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金融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12-11 02:01:36
热度:

金融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第十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从学术的视角谈了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怎么办,不仅讲了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看待政府的角色和市场的作用,

  第十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从学术的视角谈了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怎么办,不仅讲了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看待政府的角色和市场的作用,供给侧改革应该建立衡量它成效的标准。还讲到金融供给侧改革也是迫在眉睫,主要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第一,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看待政府的角色和市场的作用,尤其是涉及到产业政策应该做怎么样的理解。

  第二,展望未来2017年,供给侧改革应该聚焦哪些重点领域,从学术的视角怎么看。

  第三,供给侧改革这么重要的话,是不是应该建立衡量它成效的标准。

  关于产业政策的问题,在2012年11月份我发表了一篇“新供给主义宣言”,我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当中供给处于主导地位,短期需求可能影响供给,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消费出口需求,这个产品卖不出去就影响厂商的生产。但是从长期来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供给创造需求,比如说几百年前没有飞机的时候人们也想飞,但是想飞的欲望或者有钱你都创造不出飞机来。但是有了飞机这种新供给以后,就创造了飞行的需求。没有汽车的时候人们也想跑得快,但是你只能编一个飞毛腿的故事来想象一下,但是有了汽车以后就创造了对购买汽车、使用汽车出行的需求。每个历史阶段来看,都是供给创造需求。有人提出来供给能够自动创造等量的需求,这个叫做撒伊定律,古典供给学派的看法,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不同意这个看法,我们认为供给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创造自身的需求,比如说你生产了一千万吨的产品卖出五百万,剩下的成为库存怎么促进自身等量的需求,供给过剩、供给老化,经济没有办法自动运转。古典经济学得出来的结论是自由主义的结论,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只要做好守门人就可以了。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供给过剩和供给老化的情况下不能创造自身需求,政府必须干预经济,但是干预的方式不是在需求侧调节总需求,而是在供给侧。供给侧干预的方法要改变供给过剩和供给老化的情况,让供给回到理想。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四年前举的例子现在天下人皆知,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零,现在大家都离不开苹果手机了,因为它创造了自身的需求。

  从哲学认知的角度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政府应该在产业政策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如果能够规划未来的新供给,我认为产业政策就是合理的,但是在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看,有哪种新供给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比如苹果手机是政府规划的结果吗?我们使用的腾讯微信是政府规划的结果吗?你上的互联网里面的各种东西是政府规划解决的吗?产业政策为什么有时候不那么好使?就是因为它只是基于现有的供给结构去展望一点点的未来需求。2004年十年前我们的产业政策曾经有过非常明显的叫法,当时04年抑制五大产业钢铁、水解、电解铝、平板玻璃、房地产,06年、07年这些东西都供给不足,价格频频涨,那时候还支持过光伏产业,结果到06年、07年发现都过剩了,有些领头企业都倒闭了。供给结构只能往前看一两年,基于需求出来的产业政策往往没有足够的前瞻性,而新供给往往不是你能够能预见到的,十年前我们不知道我们用苹果智能手机,六年前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用腾讯微信,十年以后用什么,我们也想象不出来。如果消费引领供给的话,那么你可以做一定的产业政策。

  如果供给升级引领消费升级,我们觉得政府的产业政策就必须适当有所约束。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干预的方向在供给侧,干预的方式孵化而不是规划。比如说中关村可以模仿美国的硅谷,但是如果另外一个地方没有那么多名牌高等院校也通过免税或者其它政策制造一个什么什么小镇来打造中国的硅谷,那一定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政府在产业政策上要想发挥积极作用,我个人的看法,既不同意张维迎说政府什么都不要管,也不认为像林毅夫什么产业政策都是对的,我认为应该在供给侧创造让生产要素从老供给转移到新供给的条件。当所有的人都在用苹果智能手机或者其它智能手机的时候,你会发现诺基亚、摩托罗拉老式的手机消失了。新供给的产生、新供给的扩张必然伴随着老供给的退出,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去产能、去库存也是符合经济学的学术逻辑。但是从市场的自然衍生来看,它有一个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新供给、新动能,再有老供给的退出。如果不是这样的先后次序,至少新供给、新动能的培育和老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应该是同向并肩行使的两条河流,合二为一意味着经济转型真正发挥了一点成效。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顺序倒过来,片面强调去产能、去库存,而对新供给新动能的培育上面力度不够,那结果就加重经济下行的压力。

  2016年供给侧改革虽然有很多丰富的含义,但是一个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房地产库存在执行的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房价的上涨,而去产能又造成煤炭和钢铁价格上涨。2017年供给侧改革怎么办?我认为从思路上应该做重心上做微妙的调整,要把重点进一步放在培育新供给、新动能这样的政策上,而政府发力点绝不是从需求侧出发规划每个产业政策,而是从投资环境、税收环境、搭建完善的要素市场和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孵化新的产业,打造孵化新产业好的环境,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供给侧改革怎么办?我认为要进一步重视新供给、新动能的培育,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有产业政策,但是是孵化而不是规划。

  明年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到底重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聚焦几大领域,第一要素市场,第二垄断行业和民生领域。供给侧改革用总书记的话来说是用改革的方式促进结构调整,而绝对不是用计划的方式去调结构。怎么用改革的方式促进结构调整?搭建强大的要素市场,让它的要素从老的过剩的产业里面迅速向新的产业转移。比如人口和劳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怎么尽快从农村转移到城市,GDP对经济的贡献增加四倍,人口的生育和教育是财富的源泉,人口的自由流动也是财富的源泉,用户籍制度给割断了,很多有效供给出不来。其次在土地改革上面刻不容缓,你开民营医院买不起地,租不起,如何提高土地的供给效率,降低土地的供给成本,放开土地供给,18亿亩红线是作茧自缚还是真的需要?招牌挂体制怎么把楼板价到了10万块钱一平米,为什么2016年年底快结束了,我们核心五大城市的用地指标给你的用地指标现在还不足2015年的30%,没有用完,谁在憋地价?一方面土地供应不足,另外一方面不让老百姓买房,需求侧控制干预的话像弹簧一样,像任志强讲的一样,现在按下去,什么时候又弹起来。

  每降低一个点的融资成本,企业的利润就增加七千亿,降低两个点呢?为什么中国钱最多,一方面老百姓拿着钱不知道怎么办,资产配置荒,另外一方面企业贷款很贵钱荒,金融机构到底扮演着什么作用?在储蓄和企业之间用最低的成本架起一座桥梁还是挖了深不见底的鸿沟,老百姓存进去的钱是水的价格,企业贷款的时候就变成油的价格。金融供给侧改革也是迫在眉睫,制度的供给抑制主要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大的企业限薪60万,承担的风险责任可不是这么一点点,稍微签字签错了损失上万亿的资产。

  创新方面技术和教育方面也要进行改革。

  总之,真正的供给侧改革应该首先聚焦于五大要素市场,只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旧供给才会变成新供给。石景山以前有一座钢铁厂首钢,不是供给侧改革的产物,首钢搬到唐山去了,首钢几万工人跟着跑到唐山去了吗?没有。劳动者就地转移到新供给上去了,首钢搬到唐山去,土地走得了吗?还在那些地方,土地变成新的产业,供给侧改革首先的首先是促进要素的合理转移。第二个重点,在民生领域的改革不能回避,医疗供给侧改革魏则西事件、广东杀医案也好,迫在眉睫,现在成立了医疗改革的领导小组。教育、能源、交通涉及到民生的垄断行业我觉得是下一步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既然谈到供给侧改革要谈到衡量,是不是关了多少煤矿厂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不是。你如果是企业家要对下属有考核标准,推进供给侧改革衡量标准第一个转型升级的力度,有多少土地人员从老供给转到新供给。第二,放、管、服的效果,有没有真正执行简政放权,放换结合和优化服务,比如北京的出租车,我在金融街上班十几年,从04年05年发现这儿打不到车,尤其周末,到底是北京人不会造车还是买不到汽车?有6.66万个牌照限制,不让你开,有效供给出不来,有效需求满足不了。不放开牌照,滴滴也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结果出了那么一个方案,上来就是本地户口、本地牌照。如果这个东西出来的话,就打不着车,外地人开不了车。类似的东西在各个行业有成千上万,每删掉一个有效供给生产力就迸发出来。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变化,两三年前对P2P金融创新拼命放开搞,现在恨不能全搞死,还有私募基金也是。

  最后一个衡量标准,我们的要素市场到底供给侧改革五大要素市场有什么变化,关系到民生的教育、医疗这样一些领域有没有真正的供给质量、供给结构的改善,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改革的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与否,成效好坏绝对不是你关了多少煤矿,而是是否真正解放了生产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