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系统节能优化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8:18
热度:

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系统节能优化技术研究【摘要】: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将会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变化,CO_2的排放控制及回收技术已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的回收技术对整个

【摘要】: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将会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变化,CO_2的排放控制及回收技术已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的回收技术对整个系统的能耗情况、节点的相互影响、能量利用的薄弱环节还缺乏整体把握。本文在现有回收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现有的脱除工艺,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脱除率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能耗分析及热经济性分析。 本文以燃煤电厂烟气为对象,根据燃煤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特点,选择MEA化学吸收法进行捕集纯化,对MEA化学吸收法进行了机理分析,探讨了MEA化学吸收法的优缺点。 基于PRO/II软件的AMSIM模块,建立了MEA化学吸收法工艺系统的流程分析模型,分析了吸收温度、吸收剂流量、吸收剂浓度及解吸温度对脱除率、热负荷、再生率等的影响。分析表明:吸收温度越高,脱除率越高,但吸收温度不是越高越好,30~40℃是常规系统适宜的温度;吸收剂流量越大,脱除率越高,但是吸收剂流量选择要适宜,常规系统适宜的吸收剂流量为80~120 m3/h;吸收剂浓度越高,脱除率越高,但是吸收剂浓度选择要适宜,常规系统适宜选用吸收剂浓度为15%~20%;解吸温度升高,富液的解吸率随着升高,解吸温度宜取100℃~120℃。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理论基础,确定了捕集系统的能分析方法,建立了捕集系统能分析模型,利用黑箱模型对捕集系统进行了热负荷计算,能量衡算及可用能分析,分析表明:分离过程可用能效率只有12.8%。根据火用分析方法建立了捕集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利用黑箱模型对捕集系统及子系统进行了火用分析和火用损耗分析,分析表明:再沸器的火用效率最低,吸收塔的火用损耗很大,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对系统再生能耗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提高吸收液浓度可以降低再生能耗,但吸收液质量浓度必定会存在一个极限值φmax;提高富液的再生度ξ,能降低再生能耗qs tr,但ξ不是越高越好;改善贫富液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可以降低总再生能耗。 以热经济学基本思想为基础,确定了适合于捕集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捕集系统热经济学分析模型和火用成本方程,确定了优化目标函数,并对捕集系统进行了热经济学分析,分析表明:回收CO_2大概需要的成本为582元/t。 探讨了捕集系统的节能降耗方案,为化学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节能优化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 【关键词】:电厂烟气 二氧化碳 捕集系统 节能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1 绪论14-25
  • 1.1 课题目的及意义14-15
  • 1.2 CO_2捕集技术15-17
  • 1.3 研究综述17-23
  • 1.3.1 CO_2捕集方法比较17-18
  • 1.3.2 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18-20
  • 1.3.3 CO捕集技术能耗研究的现状20-21
  • 1.3.4 火用分析法的研究现状21-22
  • 1.3.5 热经济学分析的研究现状22-23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23-25
  • 2 化学法捕集烟气 CO_2机理分析25-33
  • 2.1 电厂烟气的特点25-26
  • 2.2 化学吸收法机理分析26-28
  • 2.2.1 MEA 化学吸收法吸收剂性质26-27
  • 2.2.2 化学吸收法捕集 CO_2的机理27-28
  • 2.2.3 MEA 化学吸收法介绍及特点28
  • 2.3 化学吸收法捕集 CO_2系统流程28-32
  • 2.3.1 MEA 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工艺流程28-30
  • 2.3.2 化学法捕集 CO_2系统主要设备30-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3 CO_2捕集系统工艺流程模拟33-53
  • 3.1 工艺流程模拟软件33-35
  • 3.2 CO_2捕集系统流程模拟模型35-36
  • 3.3 化学吸收法吸收剂的选择研究36
  • 3.4 捕集系统运行参数的模拟分析36-51
  • 3.4.1 吸收温度的变化模拟37-43
  • 3.4.2 吸收剂流量的变化模拟43-46
  • 3.4.3 吸收剂浓度的变化模拟46-50
  • 3.4.4 解吸温度对解吸率的影响50-51
  • 3.5 本章小结51-53
  • 4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热力学分析53-88
  • 4.1 热力学分析53-55
  • 4.1.1 化工系统热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53
  • 4.1.2 热力学分析的基础53-54
  • 4.1.3 热分析方法54-55
  • 4.2 热力学分析方法研究55-56
  • 4.2.1 常用分析模型55
  • 4.2.2 热力学分析平衡模型55-56
  • 4.3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能量分析56-66
  • 4.3.1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能量分析模型56
  • 4.3.2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能量分析56-66
  • 4.4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火用分析66-78
  • 4.4.1 系统火用计算基础66-68
  • 4.4.2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火用分析模型68-69
  • 4.4.3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火用分析69-78
  • 4.5 捕集系统再生能耗分析78-86
  • 4.5.1 系统再生能耗分析78-81
  • 4.5.2 再生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81-86
  • 4.6 本章小结86-88
  • 5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热经济学分析88-111
  • 5.1 热经济学的基本内容88-90
  • 5.1.1 热经济学的基本思想88
  • 5.1.2 热经济学分析方法88-89
  • 5.1.3 热经济学的特点89
  • 5.1.4 热经济学的几个概念89-90
  • 5.2 捕集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基础90-97
  • 5.2.1 热经济学分析基础90-91
  • 5.2.2 热经济学分析法的模式及特点91
  • 5.2.3 热经济学矩阵方程介绍91-92
  • 5.2.4 热经济学的孤立优化模式92-93
  • 5.2.5 工程经济学的主要概念93-97
  • 5.3 捕集系统热经济学分析模型97-101
  • 5.3.1 捕集系统热经济学模型97-98
  • 5.3.2 捕集系统火用成本方程98-100
  • 5.3.3 捕集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100-101
  • 5.4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热经济学分析101-110
  • 5.5 本章小结110-111
  • 6 捕集系统节能降耗方案研究111-116
  • 6.1 CO_2捕集系统节能优化措施111-115
  • 6.2 本章小结115-116
  • 总结与展望116-118
  • 总结116
  • 展望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3
  • 致谢123-12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24-12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电厂烟气后处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王远亚;刘中良;张克舫;

燃煤电厂烟气CO_2化学吸收模拟与分析    张苗苗

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流程模拟与工艺改进    奚飞

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    程伟良,陈党慧,徐寿臣,王清照

烟气CO_2吸收分离工艺再生能耗的分析与模拟    晏水平;方梦祥;王金莲;骆仲泱;岑可法;

温室气体CO_2的分离技术    李兰廷,解强

供热机组的热经济学法性能在线分析及运行考核系统    刘文毅,袁桂丽,杨勇平

化工系统热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    陈文亮,杨东华

我国火力发电厂空气冷却技术的发展现状    伍小林

大型直接空冷机组在国内的首次应用    伍小林,李国胜

火电厂CO_2的排放控制和分离回收技术研究    毛玉如,张永刚,张国胜,纪秀平

空冷技术在华北电网的应用    高增宝,彭继业

电厂循环水供热经济性探讨    胡光,陈琦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毛玉如

冷凝式燃气锅炉的节能与环保特性研究    叶勇军

烟气中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回收技术的研究    彭淑婧

稠油集输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李雪峰

集中供热系统热经济学优化方法的研究    周洁

热经济学理论在空冷凝汽机组经济性分析中的应用    武智永

地源热泵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    李芬容

吸收CO_2的新型化学吸收剂和工艺研究    王金莲

环氧乙烷精制塔的模拟与分析    侯延杰;

盐岩溶腔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    梁卫国;赵阳升;

氨合成工段主要设备爆炸冲击波危害后果估算    胡德栋;纪纯明;常征;田龙龙;张庆;

大飞机四轮升压制冷系统焓参数法匹配计算    张兴娟;李峰;杨春信;

严格法精馏过程模拟的加速收敛技术    王健红,魏寿彭

乙苯/ 苯乙烯精馏塔在线模拟与优化操作系统    刘淑梅,许南山,山岚,赵恒永

聚醚二胺和异弗尔酮二胺在空气中的反应特性    程珏;刘小頔;张金鑫;杨万泰;

乙醇胺为主体的CO_2吸收剂的复配研究    顾光临;邹海魁;马乐;初广文;付纪文;陈建峰;

蓄热室效率的分析    邬永国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

利用木质剩余物和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    李光禄;王育红;王林山;

地热井内U型管换热器的模型研究    窦成良;肖勇全;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    陈晓旭;王英;

基于新型膜CO_2吸收技术的沼气净化实验研究    晏水平;陈竞翱;艾平;王媛媛;张衍林;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分析    白延斌;黄翔;孙铁柱;文力;

氨水与MEA喷雾捕集CO_2能力的比较    郭印诚;牛振祺;林文漪;

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与进展    方梦祥;晏水平;王金莲;骆仲泱;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对策初探    赵杰;李昌建;张圆;李莉;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性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赵欣;齐中英;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    杨书召

新型固体胺吸附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    刘亚敏

电站锅炉煤粉空气富氧直接点火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杨建国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基于Zn/ZnO的两步式热化学准循环制氢系统基础性研究    吕明

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    尹先升

稻壳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安冬敏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节能诊断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宁玲

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段向云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二氧化碳在有机胺中吸收及解吸动力学研究    张宁

不同炭质多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较    葛明

基于多生产方案溶剂油生产装置的建模与应用    吴文波

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王建建

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厂级监控系统SIS的研究与实现    孙自栋

污泥在不同氧浓度下燃烧排放特性研究    万嘉瑜

无氧气化过程中生物质热解及半焦燃烧的实验研究    马强

化学吸收法分离CO_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    吕忠

CO_2吸附和输送技术研究    高蓝宇

两种脱除CO_2方法吸收能力和再生热耗的比较    谢夫元;

燃煤电厂CO_2捕集系统的技术与经济分析    黄斌;许世森;郜时旺;刘练波;陶继业;牛红伟;蔡铭;

锅炉烟气脱碳技术的最新发展    黄德中

吸收塔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建立与求解    黄诗煌,王良恩,阮奇

液氨法吸收烟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    张谋;陈汉平;赫俏;张世红;郑楚光;

胺法在脱碳工艺中的应用    黄广萍,王庆林

基于热泵技术的化学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李青;余云松;姜钧;张早校;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uO-ZnO-Al_2O_3/HZSM-5型催化剂的研究    刘志坚,廖建军,谭经品,李大东

改良热钾碱法脱碳生产小结    邓时章

脱除CO_2气方法综述    谢夫元;

氨法回收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    郑显玉

吸附精馏法回收二氧化碳工艺    周艳欣

膜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脱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    杨明芬

烟气中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回收技术的研究    彭淑婧

热泵精馏流程构建策略及应用研究    李大伟

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仿真研究    周响球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氨吸收技术的系统模拟与优化    张宏亮

地下水渗流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特性影响研究    陆观立

火电厂烟气脱碳工艺全流程模拟及工艺改进    李欣

二氧化碳资源化研究进展    王淑英;马淮凌;

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及机理研究    宿辉;崔琳;

经济保温层厚度的热力分析与优化    李大江

燃气供热的现状与展望    李先瑞,刘笑

天然气锅炉烟气冷凝热能回收的研究    贾力,孙金栋,李孝萍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刁乃仁,方肇洪,过增元

PTFE塑料空气预热器的传热分析    贾力,陈铁兵,孙金栋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特性及技术经济分析    许淑惠,邢云绯

Pd/MoO_3-TiO_2/SiO_2光催化CO_2与C_2H_6合成烃类氧化物的反应性能    王希涛,钟顺和,肖秀芬

石灰石与SO_2直接硫酸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的研究    钟秦

煤粉在高浓度CO_2下的燃烧与气化    刘彦丰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毛玉如

钙基脱硫剂反应性能评价体系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刘妮

多势场(火用)传递过程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成庆林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    张卫风

有机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基础研究    钟战铁

空冷机组运行特性研究    乔栋

氨法回收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    郑显玉

供暖空调冷热源优化与地源热泵埋管换热器的研究    薛玉伟

大容量汽轮机组直接空冷系统的性能分析及研究    陈广利

云冈热电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分析    张继斌

膜基氨基酸盐及其复合溶剂吸收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侯道莉

膜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脱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    杨明芬

稠油集油工艺流程适应性研究    刘昌华

窑炉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工艺探讨    曾令可;李萍;程小苏;王慧;税安泽;刘平安;

燃煤电厂烟气CO_2捕集系统的控制策略    牛红伟;郜时旺;刘练波;黄斌;蔡铭;陶继业;

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与进展    晏水平;方梦祥;张卫风;骆仲泱;岑可法;

化学填料塔工艺净化恶臭废气的研究    王黎虹;赵旭涛;齐国庆;王卫东;闫凯;

热电厂排放的CO_2回收技术    易超,董军

用化学辅助法对氢气中氧氩分析的讨论    刘辛,侯艳峰,耿慧英

空调生产有机废气治理工艺设计    岑超平,古国榜,洪伟

化学吸收法处理硫化氢的实验研究    兰梅;林杰;林放;

湿式化学吸收法净化有毒烟气    姜书林;罗永才;潘腊木;

碳酸丙烯酯气体净化法述评    董振舜;

窑炉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工艺探讨    曾令可;李萍;程小苏;王慧;税安泽;刘平安;

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与进展    方梦祥;晏水平;王金莲;骆仲泱;

火电厂CO_2的脱除技术    张天敏;原永涛;崔丽;

燃煤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分离研究    方梦祥;晏水平;汪桢;仲伟龙;朱德臣;骆仲泱;岑可法;

燃煤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分离研究    方梦祥;晏水平;汪桢;仲伟龙;朱德臣;骆仲泱;岑可法;

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蔡铭;郜时旺;黄斌;刘练波;

CO_2脱除与固定技术概论    储满生;葛慧超;艾名星;姜鑫;

二氧化碳分离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李培源;苏炜;霍丽妮;

分离二氧化碳膜过程技术经济分析    王志;杨东晓;张晨昕;王纪孝;王世昌;

温室气体CO_2的回收技术    骆仲泱;张卫风;方梦祥;岑可法;

日本COURSE50研发最新进展    全荣

应努力发展煤的清洁发电    郑晓 樊昕

日本钢铁业重大环境研究课题发展动向    肖英龙

CCS到底是什么?    金华

炼铁领域减排CO_(2)革新技术进展    全荣

华能第二个碳捕获项目上海开建    邓丽

碳捕获中国试验    本报记者 邓丽 实习记者 庄佳婧

面对危机日本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郭延杰

探索二氧化碳绿色应用新路    本报记者 李军

CCS咫尺还是天涯    本报记者 段心鑫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化学吸收法分离CO_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    吕忠

化学吸收法分离燃煤烟气中CO_2的实验比较    杨周赓

化学吸收法/变压吸附法脱除沼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    于干

膜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脱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    杨明芬

液相催化氧化法脱除沼气中H_2S的研究    刘翠英

固定化活性氧化镧化学除磷及其真空再生研究    詹凤平

醇胺法捕集CO_2流程模拟与工艺改进    李太星

醇胺法脱碳工艺模拟与装置运行研究    姜鹏

化学吸收法捕捉CO_2的初步研究    韩丹

液氨法脱除烟气中碳、硫、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张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