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型天然气发动机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4:09
热度:

大型天然气发动机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摘要】:温差发电是一种全固态的能量转换方式,发电过程无需进行化学反应,所以具有无噪声、无振动、无磨损消耗、无介质泄漏、重量轻、体积小、便于布置安

【摘要】:温差发电是一种全固态的能量转换方式,发电过程无需进行化学反应,所以具有无噪声、无振动、无磨损消耗、无介质泄漏、重量轻、体积小、便于布置安装、工作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与航空航天、军事、长距离通讯中继、偏远地区供电等特殊领域中。随着半导体温差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步,在工业废热回收、太阳能和地热能发电等应用领域必将得到更多应用。当前内燃机作为主要的动力机械,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受限于内燃机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并不能将燃料燃烧的热能有效的转化为机械能,大量能量以排气废热的形式消耗掉。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热电效应的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将发动机排气废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回收利用。 当前在我国市场上也有相对成熟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产品,本文针对某型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研究分析模块基本的热电性能参数、对温差模块的热传递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掌握了单个模块的热力学特性和温差环境下的开路电压、模块内阻以及发电功率、发电效率等。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的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设计了基于MATLAB的温差热电模块功率计算软件。 采用在油气田生产时应用的大型天然气发动机排气废热作为热源,组建了基于半导体温差模块的阵列发电系统。对半导体温差阵列系统回收内燃机排气废热能量进行发电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计算。 利用电子技术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热端温度自动检测和控制模块,为温差发电系统提供更为稳定的温差环境。这不仅能够提高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等关键特性参数,同时可防止温差模块的热端温度超过模块能够承载的工作温度造成损坏。对于半导体温差阵列回收排气废热发电的电能,设计了相应的电源稳压控制电路,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储能部件,对温差发电系统回收的电能进行存储。 最后,针对作为热源的大型天然气发动机排气消声器,设计合理的半导体温差发电阵列系统安装结构;提出了建立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要点和相关方法,总结了能够有效评定温差发电系统工作性能的参数指标。 【关键词】:温差模块 阵列 温差发电 单片机 温度自动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引言11-13
  • 1.1.1 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11-12
  • 1.1.2 新能源开发与能源回收利用12-13
  • 1.2 半导体温差发电概述13-20
  • 1.2.1 热电效应与温差发电13-14
  • 1.2.2 温差发电技术在国际上的研究与应用14-19
  • 1.2.3 温差发电技术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19-20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0-22
  • 第2章 温差发电的理论基础22-31
  • 2.1 基本热电效应22-26
  • 2.1.1 塞贝克效应22-24
  • 2.1.2 帕尔贴效应24-25
  • 2.1.3 汤姆逊效应25-26
  • 2.1.4 热电效应中各系数之间的关系26
  • 2.2 焦耳效应与傅里叶效应26-27
  • 2.2.1 焦耳效应26-27
  • 2.2.2 傅里叶效应27
  • 2.3 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27-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温差发电模块性能分析与计算31-52
  • 3.1 温差发电模块的性能31-32
  • 3.2 温差发电模块传热计算32-48
  • 3.2.1 温差发电模块基本参数介绍33
  • 3.2.2 温差发电模块热端温度分析33-36
  • 3.2.3 温差发电模块热端温度分布与功率计算36-41
  • 3.2.4 温差发电模块功率计算的编程与校验41-43
  • 3.2.5 温差热电模块热流量分析计算43-44
  • 3.2.6 温差发电模块发电效率计算44-48
  • 3.3 温差发电模块对发动机排气废热的能量利用率48-51
  • 3.3.1 内燃机排气能量计算48-49
  • 3.3.2 温差模块阵列对发动机排气能量的利用率计算49-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温度自动控制模块与电源控制模块设计52-64
  • 4.1 温度自动控制模块52-59
  • 4.1.1 温度自动控制模块设计的必要性52-53
  • 4.1.2 温度自动控制模块的设计思想53
  • 4.1.3 温度自动控制模块的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53-57
  • 4.1.4 温度自动控制模块的控制软件设计57-59
  • 4.2 电源稳压控制模块59-62
  • 4.2.1 电源稳压控制模块设计的必要性59
  • 4.2.2 电源稳压控制模块设计思想59-60
  • 4.2.3 电源稳压控制模块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60-61
  • 4.2.4 电源稳压控制模块的控制软件设计61-62
  • 4.3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温差发电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64-74
  • 5.1 实验方案与实验内容64-65
  • 5.1.1 半导体温差发电阵列系统64
  • 5.1.2 性能测试方案64-65
  • 5.2 半导体温差发电阵列热电性能实验研究65-73
  • 5.2.1 温差发电阵列电压输出特性研究65-67
  • 5.2.2 温差发电阵列的内阻与输出功率67-68
  • 5.2.3 温差发电阵列输出功率特性影响因素研究68-70
  • 5.2.4 温差发电阵列的发电效率实验分析70-73
  • 5.3 本章小结73-74
  • 第6章 温差发电系统安装设计74-80
  • 6.1 温差发电系统的安装设计74-77
  • 6.1.1 排气管形状与温差热电模块阵列的安装74-75
  • 6.1.2 温差发电阵列冷端温度控制方式的选择75
  • 6.1.3 温差发电阵列安装结构设计75-77
  • 6.2 建立温差发电系统的要点和评价指标77-79
  • 6.2.1 建立温差发电系统的要点77-78
  • 6.2.2 温差发电系统性能评价指标78-79
  • 6.3 本章小结79-80
  • 总结与展望80-82
  • 主要结论80
  • 发展与展望80-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86-87
  • 附录87-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    赵军

发动机排气管余热发电研究    刘洪阳;刘万钊;贺强;杨晓光;赵力;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优化    屈健,李茂德,乐伟,林泉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预测技术研究    朱元,韩晓东,田光宇

温差电效应及其应用    张鼎;余兰山;

温差发电———种新型绿色的能源技术    何元金,陈宏,陈默轩

管壳式换热器节能技术综述    刘乾;刘阳子;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在节能领域的应用    郑艺华;马永志;

新型发动机排气温差发电器结构探索    刘红武;张征;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李媛

一种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方法研究    曹文思

废热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褚泽

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的研制    姜晓丽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防盗自动报警电子密码锁系统的设计    周功明;

家庭智能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    张橙;

谈微机教学中数字电路的处理    方龙,陈静

PCB排版对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的研究    安宗权,汪云祥

API8108A语音芯片在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    时永鹏,张须欣

软件差错控制在单片机通信中的应用    梁红,王英焕,张学东

用单片机和热敏电阻测量显示温度    李勇,胡建军

热压法制备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卢波辉,赵新兵,倪华良,吉晓华

掺杂Cu的AgSbTe四元合金电学性能    付红;应鹏展;颜艳明;张晓军;高榆岚;

Ge单晶抛光片清洗技术研究    杨洪星;李响;刘春香;赵权;

纳米材料技术研制微型温差电池    王为;郭鹤桐;

纵流和横流管壳式换热器的性能比较    焦兰;黄素逸;

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    黄志勇;吴知非;周世新;郑文波;

电动汽车蓄电池的键合图法建模与仿真    廖连莹;赵兴福;王仲范;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无刷电机高压控制系统    李晓军;

仓储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王利全;陈志平;施浒立;

Ca_3Co_2O_6的柠檬酸盐溶胶-凝胶合成、表征及电学性能    邢学玲;刘小满;许德华;闵新民;

新型相变材料换热器的研究与实验    曹赵生;朱孝钦;胡劲;常静华;杨玉芬;全黄河;

水相中CdSe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    张居正;许璞;高善民;

温差发电在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研究    吴红霞;赵建云;漆小玲;区煜广;刘力千;朱冬生;

过渡金属氧化物型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许洁

HEV锂离子电池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吴铁洲

金属离子掺杂的ZnO第一性原理计算及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研究    谭红琳

超冶金级硅的制备研究    于站良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    钱惠国

Cu/Ag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与高压物性研究    金云霞

ZnO半导体材料的形貌、微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刘海霞

基于孔隙尺度的多孔介质流动与传热机理研究    赵凯

复合半导体桥电爆特性及桥温变化的研究    张文超

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    杨丙丰

基于电校准的大口径强激光能量测量技术的研究    唐菱

串联动力蓄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    林俊

硅、锗切割片的损伤层研究    张秀芳

Zn_xCd_(1-x)S纳米粉体及薄膜的制备和光致发光研究    智钢

基于DSP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实现    周程勇

SnO_2基陶瓷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研究及制备    曹恒淇

汽车工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邓叶飞

ZnO基纳米棒阵列气敏材料合成与性能    陈伟良

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马静玉

激电二次场衰减分布规律实验研究    陆学村

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波节管换热器的强化换热分析    高阳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王庆一

北京大气环境质量与脱硫技术    邱荣贵

18个城市工业锅炉控制污染措施评价(上)    俞珠峰,周然,吕欣

18个城市工业锅炉控制污染措施评价(下)    俞珠峰,周然,吕欣

新型贮能元件超级电容器    桂长清

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    赵军

中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    岑可法;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金刚善

温差发电———种新型绿色的能源技术    何元金,陈宏,陈默轩

科技动态    

温差发电 又一种清洁能源    彭荣才

利用雪进行温差发电    允连

趣话温差发电    胡连荣;

利用太阳能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    任广森;朱亚东;邱晓天;曾旸;

半导体温差发电在工业余热利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张鹏;曾狄根;黄学章;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新型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程志翔;

基于半导体温差发电的数码设备充电装置    黄学章;徐冰;张韬;包涵;郭智群;

工业余热温差发电系统的模拟实验    康正东;高俊岭;张建中;陈旻;

集热式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研究    颜军;曾葆青;赵媛媛;

温差发电在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研究    吴红霞;赵建云;漆小玲;区煜广;刘力千;朱冬生;

热压碲化铋材料温差发电组件的输出特性研究    曹卫强;高俊岭;张建中;

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    黄志勇;吴知非;周世新;郑文波;

SiGe系热电材料的研究动态    徐亚东;徐桂英;葛昌纯;

国内外海洋能技术发展与展望    王传崑;

纳米结构热电材料及其在温差电池上的应用    赵新兵;卢波辉;倪华良;吉晓华;

新型高温氧化物热电材料及其热电转换性能的研究    蒋阳;苏煌铭;仲洪海;余大斌;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收集技术分析    杜冬梅;何青;张志;

温差发电模块批量生产    林明东

温差发电:免费的清洁能源    江南

温差发电走近我们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王凤跃

利用热能发电的实验    成都 胥绍禹 编译

白雪发电    龚畅

硅中嵌入锗晶体可有效阻止热传导    李山

温差电技术发展新动向    张建中

热电材料及其应用    

我国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亟须加强    钟欣

江南大学:把实验室搬出校园    通讯员 侯杰 赵海彬

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实验研究及其应用    柳长昕

基于材料耦合效应的环境能量回收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张祺

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    贾磊

热水器烟气余热温差发电与系统优化    赵建云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的42V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凌凯

中高温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热系统设计研究    白忠恺

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模态分析    李校杨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热应力分析及优化    陈后涛

温差发电芯片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张鸿声

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能量流研究    詹卫炜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冷端温度控制与发动机冷却系统兼容性研究    邢号彬

基于温差发电的工业无线测温系统设计    陈岗

铝电解槽侧壁散热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仿真优化    张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