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一种透明光伏组件与平板集热器耦合为一体的PV/T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5:28
热度:

一种透明光伏组件与平板集热器耦合为一体的PV/T系统性能研究【摘要】:普通太阳电池的光电效率为10%—20%左右,而未被转变为电能的入射太阳辐射(80%—90%)除了少部分被反射回

【摘要】:普通太阳电池的光电效率为10%—20%左右,而未被转变为电能的入射太阳辐射(80%—90%)除了少部分被反射回去外,其余将被转变为热能及透射辐射散失掉,充分利用光伏发电过程中剩余的热能和透射热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在单位面积上对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因此,把光伏和集热板集成一体构成光电光热(PV/T)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PV/T系统,将透明光伏组件与常规平板集热器耦合为一体,并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利用现状,并对此作了综述。 对制作好的PV/T复合系统、独立光伏系统及常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昆明地区的太阳辐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制作的PV/T复合系统的平均电效率、热效率、综合效率分别在13.2%、44%、54.2%左右;测试还表明初始水温越低、系统的产水量越多及热损失越小,PV/T系统的光电光热综合性能越高。 PV/T系统电特性与独立光伏系统对比,结果表明,PV/T系统电特性较独立光伏系统有0.2%的降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透明光伏组件背后的热量没有及时被集热板吸收,致使透明光伏组件的温度升高,电效率有所下降。 PV/T系统热性能与常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对比,结果表明,PV/T系统的热效率比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低30%左右。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透明光伏组件与吸热板之间存在空气层,且热阻较大,传热有效性受到限制,致使总体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太阳电池的遮挡导致透光率较低(仅0.37),直接辐射到集热板上产生的热量少;此外,还可能与透明光伏组件电池片的排布有关。 对PV/T系统的传热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光伏电池覆盖率及空气夹层间距对系统热性能的影响,当降低光伏电池覆盖率为0.33时,此时PV/T系统的较电池覆盖率为0.63的PV/T系统平均水箱水温由原来的45.3℃提升到51.4℃,日有用得热量由5.56MJ增加到7.80MJ,日效率由34.18%提高到45.82%,提高11.64%,电效率由13.03%增加到13.16%,增加0.13%。电池覆盖率降低后水箱水温及日得量都可以达到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要求,表明透明光伏组件与常规平板集热器直接耦合为一体的PV/T系统此种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此外,还对透明组件与集热器空气夹层之间的间距进行了分析。 该系统可用于城市工业和企业园区、住宅小区、医院社区等,尤可用于电力紧张、无自来水供应的地区。 【关键词】:PV/T系统 透明光伏组件 平板集热器 光伏电池覆盖率 日有用得热量 系统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11-13
  • 1.1.1 太阳能热水器11-12
  • 1.1.2 太阳能采暖12-13
  • 1.1.3 太阳能热发电13
  • 1.2 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13-14
  • 1.3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14-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创新点16-17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创新点17
  • 1.5 本章小结17-18
  • 第2章 PV/T 系统原理及结构设计18-32
  • 2.1 PV/T 系统工作原理18
  • 2.2 光伏系统工作原理18-24
  • 2.2.1 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19-21
  • 2.2.2 输出功率及填充因子21-22
  • 2.2.3 光电转换效率22
  • 2.2.4 伏安特性22-24
  • 2.3 PV/T 一体化结构设计24-31
  • 2.3.1 太阳能吸热板26-27
  • 2.3.2 PV/T 一体化结构制作27-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PV/T 系统性能实验研究32-45
  • 3.1 PV/T 实验系统32-37
  • 3.1.1 光伏系统33-35
  • 3.1.2 光热系统35
  • 3.1.3 测试系统35-37
  • 3.2 PV/T 系统性能评价37-38
  • 3.3 PV/T 系统测试结果38
  • 3.4 PV/T 系统测实验结果分析38-44
  • 3.4.1 水箱初始水温对 PV/T 热水系统的影响38-39
  • 3.4.2 水量对 PV/T 热水系统的影响39-40
  • 3.4.3 PV/T 系统的发电效率40-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PV/T 系统传热性能分析45-55
  • 4.1 性能分析45-47
  • 4.1.1 盖板45-46
  • 4.1.2 吸热板46
  • 4.1.3 流道46
  • 4.1.4 循环管46-47
  • 4.1.5 水箱47
  • 4.2 PV/T 系统设计参数分析47-52
  • 4.2.1 光伏电池覆盖率47-49
  • 4.2.2 盖板透过率49-50
  • 4.2.3 吸热板50-52
  • 4.3 PV/T 系统综合性能分析52-54
  • 4.3.1 电性能52-53
  • 4.3.2 热性能53
  • 4.3.3 PV/T 系统分析53-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55
  •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55-56
  • 5.3 工作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PV/T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裴刚;季杰;何伟;孙炜;

背板材料对太阳电池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梁振南;秦红;沈辉;

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崔文智;于松强;李隆键;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空气夹层最佳间距的确定    张彦峰;俞颐秦;

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王宝群;姚强;宋蔷;林汝谋;

平板集热器最佳结构参数与经济性能的分析    王补宣,石德惠

平板集热器最佳化设计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率法    方铎荣,李元哲

确定对流热损小的平板集热器空气夹层最佳间距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陈则韶,葛新石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季杰,程洪波,何伟,陆剑平,T.T.Chow

聚光光伏系统的技术进展    田玮;王一平;韩立君;刘永辉;张金利;

挤出机双流道筒体的设计及换热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潘宝霞;贾朝阳;

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    许建柳;

地源热泵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数值模型    李茜;苏华;李晓虹;张燕;

简谐晶体高温比热的量子修正    吴明在;孙兆奇;刘艳美;马永青;戴鹏;

用简并微扰法分析金属晶体中散射波较强情况    孟影;张晓森;汪月琴;

LabVIEW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张玉香;陈双宏;翁坚;戴松元;

CSP连轧过程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李传瑞;王立涛;葛仁余;余小鲁;陈志浩;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农产品加工的供热管道在传输过程中的热损耗分析    宋如敏;王恒青;

转地养蜂专业户光伏系统的研究    杜忠明;熊飞峤;李天华;

圆柱形烟花热自燃数学模型研究    季玲玲;周光魏;寇智慧;赵保国;杜志明;郭泽荣;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电解槽保温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贺建忠;幸利;马康康;

斯特林热机逆流换热式回热器    孔令斌;

水下湿法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赵博;武传松;

双辊带材铸轧侧封技术中熔融钢液液面宽度对侧封板所受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宋小伟;孙斌煜;

结构构件耐火隔热性计算模型    张靖岩;史毅;吕振纲;仝玉;王礼;

基于性能化的大空间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    田立柱;朱国庆;张国维;

基于采暖工况的毛细管网不同敷设方式热工性能分析    王婷婷;李永安;

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离解与扩散过程研究    魏洪源

多尺度结构功能材料在水下声隐身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姜恒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掺杂型Zn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修饰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    曲华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电磁波与低维固体表面等离体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燕保荣

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及光催化降解VOCs性能与机理研究    孙松

新型光激放电测量装置研制及典型聚合物PSD谱    何丽娟

基于热力耦合的界面摩擦机理的研究    王亚珍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井下工具油浸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分析    赵达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超导材料性质和半导体表面重构及表面合金性质    李冲

基于拉曼光谱下的A_2(MoO_4)_3材料热膨胀性研究    王志鹏

La_2Mo_3O_(12)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的研究    姜雅丽

纤维混凝土夹心秸秆压缩块砌块墙的研究与开发    刘永

钢管组对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王建秋

双曲线和椭圆焦点的光学意义    梁一平,戴特力,熊玲玲

双面玻璃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工艺    王磊;张臻;

决定晶体硅太阳电池工作状态的独立参量的确定    丁金磊;程晓舫;翟载腾;查珺;茆美琴;

基于菲聂尔透镜的聚焦太阳能PV/T系统热电性能研究    翟辉;代彦军;吴静怡;

背板材料对太阳电池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梁振南;秦红;沈辉;

基于蓄能的道路热融雪化冰技术及其分析    高青;于鸣;刘小兵;

平板式与槽式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性能分析    王云峰;李明;林文贤;王六玲;魏生贤;徐永锋;张兴华;项明;

基于自然通风和蓄热耦合作用下的节能分析    袁伟;姜乔乔;王丽娟;

聚光与冷却条件下常规太阳电池的特性    吴玉庭,朱宏晔,任建勋,梁新刚

太阳能热水器经济性能的评价    张正敏

多晶硅光伏组件功率衰减的原因分析以及优化措施    吴翠姑;于波;韩帅;何永红;

光伏组件国际标准概述及差异分析    郭泽;钱大军;王琦;

光伏组件多层层压机    

光伏组件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郑军;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组件建模仿真    汤强;薛太林;

一种中空玻璃光伏组件的性能研究    董娴;沈辉;

嵌入模块式光伏组件体系设计与试验研究    许贤;吴成万;罗尧治;

部分遮挡条件下光伏组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冯宝成;苏建徽;

旧光伏组件接线盒拆装方式分析    林伟;陈萼;孙韵琳;洪瑞江;沈辉;

光伏组件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    武卫革;翟志强;赵志强;徐璞;

光伏组件Ⅰ-Ⅴ特性测量    贺建华;

镀减反射膜玻璃在光伏组件应用中的优点    刘亚锋;杨小武;任军锋;张舒;Bypina Veerraju Chaudary;

有机硅密封剂在光伏组件装配中的应用    曾照坤;

有机硅胶在太阳能光伏组件领域的应用    陶小乐;郑苏秦;高建军;郁泽林;

新兴行业的标准化之路——光伏组件用硅橡胶密封剂的标准演变    卢文婷;赵海川;郑妙生;

如何通过分档系统的优化将不匹配的损失降低到最少(英文)    杨小武;刘亚锋;任军锋;Veerraju Chaudary;

中国光伏标准现状及未来展望    郭丰;肖志斌;

用MOS晶体管代替光伏组件中续流元件的研究    李金刚;孟昭渊;李果华;

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的质量标准    孔凡建;

利用光伏组件冷却热组织建筑物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    钟达亮;秦红;

德国光伏补贴狂砍20%以上 短期内光伏组件出货量将激增    记者 王佑

英利有望居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首位    本报记者 郭锦辉

光伏组件出货量有望增长30%    于慧

地区首家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开建    记者 杨峻发

天威英利3兆瓦光伏组件生产线投产    李科

中盛光电加入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组织    记者 郭人宏 通讯员 齐明飞

意大利补贴政策摇摆 部分中国光伏组件无奈压港    记者 王佑

成本提高 光伏组件企业利润被压缩    记者 曹开虎 实习记者 黄盛剑

质检总局本月启动光伏质量统查    CNE记者 颜新华

光伏组件价格下降趋势不可逆转    CNE见习记者 赵静

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研究    刘邦银

光伏建筑的性能优化及其与城市微气候的相互影响    田玮

智能光伏组件的研究与应用    李金刚

光伏钢结构集成体系研究及嵌入模块式光伏组件研发与应用    吴成万

基于参数辨识的光伏组件功率预测模型研究    龚煜

基于光伏组件的电位诱发功率衰减的研究    葛华云

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工况监测系统    沙涛

光伏组件在公共建筑中的整合设计    李明亮

基于室外测量数据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    刘丹

光伏组件自动除尘装置设计    巫江

太阳能光伏组件户外计量方法研究    刘丁璞

光伏组件智能接线盒设计研究    成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