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污水纳滤深度处理的膜污染及其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32
热度:

污水纳滤深度处理的膜污染及其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摘要】:污水中存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微量有机物,纳滤技术由于具备截留微量有机物的能力,被视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然而,膜

【摘要】:污水中存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微量有机物,纳滤技术由于具备截留微量有机物的能力,被视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然而,膜污染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之一。膜污染不仅影响产水效率,而且影响微量有机物的截留效果。针对目前该领域在膜污染及其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两方面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为研究对象,在自配水体系中系统深入考察了复合膜污染机理、复合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及其机理,之后在实际污水体系中对膜污染及其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 在复合膜污染机理方面,主要研究了进水钙和铁离子以及膜表面羧基密度对复合膜污染的影响机理。Ca~(2+)可通过主体架桥作用和表面架桥作用对复合膜污染产生影响,主体架桥作用和表面架桥作用均随Ca~(2+)浓度增加而加强,但前者减缓膜污染速度,而后者加快膜污染。Fe~(3+)对复合膜污染的影响只与表面架桥作用有关,Fe~(3+)浓度越高,膜污染越严重。用酰氯基团含量少的单体合成纳滤膜可以有效降低膜表面羧基密度,羧基密度的降低可以减弱纳滤膜-污染物分子的架桥作用,进而提高纳滤膜抗污染性能。 在复合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方面,从微量有机物的总体迁移、水相迁移和固相迁移三个方面研究了复合膜污染的影响规律。总体迁移可分解为水相迁移和固相迁移,分别以表观截留率、质量传递系数和真实截留率作为这三种迁移的表征指标。低进水Ca~(2+)浓度下,复合膜污染后表观截留率、质量传递系数和真实截留率均无明显变化。高进水Ca~(2+)浓度下,复合膜污染后表观截留率下降,这种变化源于真实截留率的下降,而质量传递系数依然不受膜污染影响。 为解释复合膜污染对固相迁移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污染膜截留模型。该模型给出一不等式判据以判断污染层对固相迁移的影响机理,指出污染层致密性是关键因素。分析了污染层致密性的代表指标比阻随进水Ca~(2+)浓度的变化规律,提出污染层的影响机理为阻碍微量有机物的反向扩散。污染层比阻越大,致密性越高,阻碍能力越大,真实截留率下降越多。 实际污水体系中,膜污染随进水Ca~(2+)浓度增加而加重,表面架桥作用是主要的膜污染机理。膜污染后微量有机物截留率升高,微量有机物分子量越小,进水Ca~(2+)越高,截留率升高越多。 【关键词】:纳滤 微量有机物 膜污染 截留 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1章 绪论11-30
  • 1.1 污水回用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11-12
  • 1.2 纳滤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12-21
  • 1.2.1 纳滤简介及对污水的深度处理12-14
  • 1.2.2 纳滤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14-16
  • 1.2.3 纳滤膜的截留机理及迁移模型16-18
  • 1.2.4 纳滤膜污染18-21
  • 1.3 纳滤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21-24
  • 1.3.1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及其在污水中的普遍性21-22
  • 1.3.2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机理22-23
  • 1.3.3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23-24
  • 1.4 纳滤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24-26
  • 1.4.1 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机理24-25
  • 1.4.2 膜污染后微量有机物截留效果的变化25-26
  • 1.4.3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26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26-30
  • 1.5.1 研究目的26-27
  • 1.5.2 微量有机物的选取27-28
  • 1.5.3 研究内容28-29
  • 1.5.4 技术路线29-30
  • 第2章 金属离子对纳滤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的影响30-49
  • 2.1 引论30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30-34
  • 2.2.1 试验材料30-31
  • 2.2.2 试验装置31-32
  • 2.2.3 膜污染的评价方法32-33
  • 2.2.4 进水溶液特性的评价方法33-34
  • 2.3 钙离子对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的影响34-37
  • 2.3.1 钙离子与海藻酸钠的复合膜污染34-35
  • 2.3.2 复合膜污染发展35-37
  • 2.4 钙离子对进水溶液特性的影响37-40
  • 2.4.1 溶液的粒度分布37-38
  • 2.4.2 溶液的溶解性有机物38-40
  • 2.5 钙离子对有机物在膜表面附着能力的影响40
  • 2.6 钙离子对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的影响机理40-44
  • 2.6.1 主体架桥作用和表面架桥作用40-42
  • 2.6.2 钙离子对初期膜污染平均速率的影响机理42-43
  • 2.6.3 钙离子对膜表面 TOC 附着比例的影响机理43
  • 2.6.4 搅拌对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的影响43-44
  • 2.7 铁离子对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的影响44-47
  • 2.7.1 铁离子的膜污染能力44
  • 2.7.2 复合膜污染发展44-46
  • 2.7.3 铁离子对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的影响机理46-47
  • 2.8 钙离子和铁离子架桥能力的比较47
  • 2.9 小结47-49
  • 第3章 表面羧基密度对纳滤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的影响49-70
  • 3.1 引论49-50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50-57
  • 3.2.1 试验材料50
  • 3.2.2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合成方法50-52
  • 3.2.3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评价方法52-54
  • 3.2.4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表面特性的评价方法54-55
  • 3.2.5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污染物相互作用力的评价方法55-57
  • 3.3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过滤性能57-59
  • 3.3.1 水渗透性57-58
  • 3.3.2 盐截留率58-59
  • 3.4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抗污染性能59-61
  • 3.4.1 膜污染行为59
  • 3.4.2 膜清洗行为59-61
  • 3.5 基于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表面特性对抗污染性能的解释61-67
  • 3.5.1 zeta 电位、接触角和表面粗糙度61-64
  • 3.5.2 表面羧基密度64-67
  • 3.6 基于聚酰胺复合纳滤膜-污染物相互作用力对抗污染性能的解释67-69
  • 3.7 小结69-70
  • 第4章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70-111
  • 4.1 引论70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70-78
  • 4.2.1 试验材料及装置70-71
  • 4.2.2 膜污染前后微量有机物表观截留率的测定方法71-73
  • 4.2.3 膜污染前后微量有机物质量传递系数与真实截留率的计算方法73-77
  • 4.2.4 微量有机物浓度分析方法77-78
  • 4.3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发展78-81
  • 4.4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表观截留率的影响81-90
  • 4.4.1 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的吸附及稳态表观截留率81-84
  • 4.4.2 干净纳滤膜与污染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的表观截留率84-89
  • 4.4.3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后微量有机物表观截留率的变化89-90
  • 4.5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真实截留率的影响90-101
  • 4.5.1 浓差极化模型拟合90-96
  • 4.5.2 干净纳滤膜与污染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的真实截留率96-97
  • 4.5.3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后微量有机物真实截留率的变化97-98
  • 4.5.4 微量有机物分子量大小对真实截留率及其变化的影响98-101
  • 4.6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质量传递系数的影响101-104
  • 4.6.1 微量有机物在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前后的质量传递系数101-103
  • 4.6.2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后微量有机物质量传递系数的变化103-104
  • 4.7 有机/金属离子复合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迁移影响的综合分析104-109
  • 4.7.1 表面污染层作用于水相迁移——对质量传递系数的影响105-107
  • 4.7.2 表面污染层作用于固相迁移——对真实截留率的影响107-109
  • 4.7.3 表面污染层作用于总体迁移——对表观截留率的影响109
  • 4.8 小结109-111
  • 第5章 污染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的截留模型与污染层影响机理111-135
  • 5.1 引论111-112
  • 5.2 干净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截留模型的简介112-116
  • 5.2.1 空间位阻模型112-115
  • 5.2.2 中性溶质-膜亲和力模型115-116
  • 5.3 污染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截留模型的建立116-122
  • 5.4 模型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122-128
  • 5.4.1 分配系数123-125
  • 5.4.2 扩散修正因子和对流修正因子125-128
  • 5.4.3 Peclect 数128
  • 5.5 污染膜截留模型关于污染层影响机理的判据128-132
  • 5.6 模型判据对复合膜污染影响微量有机物固相迁移的解释132-134
  • 5.7 小结134-135
  • 第6章 实际污水纳滤过程的膜污染及其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135-149
  • 6.1 引论135
  •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135-137
  • 6.2.1 试验材料及装置135-136
  • 6.2.2 干净纳滤膜对微量有机物的截留率136
  • 6.2.3 膜污染发展及膜污染过程中微量有机物的截留率136
  • 6.2.4 化学分析方法136-137
  • 6.3 实际污水的膜污染发展及机理137-141
  • 6.3.1 钙离子对实际污水膜污染发展的影响137-138
  • 6.3.2 钙离子对实际污水膜污染的影响机理138-139
  • 6.3.3 实际污水与海藻酸钠体系膜污染能力的比较139-141
  • 6.4 实际污水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率的影响141-148
  • 6.4.1 膜污染过程中微量有机物截留率的变化141-142
  • 6.4.2 微量有机物物化特性的影响142-143
  • 6.4.3 实际污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143-144
  • 6.4.4 实际污水膜污染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机理144-148
  • 6.5 小结148-149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149-152
  • 7.1 结论149-151
  • 7.2 建议151-152
  • 参考文献152-160
  • 致谢160-16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62-1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污水再生利用发展趋势及其风险评价    仇付国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何毅,李光明,王华,赵建夫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与生态风险水平    孙艳;黄璜;胡洪营;李轶;

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    周彤

纳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蓉

纳滤膜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张娟;白园博;张佩泽;

"混凝气浮+BAC+纳滤"工艺在污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冉祥军,刘翔,杜海波,赵杰

一种新型复合纳滤膜对污水的深度处理研究    王娟;陈国华;侯继灵;孔祥平;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黄国勤

基于城市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朱宏飞;李定龙;朱传为;

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    刘七军;李锋瑞;

臭氧氧化用于污水回用的试验研究    吴春光;田月兰;曹相生;赵续东;

西北地区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技术    李梅,黄廷林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邓娟利;胡小玲;管萍;曾盛;赵亚梅;王广东;

响应面法优化红树莓色素的纳滤浓缩条件    王金玲;毛凤彪;王振宇;

我国城市污水回用作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的研究    顾小红,黄种买,虞启义

新型杀生剂与阻垢剂组合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张青;黄种买;胡将军;刘方玉;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物质的转化规律及提高浓缩倍率的措施    张青;黄种买;胡将军;刘方玉;武洪智;

两级过滤膜生物反应技术在中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张世山;徐志清;顾小红;倪明;王立文;

卷式反渗透膜器缺陷的在线诊断方法和检测仪    杨庆峰;

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及其在医药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涂丛慧;王晓琳;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杨德敏;

干/湿相转化法制备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及其对水中染料的去除研究    王涛;李烨;赵长伟;侯得印;任晓晶;栾兆坤;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杨德敏;王兵;

再生水对植物繁殖的影响的研究    陈雁;李树华;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王平;石长金;

张家口市城市污水资源化规划    石佳丽;

界面聚合法制备聚砜复合纳滤膜及其性能的研究    肖华伟;丁文明;王小;杨宏伟;解跃峰;

磺化聚醚砜纳滤膜荷电机理的动电法分析及其截留性能预测    马准

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组合系统中的膜污染研究    邢锴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杜大仲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用水健康循环与污水资源化研究    王鹏飞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    李梅

电增强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部分有机物的研究    韩严和

哈尔滨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优化及生产性试验研究    马立

杂萘联苯聚醚酰胺超滤膜及其复合膜的研究    武春瑞

非织造布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孟志国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孙义鹏

芳香聚酰胺复合膜的表面温敏性修饰    邬迪华

纳滤膜的荷电性能及对盐水溶液体系的截留机理研究    段晓杰

集成膜技术深度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研究    潘振江

介孔S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    王丽

生物砂滤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试验研究    徐宇峰

膜技术纯化、浓缩番茄皮、葡萄皮色素提取液的研究    史晓博

PVDF超滤膜的改性及其对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的研究    梅娜

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技术研究    钟珍芳

纳滤膜脱盐及其在海水软化中的应用    张莉娜

高温纳滤膜浓缩草甘膦母液及其结晶过程的研究    郑阳

无机纳滤膜的研究进展    李亚军,隋贤栋,黄肖容

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技术发展与探讨    陈莉,范跃华

污水处理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分析    林兴桃,陈明,王小逸,张淑芬,武少华,陈莎,王桂华,任仁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北京市水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    贾宁,许恒智,胡亚丽,林兴桃,陈明,张淑芬,王桂华,任仁

纳滤膜用于给水深度处理的研究进展    李丽娟;韩勇华;李彦旭;

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何毅,李光明,苏鹤祥,赵建夫

居民对再生水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张俊杰,张悦,陈吉宁,张天柱

天津开发区“双膜法”污水再生回用工程    李健,李富元,关代宇,褚一威,王力,蒋建明

O_3/BAC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    蒋以元,杨敏,张昱,邓荣森,周军,広辻淳二

污水中8种雌激素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金士威;徐盈;惠阳;廖涛;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样中烷基酚、双酚A残留分析    任仁;陈明;

环境中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技术及其降解行为研究    王玲

固相萃取技术用于城市污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    易伟程

典型水处理过程中有毒有机物质的污染与去除    王淑娟

城市污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刘欢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臭氧深度处理研究    黄深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问题概论    侯秀;邵长亮;

处理污水时膜污染问题的试验研究    况家瓒,朗东锋,赵高菲

MBR中微生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王琳;李世峰;孙磊;元新艳;

膜生物反应器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徐静;徐高田;秦哲;赵军;

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问题    许世冲;刘明宇;

预处理工艺对膜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影响    苏庆郁;宋巍;李世强;

膜污染的防治与清洗    耿锋;

膜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新进展    王建龙;彭永臻;王淑莹;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研究现状    杨明珍;郎咸明;汪国刚;

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问题    郭强;刘向丹;高堃;傅敏;

压力驱动膜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膜污染与清洗    刘忠洲;

工程应用中的膜反污染技术的探讨    郭春禹;张茂华;郑燕飞;邸国柱;

臭氧预氧化降低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机理研究    刘婷;陈忠林;王哲;

中水回用膜污染的研究    黄代存;宋绪欣;

膜分离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郑伟青;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现代化中的应用    王学军;魏永明;程亮;李峰;许振良;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    孙文敏;

茶叶深加工中微滤污染膜高效再生技术研究    肖文军;刘仲华;龚志华;肖力争;蔡利娅;

一体式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在低温条件下除污效能研究    马聪;于水利;张林燕;

钢铁工业污水回用工程中膜清洗技术    郭春禹;郑东晟;

农业生产中地膜污染不能忽视    农工党安徽省芜湖市委

重视农业生产中地膜污染    程伟

农膜致白色污染,不妨以旧换新    记者 朱国亮 梁强

莫忽视地膜污染    安徽怀宁县 何方应

福海县机械回收残膜    记者 韦良俊 通讯员 张娟

大力解决农田“白色污染”    焦建利

地膜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周树炜

南京工大开发成功仿生膜技术    徐少亚

牙膏中的抗菌消炎剂-三氯生会致癌吗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唐三保

南工大推出二氧化氯新工艺    姚耀富

污水纳滤深度处理的膜污染及其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    莫颖慧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及膜污染过程的数学模拟与研究    陈琳

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组合系统中的膜污染研究    邢锴

K.oxytoca菌及其胞外多糖的膜污染机理与协同效应研究    封磊

基于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分散聚居区污水处理及回用研究    刘志强

膜抗生物污染改性及其在MBR中性能研究    王婵婵

澄清池膜过滤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艺研究    吴云

改性超滤膜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    宋宏臣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与废水中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及对生物反应器性能影响    徐娟

超滤膜净化滦河水运行工艺与净化效果的研究    张耀宗

污泥停留时间对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运行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张小妹

蛋白质酶法制胶应用及膜污染分析    殷文文

印染生化尾水反渗透深度处理的膜污染成因及预处理对膜污染影响    李丽

温度对A/O-MBR运行效果及膜污染的研究    李宝

运行条件对MBR膜污染调控的微生物学研究    辛晓东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降解偶氮染料及膜污染的研究    张聚成

不同运行条件下EPS生成状况及其对膜污染的贡献研究    滕希红

适冷菌诱导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低温启动及膜污染影响的研究    郄燕

胞外聚合物(EPS)模拟溶液共混体系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吴亮

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抗污染性能研究    李旭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