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新型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0:50
热度:

新型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特性研究【摘要】:聚合物太阳电池因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重量轻、易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由共轭聚合物给体与富勒烯共混而成的本体异

【摘要】:聚合物太阳电池因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重量轻、易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由共轭聚合物给体与富勒烯共混而成的本体异质结结构是聚合物太阳电池中应用最成功的器件结构,共轭聚合物在该体系中起着吸收太阳光,传输空穴等作用,是决定太阳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萘并[2,3-c]噻吩-4,9-二酮(NTD)和苯并[1,2-c:4,5-c']二噻吩-4,8-二酮(BDD)单元设计并合成出新型的聚合物给体材料。 主要工作内容摘要如下: 1、我们将噻吩并吡咯二酮(TPD)单元的氮原子换成了苯环,以提高该单元的平面性,合成出了萘并[2,3-c]噻吩-4,9--酮(NTD)受体单元。基于该受体单元,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四种共轭聚合物P1-P4。其中,P1在300-700nnm范围内有较宽的吸收,较低的HOMO能级及较好的π-π堆积,表现出最好的性能。基于P1:PC61BM所制备的器件获得了1V的开路电压,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可达4.24%。 2、为了减小噻吩桥上烷基链对主链平面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P1的性能,我们改变了噻吩桥上烷基侧链的位置。合成出了一种新的受体单元,苯并[1,2-c:4,5-c']二噻吩-4,8-二酮(BDD)。并基于BDT和BDD单元合成了聚合物P6。因具有很好的分子平面性,P6在溶液中表现出很强的聚集现象,并且该溶液聚集程度依赖于温度变化。基于P6:PC61BM为活性层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其VOC、JSC、 FF分别为0.85V、11.85mA/cm2.65.3%,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58%。 3、聚合物在溶液中聚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可以对薄膜的形貌产生影响。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溶液中聚合物的聚集状态在旋涂过程中可以被保留并存在于薄膜中进而影响薄膜的形貌。由于P6在溶液中表现出很强的聚集,并且在溶液加热到100℃时聚集现象消失,因此,我们制备了A、B两组器件,其中,用于制备活性层的溶液分别在30℃(A)和90℃(B)两个温度下搅拌均匀。器件B的能量转换效率要比器件A低30%。通过对两组器件的薄膜形貌研究,我们发现,器件B活性层中的聚集体尺寸要大于器件A中的聚集体,因而导致较低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这一工作为揭示共混膜形貌与溶液加工温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 4、规整的聚噻吩类衍生物因较好的结晶性能而具有高的电荷迁移率,并被人们广泛研究。但其较高的HOMO能级和较窄的吸收导致较低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基于BDD单元采用D-A共聚的方式合成了四种聚噻吩类衍生物。BDD单元的强吸电子能力成功的降低了聚合物的HOMO能级和带隙宽度。而且,四种聚合物都具有很好的结晶性能。其中,P10显示出了最好的光伏性能,基于P10:PC70BM的光伏器件效率达到了6.64%,VOC、JSC、FF分别为0.84V、11.20mA/cm2、70.6%。 5、为了研究交联型聚合物对本体异质结器件活性层形貌及器件热稳定性的影响,我们合成了带有溴基团的光交联型D-A共聚物:P13、P14。基于P13或P14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的初始效率与基于无交联基团的聚合物的光伏器件相当。P13与P14经紫外处理后,其烷基链末端的溴基团会脱去并发生交联,经交联后的聚合物薄膜具有很好的抗溶剂性。我们基于交联型和非交联型的聚合物分别制备了光伏器件,经热退火24小时后,基于非交联型聚合物的器件效率下降了60%,而经交联后的器件则只下降了40%,这说明聚合物交联能有效提高器件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电池 共轭聚合物 D-A共聚物 聚集 交联型聚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1章 绪论12-2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3
  • 1.2 聚合物太阳电池简介13-16
  • 1.2.1 聚合物太阳电池发展概况13
  • 1.2.2 聚合物太阳电池结构、工作原理13-14
  • 1.2.3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14-16
  • 1.3 共轭聚合物光伏给体材料16-21
  • 1.3.1 聚对苯撑乙烯类衍生物16
  • 1.3.2 聚噻吩类衍生物16-18
  • 1.3.3 窄带隙D-A共聚物18-21
  • 1.4 共轭聚合物光伏给体材料的性能要求21-23
  • 1.4.1 吸收光谱及吸光系数21-22
  • 1.4.2 分子能级的匹配22-23
  • 1.4.3 载流子迁移率23
  • 1.5 论文的设计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23-25
  • 第2章 基于萘并[2,3-c]噻吩-4,9-二酮(NTD)受体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25-35
  • 2.1 实验部分25-28
  • 2.1.1 试剂、仪器及测量方法25
  • 2.1.2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25-28
  • 2.2 聚合物基本性能的表征28-32
  • 2.2.1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28-30
  • 2.2.2 热稳定性分析30
  • 2.2.3 电化学性质30-32
  • 2.3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32-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基于苯并[1,2-c:4,5-c’]二噻吩-4,8-二酮(BDD)受体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35-45
  • 3.1 实验部分35-39
  • 3.1.1 试剂、仪器及测量方法35
  • 3.1.2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35-39
  • 3.2 聚合物基本性能的表征39-42
  • 3.2.1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39-41
  • 3.2.2 热稳定性分析41
  • 3.2.3 电化学性质41-42
  • 3.3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42-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通过控制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来调控活性层形貌的研究45-53
  • 4.1 聚合物基本性能的表征45-47
  • 4.1.1 温度对聚合物溶液聚集的影响45-47
  • 4.1.2 分子模拟计算47
  • 4.2 聚合物光伏性能的研究47-48
  • 4.3 溶液加工温度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48-50
  • 4.4 溶液加工温度对器件活性层形貌的影响50-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新型D-A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53-62
  • 5.1 实验部分53-55
  • 5.1.1 试剂、仪器及测量方法53
  • 5.1.2 聚合物的合成53-55
  • 5.2 聚合物基本性能的表征55-58
  • 5.2.1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55-56
  • 5.2.2 热稳定性分析56-57
  • 5.2.3 电化学性质57-58
  • 5.3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58-60
  • 5.4 器件活性层的形貌60-61
  • 5.5 本章小结61-62
  • 第6章 交联型共轭聚合物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62-73
  • 6.1 实验部分63-65
  • 6.1.1 试剂、仪器及测量方法63
  • 6.1.2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63-65
  • 6.2 聚合物基本性能的表征65-69
  • 6.2.1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65-66
  • 6.2.2 热稳定性分析66-67
  • 6.2.3 抗溶剂性分析67-69
  • 6.3 光伏性能测试及器件热稳定性69-72
  • 6.4 本章小结72-73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7.1 总结73-74
  • 7.2 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82
  • 附录一:试剂及其纯化82-84
  • 附录二:仪器和测试方法84-86
  • 附录三: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流程86-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88-90
  • 致谢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机层/阴极界面修饰对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张永志;李福山;吴朝兴;蔡寿金;郭太良;

Synthesi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Poly(5,6-bis(octyloxy)-4,7- di(thiophen-2-yl)benzo-[c][1,2,5]-thiadiazole-9,9-dioctylfuorene)    Liwei Wang;Feiyao Qing;Yeping Sun;Xiaoyu Li;Haiqiao Wang;

基于聚噻吩衍生物的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周立弟;胡小丹;王少洪;侯朝霞;王美涵;

NPB修饰层提升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性能    申智利;李海蓉;刘肃;蒲年年;马国富;

Effect of the position of substitution on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nitrophenyl derivatives of fulleropyrrolidines: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toward raising LUMO energy of fullerene electron-acceptor    Xuan Zhang;Xu-Dong Li;

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童金辉;熊思醒;周印华;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张超智;胡鹏;李世娟;沈丹;张骁;孙晓飞;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永玺;陈彧;李超;刘柳;程红霞;宋易;

咔唑-苯并噻唑类衍生物薄膜的线性及非线性光学性质(英文)    宋秋艳;陈根祥;赵明根;李桐;

基于苯并三噻吩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朋;郭景华;张国兵;吕国强;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    申小娟

基于电极界面层调控实现电池高效聚合物太阳池的研究    何志才

吡嗪聚合物和卟啉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秦红梅

基于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肖慧萍

一维壳核式复合半导体杂化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孙宝

ZnO微纳结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梁志强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新能源中的利用    胡小艳

基于卟啉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黄玉英

含烷基三唑基团的新型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董杨

聚合物光伏器件形貌特性、性能及稳定性研究    陆运章

感光性可溶共轭聚合物聚对苯的合成    刘承美,宋建涛,胡富贞

电化学处理对Π共轭聚合物阳极特性的改善    许怡赦,陈国鼎,周金运

聚苯撑乙炔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牛俊峰;杨志祥;黄光荣;曾翎;

荧光共轭聚合物的荧光机理研究    张宝明;徐晶晶;董爱娟;

基于噻唑并噻唑结构的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海杰峰;尹良敏;唐卫华;

D-π-A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潘月琴;王潇漾;潘喆;李永玺;李超;陈彧;

有机共轭聚合物材料中的齐纳隧穿    张玉华;刘文;刘德胜;

共轭聚合物中π电子行为及滑移平面对称性    周详,胡承正

含二噻吩并[3,2-b:2',3'-d]氧膦杂环戊二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薄膜晶体管和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邓云峰;鲍程;田洪坤;谢志元;耿延候;

共轭聚合物的电学性质及其应用    谢德民,谢忠巍,王荣顺

共轭聚合物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    王树;

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胡玉琴;肖毅;黄红梅;尹笃林;肖小明;

新型给受体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陈仕艳;应燕君;王华平;

新型乙烯撑和乙炔撑给体与受体交替共轭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    路胜利;曹镛;

共轭聚合物中的结构缺陷研究    马於光;

纳米SiO_2/共轭聚合物复合物结构及光学性质    王立冬;陆丹;马於光;

微波辅助高质量共轭聚合物合成    张文思;路萍;马於光;

含联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    张磊;崔元臣;

基于含N、S稠环芳香化合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    陈亚刚;田洪坤;耿延候;王佛松;

共轭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彭强;

聚芳烃二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曾文南

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传感特性    冯继昌

分子刷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传感应用研究    张志勇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王晓晨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曹康丽

新型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胡超

星状共轭聚合物的单分子胶束化发光策略及其应用    邱丰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分子刷/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应用    卢晓梅

以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为识别基的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化学传感特征    向刚

荧光共轭聚合物在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    叶心亮

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王胜锋

荧光共轭聚合物合成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王安宁

吩噻嗪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李江辉

一种放大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赵晓丽

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李东

含苯并三氮唑单元的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古丽巴哈尔·达吾提

炔基取代的多色功能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衍生修饰    雷艳丽

新型苯并二杂环基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陈学文

新型聚苯撑乙炔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荧光传感研究    唐雪艳

新型水溶性聚苯乙炔—吡啶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传感应用研究    胡玉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