金还原气的研究    刘云亮

精铸中温模料配方及工艺参数优化    史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