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象因子对秸秆焚烧源PM10浓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37
热度:

气象因子对秸秆焚烧源PM10浓度的影响研究【摘要】:每年收获季节农作物秸秆常大面积焚烧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造成局地严重的空气污染,干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开展气象因

【摘要】:每年收获季节农作物秸秆常大面积焚烧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造成局地严重的空气污染,干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开展气象因子对秸秆焚烧源PM10浓度的影响、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研究,可为解决秸秆焚烧及空气污染问题提供基础科学支撑。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根据2012年安徽各县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与MODIS火点数据,分析安徽省秸秆焚烧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建立火点修正焚烧率模型,估算小麦秸秆焚烧率、PM10排放量。结合PM10浓度与风速、降水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两者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PM10浓度多元回归模型。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草谷比法计算2012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秸秆资源量分别为1521.7万吨、1665.2万吨、537.0万吨、207.6万吨,总计3931.5万吨,其中淮北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阜阳、六安、亳州、滁州、宿州五市为秸秆资源大市。 (2)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裁剪、数据输出、融合、属性选择、缓冲区分析等工具对MODIS火点数据进行逐天逐县分离处理,结果共计4517个火点,时间上集中于5月上旬、6月上、中旬、7月下旬及10月上旬,以6月最为密集,空间上集中在淮北地区,火点密度达0.051个/km~2,小麦种植面积X_1、产量X_2与火点数Y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75X_1-0.418和Y=1.517X-2+1.642。 (3)根据B_m=B_t×N_i×(1.517W_m+1.642)~(-1)计算各县小麦秸秆的产量火点焚烧率,并按规定范围对其修正,通过B_c=(∑B_(mi)×W_(mi))(∑W_(mi))~(-1)计算火点修正焚烧率,代入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到2012安徽省小麦秸秆焚烧PM10排放总量达到3.2万吨,县PM10排放量从南向北递增,其排放强度和农民人均排放量的高值区集中在淮北地区东部。 (4)利用SPSS软件分析2012年安徽省17个监测站点PM10浓度,其平均浓度介于0.052-0.098mg/m~3之间,合肥最高、池州最低,地区平均浓度江淮地区淮北地区江南地区;采用系统聚类法将17个站点分成5个小区,能够更好地对各站点PM10污染加以区分。选取1月、4月、7月上旬及9月中旬PM10浓度计算得出城市本底浓度介于0.053-0.100mg/m~3之间。合肥6月PM10浓度变幅与200km半径缓冲区内的火点数相关系数为0.457,在0.05水平上显著。 (5)全省大部分站点PM10浓度与风速、降水均呈负相关性,风速1m/s或日降水量1mm条件下,PM10浓度有小幅上升;风速3m/s或日降水量20mm,PM10浓度下降明显。降水后一日PM10浓度均值要低于降水当日,降水具有明显的清污作用。合肥市1mm降水的清污效率最高,达到-0.00148mg·m~(-3)·mm~(-1),秸秆焚烧期内的降水清污能力要强于平时。 (6)以日PM10浓度为因变量,风速、降水及前一日PM10浓度为自变量,建立PM10浓度多元回归模型:Y=0.068-0.013X_1-0.001X_2+0.542X_3。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发现,模型拟合的PM10浓度升降趋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峰值的拟合值要低于实测值,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有待进一步修正。 【关键词】:秸秆焚烧 MODIS火点 PM10浓度 风速 降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 文献综述10-15
  • 1.1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研究进展10-11
  • 1.1.1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基本特性10-11
  • 1.1.2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源解析11
  • 1.2 秸秆焚烧排放 PM10 的研究进展11-13
  • 1.2.1 秸秆焚烧对 PM10 浓度的影响11-12
  • 1.2.2 秸秆焚烧 PM10 排放清单12-13
  • 1.2.3 遥感技术对秸秆焚烧的研究13
  • 1.3 气象因子对 PM10 浓度的影响研究13-15
  • 2 引言15-17
  • 2.1 研究背景15
  • 2.2 研究意义15
  • 2.3 研究内容15-16
  • 2.4 技术路线16-17
  • 3 研究区域及方法17-22
  • 3.1 研究区域概况17
  • 3.2 数据来源17-18
  • 3.3 研究指标与方法18-22
  • 3.3.1 草谷比18
  • 3.3.2 秸秆焚烧率18-19
  • 3.3.3 PM10 的排放因子19
  • 3.3.4 MODIS 火点数据处理19-20
  • 3.3.5 聚类分析20-21
  • 3.3.6 相关分析21
  • 3.3.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1-22
  • 4 秸秆焚烧规律及 PM10 的排放22-31
  • 4.1 安徽主要农作物秸秆现状22-24
  • 4.1.1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潜在秸秆焚烧期22
  • 4.1.2 2012 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分布22-24
  • 4.2 秸秆焚烧火点时空变化24-27
  • 4.2.1 秸秆焚烧火点的时间变化24-25
  • 4.2.2 重点秸秆焚烧月火点的空间分布25-26
  • 4.2.3 秸秆焚烧火点与作物面积、产量的关系26-27
  • 4.3 秸秆焚烧 PM10 的排放27-31
  • 4.3.1 秸秆焚烧率的确定27-29
  • 4.3.2 小麦秸秆焚烧 PM10 排放29-31
  • 5 秸秆焚烧对 PM10 浓度的影响31-39
  • 5.1 2012 年安徽省 PM10 污染概况31-33
  • 5.2 城市 PM10 浓度聚类分析33-34
  • 5.3 PM10 浓度时间变化34-35
  • 5.4 城市的 PM10 本底浓度35
  • 5.5 六月 PM10 浓度的变化35-37
  • 5.6 火点分布与 PM10 浓度的相关分析37-39
  • 6 气象因子对 PM10 浓度的影响39-48
  • 6.1 风速对 PM10 浓度的影响39-43
  • 6.1.1 风速概况39-40
  • 6.1.2 风速与 PM10 浓度相关性分析40
  • 6.1.3 不同风速级别对 PM10 浓度的影响40-41
  • 6.1.4 六月风速对 PM10 浓度的影响41-43
  • 6.2 降水对 PM10 浓度的影响43-46
  • 6.2.1 降水概况43
  • 6.2.2 降水与 PM10 浓度相关性分析43-44
  • 6.2.3 不同降水级别对 PM10 浓度的影响44-45
  • 6.2.4 六月降水对 PM10 浓度的影响45-46
  • 6.3 PM10 浓度多元回归模型46-48
  • 7 结论与展望48-51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48-49
  • 7.2 本文的技术特点及创新点49
  • 7.3 问题与展望49-51
  • 7.3.1 存在的问题49-50
  • 7.3.2 秸秆焚烧问题的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介5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张爱民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基于HJ卫星IRS遥感数据的农作物秸秆火点提取模式研究    王玲;田庆久;包颖;

北京及周边气溶胶区域影响与大雾相关特征的研究进展    施晓晖;徐祥德;

“3S”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    胡敏;唐倩;彭剑飞;王锷一;王淑兰;柴发合;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O_3和PM_(10)的区域污染特征模拟    李莉;陈长虹;黄成;黄海英;李作攀;Joshua S. Fu;Carey J. Jang;David G. Streets;

秸秆焚烧期的碳黑气溶胶观测及研究    伍德侠;魏庆农;魏健琍;刘世胜;冯巍巍;

天津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赵斌;马建中;

我国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空气质量日报改进的思考    孟晓艳;王瑞斌;杜丽;李健军;解淑艳;郑皓皓;

北京石景山古城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定性定量研究    曾凡刚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王云英

空气质量预测实用计算方法一例    张书贵

氟化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陈琳;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沿淮地区无汛期蔬菜大棚光热资源特征    郁家成,石磊

太原市PM_(10)污染分布规律    温丽仙;李素清;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城市特殊性环境问题——南京市恶臭污染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董卓瑶;欧阳琰;安树青;张予燕;

奥运前期北京市一次典型颗粒物生消过程分析    王贝贝;陈义珍;刘厚凤;柴发合;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李鹏;张成军;张东兴;赵同科;刘宝存;李顺江;张军;李新荣;

驻马店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的研究    张俊波;陈松;陈天锡;

封闭式馆藏博物馆内的颗粒物污染状况比较    陈远翔;修光利;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张大年;

上海市PM_(10)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朱宪春;乐群;

安徽农业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利用    张爱民;马晓群;盛绍学;孔庆欣;

夏秋季石家庄大气污染变化特征观测研究    杜吴鹏;王跃思;宋涛;辛金元;程一松;吉东生;

夏季局地环流对北京下风向地区O_3输送的影响    徐敬;张小玲;赵秀娟;徐晓峰;孟伟;

福州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冯宏芳;隋平;邱丽霞;

制定广东省地方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张永波;

复杂下垫面下空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王颖

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    刘晓环

长沙市城区热岛成因及绿地系统缓解热岛效应研究    吴耀兴

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与控制研究    陈勇

柱层粘土催化剂上丙烯选择还原NO反应的研究    陆光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源追踪及灰霾的形成机制    邓丛蕊

远洋船基及上海地基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研究    张敏

京津唐城市群大气PM_(10)和PM_(2.5)理化特征及健康效应研究    岑世宏

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    牛红亚

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    马梅英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开封市污染气象特征与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贺伟光

基于OMI数据的浙江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动态分布    程苗苗

驻马店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报研究    张俊波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    臧艳茹

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马静玉

新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研究    刘彦东

稻草秸秆成分分离及其水解液的发酵制取乙醇研究    李钦凤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于颖

安徽省四类稻谷比较优势及近期产量趋势分析    盛承发,岳永德

区域污染对北京市采暖期SO_2污染的影响分析    孙雪丽;程水源;陈东升;郭秀锐;王海燕;

抚顺市2005年空气污染指数分析    金永民;

基于API方法的城市大气污染评价    潘虹梅;李凤全;王俊荆;曹志纯;

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来源解析研究    芮冬梅;陈建江;冯银厂;

京广地区大气过氧化物浓度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左澎,张剑波,叶鹏,曾立民,胡敏,张远航

广州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崔明明;王雪松;苏杭;张远航;

关于加速发展我国生物质能源的思考    方升佐

成都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    柴微涛;宋述军;宋学鸿;

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    赵晓明,董育新,王一函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    张鹤丰

对当前秸秆焚烧原因分析及建议    李少山

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秸秆焚烧    

狼烟滚滚何时了——关于秸秆焚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廉荣

“3S”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与秸秆还田    吴志鹏;张家侠;

苏北地区秸秆焚烧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初探    刘加明;

秸秆焚烧的危害和改善    王佳琪;刘贵荣;薛松;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江主席朱总理关注灭“狼烟”    李清治;

秸秆焚烧和秸秆次生污染危害及控制利用    谢其标;陆上岭;王艳;

对秸秆进行物质与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效益及政策建议    于爱华;

3S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

北京地区PM10与气象条件分析    徐晓峰;段欲晓;

长春市PM_(10)分布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冯喜媛;高枞亭;药明;

光磊:秸秆作燃料,让清洁和温暖进万户千家    刘芳;

秸秆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系数及燃烧贡献率    陆豪;朱利中;

浅谈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姜东升;邹尚伟;

基于AVHRR的地市级火情监测分析与应用    王福州;郭魁英;王国斌;石俊峰;孙仲毅;李喜平;

生物复合菌剂处理秸秆产沼气研究    石卫国;

液态降水对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分析    岳毅;马千里;赵伟;

山东破解“秸秆焚烧”难题    吕福明

清明火情告急 凸显秸秆焚烧之痛    本报记者 郭剑峰

一堆办法为啥不如一根火柴?    本报记者 吴剑飞

解决秸秆焚烧关键要化废为宝    记者 顾定海

秸秆焚烧有令难禁    宗欣

“雾锁徐州”祸起周边省市烧秸秆    记者 高传立

秸秆机械化还田每亩补贴45元    记者 欧阳蕾昵

丹徒区严查秸秆焚烧    龚恋淇 魏非凡 陈志奎

秸秆加工机的“尴尬”    本报记者 赵丽娜

驼峰从源头杜绝秸秆焚烧    通讯员 戚海建

秸秆建材燃烧特性及生命周期研究    谭福太

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刘保平

玉米秸秆保质贮存及水热反应处理提高可生化性方法的研究    孙优善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

上海市能源方案选择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及其经济分析    阚海东

长江三角洲典型污染农田土壤多氯联苯分布、微生物效应和生物修复研究    高军

风电场风电功率短期预报技术研究    孙川永

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    宋籽霖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计算原理及临界高度研究    王铁行

气象因子对秸秆焚烧源PM10浓度的影响研究    王俊

不同秸秆焚烧量对土壤环境及下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李明

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吴迪

河南省秸秆发电燃料供应系统研究    时在涛

商丘地区秸秆机械化处理与利用模式研究    何勋

奉贤区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肖伟

武汉市绿地消减大气PM10污染的作用研究    李琴

武汉市大气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岳辉

低山丘陵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路径实证研究    聂飞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的小麦秸秆焚烧点提取方法研究    张为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