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毛竹林地覆盖烟草秸秆分解层微生物特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3:24
热度:

毛竹林地覆盖烟草秸秆分解层微生物特征研究【摘要】:设计不同搭配比例的烟草秸秆和鸡粪,覆盖于毛竹林地。通过研究烟草秸秆覆盖层的微生物特征,确定何种季节何种烟草秸秆与鸡粪的搭配比例最适

【摘要】: 设计不同搭配比例的烟草秸秆和鸡粪,覆盖于毛竹林地。通过研究烟草秸秆覆盖层的微生物特征,确定何种季节何种烟草秸秆与鸡粪的搭配比例最适合烟草秸秆覆盖层的腐解。本实验采用微生物平板培养方法对秸秆覆盖层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秸秆覆盖层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的是氯仿熏蒸提取法。研究结果如下: 1、烟草秸秆覆盖层具有活跃的微生物区系,以细菌为主要类群,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 2、季节变化对秸秆覆盖层的真菌及总菌数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细菌、放线菌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夏季温暖而潮湿,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春季的微生物总数虽然不会很多,但是其真菌活性较强,而真菌分解秸秆的能力较其它菌强,因此春季较冬季、秋季会更适合烟草秸秆覆盖层的腐解。 3、不同烟草秸秆与鸡粪搭配处理对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存在着显著的影响,但对微生物总数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真菌降解秸秆的能力比细菌强。7:3搭配处理2的真菌数量及放线菌数量达到最多,具有明显的优势,4:1搭配的处理6真菌数量及放线菌数量次之,因此笔者认为7:3搭配的处理2最适合烟草秸秆覆盖层的分解,4:1搭配的处理6在分解烟草秸秆上的能力次之。 4、季节变化对烟草秸秆覆盖层的有机碳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存在着显著的影响。作为影响烟草秸秆覆盖层肥力主要因素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及有机碳在春季达到最大值,因此可以认为,春季最适合微生物生物量的同化作用。 5、不同烟草秸秆与鸡粪搭配处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不存在着显著的影响,但对有机碳达到了极显著的影响。4:1搭配的处理6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其他处理相比,可以用较少的能源来维持相同的微生物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处理6有助于微生物生物量合成的最佳搭配比例。 综合分析烟草秸秆覆盖层的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可以认为4:1的烟草秸秆与鸡粪的搭配比例在春季最适合烟草秸秆覆盖层的腐解。 从烟草秸秆覆盖层分离出的真菌经纯化共得到13株,经显微镜鉴定13株菌株分属于5个属,按出现频率高低排列,分别是曲霉属,青霉属,葡萄穗霉属,拟青霉属和丝核菌属。分解烟草秸秆的能力:丝核菌属>曲霉属>葡萄穗霉属>青霉属>拟青霉属。 【关键词】:烟草秸秆覆盖层 微生物 微生物量 真菌鉴定 烟草秸秆分解率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795
【目录】:
  • 目录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24
  • 1.1 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秸秆中的综合利用11-15
  • 1.1.1 饲料12-13
  • 1.1.2 微生物处理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质13-14
  • 1.1.3 秸秆发酵生产沼气14
  • 1.1.4 微生物贮存法14-15
  • 1.2 秸秆的微生物培养鉴定及微生物降解15-17
  • 1.2.1 秸秆的微生物培养鉴定15
  • 1.2.2 秸秆的微生物降解15-17
  • 1.3 秸秆覆盖技术17-22
  • 1.3.1 秸秆覆盖技术概念17-18
  • 1.3.2 秸秆覆盖技术作用18-20
  • 1.3.3 秸秆覆盖层的微生物腐解20-22
  • 1.4 秸秆覆盖层的微生物生物量22-23
  • 1.4.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现状22-23
  • 1.4.2 秸秆覆盖层的微生物生物量23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23-24
  • 2 材料和方法24-30
  • 2.1 研究区概况和试验材料24-25
  • 2.1.1 研究区概况24
  • 2.1.2 试验材料24-25
  •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25-30
  • 2.2.1 秸秆样品取样及处理25
  • 2.2.2 秸秆分解层pH的测定25
  • 2.2.3 总有机碳的测定25
  • 2.2.4 秸秆分解层微生物区系研究方法25-26
  • 2.2.5 真菌菌株鉴定及秸秆分解率测定26
  • 2.2.6 秸秆分解层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方法26-30
  • 2.3 数据处理30
  • 3 结果分析30-65
  • 3.1 不同处理分解层在不同季节的pH值30-31
  • 3.2 秸秆覆盖分解层的微生物区系及微生物多样性特征31-41
  • 3.2.1 不同季节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比较32-36
  • 3.2.2 不同处理分解层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比较36-41
  • 3.3 秸秆分解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研究41-58
  • 3.3.1 不同季节微生物生物量的比较42-49
  • 3.3.2 不同处理分解层微生物生物量的比较49-58
  • 3.4 不同处理分解层微生物生物量比率变化58-59
  • 3.5 真菌的纯化鉴定及真菌菌株的秸秆分解率59-65
  • 3.5.1 真菌各菌属的菌株及显微镜鉴定图片60-64
  • 3.5.2 真菌菌株的秸秆分解率64-65
  • 4.结论与讨论65-69
  • 4.1 主要结论65-66
  • 4.2 讨论66-67
  • 4.3 问题探讨与前景展望67-69
  • 4.3.1 问题探讨67
  • 4.3.2 前景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秸秆微贮料饲喂育肥牛的对比试验    余昌培;

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碳平衡的影响    葛乐

生物技术在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上的研究与应用    李培庆;崔艳红;胡海霞;

北京市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资源化综述    文化

碳氮比对牛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栾冬梅;关静姝;徐瑨;孙黎;李文哲;

丝状真菌对不同底物的分解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宋福强,田兴军,李重奇,杨昌林,郝杰杰

玉米秸酒糟发酵饲喂肉牛的试验效果    张照喜

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的研究进展    孙正茂;肖克宇;

含水量变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交换的影响研究    李慧星;夏自强;马广慧;

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筛选及功能    崔宗均,李美丹,朴哲,黄志勇,Masaharu Ishii,Yasuo Igarashi

秸秆直接还田对作物产量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曾广骥;付尚志;柳英范;金平;张喜荣;赵国发;

烟草秸杆还田的效果研究初报    何良胜,刘初成

秸秆在肉牛饲养中的利用及其纤维表观消化率    冯素飞;蒋高明;孔令杰;

香菇胞外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任鹏飞;任海霞;曲玲;姚强;李瑾;宫志远;

化学预处理对牧草酶解糖化发酵效果的影响    高凤芹;孙启忠;

两种白腐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研究    朱洪龙;王力生;蔡海莹;解宜林;邹松阳;杨海;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    朱凤连;马友华;周静;关静;梁家妮;赵艳萍;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江意义;宗斯;李洋;包曾阳;王岩岩;

一种新型高效生态经济模式应用研究    马公村,王涛

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特征研究Ⅰ——黔南地区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的特征    翟琨;向东山;

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特征研究Ⅱ.——不同栽培措施对黔南烟区土壤供氮动态的影响    翟琨;向东山;

尖峰岭凋落物分解过程微生物动态变化    王锐萍;刘强;林开豪;薛宁;文艳;

不同调理料好氧堆肥效果的综合评价    田纯焱;袁巧霞;程长菊;

1982-2003年蒙古高原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张雪艳;徐新良;

西瓜霜发酵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王秋红;匡海学;辛萍;王长福;姜海;李艳凤;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秸秆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邱凌;雷彦宁;王晓超;刘洋;

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季祥;朱玉珍;蔡禄;

泥炭土中腐殖酸的提纯和表征研究    王波;刘德军;姚军;龙浩骑;陈曦;苏锡光;曾继述;范显华;

土壤腐殖酸及其对重金属化学与生物行为的影响    刘保峰;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    杜道林;祁珊珊;戴志聪;司春灿;林英;钟琼芯;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稻草秸秆的预处理及生产乙醇的研究    孙万里

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武深树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啤酒厂剩余污泥堆肥高效菌群构建及其新型堆肥工艺研究    潘飞

代谢工程改善工业酒精酵母发酵性能    郭忠鹏

嗜热真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Ⅰ、CBHⅡ)和内切葡聚糖酶(EGⅠ)的分子改造    王秀娟

槐角异黄酮生物转化及其产物抗乳腺癌细胞活性研究    邬建国

不同结构水钠锰矿催化氧化对苯二酚腐殖化反应的特点    曹星辉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枫香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罗佳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液体深层发酵及木质纤维素促进产糖效果的研究    陈辉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枣庄市生态农业区划与模式研究    周玉亮

鸡粪堆肥过程中养分损失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魏宗强

东北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陈曦

皖东丘陵地区麻栎生长特性调查研究    于一苏;于光明;李丛;肖正东;吴中能;王新洋;陈素传;刘俊龙;蔡新玲;

修枝对复合农林系统内小气候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孙尚伟;尹伟伦;夏新莉;刘晓东;陈森锟;

南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    邓琦;刘世忠;刘菊秀;孟泽;张德强;

立地条件及抚育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唐罗忠;虞木奎;严春风;刘志龙;方升佐;

杉木中密度幼林光环境与生长修枝效应    段爱国;赵世荣;章允清;赵克昌;张建国;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洪建农;

杉木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熊皓波;

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    于贵瑞,张雷明,孙晓敏,李正泉,伏玉玲

秦岭天然油松、锐齿栎林地土壤呼吸与CO_2释放    刘建军,王得祥,雷瑞德,吴钦孝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_2释放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方晰,田大伦,项文化,闫文德,康文星

苏北海岸防护林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量碳研究    孔雨光

地膜稳定性研究进展    王岩,纪雷,孙健,王境堂,杜恒清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生物降解木质素研究新进展    张辉;戴传超;朱奇;杨启银;

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祖朝龙,熊振敏,强化文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黄庆丰,高健,吴泽民

热带亚热带森林凋落物交互分解的养分动态    刘强,彭少麟,毕华,张洪溢,李志安,马文辉,李妮亚

微贮饲料的原理与调制方法    邱怀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与土壤C、N、P含量的影响    李香真,陈佐忠

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生物制剂    赛尔山别克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    许修宏,肖玉珍,陈建平,李杰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奶牛粪木渣堆肥中试研究    荆国芳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概述    张海燕,张旭东,李军,王冬梅

黑土环境中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特征研究    冯慧敏;何红波;武叶叶;张旭东;张明;

不同覆盖措施对信阳毛尖茶园土壤微生物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朱庆松;刘松虎;赵海英;

不同施肥条件下潮土中微生物量及其活性    许月蓉

半干旱区土壤酶活性与其理化及微生物的关系    丁菡;胡海波;王人潮;

子午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与有机酸含量    陈小燕;吕家珑;张红;王娟;苗惠田;

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赵玉涛;韩士杰;李雪峰;胡艳玲;

沸石和微生物对废水中Cr~(6+)吸附的研究    田秀平;陈燕妮;卢显芝;

红壤微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陈国潮,何振立,姚槐应

~(14)C、~(15)N双标记秸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

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比较    高艳梅;

半干旱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分布及其周转    廖仰南;赵吉;邵玉琴;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微生物特征研究    崔程颖;马利民;赵建夫;

龙舌兰科二种观赏植物的病原真菌鉴定    习平根;姜子德;戚佩坤;

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对氮磷肥料的动态响应    张超兰;汪海珍;徐建民;

不同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何莹莹;张海林;伍芬琳;肖小平;陈阜;

RapID真菌快速鉴定系统临床应用评价    张嵘;徐黎;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奇春;王光火;时亚南;

河川沙塘鳢致病真菌的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周志明;曹铮;沈锦玉;潘晓艺;顾志敏;尹文林;朱俊杰;

产白藜芦醇菌株的分离培养及生产调控研究    卢成瑛;唐永红;刘辉;黄早成;刘庸;

果树施用生物有机肥好处多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 葛世康

微生物有机复合肥——惠满丰    江苏兴澄惠满丰有机肥有限公司

医药行业中“无菌室”的提法欠准确    刘元 姜启洋 吴帆

考察台湾浓缩中药制剂    周嘉琳

我省污水处理技术达国际先进    记者 章玉兴

优良草种是绿色之源    本报记者 程秀芬

半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与群落功能特性分析    文倩

蚯蚓活动对稻麦轮作土壤氮、磷的影响    王霞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    林杉

河西走廊干旱气候条件下盐渍土微生物生态研究    元炳成

连续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营养特性研究    武美燕

水分条件与水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刘岳燕

苹果园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镉行为的生物调节    申为宝

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    王纪杰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生物活性与防风效能研究    李玥

粮—菜轮作系统铜污染的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及诊断指标    孙权

毛竹林地覆盖烟草秸秆分解层微生物特征研究    陈俊蓉

高寒草甸土壤碳和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对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    衡涛

自贡盐矿区土壤理化指标、微生物量和多样性研究    王晨昊

不同酸化强度的黑土氮素转化的研究    乔彦娇

重金属污染下水稻土呼吸强度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    阎姝

南京市不同功能城区表土重金属污染特点与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王焕华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    徐康

太行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宁国华

不同林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研究    张志伟

我国主要橡胶种植区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研究    张鑫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