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颗粒硫化法制备硫化物薄膜及其光伏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2:28
热度:

颗粒硫化法制备硫化物薄膜及其光伏应用【摘要】:新能源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希望。其中,太阳能以其无污染、无噪音和来源稳定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光伏

【摘要】:新能源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希望。其中,太阳能以其无污染、无噪音和来源稳定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光伏)技术,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但占世界能源消耗的比例仍然很低,高成本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光伏产业中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高效率和高稳定性。而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薄膜太阳电池无疑具有更大的降低成本的潜力。特别是硫属化合物类太阳电池,如硫铟铜(CuInS2)和一硫化亚锡(SnS)。这两种化合物都是直接带隙材料,其吸收系数都高达105cm-1,可以制备成很薄的光伏吸收层,大幅节省材料;其禁带宽度与太阳光光谱匹配比较好,具有较高的理论转化效率;此外,硫化物原材料来源丰富,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但是,目前采用的高真空制备工艺难以实现大规模高产率高稳定性的产业化生产,制约了薄膜太阳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非真空法特别是颗粒墨水印刷法是近年来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种先进薄膜制备方法,具有高速,大面积和低成本等诸多优点,但其应用于硫属薄膜太阳电池材料制备的研究刚刚起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论文在广泛调研前人基础上,使用金属墨水硫化法制备出了这些化合物薄膜。首先,制备出金属颗粒并配制成墨水,滴注形成前驱体薄膜,然后在硫气氛下进行快速热处理(RTP),制备出了光伏吸收层CuInS2、SnS和可以充当铜铟镓硒薄膜(CIGS)电池缓冲层的In2S3薄膜,并详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制备出的薄膜的影响。文章中使用了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光谱探测分析和霍尔测试等手段对制备出的薄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果: 1.借助于空气热处理,硫化制备出了大晶粒、致密的CuInS2薄膜。首先,使用化学还原法合成出Cu-In金属合金颗粒,尺寸在几十纳米左右。加入适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酒精制备成墨水,使用滴注的方法涂覆在衬底上。最初,将制备出的前驱体薄膜直接在H2S气氛下热处理,得到的CuInS2晶粒尺寸非常小。因此,在硫化之前,我们对前驱体薄膜进行了350℃空气热处理以去除前驱体薄膜中的有机物,再在H2S气氛下硫化,发现随硫化温度升高,制备出的CuInS2薄膜晶粒尺寸显著增加,在550℃下硫化得到了致密的p型CuInS2薄膜。最后,又对不同硫化时间、温度、气压下制备的CuInS2薄膜进行了分析。 2.使用标准的CIGS电池制备工艺制备出了小型的太阳电池元器件。首先,在制备出的CuInS2薄膜上用水浴法沉积一层几十纳米厚的CdS缓冲层;接着,使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窗口层本征氧化锌;在其上又溅射了一层ITO透明导导电薄膜做平面电极,滴注碳浆或者银浆做点电极。最后,制备出了0.5×0.5 cm2小型元器件,其开路电压为240 mV,短路电流0.2 mA。 3.薄膜光伏吸收层SnS的制备。在多元醇溶液中,使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Sn金属颗粒,加入适当的PVP和酒精制成墨水,滴注在衬底上制备出金属前驱体薄膜。在180℃和200℃下硫化制备出了单相的SnS薄膜,其禁带宽度在1.29-1.31 eV之间,和太阳光谱相匹配,适合做光伏吸收层,不过由于热处理温度较低,制备出的薄膜晶粒较小。尝试在高温下硫化,但是会出现杂相SnS2相。最后,我们制备出了SnS/TiO2异质结,有很好的整流效应。 4.In2S3薄膜的制备。金属前驱体薄膜制备方法和Sn金属颗粒薄膜相同。然后,将制备出的In前驱体薄膜在H2S气氛下450℃和500℃热处理,制备出了光电性能较好的β-In2S3,且制备出的In2S3表面形成类似纳米线的形貌,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反射。我们还发现,在CuInS2薄膜上制备出的In2S3的结晶性要比在硅片和玻璃衬底上制备出的要好。最后,我们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其禁带宽度在2.29-2.38 eV之间。 【关键词】:颗粒法 硫化 CuInS_2薄膜 SnS In_2S_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36
  • 2.1 太阳能发电概述14-22
  • 2.1.1 太阳能简介14-16
  • 2.1.2 太阳能发电原理及其应用16-19
  • 2.1.3 行业发展状况19-22
  • 2.2 晶硅太阳电池22
  • 2.3 薄膜太阳电池22-26
  • 2.3.1 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23-24
  • 2.3.2 CdTe/CdS太阳电池24-25
  • 2.3.3 Cu(In_xGa_(1-x))(S_xSe_(1-x)_2太阳电池25-26
  • 2.3.4 SnS太阳电池26
  • 2.4 CuInS_2薄膜的制备26-32
  • 2.4.1 CuInS_2的基本性质26-27
  • 2.4.2 真空法制备CuInS_227-28
  • 2.4.3 非真空法制备CuInS_228-32
  • 2.5 SnS薄膜制备32-34
  • 2.5.1 SnS的基本性质32
  • 2.5.2 热蒸发法32
  • 2.5.3 悬涂热解法32-33
  • 2.5.4 化学水浴法33
  • 2.5.5 硫化法33-34
  • 2.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34-36
  • 第三章 实验方案及仪器36-42
  • 3.1 实验方案36-38
  • 3.1.1 金属前驱体颗粒的制备36
  • 3.1.2 金属颗粒墨水及前驱体薄膜的制备36-37
  • 3.1.3 热处理以及后续硫化工艺37
  • 3.1.4 薄膜电池器件制备37-38
  • 3.2 实验设备38-39
  • 3.2.1 金属颗粒制备装置38-39
  • 3.2.2 热处理炉39
  • 3.2.3 其他设备39
  • 3.3 测试及分析手段39-42
  • 3.3.1 扫描电镜镜及能谱(SEM)40
  • 3.3.2 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40-41
  • 3.3.3 拉曼散射谱分析(Raman Shift)41
  • 3.3.4 光谱测试(UV-Vis)41
  • 3.3.5 器件电压-电流特性(I-V)41-42
  • 第四章 CuInS_2薄膜及器件的制备42-64
  • 4.1 引言42
  • 4.2 金属前驱体薄膜的制备42-48
  • 4.2.1 铜铟合金颗粒的制备42-44
  • 4.2.2 金属颗粒墨水的制备及沉积44-47
  • 4.2.3 本节总结47-48
  • 4.3 Cu-In前驱体的硫化48-58
  • 4.3.1 Cu-In前驱体薄膜直接硫化48-50
  • 4.3.2 Cu-In前驱体薄膜空气热处理后硫化50-57
  • 4.3.3 本节总结57-58
  • 4.4 CuInS_2薄膜的光电学性质58-59
  • 4.4.1 CuInS_2薄膜的光学特性58-59
  • 4.4.2 CuInS_2薄膜的电学特性59
  • 4.5 CuInS_2薄膜电池器件的制备59-62
  • 4.5.1 缓冲层CdS的制备59-60
  • 4.5.2 窗口层ZnO的制备60-61
  • 4.5.3 上电极的制备61-62
  • 4.5.4 电流电压特性测试62
  • 4.6 本章总结62-64
  • 第五章 SnS薄膜光伏材料的制备64-76
  • 5.1 引言64
  • 5.2 Sn前驱体薄膜的制备64-66
  • 5.2.1 前言64-65
  • 5.2.2 Sn金属颗粒的制备65
  • 5.2.3 Sn金属墨水的制备与沉积65-66
  • 5.3 Sn前驱体薄膜的硫化66-71
  • 5.3.1 前言66
  • 5.3.2 硫化温度的影响66-69
  • 5.3.3 硫化时间和气压的影响69-71
  • 5.4 SnS的光电学性能表征71-74
  • 5.4.1 光学性质的表征71-72
  • 5.4.2 电学性质的表征72
  • 5.4.3 I-V特性的表征72-74
  • 5.5 本章总结74-76
  • 第六章 颗粒墨水法制备In_2S_376-84
  • 6.1 引言76
  • 6.2 In前驱体薄膜的制备76-77
  • 6.2.1 In纳米颗粒的制备76-77
  • 6.2.2 金属墨水的制备及沉积77
  • 6.3 In前驱体薄膜的硫化77-81
  • 6.3.1 不同硫化温度的影响77-79
  • 6.3.2 不同硫化时间的影响79-80
  • 6.3.3 不同衬底上生长的1n2s380-81
  • 6.4 In_2S_3薄膜光学性质表征81-82
  • 6.5 本章小结82-84
  • 第七章 结论84-86
  • 参考文献86-92
  • 致谢92-94
  • 个人简历94-9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铋前驱体溶液稳定性分析    蔡洪涛;张天杰;

灵敏度控制思想在主动膜系设计中的快速实现算法(英文)    吴素勇;龙兴武;黄云;杨开勇;

光学多层薄膜反向工程中局部优化算法的性能分析    吴素勇;龙兴武;杨开勇;黄云;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NiO@Al_2O_3@TiO_2同轴三层亚微米电缆及其形成机理    宋超;董相廷;王进贤;刘桂霞;

煅烧温度与滴定速度对YAG粉体纯度的影响    杨梨容;魏成富;唐杰;王正云;

LiNiPO_4前驱体固相反应合成动力学及电容性能    黄映恒;童张法;廖森;蓝建京;

椭偏参数测量误差对薄膜参数测试精度的影响    林远芳;黄强盛;茹启田;孙硕;郑晓东;

片状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在DSSC中的光电性能研究    张林森;李素珍;王力臻;董会超;齐翔;

共沉淀法制备Nd:YAG粉体及其表征    李永超;

超细球磨技术用于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    杜柯;赵军峰;胡国荣;彭忠东;

静电纺丝法制备β-SiC/SiO_2纤维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孟阿兰;张李娜;邱燕燕;李镇江;

工艺参数对反应火焰喷涂TiC/Fe复合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刘慧渊;黄继华;

原子层沉积高k介质膜的新进展    叶位彬;黄光周;朱建明;戴晋福;

前驱体碳化复合等离子熔覆原位合成高铬铁基涂层高温抗氧化性    刘均波;王立梅;刘均海;

CuO催化六氯苯合成PCDD/F的研究    高洪才;陈吉平;倪余文;张海军;

原子层沉积高k介质膜的新进展    叶位彬;黄光周;朱建明;戴晋福;

前驱体碳化复合等离子熔覆原位合成高铬铁基涂层高温抗氧化性    刘均波;王立梅;刘均海;

含高分散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介孔复合粘土催化剂的合成    李进军;牟真;田华;段明华;郝郑平;

不同前驱体制备CuO-Co_xO_y/γ-Al_2O_3催化剂在“NO+CO”中的反应性能研究    张玲玲;刘连军;董丽辉;刘斌;高飞;董林;

不同前驱体制备的Mn-H_4SiW_(12)O_(40)/SiO_2催化剂对二甲醚催化氧化制取甲缩醛反应性能的影响    张清德;杨彩虹;谭猗生;韩怡卓;

天津薄膜光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记者刘其丕 李晓飞

采光量可调门窗    石德

钢铁工业中的二恶英问题    张传秀 万江 韩星北

美发四戒    

江西有色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    饶振华

纳米铁酸锌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侯桂芹 李中秋 张文丽

医药类企业如何应对欧盟REACH法规    中国检验检疫REACH解决中心 白利强

氧化镍钴锰锂电池产业化项目获奖    记者 赵凤华

脂类对反应型香精风味的影响    丁原洲

烃类选择氧化催化新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用于太阳电池的硫化物半导体薄膜的溶液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高超

太阳电池材料CuInS_2薄膜及其纳米棒阵列研究    王震东

BiFeO_3外延薄膜电容器与异质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焦兴利

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微结构及特性研究    居勇峰

N掺杂p型Mg_xZn_(1-x)O薄膜的制备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高丽丽

锂氢同位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薄膜的制备    雷洁红

溶胶—凝胶法制备Na掺杂ZnO薄膜的微结构及其性能表征    吕建国

In掺杂ZnO薄膜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彭丽萍

ZnO薄膜的表面形貌与应力特性研究    刘云燕

SiBON材料制备技术及反应机理研究    李建权

颗粒硫化法制备硫化物薄膜及其光伏应用    常兰涛

SILAR法CuInSe2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杨靖霞

钛化物节能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吴玲

氮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杨磊

硅基二氧化铈薄膜的脉冲激光制备及性能研究    陈勇

半导体氧化铁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光伏特性研究    孙新利

原子层沉积制备Al掺杂ZnO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宋佳

电子束蒸发沉积重掺硅薄膜及其应用    李向明

掺杂及不同衬底对Sn_2S_3薄膜特性影响    王艳

IT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赵景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