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亚/超临界—发酵组合技术制备秸秆乙醇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3:07
热度:

亚/超临界—发酵组合技术制备秸秆乙醇【摘要】:随着社会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超临界技术为生物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

【摘要】:随着社会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超临界技术为生物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论文利用亚/超临界-发酵组合技术对生物质秸秆进行处理及资源化研究,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以生物质秸秆亚/超临界反应所产生的还原糖及发酵产生的乙醇为目标产物,研究了生物质秸秆亚/超临界处理的影响因素和液化产物的脱毒及发酵条件。 本文采用亚/超临界技术对生物质秸秆进行水解,探讨了温度和固液比等因素对还原糖产率与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在最佳温度343℃与最佳固液比1:3.7时,还原糖产率达30.4%,还原糖浓度为141.55g/L;稻草秸在最佳温度332℃与最佳固液比为1:3.6时,还原糖产率达20.6%,浓度为119.98g/L;小麦秸在最佳温度335℃,最佳固液比为1:6.5时,还原糖产率与浓度达23.75%, 62.17g/L;玉米秸在最佳温度312℃,最佳固液比1:3时,还原糖产率与浓度达34.9%,106.65g/L;油菜秸在最佳温度319℃,最佳固液比为1:5时,还原糖产率与浓度达34.21%,79.86g/L。 本论文优化了超临界处理后的反应液的脱毒方法:将得到的超临界反应液,缓慢加入Ca(OH)_2,至pH=8-9,在60℃下放置,待Ca(OH)_2完全沉淀,抽滤得液体,用磷酸溶液调pH至5。再加入3%活性炭,50℃下搅拌30min,冷却后抽滤得液体。 论文对反应液发酵的脱毒效果、菌种驯化、接种量以及培养基营养盐的配比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脱毒后的反应液更利于发酵,乙醇产率提高了35.6%;驯化后的酿酒酵母发酵产生的乙醇浓度由32g/L上升到42.9g/L,可能由于液化产物中酵母发酵抑制物的脱除尚不完全。最佳接种量为10%,pH值为5,最佳营养盐配比为:0.1g/L MgSO_4·7H_2O,0.15g/L KH_2PO_4,0.4g/L(NH_4)2SO4,并做验证实验,得乙醇浓度为52.6g/L。实验采用20g甘蔗渣在343℃,固液比为1:3.7时,还原糖产率为30.4%,产生还原糖浓度为141.55g/L。经计算,每生产1t乙醇需要2.09t还原糖,即需要6.88t甘蔗渣,则还原糖的利用效率为47.85%,纤维素的产糖率为75.94%,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的利用率为36.12%。 【关键词】:亚/超临界 发酵 生物质秸秆 脱毒 乙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223.1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30
  • 1.1 生物质能概述10
  • 1.2 生物质秸秆的基本组成和性质10-14
  • 1.2.1 纤维素11-12
  • 1.2.2 半纤维素12-13
  • 1.2.3 木质素13-14
  • 1.3 国内外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4-20
  • 1.3.1 国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4-18
  • 1.3.2 国内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8-20
  • 1.4 亚/超临界水技术及在生物质能液化应用20-26
  • 1.4.1 亚/超临界水技术的概念20-22
  • 1.4.2 亚/超临界水技术的性质22-24
  • 1.4.3 亚/超临界水中生物质秸秆的转化24-26
  • 1.5 秸秆液化产物的脱毒问题与发酵26-27
  • 1.5.1 抑制物的主要成分及作用26
  • 1.5.2 脱毒方法26-27
  •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思路27-29
  • 1.6.1 课题来源27-28
  • 1.6.2 研究思路28
  • 1.6.3 研究内容28-29
  • 1.7 研究技术路线29-30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分析方法30-41
  • 2.1 实验原料与药品30-31
  • 2.1.1 实验原料30
  • 2.1.2 实验药品30-31
  • 2.1.3 反应液发酵的材料31
  • 2.2 实验装置与实验仪器31-33
  • 2.2.1 实验装置31-33
  • 2.2.2 实验仪器33
  • 2.3 实验方法33-41
  • 2.3.1 原料成分分析33-36
  • 2.3.2 热值36
  • 2.3.3 碘量法还原糖产率的测定36-37
  • 2.3.4 电镜扫描分析37
  • 2.3.5 气质联用分析液相产物37-38
  • 2.3.6 气相色谱法测乙醇38-41
  • 第三章 生物质水热产糖的研究41-56
  • 3.1 秸秆水热产糖的条件优化41-49
  • 3.1.1 反应条件对甘蔗渣还原糖产率的影响41-43
  • 3.1.2 反应条件对稻草秸还原糖产率的影响43-45
  • 3.1.3 反应条件对小麦秸还原糖产率的影响45-46
  • 3.1.4 反应条件对玉米秸还原糖产率的影响46-48
  • 3.1.5 反应条件对油菜秸还原糖产率的影响48-49
  • 3.2 五种秸秆水热产糖优化条件的比较49-55
  • 3.2.1 反应温度对秸秆转化率的影响49-50
  • 3.2.2 五种秸秆还原糖产率影响的比较50-52
  • 3.2.3 水热处理前后秸秆 SEM 图52-55
  • 3.3 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液化产物的脱毒与发酵56-82
  • 4.1 液化产物的脱毒56-74
  • 4.1.1 生物质液化产物的GC-MS 分析56-70
  • 4.1.2 过碱中和的 pH 值70-71
  • 4.1.3 活性炭脱色71-72
  • 4.1.4 脱毒处理液化产物的 GC-MS 分析72-74
  • 4.1.5 结论74
  • 4.2 反应液的发酵74-81
  • 4.2.2 脱毒效果对发酵结果的影响74-75
  • 4.2.3 菌种的驯化75
  • 4.2.4 接种量对发酵过程pH 的影响75-76
  • 4.2.5 正交试验76-79
  • 4.2.6 秸秆资源化的经济分析79-81
  • 4.3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2-84
  • 5.1 结论82-83
  • 5.2 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0-91
  • 致谢91-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清汁中还原糖含量    陆登俊,黎庆涛,刘曼萍,黄丽涵,卢家炯,徐远金,郭祀远

反义酸性转化酶基因对低温贮藏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王清,黄惠英,张金文,李学才

蜂王浆花粉蜜制备工艺研究    玄红专;付崇罗;吴玉厚;李霞;

谷氨酸发酵中还原糖自动测定技术的研究    马耀宏;孟庆军;张利群;杨艳;杨俊慧;

蒽酮比色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总糖及还原糖含量    文赤夫,董爱文,李国章,雷姝,雷勇

氯化钙对柿果贮期变化的影响    夏红;曹卫华;张志兰;

豆浆中还原糖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周素珊;黄尔义;刘志杰;

乳酸发酵对油炸藕片质量的影响    李洁;王清章;谭正林;李纬;

减少复合薯片中还原糖和天冬酰胺的工艺研究    马川兰;欧仕益;黄才欢;

稻草酸水解制还原糖的工艺条件    李慧;郭建平;尹笃林;龚妍;

马铃薯块茎干物质、还原糖含量与炸片质量的关系    巩秀峰;郝文胜;张颖力;李树生;李文刚;

不同施肥水平对东方百合鳞茎糖分积累的影响    吴朝海;唐道城;李慧;江学丽;

疏花蔷薇果实中VC的积累与氧化酶活性及还原糖之间的关系    李庆典;李颖;

微量还原糖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王世平;滕冰;

提高二氧化氯产率的几点措施    覃庆林;陶伟强;

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及影响因子    聂向荣;李凤英;王玉明;樊明寿;

几种油炸加工类型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郝文胜;巩秀峰;李文刚;李树生;贾霄云;张颖力;姚裕琪;

黄精中还原糖含量与饮片加工方法和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杨云;冯云霞;雷高明;冯卫生;

影响油炸薯片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分析    杜润鸿;刘文秀;彭鉴君;吴刚;王昕伟;

FZJ710×3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组的应用及工艺效果    杨涛;荣宗谦;

前5月工业全员劳产率增41%    记者 王刘芳

晋江移动全员劳产率350万元    记者 江信燊 通讯员 吴振世

美生产率6年来首次下降    记者 杨贵兰

江城暂未发现“问题”糖果    记者 徐宁、通讯员 吴雅媛、实习生 叶婷婷

为大客户开“专列”    鲁敏

全国邮政完成上半年计划进度    记者 张卫 通讯员 李永松

公主岭轴承厂全员劳产率一年提高近四成    王品章

糖果质量总体稳定    刘伊婷

秋栽马铃薯选良种    新邵县农业局 隆旺夫

糖果缘何变了“味”?    本报记者  张丽娜

短波长菁染料的合成、性质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张象涵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机理及转化酶抑制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成善汉

马铃薯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小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宋波涛

微生物发酵过程还原糖光度传感器的研究    史建国

抑制马铃薯Acid Invertase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糖代谢的影响研究    张迟

SbTRXh1和Sb14-3-3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作用    何天久

鲜切茭白品质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罗海波

重组大肠杆菌高效生产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和L-色氨酸的研究    罗玮

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Demissum与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盛万民

含吲哚-2-酮结构分散染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孙戒

超/亚临界水两步法水解生物质制取还原糖    刘慧屏

亚/超临界—发酵组合技术制备秸秆乙醇    马晶

微晶纤维素分解及其产物制备乙醇研究    黄继来

木质纤维素超低酸水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段晓玲

微藻强化培养及油脂转化的研究    吕建明

青霉纤维素酶及商业酶酶解芦竹的研究    叶艳平

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还原糖含量变化生理基础的研究    王彦平

夸克干酪生产关键工艺研究    张玲改

富利亚和窄刀薯杂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于萌

酱油酿造酵母纯化、生长特性及初步应用研究    蔡金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