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腐解液对苗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2:00
热度:

玉米秸秆腐解液对苗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摘要】:玉米连作现象在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中较为普遍,秸秆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化感效应尤显重要,但秸秆

【摘要】:玉米连作现象在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中较为普遍,秸秆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化感效应尤显重要,但秸秆还田后的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玉米(郑单958)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腐解时间(0.25、60、120、180d)、不同腐解浓度(0、0.125、0.25、0.5 g·m L-1DW)玉米秸秆腐解液对苗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试图从土壤酶学和根系活力变化的角度初步阐明连作状态下秸秆还田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大田生产中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玉米幼苗四叶、五叶、六叶期,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在60d腐解天数,0.5 g·m L-1DW浓度处理下达到最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在120d腐解腐解天数,0.5 g·m L-1DW处理下达到最高。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幼苗四叶、五叶期,腐解60d,0.5 g·m L-1DW浓度处理下达到最高,六叶期酶活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玉米幼苗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腐解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玉米秸秆腐解天数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叶龄增加,腐解液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减弱。玉米幼苗根系活力随着秸秆腐解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低(0.125 g·m L-1DW)、中(0.25 g·m L-1DW)浓度下对根系活力的促进作用也随叶龄增加逐渐减弱。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玉米 秸秆腐解液 酶活性 根系活力 化感物质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6) 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HDZW-008)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玉米(Zea mays)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1],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玉米主产区,2013年玉米播种面积近676万hm2,且随早熟品种的选育和应用,种植区域进一步向北部高纬度地区扩展,种植面积仍有增加趋势。黑龙江省每年产生玉米秸秆5 000万t,其中30%用于还田,且还田量还在增加[2],同时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外源添加物对秸秆还田土壤中无机氮转化影响    郑立臣;解宏图;李维福;

玉米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李倩;张睿;贾志宽;

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活力和膜透性的变化    刘海龙,郑桂珍,关军锋,李广敏

长期施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秸秆覆盖、灌水对土壤酶和养分的影响    王改玲;李立科;郝明德;洪坚平;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世平;陈后庆;陈文林;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洪程;

棉秆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艳宾;万传星;张琴;龚明福;张利莉;

大豆根茬腐解产物的鉴定及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韩丽梅,王树起,鞠会艳,阎雪,阎飞,杨振明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焚烧秸杆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刘天学,纪秀娥

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及呼吸量的影响    马欣;周连仁;王晓巍;姜丹丹;闫暮春;夏瑀;戴建军;

小麦化感作用及其根际生态学研究    林瑞余

水分胁迫下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玉米根系性状的影响    宋瑞勇;金忠华;张丽阳;

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袁亮;李絮花;李润;路超;赵朋;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菠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王军伟;魏佑营;邱红;魏秉培;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黄书涛;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根结线虫对不同砧木黄瓜嫁接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自坤;刘世琦;张强;王忠全;孟凡鲁;于晓丽;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    王延平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鸭茅对不同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张荣华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    白瑞贤,杜文建,梅碧蓉

17份鱼腥草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彭帅;伍贤进;罗玥佶;唐冬英;刘选明;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焱华;吴敏;何鹏;佘贵连;吴炳孙;韦家少;

大棚番茄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吴凤芝,王伟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彭正萍,门明新,薛世川,孙旭霞,薛宝民,毕淑芹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    黄高宝,柴强,黄鹏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综合分析与防治措施    吴凤芝,赵凤艳,刘元英

酚酸物质及其化感作用    吴凤芝,赵凤艳,马凤鸣

根系分泌物与连作障碍    吴凤芝,赵凤艳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物质组成及胡敏酸的动态变化Ⅰ.物质组成的动态变化    王旭东,于天富,陈多仁,殷宪强

粪肥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态铜、锌变化及其结合竞争    刘帅;卢丽兰;张俊峰;刁世勇;王旭东;

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    王旭东;陈鲜妮;王彩霞;田霄鸿;吴发启;

蓝藻自然腐解特性研究    赵悬悬;朱光灿;许丽娟;吕锡武;

常温条件一种速腐剂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    杜金钟;孙美然;赵志兰;邢素丽;

植物物料的化学组成和腐解条件对新形成腐殖质的影响    程励励,文启孝,吴顺令,徐宁

植物残体腐解物能态特征及其与组分的关系    陈思根,张一平,白锦鳞,李艳霞

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腐解物热解特征的研究    白锦鳞,张一平,陈思根,杜建军,李叙勇,杜建平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    吴景贵,席时权,曾广赋,汪冬梅,姜岩,王明辉

复合污染旱田黄土中还田秸秆动态腐解的光谱学特性    范春辉;张颖超;许吉婷;王家宏;

粪肥腐解过程铜锌的形态分布及其竞争关系    王旭东;卢丽兰;

不同用量速腐剂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    杜金钟;孙美然;赵志兰;邢素丽;

气候和土壤类型对秸秆长期腐解过程中秸秆组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协同演变的影响    孙波;王晓玥;蒋瑀霁;汪峰;

有机物料不同腐解期胡敏酸的性质变化    王旭东;胡田田;陈多仁;张一平;

不同水氮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腐解剂对玉米秸秆腐解效果研究    王凌;郝桂琴;何玲;耿暖;茹淑华;孙世友;张国印;

烤烟秸秆快速腐解还田    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供稿

秸秆还田五注意    王信

秸秆还田“五注意”    薛志成

秸秆还田需注意的问题    刘旭

秸秆还田需注意的问题    刘文

说说机械化秸秆还田    秋林

培养条件下小麦及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性研究    Shaukat Ali Abro

大蒜秸秆腐解物化感作用研究及化感物质鉴定    韩旭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还田麦秸腐解动态及其与施氮的关系    路平

广西主要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罗文丽

植物残体腐解过程物质组成与能量变化特征    赵聪

水稻与小麦两种秸秆及其组分在淹水土壤中腐解进程的差异    徐一然

不同作物残体在不同土壤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研究    邵丽

粪肥腐解过程不同溶性腐殖物质结合态铜锌的动态变化    卢丽兰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土壤中有机残体腐解过程的有机酸动态变化研究    陈小燕

作物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培肥增产的效应    汪玉芳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中植物残体腐解特征的研究    孙本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