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及管理机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4:37
热度: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及管理机制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与此同时,建筑业也成为三大能源消耗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与此同时,建筑业也成为三大能源消耗主体之一。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和陕西省“十二五”节能规划都提出了相应的节能目标,因此,陕西省建筑节能意义重大。建筑节能评价是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还没有一套针对陕西省的完整、合理、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完善陕西省建筑节能管理机制。 本文首先阐述建筑节能评价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综合评价理论,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介绍国家及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检验标准、节能评价标准,为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然后,在对国内外建筑节能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居住建筑节能相关标准,依据系统工程理论,结合陕西省特点选择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进而建立适用于陕西省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信息熵技术对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得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并分别确定陕西省三个气候分区(寒冷A区、寒冷B区、夏热冬冷地区)内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的权重。再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模型,形成完整的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在陕西省一居住建筑实际案例,检验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从组织和制度两个方面研究陕西省建筑节能监管机制,从政府、市场、非正式组织三个角度研究运行机制,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研究保障机制,以实现对陕西省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的完善。 本文对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建筑节能管理部门认识到居住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并对其节能性进行审查,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开发商选择节能效果较好的建设方案,并认识到节能控制要点,创建节能建筑。陕西省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的完善,对提高建筑节能管理效率,推动陕西省建筑节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居住建筑 建筑节能 评价体系 管理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01.5;TU2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2.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理论依据15-20
  • 2.1 建筑节能评价理论基础15-18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15
  • 2.1.2 系统工程理论15
  • 2.1.3 综合评价理论15-18
  • 2.2 居住建筑节能相关标准18-19
  • 2.2.1 节能设计标准18-19
  • 2.2.2 节能检验标准19
  • 2.2.3 节能评价标准19
  • 2.3 本章小结19-20
  • 3.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0-35
  • 3.1 陕西省气候特征20-21
  • 3.2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1-24
  •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21-22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22
  • 3.2.3 指标体系的建立22-24
  • 3.3 评价基准的确定24-33
  • 3.4 本章小结33-35
  • 4.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综合评价研究35-46
  • 4.1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5-41
  • 4.1.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技术的权重确定方法35-37
  • 4.1.2 陕西省各气候分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7-41
  • 4.2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综合评价41-45
  • 4.2.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步骤42-44
  • 4.2.2 评价等级的确定44-45
  • 4.3 本章小结45-46
  • 5.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实例分析46-51
  • 5.1 项目概况46
  • 5.2 节能综合评价46-49
  • 5.3 本章小结49-51
  • 6. 陕西省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研究51-57
  • 6.1 陕西省建筑节能监管机制51-54
  • 6.1.1 建筑节能监管组织体系51-53
  • 6.1.2 建筑节能监管制度53-54
  • 6.2 陕西省建筑节能运行机制54-55
  • 6.3 陕西省建筑节能保障机制55-56
  • 6.3.1 建筑节能激励机制55-56
  • 6.3.2 建筑节能法律保障机制56
  • 6.4 本章小结56-57
  • 7. 结论与展望57-59
  • 7.1 结论57
  • 7.2 展望57-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一64-67
  • 附录二67-70
  • 附录三70-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法的C~3I系统效能评估    张幸;胡建旺;郝永峰;

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爱芳;张彩庆;段铷;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建筑节能管理的启示    李峥嵘;杜璇;耿建国;张海东;黄继红;

基于建筑产品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研究    任志涛;孙白爽;张睿;

建筑节能综合评判方法探析    杨建斌;

可持续建筑的评价工具——CASBEE及其应用分析    计永毅;张寅;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    许崇正;焦未然;

用熵权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边坡稳定性    薛婷婷;常治国;张宁;

建筑系统节能定量评价模型    汪菁,苏炜

民用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分析    谷海玲;彭宏艳;佟晓鹏;徐成焱;李季冬;

evaluation System for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he Green Energy Saving Rebuilding of Rural Residence    

evaluation on the Risk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based on FAHP——A Case of Region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 in Wuling Mountain    

基于BP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方法的辽宁省建筑业经济技术指标预测    崔旖娜;王苏岩;李宏男;

基于全寿命周期原理的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经济评价方法    冯浩茹;彭盈;

标准差权重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状评价上的应用分析    龚元圣;王晓春;陈贤;

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方金生;孙世群;张乐;

基于AHP与TOPSI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探讨    何逢标;

基于市场动态反应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的神华煤炭市场营销预测    李明亮;陈亮;魏立;

基于模糊AHP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    刘静;

小流域坡沟系统分类与山地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宫清华;李鑫华;袁少雄;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含能材料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常河;

湛江工业各部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    吕渭济;孙瑶;孟毅;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轻轨站点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张向科;刘浪;

政府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    陈娟;

石蜡/γ-氧化铝相变储能材料的分析与研究    赵亮;马蕊英;孟祥兰;王刚;方向晨;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张晓峰;杨芳;程春娥;白光;

不同地质气候条件对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及其适宜性评价    唐凯;张旭;周翔;张恩泽;董丽娟;张锐;

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张郭艳;宋业利;刘勇;

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    王滨;周琼;郭玉娟;

海洋标准评估方法的研究——以企标《SW203海水阻垢分散剂》为例    吴玥;路文海;

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    许方球

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曹静

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    刘嘉莹

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郑娜莎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邓红平

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陈海波

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蒋德启

中国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研究    周垚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卷烟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    杨启成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    魏合义

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王惊涛

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王焯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卢宇昀

大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苟雪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张磊

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孟宪宇

LOFT建筑中的节能设计    俞亚明

服装面料供应商评价方法探析    王丹琼

童装绿色设计评价体系的研究    严晶晶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周宁;傅鹤林;袁勇;

模糊综合评判在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刘合寨;孙世国;阚生雷;冯松宝;

建筑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张丽;刘长滨;

层次分析法在西藏日土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英文)    王吉华,郭怀成,Richard Dawson,王丽婧

ISM模型在风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章文杰,解武杰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黄光宇,陈勇

水利投资项目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探析    张慧;杨建斌;

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吴豫杰;郑国民;陈建宏;

C~3I系统效能二级模糊综合评估    黄小军,王宣刚

建筑节能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郁文红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鲍学芳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    刘春江

节能住宅建筑能耗模拟研究    孙萍

哈尔滨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65%节能标准    

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李积权;

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丛娜;吴成东;丁君德;

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李积权;渡边俊行;赤司泰义;

新形势下苏州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分析    刘家贤;

建筑体形系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分析    刘仙萍;丁力行;

从德国贺府建筑看居住建筑的发展方向    张洁;张剑;李斌;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65%研究    冷艳锋;赵辉;张元;陈金建;

外墙保温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郭东旭;贾斐;

居住建筑节能系统平衡和成本控制    杨仕超;

新农村建设中的建筑节能探讨    魏海涛;任志纲;

天津居住建筑中合理开窗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曹立辉;王立雄;

福建省建筑节能设计若干问题    赵士怀;

2012我国主要城市建筑节能目标一览    

浅谈建筑节能    梁霄;王晶晶;

“十二五”期间推动建筑节能的政策选择    陈妍;

马鞍山市新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经济分析    于先坤;钱付平;赵乃妮;黄伟;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浅谈建筑节能的目的和意义    王晓燕;候艳惠;

别冷落建筑节能的老话题——换个视角话“低碳”    高拯;

新建居住建筑最少节能65%    记者  傅晓峰

青岛墙材革新建筑节能跨上新台阶    鲁兴

广州亚运城技术官员村提前封顶    记者 贾文军 周强

冰城新老住宅一起节能    本报记者 杨晓娣

改造未必比拆除重建差    林海燕

我市去年节地2000余亩    李炳忠

节能,令亚运城更“新”更“绿”    廖小俏

罩上“铁布衫”    本报记者 谢文君

北京欲做建筑节能“领头羊”    本报记者 葛海霞

建筑节能河南先行一步    王映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    杨玉兰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余晓平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    张海滨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    王洪波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与评价方法研究    任俊

西藏高原低能耗居住建筑构造体系研究    桑国臣

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指标分级标准体系的基础研究    张卫华

建筑节能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郁文红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研究    杨杰

深圳市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与节能效果研究    胡晓峰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与审查方法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    马晓雯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及管理机制研究    赵一方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龙敏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卢玫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鲍学芳

汶川县城震后重建居民点建筑节能评价    李茂杰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综合改造研究    董琭

汲取传统民居营养的居住建筑设计节能初探    蒋佳

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研究    郭俊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