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能源“十三五”规划(三、乘风出海前,请先理顺这些问题!)
权威解读能源“十三五”规划(三、乘风出海前,请先理顺这些问题!)能源乃国之大事,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之主力。新世纪以来,伴随经济腾飞,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加,海外进口的能源也越来越多,
能源乃国之大事,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之主力。新世纪以来,伴随经济腾飞,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加,海外进口的能源也越来越多,中国在能源发展方面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全方位实施能源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快能源“请进来,走出去”的步伐,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中国能源“为什么要走出去、怎么走出去”就成了“十三五”期间急需理顺和重点推进的问题。
为什么要走出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扩大对外开放需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这当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更为重要。“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和能源形势有了很大不同,供需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形势正在深度调整,中国能源“走出去”势在必行。
获取能源资源。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推动了全球油气储量、产量大幅增加,油气多极供应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代替发达国家成为油气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中国当前依然面临着油气、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就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获取资源,保障能源资源的供给。
消化过剩产能。近年来,部分能源行业产能出现了过剩,国内产业政策在逐渐调整,过剩产能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靠“限产令”的方式调节,需要通过“升级”和“转移”来化解。“转移”就是要“走出去”,利用全球的市场来更好的配置资源,推动国内经济更好发展,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打造整个经济的升级版。
保障能源安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能源价格受大国博弈、金融投机、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油气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西亚、非洲等地,且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供应来源及通道安全存在风险,亟需开拓多元化进口渠道,全方位保障能源安全。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战略方向,正从能源资源开发和贸易,拓展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这就需要我国推动能源领域内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开放交融,形成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新格局。
适应国际变局。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加速东移,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基本趋于稳定,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亚太地区成为推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围绕能源市场和创新变革的国际竞争仍然激烈,焦点从传统的资源掌控权、战略通道控制权向定价权、货币结算权、转型变革主导权扩展。能源生产消费国利益分化调整,传统与新兴能源生产国之间角力加剧,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我国要增强国际能源话语权,就要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
为什么能走出去?
我国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核电、输配电、煤化工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制造能力具备批量出口条件,有较强市场优势。国内工程设计和建设企业工程经验丰富,成本优势明显。当前,企业对外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先进技术和装备成为能源国际合作“走出去”的坚实基础。
以电力行业为例分析国内技术和装备的优势。随着近年来国内电力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电力装备制造生产能力、设备质量、电力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相当部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水平很高。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在研发、制造、成套、销售与服务方面的竞争能力是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中国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经过20年的发展进步,已经站到了世界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珠穆朗玛峰”。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技术均居世界领先地位,电力设备制造能力占全球主要份额,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0%。而且国产电力设备具有成本优势,较国外传统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可降低1/3的成本。
运行水平很高。国内几大区域电网运行平稳,联合调度、协调配合紧密,整体电网运行水平很高,中国电网的可靠性居世界前列。我国成功投运了世界首个商业运行的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晋东南特高压(2009年1月6日投运)、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云广特高压(2009年12月28日投运单极)、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南澳多端直流(2013年12月25日投产),至今运行平稳。
建设水平很高。随着近几年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国内相关企业培育了规模较大的工程队伍。几乎每个省都有电力建设单位,有些甚至不止一家。巨大的电力需求市场锻炼了这些施工建设队伍,他们业务范围广,工程效率高,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是世界第一施工大国,电力建设队伍则是我国工程建设“走出去”的一张有效“名片”。
企业积极性很高。经过多年发展,国内众多国企和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不仅熟悉业务,也熟悉市场,具备了长远发展的眼界和决策能力,“走出去”的意识较强,并且已迈开了“走出去”的脚步。同时,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GDP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发电设备产能过剩,常规火电、水电机组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现有装备生产能力无法完全施展,过剩产能需要拓展新的市场。电力设备“走出去”是企业长远发展和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怎么走出去?
《规划》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实施能源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提高“走出去”质量,不断增强我国在能源贸易和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十三五”时期,中国能源要“走出去”,就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领域,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
获取能源资源。油气领域要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保障海外油气储量和产量稳步增长,扩大油气合作规模与效益。区域布局上要深化与俄罗斯-中亚、扩大与中东、加强与非洲、拓展与美洲、稳定与亚太的合作。积极开展海外油气运营中心建设,促进国际协同运作,增强资源抗风险能力,加强全球配置油气资源能力。煤炭领域要发挥优势,以资源勘探、投资建矿、工程承包等形式参与国外煤炭勘探开发,鼓励进口优质煤炭,积极开展煤炭国际贸易。
推进电力合作。电力领域要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积极投资海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有关国家在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和输变电领域不断加强合作,使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项目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在境外投资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参与其电网建设和运营。稳步发展电网互联规模,开展好电力贸易。继续开拓非洲、南美和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以多种方式参与境外重大电力项目。适时推进跨境联网工程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建设。
输出技术装备。装备领域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技术装备“走出去”的步伐。能源装备企业要提高以火电和水电为主的发电设备出口总量,积极参与光伏和风电设备制造。煤机装备产品要在成功出口到俄罗斯、美国等主要产煤国家基础上,继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核电要积极推动“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和CAP1400技术装备与多国开展深入合作。油气勘探和工艺设备要加快出口力度,出口总量和利润要不断增加。
加大投资规模。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近年来不断提升,在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中非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中,凸显了重要地位和作用。从综合国力来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保持较高增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投资主体。“十三五”时期,要充分利用资本优势,加大投资规模,加快能源企业“走出去”步伐。
引领能源治理。在继续深化双边能源合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变被动受邀参加活动到主动召集活动,引导和引领全球能源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中国-东盟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论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能源宪章等国际组织的协调,实施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建设中国-阿盟清洁能源中心和中国-中东欧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完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机制,选派和推荐中国公民到国际能源组织工作。
走出去要注意什么?
在“走出去”的同时,能源企业要紧密结合国际经济能源形势,认真开展投资环境与收益分析,沉着应对并积极解决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要规避政治和经济风险。当前,国际形势较为复杂,部分国家政局不稳、政策多变。也有部分国家工作效率低下,行政机构“潜规则”问题比较普遍,施工过程中,常有干扰甚至敲诈勒索行为。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会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经济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合作的客户对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国内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大宗材料和汇率波动较大,遭遇的国外同类型企业敌意竞争越来越多,海外项目经营风险日益突出,需要及早规避。
要加强衔接和公共服务。能源企业对项目运作较为熟练,但缺乏前瞻性规划引导,与外交政策和能源战略衔接不够,需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科学规划企业发展、及时衔接管理部门。当前企业“走出去”的管理部门较多,统一协调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关征税、投资风险担保、出口信贷等政策也不完善,有关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仍需大力加强。
要勤练企业内功。能源企业尽管部分技术和装备已经逐渐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技术研发投入仍然不足,核心技术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管理理念还不够先进,与跨国公司比有较大差距。部分能源标准国际化进程滞后,行业标准对外宣传和与国际标准的衔接也不够,不利于“走出去”的顺利开展。
上述政治经济环境、公共服务、企业内功等问题,都需要能源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和解决措施。
千帆竞发春潮涌,百舸争流自奋楫。能源国际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规划》已经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能源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向和落实措施,只要按照《规划》要求,运筹帷幄、勤练内功、分层推进、深化合作,不断加快能源“走出去”的步伐,中国能源的巨轮必将乘风出海、破浪前行!(文丨徐小东 陈铮 付兆辉 初赓 作者均供职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重点服务风电等新能源送出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2024-08-16
-
生物质颗粒推动我国绿色能源向前发展2024-08-16
-
农业部1亿美元投资推动美国生物质能发展2024-08-16
-
石定寰:储能技术推动能源革命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公布 2.5万起2024-08-16
-
七方面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2024-08-16
-
400公里续航新能源车年内面世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杜克能源采用Maxwell超级电容器推出新一代电网储能系统2024-08-16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2024-08-16
-
地热能是几次能源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