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43
热度: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摘要】:针对我国稻作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大量投入及近年来稻田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

【摘要】:针对我国稻作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大量投入及近年来稻田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于2012-2013年研究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S0、S4、S6、S8,分别为0,4000,6000,8000kg hm-2)、4个施氮水平(N0、N90、N180、N270,分别为0,90,180,270kg hm-2)及其互作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等土壤生化指标的影响,监测了水稻群体建成、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干物质积累运转等生长趋势变化,解析了稻田土壤生化特征与水稻生理特性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田间定位两年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使土壤腐殖质趋于活跃,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也得到一定提升,其土壤培肥效果显著优于氮肥或秸秆单施。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增幅分别为41.96~115.77mg kg-1和20.26%~33.51%,均以N180S6处理最高。施用氮肥、秸秆还田及二者配施后,HA/FA(胡敏酸/富啡酸)均低于N0S0处理,土壤腐殖质趋于活跃,以N180S6处理降幅最大,差异达显著水平。与N0S0相比,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明显提高了土壤酶活性,N180S6配施组合的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22.11%、69.55%、41.07%和52.06%。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可有效减弱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同一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碳和有机质含量,增幅一般表现为S6S4S8。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0.48、18.58、18.21mg kg-1,全量氮、磷、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8.82、16.14、10.81mg kg-1。 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N0S0相比,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能够明显缓解秸秆腐解与水稻生长的“争氮”现象,促进了水稻茎蘖发生,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并能维持抽穗期后水稻剑叶较高的光合速率,延缓光合作用强度的下降。施氮、秸秆还田及二者配施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幅为2.57%~23.51%,以N180S6处理最高,与N0S0差异达显著水平。施氮量和秸秆还田量显著影响了水稻产量的形成(F施氮量=104.35**和F秸秆还田=6.44*),二者互作效应(F互作=9.23**)显著。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水稻植株总吸氮量显著增加,以N270S6处理最高,N180S6处理次之。同一施氮水平下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幅一般表现为S6S4S8,S6、S4处理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条件下,氮肥生理利用率和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提高,表明二者配施可在提高干物质积累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水稻 秸秆还田 施氮水平 生化特征 生育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11.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19
  • 1.1 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13-14
  • 1.2 秸秆还田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关系14-16
  • 1.2.1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4
  • 1.2.2 对水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14-15
  • 1.2.3 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5
  • 1.2.4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5-16
  • 1.3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16-18
  • 1.3.1 土壤化学特征16
  • 1.3.2 土壤生物学特征16-17
  • 1.3.3 土壤物理特征17-18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8-19
  • 第二章 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化学特征的影响19-28
  • 2.1 材料与方法19-20
  • 2.1.1 试验区概况19
  • 2.1.2 试验设计19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19-20
  • 2.1.4 数据处理20
  • 2.2 结果与分析20-25
  • 2.2.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有机质20-22
  • 2.2.2 土壤结合态腐殖质及组成22-23
  • 2.2.3 土壤养分特性23-25
  • 2.3 小结与讨论25-28
  • 第三章 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28-33
  • 3.1 材料与方法28
  • 3.1.1 试验区概况28
  • 3.1.2 试验设计28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28
  • 3.1.4 数据处理28
  • 3.2 结果与分析28-31
  • 3.2.1 土壤酶活性28-30
  • 3.2.2 土壤微生物量碳30
  • 3.2.3 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及其与土壤化学特征的关系30-31
  • 3.3 小结与讨论31-33
  • 第四章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33-42
  • 4.1 材料与方法33-34
  • 4.1.1 试验田概况33
  • 4.1.2 试验设计33
  •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33-34
  • 4.1.4 数据处理34
  • 4.2 结果与分析34-40
  • 4.2.1 水稻茎蘖动态和分蘖成穗率34-35
  • 4.2.2 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35-37
  • 4.2.3 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37-38
  • 4.2.4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38-40
  • 4.3 小结与讨论40-42
  • 第五章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42-48
  • 5.1 材料与方法42
  • 5.1.1 试验区概况42
  • 5.1.2 试验设计42
  •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42
  • 5.1.4 数据处理42
  • 5.2 结果与分析42-46
  • 5.2.1 水稻植株含氮率42-43
  • 5.2.2 水稻氮素积累量43-45
  • 5.2.3 水稻氮肥利用率45-46
  • 5.3 小结与讨论46-4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6.1 主要研究结论48
  • 6.1.1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土壤生化特征的影响48
  • 6.1.2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48
  • 6.2 研究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7
  • 致谢57-58
  • 作者简介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机物料培肥对风沙土结合态腐殖质中富里酸与胡敏酸的影响    魏自民,周连仁,谷思玉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    王丽;李雪铭;许妍;

长期秸秆还田对黄土旱塬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春霞;郝明德;谢佰承;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甄丽莎;谷洁;高华;秦清军;陈强龙;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    赵鹏;陈阜;李莉;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万炎生;苏运河;彭红;孙爱红;

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    徐玉宏;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高祥照,马文奇,马常宝,张福锁,王运华

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增产效应    景建华,蒋梅林,束国昌

江苏省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多层次利用模式探讨    王颖;赵言文;丁美;籍春蕾;王春梅;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ies on Mechanized Crop Residue Recycling    

保护地秸秆平铺还田效果试验    刘瑞伟,皇传华,刘海军,李玉春,韩永兰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星星草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

畜禽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赵征宇;蔡葵;赵明;

不同钾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

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袁亮;李絮花;李润;路超;赵朋;

施用硫酸钾镁对苹果产量、品质和叶片矿质营养的影响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黄书涛;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理活性的影响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张凯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亚高寒草甸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    李文金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    翟静雅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居里,袁向方,何希杰,徐际根

油菜秸秆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    宋执儒;葛诗平;杨勇;

连续油菜免耕对土壤肥力影响初步研究    冯泽蔚;谭春燕;罗桂琴;范成林;张文满;钱晓刚;

邓恩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陈少杰;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砂姜黑土锌的影响    朱宏斌,张玉平,叶舒娅,王文军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研究    苏跃;冯泽蔚;陈正平;谭春燕;钱晓刚;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    汤勇华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吴光磊

有机无机配施对黑土肥力的影响    杨希

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戴志刚

茬口和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靖华;崔欢虎;王裕智;马爱平;亢秀丽;

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与白肋烟叶片组织结构的关系    柴家荣;

不同施氮水平白肋烟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    柴家荣;

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形态及硝化-反硝化生理特性的影响    吕小红;陈温福;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吸氮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向圣兰;刘敏;陆敏;张丽佳;黄明蔚;

施氮水平和移栽期对烤烟还原糖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陈永明;陈建军;邱妙文;

施氮水平对枇杷幼苗生长及根初生维管组织的影响    潘春香;肖艳辉;何金明;王玉珍;

早稻优质良种矮占氮肥试验简报    李端富;周天生;吕惠珍;

文摘    孔令旗;

确定冬小麦分蘖期间最优施氮量的二次规划法    W.E.Baethgen ,王茂生

施氮水平对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    马冬云;郭天财;王晨阳;朱云集;宋晓;查菲娜;岳艳军;王永华;

小麦/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董艳;汤利;郑毅;

“大三围”强化栽培模式下施氮水平和移栽期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曾祥忠;肖楷;吕世华;

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苗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宗学凤;王三根;

不同施氮水平对高寒草地牧草增产效益的研究    周青平;金继运;德科加;徐成体;

上海地区梨枣氮素吸收规律研究    杨军峰;李勃;许文平;张才喜;王世平;

不同施氮水平对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韩明珠;祖艳群;李元;吴伯志;

不同施氮水平及氮磷钾肥配施对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董合林;王润珍;李鹏程;刘爱忠;

氮素营养与芥蓝菜薹品质形成的关系研究    陈日远;黄丹枫;宋传珍;刘厚诚;孙光闻;

免耕直播水稻土壤供肥状况及氮肥运筹研究    陈笃江;王永安;龚宝梅;

小麦高效施氮 把握四个要点    林文

超级杂交稻三种节氮栽培技术    国辉 继锐 春芳 宜珍 绪让

加强作物田间管理 减轻低温冻害影响    张桂敏

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的技术    王继朋 博士

巧施氮肥能让大米更“可爱”    辛学辉

我国杂交稻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时代    黄兴华

杂交水稻何以节氮又高产?    本报记者 陈瑜

不同品种和氮素水平下小麦高效氮素利用的生理机制研究    杨铁钢

施肥对茶树及茶园动物群落的影响    陈少波

棉花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确定及其应用研究    薛晓萍

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    黄勤楼

降雨对玉米冠层氮素淋洗的研究    吉春容

超级杂交中籼稻高产生理生态及其调控研究    吴朝晖

氮素对茶树叶片品质成分影响机理研究    杨亦扬

氮素水平和形态对甜菜(Beta vulgaris L.)形态建成和氮素同化的影响    李文华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水稻氮素营养与籽粒品质监测    周冬琴

营养因素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郑顺林

施氮水平对广金钱草碳氮代谢及其活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的影响    黄敏

棉花不同施氮水平效应研究    彭俊杰

施氮水平对大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及其机制    白羽

冬小麦源库大小改变对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沈新磊

杭嘉湖平原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研究    杨梢娜

不同玉米骨干自交系氮素利用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廖海棠

干旱条件下施氮水平对夏玉米生长及干旱阈值的影响    王双

不同施氮水平对免耕农田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的影响    席春艳

不同氮肥运筹下专用小麦氮素利用特性及诊断指标的研究    张宪

氮素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及QTLs定位研究    王士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