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9:28
热度: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发展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而太阳能资源凭借自身储存丰富、分布广泛和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发展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而太阳能资源凭借自身储存丰富、分布广泛和无污染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作为光伏电站建设主流形式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虽然近几年了得到了大范围的快速推广应用,但其中的一些关键应用技术依然需要不断的加以研究和完善,从而以提高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缓解人类目前面临的能源匮乏的压力。 在光伏发电技术产生的能源背景下,本文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介绍,进一步阐述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主要构成、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类和主要应用形式。 首先,基于光伏电池的实际等效电路和输出特性,对光伏电池阵列进行了模型的搭建和仿真,并通过对该模型输出特性的研究分析,进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在比较分析几种常见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锁相环技术与电网电压前馈补偿的并网逆变器复合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环境搭建了其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在阐述光伏发电系统功率预测的目的、方法及影响光伏输出功率因素的基础上,对功率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筛选、确立和处理,并重点对太阳入射角余弦值的计算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将时间段点和太阳入射角余弦值作为BP神经网络功率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之一,对光伏发电站进行了功率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相比较于时间段点,太阳入射角更有利于提升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光伏电池 控制策略 功率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4
  • 1.3.1 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12
  • 1.3.2 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控制技术12-13
  • 1.3.3 光伏功率预测技术13-14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4-15
  • 2.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介绍15-20
  • 2.1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15-16
  • 2.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分类16-18
  • 2.3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18-19
  • 2.3.1 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18
  • 2.3.2 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18-19
  • 2.4 本章小结19-20
  • 3.光伏电池建模及仿真20-31
  • 3.1 光伏电池20-23
  • 3.1.1 基本结构20
  • 3.1.2 工作原理20-21
  • 3.1.3 主要技术参数21-23
  • 3.2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23-25
  • 3.2.1 理想等效电路23-24
  • 3.2.2 实际等效电路24-25
  • 3.3 光伏电池的模型仿真及特性分析25-30
  • 3.3.1 光伏电池模型仿真25-29
  • 3.3.2 光伏电池特性分析29-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4.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31-43
  • 4.1 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31-33
  • 4.1.1 隔离型逆变器拓扑结构31-32
  • 4.1.2 非隔离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32-33
  • 4.2 并网逆变主电路分析33-34
  • 4.2.1 DC/DC 变换器33-34
  • 4.2.2 DC/AC 逆变器34
  • 4.3 并网逆变的电流跟踪控制策略34-36
  • 4.3.1 滞环比较控制方式35
  • 4.3.2 定时比较控制方式35-36
  • 4.3.3 三角波比较控制方式36
  • 4.4 基于锁相环技术与电网电压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36-40
  • 4.4.1 电流内环设计37-38
  • 4.4.2 PI 控制器设计38-39
  • 4.4.3 电网电压前馈补偿设计39-40
  • 4.5 复合控制策略下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研究40-42
  • 4.5.1 系统仿真建模40-41
  • 4.5.2 仿真结果及分析41-42
  • 4.6 本章小结42-43
  • 5.光伏并网发电功率预测43-60
  • 5.1 光伏功率预测43-44
  • 5.1.1 光伏功率预测的目的43
  • 5.1.2 光伏功率预测的分类43-44
  • 5.2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影响因素44-46
  • 5.3 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的数据处理46-48
  • 5.3.1 数据的筛选和确立46-47
  • 5.3.2 数据的处理47-48
  • 5.4 太阳入射角在光伏功率预测模型中的应用48-55
  • 5.4.1 各个角度的定义及计算49-51
  • 5.4.2 太阳入射角的计算51-54
  • 5.4.3 计算应用54-55
  • 5.5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55-56
  • 5.6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仿真与分析56-59
  • 5.6.1 基于时间段点的功率预测56-57
  • 5.6.2 基于太阳入射角的功率预测57-59
  • 5.7 本章小结59-60
  • 6.总结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65-66
  • 致谢66-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发电发展及政策浅析    李啸凯;

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分析    刘树;刘建政;赵争鸣;吴理博;王健;

大容量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与并网影响综述    雷一;赵争鸣;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技术研究    冯宇丽;戴珂;耿攀;方昕;康勇;

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    李海瀛;

21世纪太阳能发电的展望    杨金焕,陈中华

基于DSP的PWM型开关电源的设计    尹熙鹏,段哲民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光伏短期出力预测    王守相;张娜;

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的设计和数据通信    谈蓓月,杨金焕,葛亮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研究    彭怀午;刘方锐;杨晓峰;

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生产生物基产品    毛渺浩;刘斌;

水产动物越冬能源分析与评价研究    李蔚超;高天一;

居住区低碳景观设计探析    张成;曹加杰;

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马磊;刘德明;黄黎蓉;文锋;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    方志刚;过学迅;汪斌;许冠能;

基于变步长电导增量的光伏阵列MPPT控制策略的优化    刘敏安;王佳佳;陈湘;刘长清;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郑文英;周威;

IIR数字滤波器的VHDL设计与仿真    王美妮;赵伟;李松松;

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进展    李怀辉;王小平;王丽军;刘欣欣;梅翠玉;刘仁杰;江振兴;赵凯麟;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需求分析    杨卫东;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张彩珍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纤维素快速热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黄金保

基于认知的动态频谱共享系统容量优化技术研究    张晶

    张晓东

纤维素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    廖艳芬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多边形单管通信塔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其地震响应分析    郭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和对电极的研究    冯小明

薛村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综合支护研究    田灵涛

硬态车削过程动态切削力特征提取与表面完整性预测    罗国涛

独立光伏发电智能LED道路照明系统的研究    张群

喷雾激冷室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冷态研究    尹柯

农林生物质气化炉开发及试验研究    金亮

基于动压选参的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卫伟

基于Anaconda-CL卡实时图像边缘检测系统的开发    周莹

太阳能电池并联电阻的一种测量方法    陈庭金,涂洁磊,汪东翔,董俊

改进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光伏发电量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贺琳;李英姿;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

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发电预测模型的设计    陈昌松;段善旭;殷进军;

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黄仁乐,王连贵

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董密;罗安;

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统一控制    张国荣;张铁良;丁明;苏建徽;汪海宁;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光伏发电并网与并联关键技术研究    余蜜

基于混沌理论的铅锌市场演化规律与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    陈进

利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技术进行电力市场短期电价预测    万武辉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的混沌分形特征研究    杨丽晶

基于混沌控制理论的保密通信研究    渠慎明

蓬勃发展的江苏光伏产业    魏启东;王素美;李保庆;

光伏产业大幅扩张 并网发电亟待政策推动    王蔚;

开辟国内光伏市场之“蓝海”    本刊编辑部;

光伏产业最大危机是市场风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解析光伏市场    孙海燕;

光伏电价之殇    郑敏;

用战略眼光谋求国内光伏产业市场化    马恩兵;

阳光产业期待阳光灿烂的日子——蓄势待发的光伏发电产业初探    孙瑜,刘宇峰

光伏产业链的探索之路    

暴利时代将结束 光伏投资回归理性——访长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涛    

艾默生亮相2011光伏产业盛会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上海发展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大有可为    陈鸣波;李红波;

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太阳能光伏技术    邵文青;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谈小型离网式光伏公共照明系统在工程中应用    万宁;胡海峰;何礼;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我市首批太阳能光伏组件并网发电    记者 李莎莎

我市光伏项目建成41MW并网发电容量    记者 李莎莎

格尔木变身“光伏城”    记者 刘纪岩

敲开光伏市场规模化应用大门    董雅俊

国投电力进军光伏产业    童馨

青海发力光伏应用市场正当时    本报记者 钟银燕

光伏产业“过冬”,要靠内需“御寒”    记者 魏宗凯 张建松

我省光伏产业又传利好消息    记者 郑荣林

光伏产业井喷发展    王晓宁

生产成本下降 光伏目标翻番有望    本报记者 陆晓辉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    袁见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建筑并网光伏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梁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准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刘钰山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磊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宋玉萍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