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8622、8984×GY22OF_(2:3)家系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7:29
热度:

8622、8984×GY22OF_(2:3)家系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玉米已由单一的粮用转变为饲料、食品工业和加工原料等多元利用结构。高油、优质

【摘要】: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玉米已由单一的粮用转变为饲料、食品工业和加工原料等多元利用结构。高油、优质蛋白、高淀粉等优质专用玉米以其优良的加工品质和多种用途而倍受青睐,并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油玉米是指子粒含油率达6%以上的玉米,其油分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倍以上,且脂肪酸组分中含人体易吸收的亚油酸最高可达61.8%,是近几十年来人工选育的一种高附加值玉米新类型,是现代科技对玉米育种的重大贡献,也是杂交种问世以来,玉米遗传育种的最重要发展之一,同时也代表了玉米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高油玉米杂交种主要是由普通玉米自交系和高油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而成。本研究通过对普通玉米×高油玉米杂交构建的F2:3群体主要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旨在为高油玉米育种及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试验是以普通玉米自交系8622×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对8个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秸秆粗脂肪外,其余各性状的家系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除了秸秆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的家系×地点互作效应较为显著外,其余几个性状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23家系各品质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按变异系数的大小依次是粗脂肪(Fat)油分粗蛋白(CP)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ADF)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各品质相关分析结果则表明:籽粒淀粉与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秸秆粗蛋白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和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对8个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秸秆粗脂肪外,其余各性状的家系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除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的环境×家系间互作效应显著外,其余性状均不显著;F23家系各品质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按变异系数的大小依次是粗脂肪(Fat)粗蛋白(CP)油分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各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则表明,籽粒淀粉与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秸秆粗蛋白(CP)与籽粒油分和秸秆粗脂肪(Fat)含量,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工VDMD)与秸秆粗蛋白(CP)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 【关键词】:高油玉米 品质分析 相关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14
  • 1.1 高油玉米简介11
  • 1.2 高油玉米的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11-12
  • 1.3 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12-13
  • 1.4 研究目的13-14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4-15
  • 2.1 材料14
  • 2.2 田间试验和性状测试方法14
  • 2.3 数据分析方法14-15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15-26
  • 3.1 各性状的联合方差分析15-16
  • 3.2 各品质性状的表现16-18
  • 3.3 各品质性状的分离表现18-22
  • 3.4 各性状遗传力及相关分析22-26
  • 3.4.1 8622×GY220 F_(2:3)家系籽粒品质性状分析22-23
  • 3.4.2 8622×GY220 F-(2:3)家系秸秆品质性状分析23-24
  • 3.4.3 8984×GY220 F_(2:3)家系各性状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24-26
  • 第4章 讨论26-29
  • 4.1 各性状表现的讨论26-27
  • 4.2 各性状分离表现的讨论27
  • 4.3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27-29
  • 第5章 结论29-31
  • 致谢31-32
  • 参考文献32-35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3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噪声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影响及相应的数学处理方法    赵环环;严衍禄;

高油玉米的研究现状    王伟东,王璞

高油玉米的饲用价值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普通玉米单交种与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子粒杂种优势效应的研究    贾玉峰,张新生,赵明

高油玉米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    蔡巨广;方珊茹;罗高玲;郑燕梅;吴春珠;

高油玉米的营养价值及发展前景    翟少伟,高俊

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和发展对策    郭金花;

不同遗传背景玉米自交系子粒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异性分析    李浩川;王琳;刘宗华;汤继华;胡彦民;谭晓军;

近红外光谱仪分析玉米籽粒品质准确性的验证    焦仁海,孙发明,刘兴贰,徐艳荣,张志军,徐明慧

高油玉米产量及含油特性的研究    赵致,黄莺,刘鸿雁,李映雪,彭玉淑,毛国军

高油玉米品种与成熟期的互作对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牛饲喂价值影响的研究    赵遵阳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马巧云;刘桂珍;张明友;王金召;王健;

薄果皮甜玉米自交系的鉴定与分级    周淑梅;孙秀东;李小琴;

高油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韩静;鲁守平;郭庆法;孟昭东;汪黎明;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阴卫军;刘强;张李娜;李群芳;

3个糯玉米群体的构建与利用研究    余海兵,刘正,汪春翠

黔西北山区高油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宋碧,吴盛黎,张荣达,胡建风,吴鹏刚,吴毕林

鲜食型糯玉米杂交种4级鉴定选育方法的研究    刘正;李文娟;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鞠方成;

不同播种期和收获期对高油玉米品质的影响    王艳玲;姚运生;

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改良系主要生物性状分析    梁庆平;蒋益敏;李体琛;蒙成;

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策略    陈绍江;宋同明;

高油玉米籽粒性状的QTL定位    宋秀芳;宋同明;戴景瑞;李建生;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    段民孝;范弘伟;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邢锦丰;王继东;

糯玉米的起源、分类、品种改良及产业发展    王义发;汪黎明;沈雪芳;张璧;郑洪建;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唐海涛;张彪;林勇;叶国成;陈宛秋;

陆地棉棉子油分含量QTL的定位    徐鹏;郭婷婷;张香桂;倪万潮;沈新莲;

饲料养分生物效价快速评定    王康宁;李霞;

高油玉米研究进展    张雪梅;谭静;陈洪梅;徐春霞;番兴明;

便携式近红外玉米品质分析仪测控系统的研制    邱春玲;李晋华;

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的影响    陈柔屹;任勇;唐祈林;荣廷昭;

水稻生长生理特征信息快速无损获取技术的研究    邵咏妮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王新发

不同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窄基群体的改良效果    李芦江

中国玉米经济:供给与需求分析    邵飞

高梁子粒淀粉遗传特性及积累规律的研究    周紫阳

南方玉米锈病的抗病性鉴定、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分子标记和精细定位    陈翠霞

用SSR标记研究西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刘永建

普通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魏良明

玉米籽粒油分QTL定位及相关性状的分析    宋秀芳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    赵宏伟

“柏拉玛地”玉米大斑病无病斑型抗性基因HtNB的定位    汪航

高淀粉玉米自交系淀粉合成生理基础及杂种优势研究    杨利

重离子辐照玉米品质分析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    仲彩萍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鱼粉质量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周丛

玉米株型、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    王召辉

阵列式近红外光谱信号获取技术研究    黄常钊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快速预测欧美杨浆纸性能的研究    孟莉莉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苜蓿(Madicago sativa)秋眠性预测研究    王红柳

造纸用毛白杨综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    朱丽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骨干自交系根系及养分特性研究    郑永照

玉米种胚期杂种优势及其应用研究    李元慧;孙秀梅;邢世武;魏耀珍;

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段民孝,邢锦丰,郭景伦,王元东,赵久然

苜蓿添加剂青贮、半干青贮和与麦秸混贮的研究    蔡敦江,周兴民,朱廉,冯元琳,杨丹霞,王继红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    李九云

自然贮存条件下苹果的营养成分分析    刘全宏,肖娅萍,王孝安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黑麦草粉粗蛋白测定中的应用    赵环环,胡跃高,赵其波,张鹏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饲料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杨曙明,张瑜

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吴军,白琪林,苏胜宝,陈绍江,孟庆翔,严衍禄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徐广通,袁洪福,陆婉珍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信息处理技术    严衍禄,赵龙莲,李军会,张录达,闵顺耕

高油与普通玉米自交系子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陈欢庆;刘艳霞;魏蒙关;余永亮;李玉玲;

高油玉米杂交种品质及其花粉直感效应的稳定性分析    姜海鹰;张宝石;邢吉敏;李玉玲;樊敏;宋同明;戴景瑞;陈绍江;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无损识别普通、高油、超高油玉米籽粒    张愿;张录达;白琪林;陈绍江;

吉林省玉米品质现状及提高的农艺技术途径    暴素贤;刘小丹;于明彦;

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马占军;周喜旺;王汉宁;王化俊;

寒地高油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杨克军;王玉凤;洪艳华;薛盈文;崔丽亚;

我国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立国;张林;管春云;金益;王振华;任晓亮;宫纪娟;

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光谱测定    潘丽艳;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林红;张瑞博;

优质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初探    代秀云;许明学;于明彦;柳迎春;夏远峰;

作物产量、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及表达调控研究    田纪春;

春小麦新品种产量特性及其气候适应性分析    官景得;王小亮;李剑萍;李福生;陈东升;杜宏娟;吕巡均;

杂交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祝敏丹;吴元奇;

水稻抗虫矮秆突变体与亲本的稻米理化特性及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崔海瑞;沈希宏;吴殿星;沈圣泉;舒庆尧;

高油玉米研究进展    张雪梅;谭静;陈洪梅;徐春霞;番兴明;

高油玉米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瑛霞;孔凡甲;刘涛;于艳红;齐伟杰;

6VS/6AL易位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桂萍;陈佩度;张守忠;何中虎;张艳;赵和;周祥椿;黄辉耀;

江苏省杂交粳稻区域试验组合的品质和抗性分析    张亚东;阙金华;吉健安;朱镇;赵凌;陈涛;王才林;

玉米(Zea mays L.)籽粒含油量与籽粒营养品质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刘仁东;

中国野生葡萄重要酿酒品质性状的研究    李记明;贺普超;

巨资打造高油玉米产业化项目    本报记者 杨曙光

我国发展高油玉米时机成熟    

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项目通过鉴定    本报记者 宋逊风

“高油玉米”在昌都试种成功    

高油玉米极具推广价值    

高油玉米    雨荷

我市育成两个高产优质玉米自交系品种    记者 关媛媛 实习生 周哲

重庆育成高产优质玉米自交系品种    关媛媛 周哲

高油玉米对畜禽生产的影响    韩学梅 成彩燕

高油玉米将成为未来主推品种    本报记者 林菲

玉米籽粒油分QTL定位及相关性状的分析    宋秀芳

高油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群划分与花粉直感效应利用研究    姜海鹰

干旱胁迫下两个不同耐旱性玉米自交系苗期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    王一

144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曾兴

玉米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育种研究    柯永培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QTL定位及其遗传相关研究    王延召

东北三省大豆品质生态差异及遗传效应分析    宁海龙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构建与调整及其在遗传作图、抗花叶病毒基因定位和农艺及品质性状QTL分析中的应用    王永军

油菜籽品质性状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张海珍

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    彭勃

8622、8984×GY22OF_(2:3)家系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分析    卢诚实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石海春

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刘义宝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的籽粒品质研究    宋广林

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孙海艳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形成和高油玉米产量调控规律研究    徐金星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覃兰英

河南省不同纬度生态环境对三种筋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张学林

花椰菜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杨加付

多隐纯合体甜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罗高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