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聚合物P3HT和PFDTBT与富勒烯共混光伏体系的电荷产生动力学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5:35
热度:

聚合物P3HT和PFDTBT与富勒烯共混光伏体系的电荷产生动力学【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9%。但是,该效率距理论值仍有一定距离,并限制

【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9%。但是,该效率距理论值仍有一定距离,并限制了该类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光能转换效率,深入认识光电转换过程、找出其关键限制因素非常重要。本论文采用可见-近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合物P3HT和PFDTBT与富勒烯共混光伏体系的原初电荷产生过程,考察了溶剂蒸汽退火处理、给受体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差和电场强度对光电转换过程的影响,为聚合物光伏材料设计和器件结构优化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首先研究了P3HT纯膜和P3HT/PC_(61)BM共混膜中激子和极化子的原初动力学过程,着重考察了激发光波长、激发光通量以及溶剂蒸汽退火处理对极化子产生机制的影响规律。结合光谱电化学结果和不同波长光激发下的瞬态吸收光谱,指认了P3HT结晶相中的离域极化子(DP2)和无序相中的局域极化子(P2),并首次指认了P3HT阴离子和电荷转移激子的特征谱。通过研究P3HT/PC_(61)BM薄膜中激子和极化子的超快过程,确认了极化子产生的“瞬时”和“延迟”两种方式;发现P3HT/PC_(61)BM共混薄膜中P3HT结晶相波长依存的极化子产生机制;发现相对于热退火,溶剂蒸汽退火处理可减小P3HT结晶相与PC_(61)BM结晶相之间的无序相厚度,从而减少极化子俘获态。 随后研究了P3HT/PC_(61)BM共混膜中超快电荷复合动力学过程,定量分析了溶剂蒸汽退火处理对电荷俘获态,以及对超快时间尺度上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结合空穴限制的Langevin双分子复合模型分析了极化子复合过程,发现与CS2旋涂的P3HT/PC_(61)BM薄膜相比,溶剂蒸汽退火处理的P3HT/PC_(61)BM薄膜的空穴迁移率提高了2~3倍、局域俘获态密度减少了5倍,结果与真实器件的光电流、填充因子、外量子产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等性能相符,表明优化活性层形貌对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窄带聚合物光伏材料,我们以D-A型共聚物PFDTBT为给体、以四种LUMO能级不同的富勒烯衍生物为受体(给受体LUMO能级差调节范围为110~320meV),系统研究了给受体LUMO能级差对电荷产生过程的影响。通过拆分时间分辨光谱数据矩阵,获得了激子和带电物种的特征动力学演化曲线。发现纯PFDTBT薄膜中光激发可直接产生链间电荷转移态和电荷分离态,但最主要的原初激发仍是S1激子(50%)。对于PFDTBT/PC_(61)BM共混膜,发现界面电荷转移态和电荷分离态并行产生,且界面电荷转移态对形成电荷分离态有重要贡献,从而纠正了以往关于电荷载流子产生的串行机制;发现由激子解离成电荷分离态的过程符合Marcus电荷转移机制,电子耦合强度为55±7cm1,重组能为0.33±0.02eV;发现由界面电荷转移态解离成电荷分离态遵从Braun-Onsager机制;得出最佳给-受体LUMO能级差为~0.33eV。本工作揭示了给受体LUMO能级差与电荷分离的关联规律,结果有助于新型窄带共聚物给体材料的设计。 最后研究了宏观电场对PFDTBT/PC_(61)BM太阳能电池器件超快电荷产生过程的影响,发现在器件工作条件下,电场对超快电荷产生和复合过程无显著影响;但若外加负偏压超过2V,电场可显著抑制界面电荷转移态复合,促进其解离成电荷分离态。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聚3-己基噻吩 界面电荷转移态 光生电荷 时间分辨吸收光谱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4.4;O48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6
  • 第1章 绪论16-33
  • 1.1 课题研究背景16-23
  • 1.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16-17
  • 1.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17-20
  • 1.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激发态物种20-23
  • 1.2 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技术及应用23-24
  •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状况24-30
  • 1.3.1 光电转换过程的总体研究现状24-27
  • 1.3.2 制备方法对光电转换过程的影响27-28
  • 1.3.3 驱动力对光电转换过程的影响28-29
  • 1.3.4 电场对光电转换过程的影响29-30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30-31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31-33
  • 第2章 溶剂蒸汽退火 P3HT/PC_(61)BM 薄膜的电荷产生机制33-57
  • 2.1 引言33-34
  • 2.2 P3HT 和 P3HT/PC_(61)BM 薄膜的稳态和瞬态光谱实验34-37
  • 2.2.1 P3HT 和 P3HT/PC_(61)BM 薄膜的制备及稳态光谱测量34
  • 2.2.2 可见-近红外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实验34-37
  • 2.3 P3HT 和 P3HT/PC_(61)BM 薄膜的形貌和稳态光谱特性37-41
  • 2.4 P3HT 和 P3HT/PC_(61)BM 薄膜的极化子特征光谱41-44
  • 2.5 P3HT 薄膜的激子和极化子原初动力学44-49
  • 2.6 P3HT/PC_(61)BM 薄膜的激子和极化子原初动力学49-54
  • 2.7 溶剂蒸汽退火 P3HT/PC_(61)BM 薄膜的极化子产生过程54-56
  • 2.8 本章小结56-57
  • 第3章 溶剂蒸汽退火 P3HT/PC_(61)BM 薄膜的电荷复合机制57-70
  • 3.1 引言57-58
  • 3.2 P3HT/PC_(61)BM 电池器件的光伏性能58-60
  • 3.2.1 器件制备及表征58-59
  • 3.2.2 光伏性能59-60
  • 3.3 超快时间尺度上 P3HT/PC_(61)BM 的极化子动力学特性60-63
  • 3.4 P3HT/PC_(61)BM 薄膜中俘获态密度的定量分析63-65
  • 3.5 P3HT/PC_(61)BM 薄膜在超快时间尺度上的空穴迁移率65-68
  • 3.6 本章小结68-70
  • 第4章 给受体 LUMO 能级差对 PFDTBT/富勒烯共混薄膜电荷产生过程的影响70-93
  • 4.1 引言70-72
  • 4.2 PFDTBT 和富勒烯的电化学测量及薄膜样品制备72-73
  • 4.3 PFDTBT 和 PFDTBT/富勒烯薄膜中各物种的特征光谱73-79
  • 4.3.1 PFDTBT 的电化学光谱73-75
  • 4.3.2 S1激子、电荷转移态和极化子的特征吸收光谱75-79
  • 4.4 PFDTBT 薄膜的极化子产生机制79-81
  • 4.5 PFDTBT/富勒烯薄膜的极化子产生机制81-87
  • 4.6 给受体 LUMO 能级差对界面电荷转移的影响87-91
  • 4.7 本章小结91-93
  • 第5章 宏观电场对 PFDTBT/PC_(61)BM 电荷产生和复合的影响93-103
  • 5.1 引言93-94
  • 5.2 PFDTBT/PC_(61)BM 电池的光伏性能94-96
  • 5.2.1 电池器件制备94
  • 5.2.2 电池器件的光伏性能94-96
  • 5.3 宏观电场对 PFDTBT/PC_(61)BM 电荷产生过程的影响96-102
  • 5.3.1 电池器件的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测量装置96-97
  • 5.3.2 宏观电场对超快时间尺度上电荷产生和复合过程的影响97-102
  • 5.4 本章小结102-103
  • 结论103-105
  • 参考文献105-12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126-129
  • 致谢129-131
  • 个人简历13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波导材料及制备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陈凌霞,李凤菊,谷如驹

红光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的放大自发发射特性    卢鹉;郭文滨;钟波;马东阁;

有机聚合物薄膜光波导传输损耗的测量方法    高宇;廖进昆;杨亚培;刘永智;

制膜工艺对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徐苗;彭俊彪;

掺杂聚合物薄膜的蓝色电致发光    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齐藤觉,长友隆男

PT-PEK-c电光聚合物薄膜的厚度和介电性质    任诠,王志刚,郭世义,许东,尚淑霞

薄膜光学理论与膜系设计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马伟;孙登明;

染料聚合物薄膜辐射光谱    林文学;刘劲松;

电化学聚合制备高性能光电功能聚合物薄膜    马於光;

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表征共轭聚合物薄膜的真实微结构    张吉东;陈刘然;王鹏月;莫志深;谢志元;王利祥;

纳米银颗粒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在聚合物光子学中的应用    张斗国;王沛;焦小瑾;周京利;孙友谊;苑光辉;邓燕;孙晓红;章江英;曹立;张其锦;明海;张泽渤;

聚合物薄膜平面波导的光传输模式和光传输损耗    史伟;房昌水;潘奇伟;顾庆天;吴祥雯;魏红振;余金中;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聚合物薄膜中空穴(电子)的产生和输运    彭景翠;瞿述;李宏建;许雪梅;罗小华;成奋强;

窄带隙聚异靛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刘波;邹应萍;贺跃辉;

光学质量电光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光调制性能    郝聚民;邱玲;沈玉全;杨艳芳;沈启舜;曹庄琪;韩梅娟;朱传凤;万立骏;

基于“氢键巨簇”现象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薄膜    张莉;栗原和枝;

聚多巴胺基多层纳米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欧军飞;王金清;刘胜;杨生荣;

聚合物物理老化热动力学模型    贺耀龙;胡宏玖;张俊乾;李达开;朱文书;周沙叙;赵峰;

聚合物薄膜修复破裂血管    梓桦

“隐形”有望成真    丁小希

光通信开创真正的宽带时代    本报编辑部编译

聚合物电极材料成功应用于电容器    高飞

美开发出可快速干燥新型聚合物    冯卫东

师道传承 探索化学真谛    记者 程曦

美国《大众科学》关注全球七大创新工程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剖析    山东 苗本秀

泰企业进军生物包装市场    牛力

功能独特,食品包装兴起可食潮    正雅

聚合物P3HT和PFDTBT与富勒烯共混光伏体系的电荷产生动力学    张伟

基于微型生物反应器的聚合物荧光传感膜及双光子非线性材料的研究    沈梁钧

介电高弹聚合物力电行为研究与器件设计    李铁风

含氮芳杂环类窄带隙给体聚合物及本体异质结太阳电池    张斌

含磷酰胆碱功能基团聚合物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李琳

多元氢键自组装热回复性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    陈玉洁

新型窄带隙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王明

含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的研究    刘杰

层状组装聚合物薄膜的室温压印    卢迎习

基于衰减全反射技术的聚合物非线性光学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    朱宵辉

螺噁嗪掺杂的聚合物薄膜光存储性质的研究    付申成

苯并噻二唑—苯胺—芴类聚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    魏彩红

溶剂诱导SBS聚合物薄膜去润湿机理的研究    阎长江

聚合物薄膜的受激辐射特性研究    高瑞

翠绿亚胺聚合物高压下芳环扭角和能隙的缩减    曹建勇

弹性聚合物薄膜的力电大变形及失效模式分析    陈程

含芴和噻吩的共聚物有序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郭亚男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徐军

氟原子对聚合物光伏给体材料性能的影响    余顺铨

含二噻吩稠环单元窄带隙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曹佳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