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1:15
热度:

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摘要】:为了揭示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设置了以土壤耕作(免耕、翻耕、旋耕)为主处理,秸秆覆盖(秸

【摘要】:为了揭示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设置了以土壤耕作(免耕、翻耕、旋耕)为主处理,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果园土壤水分贮量、土壤肥力等性状。结果表明,免耕裸地与翻耕裸地处理的保蓄水效应在果树不同生长期表现不同,在5月份免耕裸地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高于翻耕裸地处理,而在10月份免耕裸地处理显著低于翻耕裸地处理;秸秆覆盖各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均明显高于无覆盖各处理,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在整个土壤水分测定过程中均以免耕秸秆覆盖土壤贮水量最高且较稳定;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肥含量明显增加,各处理以翻耕秸秆覆盖及免耕秸秆覆盖土壤养分含量为最高。在渭北洛川苹果生产基地,采用免耕秸秆覆盖技术能起到较好的保蓄水作用,土壤肥力明显增加。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延安市洛川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苹果园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9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70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6)
【分类号】:S661.1
【正文快照】: 果树生育期间耗水量大,旱季需要深层土壤贮水的调节作用来抵抗土壤水分亏缺带来的胁迫,土壤水分亏缺时间的长短是旱区果树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土壤条件,被列为中国苹果两大优生区之一。但由于境内降水量有限且年度和季节变率较大,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棉田土壤肥力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王淑彬;杜传莉;黄国勤;赵其国;

苹果树更新修剪对土壤水分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李明霞;杜社妮;白岗栓;耿桂俊;

陕北小流域植被耗水过程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    王幼奇

黄土高原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消耗规律与果树生长响应    孟秦倩

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性质时空特征研究    白一茹

不同材料覆盖对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敏

更新修剪对渭北高原盛果末期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明霞

压实土壤高速切削振动减阻及其数值仿真研究    高洁

白水苹果栽培技术改进试验研究    苏新会

番木瓜与柱花草间种模式研究    阮松

果园生草的理论与实践——以黄土高原南部苹果园生草实践为例    李会科,赵政阳,张广军

黄土区渭北旱塬苹果基地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黄明斌,杨新民,李玉山

陕西渭北旱塬苹果种植分区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刘贤赵,宋孝玉

覆草对果园土壤肥力及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刘建新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秸秆覆盖对旱地玉米休闲田土壤水分状况影响研究    鲁向晖;隋艳艳;王飞;穆兴民;

土壤翻耕对坡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李裕元,邵明安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何进;李洪文;高焕文;

耕作和覆盖方式对旱地甘蔗生产的影响    李就好,谭中文,罗锡文,区颖刚,李洪波

覆草对果园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刘建新,王鑫,杨建霞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生草对果园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芳东;孙玉刚;闫桂红;秦志华;吕德国;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黄土高原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和演替中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研究进展    刘勇;

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

茶树专用控释肥在幼龄茶园的肥效研究    刘腾飞;张丽霞;韩晓阳;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虎成;徐坤;

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

钙处理对苹果梨叶片及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妲;曲柏宏;

两种生草制度对春季梨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天敏;张玉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    王俊峰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废纸二次纤维氰乙基化改性及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    张春红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湖北省径流小区观测数据的整合分析    贾海啸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的关系    路超;王金政;薛晓敏;安国宁;

秋季马铃薯地面覆盖对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王培伦;马伟清;杨元军;董道峰;刘芳;陈广侠;马蕾;

邓恩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陈少杰;

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研究    姚宝林;施炯林;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苹果园穴贮肥水集水研究    周振民;

苹果树冠结构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国林;梁群;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彭志红;李明德;蔡立湘;聂军;廖育林;刘琼峰;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的影响    闫根海;杨晓军;王斌;薛海龙;李霞;

“富士”苹果树3种树形光照分布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刘业好,魏钦平,高照全,王小伟,魏胜林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    郭忠升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蒸散发模型与植被需水量研究    朱仲元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    周忠学

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水库动态特征的评价与模拟    王健

陕北黄土区陡坡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    王延平

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及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研究    刘云鹏

可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星

振动深松技术与关键部件研究    王雪艳

土壤温度和水分对生物降解地膜降解过程的影响及田间应用    赵爱琴

晋西黄土高原补灌果园耗水及产量关系研究    陈明

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乔海军

渭北高原红富士苹果树蒸腾规律与水肥耦合研究    高荣

烤烟液体地膜覆盖效应研究    王小东

振动式深松中耕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徐宗保

果园生态系统适度生产力调控途径与技术研究    张义

大理市土壤肥力现状调查及培肥对策    杨益民;张鹏顺;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实施果园生草制度    韦士成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孙长忠,黄宝龙,陈海滨,刘增文,温仲明

实用高效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果园生草法    张文,朱元娣,李光晨

柱花草在酸性红壤中磷吸收效率及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探    杨茂,严小龙

星星草对碱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孙国荣,阎秀峰,李晶

海南半干旱地区芒果间作柱花草及作物效益初探(英文)    白昌军,刘国道,何华玄,王东劲

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的生态效应    王大平

经济林间作牧草的效益研究    李绍密;陈青;裴大凤;杨顺成;张代恒;赵运杰;李德平;

梨园秋冬季种草及利用试验    罗天琼,龙忠富,莫本田,陈培燕,莫志萍

果园生草的理论与实践——以黄土高原南部苹果园生草实践为例    李会科,赵政阳,张广军

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渭北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酶活性的影响    高茂盛;温晓霞;黄金辉;殷瑞敬;廖允成;郑永全;

黄淮海平原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动物总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朱强根;朱安宁;张佳宝;张焕朝;张丛志;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酸解有机总氮的影响    姜小凤;张仁陟;王玲英;杨玉惠;孙立军;

秸秆残茬覆盖技术试验研究与运用    梁新生;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磷形态的影响    海龙;王平;张仁陟;王玲英;张春红;韩国君;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王晶;张仁陟;李爱宗;

河西灌区休闲期秸秆覆盖对储水灌溉的影响    施炯林,姚宝林

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    赵泽松;黄琰;马春梅;龚振平;杨悦乾;宋秋来;董守坤;张磊;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    郭晓霞;刘景辉;张星杰;张向前;李立军;苏顺和;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陈明灿

利用秸秆覆盖减少鸡舍氨气排放和恶臭效果研究    耿爱莲;闫玉良;王海宏;张剑;初芹;刘华贵;

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发展我国机械化旱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思考    杨青;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效益研究    杨捷;梅旭荣;严昌荣;

秸秆覆盖非充分灌溉稻作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周明耀;钱晓晴;

细菌在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中分布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及对耕作方式的响应    罗红燕;蒋先军;谢德体;

秸秆覆盖技术试验研究总结    李永涛;石秋环;

黄土高原六年保护性耕作旱地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    黄高宝;罗珠珠;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星杰;刘景辉;李立军;段宇坤;Qin chen;Surya N.Acharya;苏顺和;

春覆秸秆可促果园高产    吕纪增

秸秆何时由“鸡肋”变“宝贝”?    本报记者  罗盘

果园秸秆覆盖好处多    临城县发展改革局农业区划办公室(054300) 张保建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省农业专家服务团果业专家 魏旭

果园覆盖秸秆好处多    李凯文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游仙:秸秆覆盖栽培抗旱效果好    本报记者 魏星奎 实习记者 刘鑫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临城县发展改革局农业区划办公室 张保建

麦秸覆盖玉米田 节水又增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胡春胜 陈素英

以机代耕 推动农业大发展    记者  范志刚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薛兰兰

渭北旱塬苹果园根系分布格局及其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研究    甘卓亭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罗珠珠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时空分布研究    侯雪坤

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研究    时秀焕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分区灌溉和施钾的效应    张林森

内蒙古黄河流域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效应研究    张星杰

黄土高原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消耗规律与果树生长响应    孟秦倩

稻茬油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    张旭

川西平原不同耕作措施适应性评价    闫宇翡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有机氮的影响    姜小凤

耕作方式的变迁及国家的作用    田晓青

吉林省西部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虚拟水影响的研究    常永智

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衰老特性的影响    韩秋成

小麦调亏灌溉及蒸发蒸腾量的试验研究    孟毅

关中农田氮肥利用及NO_3~--N淋移特点    尹晓芳

河北省夏玉米秸秆覆盖水热传输模型与高效用水技术研究    脱云飞

保定平原区农田提覆盖提高土壤水资源利用量的研究    孟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