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类生物质暗发酵产氢关键参数优化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4:49
热度:

秸秆类生物质暗发酵产氢关键参数优化及其机理研究【摘要】:氢能因其具有高效、清洁、无污染的特点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在诸多的制氢方法中,生物制氢因其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操作而备

【摘要】:氢能因其具有高效、清洁、无污染的特点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在诸多的制氢方法中,生物制氢因其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操作而备受关注。与光合制氢相比,暗发酵制氢具有产氢速率高、不依赖光照、设备简单、易操作、能够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化等特点而最具产业化前景。目前,该技术普遍存在产氢率低、发酵底物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暗发酵制氢产业化的主要技术瓶颈。基于此,本文在探寻天然菌源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从高效生物制氢反应器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底物利用范围广的高效兼性厌氧菌,对其产氢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从生化工程的角度对其中的NADH产氢途径进行调控;之后,从降低运行成本的角度,筛选分离在中温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未经过预处理的秸秆类生物质高效发酵产氢的微生物,进行菌种鉴定及相关的产氢特性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 1.探寻新的菌源预处理方式。 系统考察了微波辐射预处理对混合菌源产氢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微波辐射对牛粪堆肥进行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或杀灭嗜氢菌,而保留产氢菌的活性。以20g/L酸解玉米秸秆为底物,利用微波辐射1.5min预处理的牛粪堆肥为菌源,在Na2CO3添加量800mg/L,Fe添加量400mg/L时,产氢量最大,达到144.3ml/g。与其它菌源预处理方式相比,该方法操作安全简单,能耗低,耗时少,且菌源产氢能力更高。 通过AFM,蛋白浓度测定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微波辐射作用机理在于:微波辐射能够对菌源中微生物细胞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的通透性;此外,微波还能对微生物的基因组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导致对微波辐射敏感的嗜氢菌的失活或杀灭;而主要的产氢菌形成的芽孢具有极强的耐辐射和耐热能力,短时的微波辐射不会对其造成损伤,产氢菌的活性得以保持。 2.从生物制氢反应器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兼性厌氧产氢菌。首先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合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种属分类。对菌株产氢特性进行研究:菌株Bacillus sp. FS2011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产氢。以葡萄糖为底物时,最大产氢量为2.26mol/mol。发酵液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对菌株产氢活性有影响,初始pH6.98、35℃为该菌种发酵产氢较为适宜的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Bacillus sp. FS2011发酵产氢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影响菌株产氢的主要因素:葡萄糖浓度、牛肉膏浓度和磷酸缓冲液浓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最陡爬坡路径大致确定最大响应区域,最后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要因素的浓度变化显著影响氢气产量。通过求解回归方程,确定最优产氢条件:当葡萄糖浓度13.52g/L,牛肉膏浓度1.95g/L,磷酸缓冲液浓度19.36mmol/L时,氢气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3079.0ml/L,实际产氢量达到3081.2ml/L。 3.对Bacillus sp. FS2011中NADH产氢途径进行强化。首先,在培养基中使用与葡萄糖结构类似,氧化还原状态不同的底物作为碳源进行发酵产氢试验,确定FS2011胞内存在NADH产氢途径。 采用丙酮酸脱氢酶系E1抑制剂对菌源产氢过程进行干涉,以期能够充分发挥NADH产氢途径的作用。首先考察了抑制剂浓度对兼性厌氧纯菌和混合菌源发酵产氢量的影响。之后,考察了特定浓度抑制剂的添加对兼性厌氧纯菌和混合菌源产氢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适量的抑制剂能够有效提高发酵体系的氢气产量,同时降低体系中乙酸和丁酸等副产物的生成,降低了后续发酵废水的处理难度。 4.从利用生玉米秸秆驯化的生物制氢反应器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在中温条件下,不经过底物预处理,高效利用生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FS3的种属分类。 菌株Clostridium sp. FS3能利用多种碳源产氢。以生玉米秸秆和酸解秸秆为底物时,产氢量分别为73.1和75.3ml/g-cornstalk,初步判断该菌株能够直接利用秸秆中的半纤维素产氢。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Clostridium sp. FS3发酵产氢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和营养液的浓度变化能够显著影响氢气产量,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如下结论:当生玉米秸秆浓度20g/L,碳酸氢铵浓度1.76g/L,磷酸二氢钾浓度0.91g/L,营养液的添加量为10.4ml/L时,氢气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94.1ml/g,实际产氢量达到92.9ml/g。Clostridium sp. FS3作为能够在中温条件下直接利用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产氢的优良菌种,在生物制氢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菌源预处理 微波辐射 产氢菌筛选 Bacillus.sp. NADH 生玉米秸秆 Clostridium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116.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1 引言13-26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概况14-20
  • 1.2.1 厌氧发酵制备氢气14-16
  • 1.2.2 纤维素类生物质在暗发酵制氢中的应用16-18
  • 1.2.3 发酵生物制氢研究前沿18-19
  • 1.2.4 发酵生物制氢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9-20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20-22
  • 1.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0-21
  • 1.3.2 主要研究内容21-22
  • 参考文献22-26
  • 2 微波辐射预处理对天然菌源产氢性能的影响26-46
  • 2.1 材料与方法27-32
  • 2.1.1 实验材料27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27-28
  • 2.1.3 实验方法28-32
  • 2.2 结果与讨论32-43
  • 2.2.1 微波辐射时间对菌源产氢性能的影响32-36
  • 2.2.2 微波辐射影响菌源产氢性能的机理分析36-41
  • 2.2.3 生长因子对发酵产氢的影响41-43
  • 2.3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3 高效产氢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氢特性研究46-71
  • 3.1 材料与方法46-50
  • 3.1.1 实验材料46-47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47-48
  • 3.1.3 实验方法48-50
  • 3.1.4 分析方法50
  • 3.2 结果与讨论50-68
  • 3.2.1 发酵产氢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50-53
  • 3.2.2 高效产氢菌 Bacillus sp. FS2011 的产氢特性研究53-61
  • 3.2.3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产氢条件61-68
  • 3.3 小结68-69
  • 参考文献69-71
  • 4 丙酮酸脱氢酶系 E1 抑制剂对菌源产氢性能的影响71-88
  • 4.1 材料与方法71-75
  • 4.1.1 试剂71
  • 4.1.2 培养基71-72
  • 4.1.3 实验仪器与设备72-73
  • 4.1.4 实验方法73-75
  • 4.2 结果与讨论75-86
  • 4.2.1 酶循环反应体系的建立75-77
  • 4.2.2 辅酶的提取方法77-78
  • 4.2.3 不同氧化还原态底物对 Bacillus sp. FS2011 产氢性能的影响78-79
  • 4.2.4 阻断代谢途径以提高菌源的产氢量79-82
  • 4.2.5 抑制剂对菌源产氢性能的影响82-86
  • 4.3 小结86
  • 参考文献86-88
  • 5 直接利用生秸秆高效发酵产氢菌的筛选分离及产氢特性研究88-106
  • 5.1 材料与方法89-92
  • 5.1.1 实验材料89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89-90
  • 5.1.3 实验方法90-91
  • 5.1.4 分析方法91-92
  • 5.2 结果与讨论92-104
  • 5.2.1 直接利用秸秆类纤维质发酵产氢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92-94
  • 5.2.2 菌株 FS3 的产氢特性94-99
  • 5.2.3 响应面法优化产氢培养基99-104
  • 5.3 小结104
  • 参考文献104-106
  • 6 结论106-10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8-109
  • 个人简历10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8-109
  • 致谢10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株产聚乙烯醇降解酶的紫色杆菌的发酵条件研究    宋朝霞;张颖;堵国成;李寅;陈坚;

Fe和Fe~(2+)对混合细菌产氢发酵的影响    丁杰,任南琪,刘敏,丁兰

秸秆类生物质发酵法生物产氢的研究    杏艳;马红翠;樊耀亭;侯红卫;陈景润;

网箱养殖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鳃及体表粘附菌群的PCR-DGGE比较分析    刘玉春;周志刚;石鹏君;何夙旭;姚斌;韩少锋;

稻草发酵产氢潜力的研究    卢怡,张无敌,宋洪川,李建昌,夏朝凤

Na~+离子浓度对厌氧发酵产氢气影响的实验研究    洪天求,郝小龙,俞汉青

玉米芯发酵法生物制氢    张淑芳;潘春梅;樊耀亭;侯红卫;

工业微生物中NADH的代谢调控    秦义;董志姚;刘立明;陈坚;

响应面法优化γ-聚谷氨酸发酵条件    刘青芝;李霞;苏移山;朱希强;郭学平;

乙醇发酵中酿酒酵母辅酶NAD~+及NADH测定方法    李骆冰;王永红;庄英萍;储炬;张嗣良;

产气肠杆菌荧光定量追踪及其NADH产氢途径机理研究    张翀

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解永梅;张成玲;赵永强;张薇;张广民;

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

新疆地区棉花根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朱彭玲;陈强;丁延芹;姚良同;杜志兵;王晶;杜秉海;

盐碱土壤中耐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广志;周红姿;杨合同;赵晓燕;

苹果园土壤中一株根皮苷降解菌的筛选    张一;王凤忠;张铭铄;李妍;韩明渠;周波;毛志泉;

2,4,6-三溴苯酚降解菌的筛选    凌晨;刘波;

电极生物膜脱氮工艺中反硝化菌相分析    鲍立宁,洪桂云,黄显怀

鲁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刘营;李玉保;

大庆土壤盐碱菌的分离鉴定    曹宁;杨革非;王世彭;刘占云;汤晖;

大西洋鲑腐皮病研究——鳃部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曹红梅;冯杰;沙莎;刘力;

番茄内生细菌TB-2生化特性及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窦瑞木;雷清泉;张改强;

鳢舒伯特气单胞菌内脏类结节病的研究    刘春;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马镝;

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黄华伟;王印庚;陈霞;张凤萍;

现代化奶牛场乳房炎病因调查及其防治    邬纯鸿;黄毅;王文莉;钟代彬;吴广安;方艳军;

一株异养型亚硝酸盐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余东游;刘韶娜;李卫芬;黄海智;

海洋微生物复合制剂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研究    胡治刚;胡江春;刘丽;汪思龙;苏振飞;王书锦;

抗生素对一株假单胞菌耐镉能力的影响及其红外光谱分析    刘爱民;王敏;黄为一;

3种DNA提取方法对养殖池塘不同生境菌群PCR-DGGE分析的影响    何夙旭;周志刚;姚斌;白东清;

一株降解DBP菌株CQ030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李俊;陈济安;邱志群;赵清;舒为群;

Ectoines高效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郎亚军

养殖鱼类病原菌检测芯片技术的建立    李永芹

冻土细菌新种和冰缘植物内生细菌新种的特征和多相分类学研究    赵祺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枯草杆菌两步法生产四甲基吡嗪的调控及机制的研究    朱兵峰

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产生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    王大红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催化潜手性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    肖仔君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产精氨酸脱亚胺酶变形假单胞菌的筛选鉴定及酶的定向改造    刘咏梅

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    刘君昂

斑点叉尾鮰生鱼片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    罗晶晶

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家蚕杀虫活性的作用    郎晓磊

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云斑天牛的抗性研究    逯晋忠

利用半夏凝集素构建内生工程菌及其抗同翅目害虫效果研究    张献芳

新型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韩亚超

贵州省苗族腌酸汤中产乳酸菌素菌的筛选与初步研究    袁玮

黄鳝肠道菌群的初步分析和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贺中华

黄颡鱼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孟小亮

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田甜

核盘菌菌核围微生物的分离以及拮抗性分析    卢叶青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    周凤起;

印染废水的UV-Fenton氧化处理研究    杨岳平,吴星义,徐新华,汪大翬

几种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产氢能力的促进作用    林明,任南琪,王爱杰,张颖,王相晶,马放

有机废弃物氢发酵制备生物氢气的研究    樊耀亭,廖新成,卢会杰,侯红卫,赖俊吉

不同16SrDNA靶序列对DGGE分析活性污泥群落的影响    邢德峰;任南琪;宋佳秀;曲敏;徐香玲;

玉米秸秆发酵浸出液模拟废水发酵产氢的放大实验研究    张茂林;魏瑞霞;樊耀亭;杏艳;侯红卫;

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产氢研究    刘双江,杨惠芳,周培瑾,孙燕,岑运华

厌氧活性污泥与几株产氢细菌的产氢能力及协同作用研究    李白昆,吕炳南,任南琪

海水鱼消化道菌群结构研究进展    周志刚;石鹏君;姚斌;何夙旭;苏永全;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高祥照,马文奇,马常宝,张福锁,王运华

环流型光生物反应器光合产氢运行条件的研究    张军合;张全国;尤希凤;刘振波;

发酵产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建昌;刘士清;张无敌;官会林;尹芳;孙可伟;

利用有机质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与应用前景    曹东福;黄兵;张续春;

微生物发酵法制氢与产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汤桂兰;孙振钧;李玉英;

Clostridium papyrosolvens厌氧发酵产氢研究    靳孝庆;徐昊;沈磊;何冰芳;

马铃薯发酵产氢的菌株培养基改良研究    谢斌飞;程军;周俊虎;宋文路;刘建忠;岑可法;

高温产氢菌的一种简单筛选法    韩静;肖伟;王娜;王红;肇莹;杨涛;

玉米芯糖化水解及发酵法生物产氢    张茂林;李领川;沈晓武;樊耀亭;侯红卫;任保增;

潮间带暗发酵产氢菌群富集和产氢过程分析    才金玲;王广策;李延川;朱大玲;潘光华;

一株嗜温高效产氢细菌Clostridium sp.08-1的分离鉴定与产氢特征    宗文明;于瑞嵩;樊美珍;周志华;

利用厨余进行厌氧发酵产氢的研究    刘艳;黄晓婷;吴畏;

光合产氢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热实验研究    赫倚风;郭婕;周彩虹;张志萍;王毅;张全国;

一株厌氧高效产氢细菌的筛选及其耐酸性的研究    任南琪;林明;马汐平;王爱杰;李建政;

高效产氢细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氢作用    李永峰;李鹏;李建政;

利用农林废弃物发酵产氢的研究    刘旭;马春红;李晓煜;何晓棣;甄占萍;吴哲;王立安;贾银锁;

影响天然混合红螺菌产氢因素的实验研究    张全国;雷廷宙;尤希凤;杨群发;原玉丰;张军合;

产氢微生物培养特性及其扩大培养的研究    李永峰;陈晟;史乃鉴;王远强;

两相联合厌氧发酵产氢气—甲烷的工艺参数验证    王媛媛;张衍林;晏水平;周洪亮;李武;

影响发酵细菌B49产氢因子研究    王相晶;任南琪;李建政;张颖;陈兆波;郭婉茜;李永锋;

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值对发酵产氢细菌RF-9产氢性能的影响    郑国香;任南琪;钟溢键;李小玲;吴川福;周湘良;

光合细菌利用低分子有机酸产氢的试验研究    陈明

厌氧发酵产氢菌筛选及产氢菌突变体库构建    刘洪艳

高效利用玉米秸秆的产氢菌种及其产氢性能研究    曹广丽

发酵产氢菌株与混合培养系统种群生态研究    陈瑛

生物质高效水解及发酵产氢的机理研究    戚峰

秸秆类生物质暗发酵产氢关键参数优化及其机理研究    宋朝霞

Klebsiella pneumoniae ECU-15菌株暗发酵产氢过程分析及其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的实验研究    牛坤

光发酵细菌的选育及其与暗发酵细菌耦合产氢研究    刘冰峰

同步代谢秸秆木糖和葡萄糖的产氢新菌种及其产氢特性    许继飞

光合产氢菌群生长动力学与系统温度场特性研究    王素兰

暗发酵细菌与光发酵细菌两步法联合产氢研究    刘颖

产氢细菌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R3的发酵产氢基质与效能的研究    韩博

光源和光谱对光合产氢菌群产氢工艺影响研究    安静

外加电场辅助质子传递供类球红细菌光合产氢研究    邓文武

产氢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氢条件的优化    张娜

脱氢酶与产氢微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    王秀菊

发酵产氢菌的分离及其产氢研究    马生华

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氢潜力的研究    卢怡

细菌产氢的研究    赵玉山

脱氢酶在生物质发酵产氢过程中的规律与作用研究    马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