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7:18
热度:

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摘要】:如何高效便捷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光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有机光伏材料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具有材料合成容易、质量轻盈、

【摘要】:如何高效便捷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光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有机光伏材料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具有材料合成容易、质量轻盈、成本低、柔韧性好及可大规模应用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机光伏材料的给体主要包括有机小分子材料和有机聚合物材料。有机小分子材料具有结构明确、易于纯化及重复性好等优点,成为新一代有机太阳能电池有力的竞争者。目前,有机小分子领域报道的最高光电转化效率达到9.02%。然而,为满足市场化要求,需要不断设计、合成新型光伏材料,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 根据分子骨架结构不同,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主要集中在D-A-D或A-D-A等对称结构,而具有不对称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报道较少。因此,为了丰富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研究领域,探究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论文成功设计并合成了具有不对称骨架结构的小分子给体材料。 本论文选用三苯胺为给电子单元(D),选用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和苯并噻二唑(BT)为两种吸电子单元(A),以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双键氰基和碳碳三键作为四种π桥键,构成具有D-A骨架结构的DPP系列和BT系列材料。为了进一步优化分子结构,提高材料的光电性能,本论文在DPP系列材料的噻吩单元末端引入对氰基苯基吸电子单元,延伸出具有D-A-A骨架结构的DPPCN系列材料。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紫外可见光吸收、循环伏安及溶液过程本体异质结光伏器件测试,探究了不同吸电子单元、不同π桥键对材料的光学、电化学及光电性质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1)基于D-A结构的DPP系列和BT系列材料具有更低的HOMO能级,因而得到了高的开路电压值,大于0.9V。(2) DPPCN系列材料末端并入对氰基苯基单元可以有效减小材料的能级带宽,提高材料的光吸收能力,进而改善短路电流值。(3)采用碳碳双键氰基和碳碳三键为π桥键可以降低材料的HOMO能级。而基于碳碳三键的有机小分子材料由于具有更好的刚性和平面结构,可以促进分子内电荷传输,因而提高了材料的光电性能。其中,基于TPATDPPCN的光伏器件测试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开路电压为0.93V,短路电流密度为14.86mA·cm-2,填充因子为43%,光电转化效率为5.94%。这个器件效率是目前报道的溶液过程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最高值,也是含有DPP和三苯胺单元小分子材料的最高值。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三苯胺 吡咯并吡咯二酮 苯并噻二唑 不对称 小分子给体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35
  • 1.1 太阳能电池9-13
  • 1.1.1 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9-10
  • 1.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10-11
  • 1.1.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11-13
  • 1.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概述13-17
  • 1.2.1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3-14
  • 1.2.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4-15
  • 1.2.3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征15-17
  • 1.3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17-25
  • 1.3.1 有机受体材料17-18
  • 1.3.2 有机给体材料的设计原则18-21
  • 1.3.3 有机聚合物材料21-23
  • 1.3.4 有机小分子材料23-25
  • 1.4 溶液过程的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25-30
  • 1.4.1 三苯胺类25-27
  • 1.4.2 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类27-28
  • 1.4.3 苯并噻二唑(BT)类28
  • 1.4.4 π桥键28-30
  • 1.5 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研究进展30-33
  • 1.6 选题思路及研究方法33-35
  • 2 实验部分35-51
  • 2.1 仪器与试剂35-37
  • 2.1.1 实验仪器35-36
  • 2.1.2 实验药品36-37
  • 2.2 实验操作及药品的预处理37-38
  • 2.3 BHJ光伏器件的制作过程38
  • 2.4 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合成38-51
  • 2.4.1 基于三苯胺给电子单元硼酸酯的合成38-42
  • 2.4.2 基于DPP吸电子单元溴代物的合成42-44
  • 2.4.3 基于BT吸电子单元溴代物的合成44-46
  • 2.4.4 目标分子的合成46-51
  • 3 结果与讨论51-64
  • 3.1 有机小分子材料合成51-52
  • 3.2 热稳定性测试52
  • 3.3 DFT计算52-55
  • 3.4 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55-58
  • 3.5 循环伏安测试58-60
  • 3.6 光伏器件测试60-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6
  • 附录A 终产物的表征76-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4-85
  • 致谢85-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富勒烯类材料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李萌;王传坤;李晨希;王金淼;马恒;

基于有机薄膜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密保秀;高志强;邓先宇;黄维;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聚合物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叶怀英;李文;李维实;

苯并噻二唑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和平;李在房;侯秋飞;王艳玲;

CuPc-PCTDA有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模拟与结构优化    姜冰一;郑建邦;孙肖芬;王春峰;

热处理方式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    陈雄;刘银春;阮凯斌;魏芬;刘佳;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化    王瑾;温廷敦;许丽萍;王志斌;樊彩霞;

水下超疏油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薄膜的制备    刘兆元;丁春梅;朱英;万梅香;江雷;

嵌段共聚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叶妮雅;张梁;宫希杰;李晓芳;李海英;雷良才;

液相还原法制备铜纳米线及其在透明电极方面的应用    黄琦金;沈文锋;宋伟杰;

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丽辉;殷伦祥;张昱;李艳芹;

以醇溶性钛螯合物为阴极修饰层的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王福芝;孙刚;谭占鳌;

含长碳链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    王洪晶;卢骏安;王越;张洪波;段继东;鲁捷;韩爱鸿;

基于芴-苯并噻二唑的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    王丽辉;李艳芹;殷伦祥;

共轭聚合物多尺度凝聚态结构    韩艳春;

PEDOT:PSS薄膜的掺杂改性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李蛟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邓丹

基于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光伏特性的研究    刘智勇

超高真空有机分子薄膜生长实时原位荧光显微方法与系统    鄢志丹

低能带隙、低HOMO能级的给/受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张国兵

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单晶硅材料荧光效应的研究    刘春阳

基于酞菁的有机近红外发光器件与太阳能电池    范昭奇

卟啉酞菁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张天慧

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曹康丽

新型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胡超

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阴极修饰的研究    李方馨

聚合物光伏电池的性能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王亚凌

苝酰亚胺光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功能应用    马琮

含芴和8-羟基喹啉的聚合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    张立荣

金属酞菁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朱静燕

含富勒烯的D-A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吴章华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夏咏梅

基于本体异质结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陈雄

新型低能带隙共轭高分子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陈钰莹

ZnO纳米棒阵列制备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张晓楠

阴极材料对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木丽萍;谢勇;段卓琪;郑晓虹;

基于苯并噻二唑的菁染料敏化剂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李晶;武文俊;贺锦香;花建丽;

The effect of modified lay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verted ZnO nanorods/MEH-PPV solar cells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新进展    张天慧;朴玲钰;赵谡玲;徐征;杨磊;刘祥志;鞠思婷;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聚合物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叶怀英;李文;李维实;

有机小分子在修饰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魏杰;王东田;李传响;王叶青;

有机小分子溶液的红外吸收光谱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丁杨;毛英臣;许佩军;宛素钰;刘锐;李贝贝;

极性有机小分子PC-Nafion膜的结构特性    田立颖,唐小真

浅析食包材料高锰酸钾消耗量性能试验的影响因素    赵贺春;于坤;许强;王彦超;

美研制新材料为柔性太阳能电池铺路    柴丽;

    

    

    

    

    

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    胡海宇;陈传峰;

聚丙烯酸酯/有机小分子杂化材料的阻尼增效机理研究    刘重阳;管爱国;吴国章;

C_(60)内嵌有机小分子及其性质的理论研究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多组分反应    龚流柱;

吡咯烷基磷酸酯类有机小分子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    陈刚;丁奎岭;

多孔氧化铝/有机小分子复合体系中的发光现象    徐春祥;薛清华;徐洪光;唐洁影;张俊祥;崔一平;

固载有机小分子催化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吴海虹;孙彩霞;刘月明;吴鹏;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设计及其在有机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刘晓娟;逯乐慧;

长链芳酰腙的合成及凝胶性能研究    符永鹏;林奇;魏太保;张有明;

复合型金属/有机小分子协同活化催化若干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    徐利文;

环境刺激响应有机小分子凝胶自组装行为及形貌研究    张明明

有机小分子吸收能的精确计算: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方法    高婷

单电荷有机小分子可控组装与膜功能化研究    李芳

从均相到多相:若干手性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    王帮根

脯氨酸衍生的新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催化不对称碳—碳键形成反应研究    傅玉琴

磷酸根阴离子家族与有机小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光分析化学    梁丽娇

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手性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林华

有机小分子催化3-硝基-2H-色烯和3-硝基-1,2-二氢喹啉的手性合成    尹国辉

新型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    李小娟

氧化物和有机小分子中磁性及相关特性的理论研究    王丰功

含腙式结构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可调光电性能研究    周峰

C_(60)及(5,5)椅式单壁碳纳米管内嵌有机小分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金莲姬

有机小分子在纳米氢氧化镍膜电极上催化氧化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    黄炜

有机小分子和碳点在磷的含氧酸根阴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赵恒新

光度法研究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孙艳梅

基于薄荷基团的有机小分子凝胶的性质研究及其应用    李翼

功能化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疏天民

有机小分子催化吖内酯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    汪杨

基于苯并噻二唑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郭惠蓉

荧光有机小分子试剂在磷酸根阴离子家族典型成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乐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