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Ⅲ-Ⅴ族纳米线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6:59
热度:

Ⅲ-Ⅴ族纳米线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特性研究【摘要】:本论文工作是围绕课题组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新型光电子器件中的异质兼容集成与功能微结构体系基础研究”(编号2010CB3

【摘要】:本论文工作是围绕课题组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新型光电子器件中的异质兼容集成与功能微结构体系基础研究”(编号2010CB327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376019和6102010600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203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120005110011)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编号B07005)展开的。 基于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线的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光伏产业研究的热点。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大多是直接带隙,具有与太阳光谱匹配的光吸收范围和极佳的吸收效率。纳米线独特的一维结构使得人们可以在单根纳米线上合成轴向、径向p-n结和异质结。纯轴向或径向纳米线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不能使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最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针对Ⅲ-Ⅴ族纳米线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了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线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对轴向、径向结构纳米线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Ⅲ-Ⅴ纳米线复合结构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通过隧道结轴向连接不同带隙材料的径向p-n结纳米线。不同带隙的Ⅲ-Ⅴ族材料有效地拓宽了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范围,而每节子电池中的径向p-n结保证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和传输。 2、利用有限时域差分法,对上述纳米线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全3D的光学器件性能分析,具体包括纳米线阵列内部的光场分布,各节子电池的光吸收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光学特性。结果表明:该太阳能电池拥有良好的抗反射和光捕获的能力,同时对吸收范围内的太阳光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吸收系数。之后,基于对器件光学特性分析得到的数据,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太阳能电池的电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纳米线的直径可实现子电池间的电流匹配,纳米线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19.9%,与单节同材料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相比,其转换效率高出30%以上 3、利用有限时域差分和有限元方法,对Ⅲ-Ⅴ族纳米线阵列的表面态、密度、锥形化、倾斜等形貌特征对其光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表面钝化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态,抑制表面复合,从而提高短路电流;(2)存在着最佳的阵列密度以取得最优化的转换效率;(3)锥状纳米线比柱状纳米线有更好的抗反射和吸收增强的能力,因此有着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存在最佳的锥角;(4)在轴向pin纳米线应用中,倾斜的纳米线比垂直的纳米线更容易使入射光进入有源区(i层),因而提高了纳米线对于光的吸收效率,进而增大了转换效率。 上述研究,对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纳米线 太阳能电池 Ⅲ-Ⅴ族 转换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1.1 半导体纳米线12-15
  • 1.1.1 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12-14
  • 1.1.2 半导体纳米线激光器和LED14
  • 1.1.3 半导体纳米线光探测器和光电池14-15
  • 1.2 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15-18
  • 1.2.1 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5-16
  • 1.2.2 纳米线阵列中的光吸收16-17
  • 1.2.3 半导体纳米线中的载流子产生和分离17
  • 1.2.4 半导体纳米线中的载流子收集17-18
  • 1.3 论文的结构与安排18-19
  • 参考文献19-24
  • 第二章 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24-35
  • 2.1 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24
  • 2.2 Ⅲ-Ⅴ族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生长及性能分析24-28
  • 2.2.1 Ⅲ-Ⅴ族纳米线的合成机制25
  • 2.2.2 Ⅲ-Ⅴ族核壳纳米线的生长25-27
  • 2.2.3 Ⅲ-Ⅴ族轴向结纳米线的生长27
  • 2.2.4 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线的光伏性能27-28
  • 2.3 用于Ⅲ-Ⅴ族纳米线光伏性能的仿真软件介绍28-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参考文献32-35
  • 第三章 Ⅲ-Ⅴ族纳米线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特性的研究35-52
  • 3.1 Ⅲ-Ⅴ族纳米线径向与轴向p-n结光伏性能的对比35-37
  • 3.1.1 GaAs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的光场分布的研究36-37
  • 3.2 Ⅲ-Ⅴ族纳米线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模型构建37-45
  • 3.2.1 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器件设计37-39
  • 3.2.2 仿真中采用的物理模型39-45
  • 3.3 复合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仿真和结果分析45-49
  • 3.3.1 仿真方法45-46
  • 3.3.2 结果分析46-48
  • 3.3.3 与轴向串联的轴向p-n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比较48-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参考文献50-52
  • 第四章 Ⅲ-Ⅴ族纳米线阵列的形貌对其光伏性能的影响52-64
  • 4.1 Ⅲ-Ⅴ族纳米线的表面光滑度和阵列密度对光伏特性的影响52-53
  • 4.2 锥状Ⅲ-Ⅴ族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特性53-58
  • 4.2.1 理论模型55
  • 4.2.2 数值仿真和结果分析55-58
  • 4.3 Ⅲ-Ⅴ族纳米线的倾斜角度对光伏特性的影响58-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66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A GaAs/GaInP dual junction solar cell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代盼;陆书龙;季莲;何巍;边历峰;杨辉;有持佑之;吉田浩;内田史朗;池田昌夫;

水热法制备Mo掺杂WO_3纳米材料及其光致变色性质的研究    周妍;张然;王东生;杨斌;

Extraction of interface state density and resistivity of suspended p-type silicon nanobridges    张加宏;刘清惓;葛益娴;顾芳;李敏;冒晓莉;曹鸿霞;

Rapid Synthesis of Piezoelectric ZnO-Nanostructures for Micro Power-Generators    Nai-Feng Hsu;Tien-Kan Chung;Ming Chang;Hong-Jun Che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doped and Cobalt-doped ZnO based UV Photodetector Prepared by RF-sputtering    Husam S.Al-Salman;M.J.Abdullah;

紫外光控制的金属硫化物/聚苯胺p-n结及其在光敏传感器中的应用    杨圣雪;龚剑;李京波;夏建白;

等离子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仿真研究进展    郭瑞超;黄洪涛;陈小源;朱本鹏;李东栋;

模板法制备CdSe纳米线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曾云;苏轶坤;吴喜明;汤皎宁;

单根ZnO纳米线低温条件下的电子输运及光敏性质    顾海佳;唐欣月;杨守斌;

基于金属催化化学腐蚀的硅纳米线可控制备    陈梓铭;王志恒;陈颖聪;陈津桥;肖经洋;姚日晖;

γ-Fe_2O_3纳米纤维的丙酮敏感特性    杨敏;刘晓旸;赵旭东;李本仙;王晓峰;

硫族化合物纳米晶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王琰

碳纳米管薄膜—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贾怡

硅纳米线电、磁和热性能研究及应用    王志亮

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中的界面效应及调控研究    张付特

分级结构纳米线的制备、表征与器件研究    徐林

基于溶液处理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    艾娜

聚苯胺和导电银纳米结构的形貌控制制备    陈勇

III-V族半导体纳米线及轴向异质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吕晓龙

氧化钨和氧化锌功能薄膜材料及其器件应用研究    庞华锋

一维单晶TiO_2纳米阵列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周正基

双层TiO_2复合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增强    李清林

ZnMn_2O_4纳米棒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行为研究    张攀

温度和光照对硅纳米线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的影响    刘艳丽

CdX(X:Se,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    董飞

碲化镉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刘江国

纳米结构硅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王朋

基于摩擦诱导方法的多点接触微米级加工设备研制    吴治江

Y_2O_3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邵晓莉

纳米硅基光伏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东

超疏水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包雪梅

弹性-粘弹性复合结构随机响应的各阶谱矩的计算方法    冉志,张天舒,方同

复合结构桥梁的特性    白玲,史永吉

具有复合结构颗粒的介电相互作用    白建忠,刘平

一榀新型人字支撑复合结构的动力性能研究    王新玲;赵更歧;张念征;

弹性-粘弹性复合结构动力响应的增维精细积分法    高小科;邓子辰;黄永安;

人字支撑复合结构的合理耗能机制选择分析    王新玲;杨建中;张龑;毕淑萍;

一种梁板复合结构的设计    盛聪;柴洪友;高峰;陈天智;

新型复合结构的抗震耗能机制分析    席慧霞;张志成;

浅析钢木复合结构的特点及施工方法    吴楚生;

基于最小面密度准则的双层复合结构的优化设计    杨伟苓;钟涛;武新;苗成;李树涛;袁威;

非线性裂纹模型在复合结构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王利民;Leung K Y Christopher;

三类结构概念和复合结构体系分类    闫翔宇;陈志华;

并列双座复合结构立窑的爆破    郑建中;左炳和;殷怀堂;

储罐玻璃钢四面锥复合结构修复技术的开发应用    张建伟;钱维坤;李继信;

黏弹性层叠复合结构残余应力分析与优化    张梅;尚云东;张江涛;刘立胜;翟鹏程;

半导体-金属复合结构催化活性模拟研究    王翕君;江俊;

Ag@Ag_3PO_4@ZnO三元异质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探究    金超;秦瑶;李影;祖连海;杨金虎;

Fe_3O_4@SiO_2@Au复合结构在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    郑维时;郭子龙;庄家骐;杨文胜;

颗粒阻尼复合结构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周宏伟;陈前;

金属-碳管复合结构的计算力学研究    王磊;

新型多货罐 钢塑复合结构化学品船研发成功    记者 张媖

复合结构微复制模具    

With的复合结构    山东省寿光市二职专 张艳萍

一种双金属层复合结构散热器    

宝马5系 潮流的领导者    张字

小议“with复合结构”    鄢陵县一高 袁志稳

无溶剂复合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左光申

节能型阳极导电装置通过鉴定    刘京青

汉语动词名物化复合结构的语义解释    赵京雷

智能复合结构损伤光修复与监测的相关技术研究    李鹏

复合结构丝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    刘龙平

新型人字支撑复合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    王新玲

电动汽车用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和温升问题研究    刘勇

潜式沉箱—群桩—平台型复合结构水动力特性研究    郭传胜

几种材料表面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构筑与应用    许苗军

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复合结构的电沉积制备研究    祝巍

层状电介质复合结构    李雷

带绝缘层复合结构丝的巨磁阻抗效应    程金科

名词—名词型复合结构的语义解释    张韬文

弹性—粘弹性材料复合结构动力学计算与计算模型的修正    廖文冬

多层住宅新型复合结构的计算研究    李海明

地下复合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张林

汉语复合结构的概念图复合运算初探    吴敬桐

三组元周期复合结构的振动带隙分布规律研究    刘朔甲

多磁性层复合结构丝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    杨秀芳

减反特性的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和研究    顾小勇

采用弹性基底的磁电复合结构有限元分析    程磊

多层住宅新型复合结构试验研究    张海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