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7:50
热度: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然而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减轻环境压力、缓解资源约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任务、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在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必要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约有一半多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硫、镁等多种养分,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既可缓解农村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反之,农作物秸秆不实现综合利用,也可成变成社会负担。特别是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郊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民对秸秆作为传统生活燃料的需求减少,加之秸秆的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利用的经济性差和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剩余秸秆难处理。为了赶农时、图方便,农民采取了在田间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引发交通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秸秆产量约550万吨。据测算,2011年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理论量为648万吨,占全省的18.60%,占全国的0.90%。同时调查显示,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滞后、产业化落后、资源化利用率低,田间焚烧量占80%以上。因此本文通过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综合利用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可达性指标体系用于分析解决秸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根据分析结果找出适合荆州市的最佳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实现地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文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荆州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综合利用的效益进行分析,提出荆州市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以及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阐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秸秆的相关概念、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三个方面。 第三部分通过对荆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性分析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找出了荆州市农作物秸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秸秆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秸秆的综合利用开发不够,缺乏配套设施。 第四部分是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从荆州市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秸秆工业原料和材料利用、秸秆饲料加工发展畜牧业、秸秆食用菌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利用五个方面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 第五部分针对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具体途径。主要对策有:政府要重视,措施要到位;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新利用形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具体途径是:一要以生物技术和机械化促进秸秆资源的肥料化,提高耕地能力;二要以材料工业发展推进秸秆资源的原料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整体效益;三要以生物质转化引导秸秆资源能源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四要以技术创新推进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发展草食性集约化畜牧养殖业;五要以加强秸秆存储技术应用力度为保障,确保资源的回收利用;六要以推广食用菌技术实现秸秆资源基料化,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荆州市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2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1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11-12
  • 1.4 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12-13
  • 第2章 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2.1 秸秆的相关概念13
  • 2.2 秸秆综合利用理论及方式13-16
  • 2.3 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研究现状16-18
  • 第3章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8-27
  • 3.1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性分析18-20
  • 3.2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20-24
  • 3.3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战略目标24
  • 3.4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4-27
  • 第4章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27-30
  • 4.1 荆州市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的效益分析27-28
  • 4.2 荆州市秸秆工业原料和材料利用的效益分析28
  • 4.3 荆州市秸秆饲料加工发展畜牧业的效益分析28
  • 4.4 荆州市秸秆食用菌利用的效益分析28
  • 4.5 荆州市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的效益分析28-30
  • 第5章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30-34
  • 5.1 荆州市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30-32
  • 5.2 荆州市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途径32-34
  • 致谢34-35
  • 参考文献35-37
  • 个人简介37-3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加工技术    阿布地喀迪尔·努尔买买提;买力旦·阿不力孜;

秸秆发电变害为宝    蒋高明

秸秆成型燃料双胆反烧炉的设计    马孝琴,骆仲泱,余春江,方梦祥,张百良,赵廷林,郑竹林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    刘丽香;吴承祯;洪伟;李键;蔡冰玲;林淑伟;

荆州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思考分析    肖继军;张伟;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    郝素琴;刘艳;

我国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前景分析    骆俊;

生物质致密成型研究进展    邱凌

生物质粉体燃烧技术的初步研究    肖波,郭勇,杨加宽,王秀萍,马承荣

生物质废弃物催化气化制取富氢燃料气    吕鹏梅,常杰,熊祖鸿,吴创之,陈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缪健;

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顾华详

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    付飞;李异;张健;

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    张洪波;徐苏宁;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    崔木花;

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    汪少波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黄晓霓;

一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李方正;唐亮;赵建文;王文娟;赵宏坤;

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    王守敬;

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孟祥健;

浅析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王慧;田长安;尹奇异;林超超;方小亮;徐旭东;卫涛;

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胡建一;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    常慧娟;

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

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    李毅;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    王娜;邱琦;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

农村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及如何综合利用    王奇;张祯;万敬华;

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

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杜熙茹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    胡雪梅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汪慧玲

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    陈春常

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    董国强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    李玉凤

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刘林

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    罗力

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    王耀鹏

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高晓辉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    闫恒超

沼气在无公害蔬菜中的应用研究    王路易

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周海川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旭

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    刘鹏

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谭啸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    史玉岩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肖亚航,傅敏士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    孙丁贺;杨培权;张允政;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研究    黄婷;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云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胡晓明;张无敌;尹芳;

苏州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产业化发展可能性·重点领域    李伟;袁中金;杨迪;

北京市秸秆资源潜力及利用状况分析    张东菊;刘俊伟;田秉晖;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具(综述)    夏萍,江家伍

秸秆发电变害为宝    蒋高明

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过程特性的分析    刘建禹,翟国勋,陈荣耀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动力学特性及液压秸秆成型机改进设计研究    马孝琴

稻秆栽培双孢菇高产新技术    金秀英

化学生物联用技术对稻秆腐熟的影响及红外光谱研究    冯新,孔维栋,毛小云,廖宗文

日本培育出低秆水稻新品种    何德功

水稻秆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李红艳;岳福顺;方喜和;王文辉;骆寅涛;

水稻秆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李红艳;方喜和;岳福顺;王文辉;骆寅涛;

试验示范 推广技术    

水稻秆腐病研究简报    黎毓干;康必鉴;冯永新;黄德坚;伍德标;李廷芳;李聂耳;司徒凯超;

赤霉素与稻秆瘟的发生之间关系研究    黎起秦,陈育新,韦绍兴

稻秆瘟及其发生原因的研究    韦刚,黎起秦

赤霉素对稻秆抗瘟性影响的分析    黎起秦;陈育新;韦绍兴;

稻秆的高温液态水预处理研究    庄新姝;徐明忠;袁振宏;孙永明;许敬亮;孔晓英;吴创之;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稻秆的药用历史与现代应用概况    梅全喜;

稻秆粉末超临界醇解产物中长链脂肪酸酯的GC/MS分析    陈晓菲;古文涛;刘小贝;黄纯洁;黄志雄;王世杰;伍林;宗志敏;魏贤勇;

用稻秆浸渍法和点滴法对越南和我国褐飞虱种群抗吡虫啉和噻嗪酮特性的监测    罗举;陈峰;赖凤香;傅强;

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利用好稻秆资源    沈浩铎

是智慧还是浪费    潘永东

横峰稻秆成农民“金银秆”    唐文

低秆水稻抗倒伏    记者何德功

日培育低秆新水稻    记者 何德功

寻找稻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路径    李玉娇 张世群

江山老农有奇招菜油治虫稻更香    杨振华

唐海农民秸秆还田变废为宝    郑永春、赵瑞波

梨园树盘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及树体生理响应研究    赵德英

以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为重点的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的研究    王晓玉

中国大田作物茬高—茬重模型的建立及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秸秆能源利用可获得性    杨璐

广西秸秆综合利用研究    李秋菊

稻秆的微生物转化及其在红壤旱地花生种植中的应用    陈雯雯

稻秆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红壤水土流失和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艳

复合酶水解玉米皮和稻秆的工艺研究    朱易佳

离子液体溶解和降解稻秆纤维素制备还原糖的研究    邢丽欣

稻秆流化床气化及灰渣热物性实验研究    程大千

微波/化学预处理用于稻秆制备可发酵还原糖的研究    刘丹钰

源头调质生物航空燃油制备及改性研究    李秉硕

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分布与利用潜力研究    车莉

离子液体处理稻秆纤维素制备乙醇的研究    吴谙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