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
深度解析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历经两年的洗牌调整,2013年,我国光伏行业开始触底反弹。2015年,光伏产业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但同时,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面临国内产
历经两年的洗牌调整,2013年,我国光伏行业开始触底反弹。2015年,光伏产业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但同时,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面临国内产能过剩、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低价倾销的内忧外患。
一、从产业链分析看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
太阳能光伏主要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和聚光电池三种,由于聚光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薄膜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低,晶硅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主流。目前全球晶硅光伏电站中仅有30%在使用单晶硅,且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在国内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多晶硅电池进行分析。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游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以及下游的电站运营企业。
图1 光伏产业链及代表企业
首先,从上游硅料生产来看,面临海外低价倾销冲击,优质产能相对不足。
下游电站投资的回暖,直接带动上游多晶硅企业的生产飘红,全行业开工率达到85.4%。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达到18.8万吨,多晶硅产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21.3%。同期,国外多晶硅进口量在我国国内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至40%左右(如图2所示)。
图2 2008~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及增速(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013年以来,我国多晶硅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超过万吨产能的企业达到六家,占全行业产能的比重达到76.6%,其中,江苏中能产能为6.8万吨/年,占比36.2%。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从2014年的84.6%提升至90.9%(如表1所示)。部分企业已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掌握了完全自主权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初步具备实现进口替代基础。
但同时,我国多晶硅行业还存在一些技术和市场性难题:
一是技术上虽突破了海外封锁,但正遭到来自美国、韩国和欧盟企业低价倾销的冲击,2015年有11.6万吨国外多晶硅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总产能相对过剩,但优质产能不足。成本低于25美元/公斤的多晶硅优质产能不足,在进口多晶硅的低价冲击下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
三是在多晶硅电池设备方面,国内还不能实现完全自主配套。如硅片金刚线切割设备、多晶硅电池的制绒、湿法腐蚀设备和自动插片机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
其次,从中游组件生产来看,行业产能利用率出现分化,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015年我国组件产量达到35GW,同比增长19.4%(如图3所示)。受美国再工业化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以及欧美光伏市场的高壁垒封锁,光伏装备出口导向的发展策略受到极大冲击,国内光伏装备厂商一方面加快布局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加紧开拓印度、菲律宾、泰国、智利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拓展步伐。2015年4季度,这四个国家占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全球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13%、7%、8%、5%,合计占33%。
图3 2010~2015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及增速(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经过2012~2013年的行业洗牌,2014~2015年我国光伏组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前十家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60%左右。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至86%,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趋势,年产能200兆瓦以下企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50%。这表明光伏组件行业的产能过剩已不只是初级的绝对过剩,而是呈现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的特征。预计未来光伏组件行业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加速。
受电站投资超过10%的内部收益率推动,中游组件厂商均加快了电站开发投资的步伐,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电池组件产能的消化,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盈利能力的显著改观。2015年33家规范光伏组件厂商的平均利润率达到4.7%,同比提高30.6%。
最后,从下游电站投资运营来看,组件厂商纷纷涉足电站建设,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2015年,我国光伏装机大幅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513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18万千瓦。其中,地面光伏电站3712万千瓦,分布式606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
图4 2009~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从光伏发电企业来看,相对于电站运营商的谨慎,众多组件厂商积极投身于电站建设领域。但实现“10%以上内部收益率”的重要前提,在于开发商前期垫资建成的电站尽快实现转让。若找不到买家,组件厂商将不得不转成运营商,前期投建电站投资的回报周期将被拉长,组件厂商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预计下游电站运营行业将迎来深度调整期,会有多家企业从电站运营行业中退出,结构调整的步伐会加快。
二、从竞争格局分析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
“十三五”规划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地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空间。
首先,绿色经济将成为新常态下新的战略选择,光伏产业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其次,我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将催生大量的光伏产业需求,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去”步伐将不断加快。
最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行,将进一步破除光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释放光伏产业的发展潜力。
在国内装机需求以及海外市场的带动下,光伏产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根据光伏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左右。
一是产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在弃光限电以及上网电价下调的影响下,我国将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光伏产业投资将逐渐向分布式项目转移,重点发展以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同时,将选择资源条件好的西部地区、具备大规模接入和本地消纳能力的地区,有序建设地面光伏发电基地。
二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上游硅料生产和中游组件生产环节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提速,下游电站投资运营环节将有一批资产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光伏产业将逐步形成一批资产规模较大、核心竞争力较强、具备区域整合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三是跨行业融合将进一步推进。
我国光伏产业将基于各区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实现与扶贫、农业、气候环境等产业的多产融合,并优先发展本区域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取得率先突破的细分产业。
四是创新驱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互联网+光伏”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光伏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并催生一大批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手段,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飞速提高,晶硅高精度制造、高转换效率的光伏设备、光伏微网系统等将是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五是“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力设施相对较不完善,电力缺口较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内产能过剩、欧美制裁阴影犹存的局面下,加速将产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成为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支撑,这些国家和地区有望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承接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2020年我国风电认证市场达15亿元2024-08-16
-
我国风机出口近200万千瓦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2024-08-16
-
生物质颗粒推动我国绿色能源向前发展2024-08-16
-
农业部1亿美元投资推动美国生物质能发展2024-08-16
-
我国规划建设三个海洋能海上潮汐发电试验场2024-08-16
-
我国将提高“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开发利用补贴标准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