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高校太阳能光伏屋面电站的设计、安装及并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1:40
热度:

高校太阳能光伏屋面电站的设计、安装及并应用研究【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建筑能耗的日益增长及光伏产品在市场应用中的不断推广,预计我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建设即将进入快速的发展期。当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建筑能耗的日益增长及光伏产品在市场应用中的不断推广,预计我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建设即将进入快速的发展期。当前,国内高校建筑量大面广、园区环境优美、用电需求强烈,具有开展光伏发电的巨大优势。特别是利用既有建筑屋顶空间开发出来的光伏电站,既能承担一定的电力供应,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又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节省电费的支出;且项目的展开能为广大师生学习新能源知识提供难得机遇,对培养大学生低碳用能、生态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深受高校业主的欢迎和推崇。 论文从教育建筑用能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进行屋面光伏发电的建筑优势、规划优势及用能优势,并对光伏建筑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系统特性和安全保障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既有建筑开展屋面光伏电站建设所采用的安装方法及并网方式,提出了屋面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效益、节能效益、生态效益的计算方法,希望能为我国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和光伏电力建设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同时论文以山东建筑大学1MWp光伏发电实际项目为研究内容,先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分析了校内建筑屋面的分布情况、结构特征,提出了屋面光伏组件的初步布置方案;后经模拟分析和经济性对比,得出南向阵列布置方式较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并确定了组件倾斜角度、排布间距、逆变器布置、电气安全等设计方案:且为了便于监查光伏电站的运转情况和突发状况,还设计了一套在线监控系统;最后对1MWp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生态性作了详细计算。 接着论文对光伏发电上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保护措施,开发出了适应高校教室照明用能特征的智能设备,希望能在教室用能中得到更多的推广使用。论文通过对高校用能特性的分析,发现寒、暑假期学校光伏电力并网系统由于负载轻,可能电力逆流现象,为此物业部门在寒、暑假期间断开了并网逆变器的连接,但这造成了大量光伏电力资源因无法向外输出而产生浪费,降低了系统的综合效益。为此论文提出了一套适合山东建筑大学假期实际情况的光伏余电储存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暑假期小型抽水蓄能;二是寒假期电锅炉蓄热。 文章末尾总结了高校发展屋面光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我国光伏发电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认证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屋面光伏 能耗 1MW RETScreen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0-12
  • 1.1.1 国家政策10-11
  • 1.1.2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现状11-12
  • 1.1.3 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情况12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2-13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组织结构13-14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论文框架13-14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4-16
  • 第2章 高校光伏发电的应用分析16-40
  • 2.1 高校能耗现状16-20
  • 2.1.1 建筑耗能高16-18
  • 2.1.2 景观用能凸显18
  • 2.1.3 治污耗电高18-19
  • 2.1.4 交通耗能需求大19-20
  • 2.2 高校光伏发电应用优势20-23
  • 2.2.1 校园规划优势20-21
  • 2.2.2 建筑设计优势21-23
  • 2.2.3 建筑用能优势23
  • 2.3 高校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23-29
  • 2.3.1 设计流程与要点23-27
  • 2.3.2 系统组成27-29
  • 2.4 高校平屋面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构造安装29-36
  • 2.5 高校建筑光伏系统的可持续性分析36-39
  • 2.6 本章小结39-40
  • 第3章 山东建筑大学1MWP光伏屋面发电项目40-66
  • 3.1 项目背景及条件40-41
  • 3.1.1 背景40
  • 3.1.2 地理、环境条件40-41
  • 3.2 建设概况41-64
  • 3.2.1 项目情况41-42
  • 3.2.2 阵列系统设计42-59
  • 3.2.3 安装结构设计59-62
  • 3.2.4 电气安全设计62-63
  • 3.2.5 在线监控系统63-64
  • 3.3 本章小结64-66
  • 第4章 山东建筑大学光伏并网系统与常规电网的互补应用66-84
  • 4.1 并网优势66-67
  • 4.2 并网影响67-69
  • 4.2.1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67-68
  • 4.2.2 对配电网的影响68-69
  • 4.2.3 对电网调度的影响69
  • 4.2.4 其他影响69
  • 4.3 光伏局域并网系统与常规电网的智能设计研究69-77
  • 4.3.1 寒暑假期间光伏电力并网设计69-77
  • 4.4 经济及环境评价77-83
  • 4.4.1 经济效益77-81
  • 4.4.2 环境效益81-83
  • 4.4 本章小结83-8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84-86
  • 后记86-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88-90
  • 参考文献90-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需求分析    杨卫东;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

分布式发电(电源)技术及其并网问题    胡学浩

高校校园建筑用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长三角地区某综合型大学为例    高彪;谭洪卫;宋亚超;

太阳能光伏电源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刘瑶;杨澍;

天津高校建筑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对策    范彬;赵树兴;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实例    尹林成;

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生命周期评价    刁周玮;石磊;

国外太阳能建筑发展现状    庄宇;张秀丽;

建筑的形态、环境与光伏系统输出功率差异    匡荛,柳孝图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龙文志;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胡荣强

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田浩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王传辉

合肥某高校校园建筑节能潜力分析    张虎;

太阳能光伏发电低成本采暖系统研究    蒋志坚;周聃;阴振勇;

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理论与方法    王成山;李鹏;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需求分析    杨卫东;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

分布式电源与电网并联运行逆变系统的设计    何建剑;吴为麟;

计及分布式发电影响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贺先强;丁坚勇;陈丹;

电力电子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黄胜利;张国伟;孔力;

微网研究综述    王志霞;张会民;田伟;

影响我国分布式发电发展的关键因素    莫颖涛;

青海大规模光伏发电发展问题探讨    李春来;朱慧敏;孔祥鹏;赵世昌;王轩;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分布式电源与系统解列策略的探讨    孙鸣;余娟;

微电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    刘杨华

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    胡义华

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    金强

基于微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电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陈卫民

基于燃气轮机/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建模仿真研究    施浩波

微网及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算法研究    韩奕

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徐立中

基于分层递阶控制理论的城市电网自愈控制研究    余昆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及可靠性与稳定性研究    刘波

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优化运行研究    赵晶晶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    张琪祁

光伏组件在公共建筑中的整合设计    李明亮

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    寇凌峰

基于年负荷持续曲线的配电网规划研究    崔换君

基于PSASP的光伏发电系统建模与并网分析    于卫卫

基于嵌入式Webserver的光伏逆变器监控平台开发    李方健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器的研制    许龙飞

面向电网公司的光伏电站监视系统的设计    王娜

基于DSP的锂电池充放电系统研究    何晓妮

分布式发电及其对配电网潮流影响的仿真分析    武亚非

浅析太阳电池并网发电技术    殷洪亮;吕建;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孙玉星;杨宏;苏乘风;

生命周期评价    樊庆锌;敖红光;孟超;

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太阳能电池参数的数值提取方法    黎明,姬成周,厉旭东,王玉亭,张志文,于元,赵玉文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车生泉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周向频

高功率因数脉冲整流器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叶齐峰;金新民;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汪海宁;苏建徽;丁明;

分布式发电(电源)技术及其并网问题    胡学浩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    王磊

风/光互补混合发电系统优化设计    李爽

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王宇

高校节约型校园规划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余亦文

寒冷地区农村太阳能住宅研究    吴皓俊

大学教室智能照明控制器及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程春

光伏产业链的探索之路    

光伏产业大幅扩张 并网发电亟待政策推动    王蔚;

用战略眼光谋求国内光伏产业市场化    马恩兵;

迎接“零补贴”时代    刘陇华;

阳光产业期待阳光灿烂的日子——蓄势待发的光伏发电产业初探    孙瑜,刘宇峰

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于金辉;范相林;

我国藏区光伏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思考(上)    尼玛江才;

蓬勃发展的江苏光伏产业    魏启东;王素美;李保庆;

暴利时代将结束 光伏投资回归理性——访长城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涛    

开辟国内光伏市场之“蓝海”    本刊编辑部;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谈小型离网式光伏公共照明系统在工程中应用    万宁;胡海峰;何礼;

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太阳能光伏技术    邵文青;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

制定配套政策 推进光伏国内应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 曾少军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信息研究部主任 毛华斌

中国将成第一个光伏发电商业化运营国家    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 史珺

青海发力光伏应用市场正当时    本报记者 钟银燕

领跑全球“光伏环境一体化”    本报记者 李永强

我省光伏产业又传利好消息    记者 郑荣林

桑日光伏工业园规划企业全部入驻    本报记者柯建华

生产成本下降 光伏目标翻番有望    本报记者 陆晓辉

“一元光伏”成真国内市场爆发临界点到来    本报记者 严凯

格市4000人会战“光伏城”    通讯员 李莎莎

让国内百姓用上光伏发的电    诸玲珍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    殷帅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符慧德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赵杰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

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刘文晋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宋玉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