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来源: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4-12-16 10:00:46
热度: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统筹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畅通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统筹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有力支撑。《方案》锚定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改革重点,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般来说,物流降成本的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当前,我国物流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物流信息数据开放互联不足,全国物流统一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亟待锚定改革重点,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一是推进铁路重点领域改革。聚焦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改革铁路运输与调度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系列物流产品,完善铁路物流服务价格体系,推进铁路物流转型综合配套改革。二是推动公路货运市场化治理和改革。推动公路货运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和效率。畅通末梢网络“最后一公里”。优化收费公路政策,推进货车违法超限超载治理,降低公路货运直接成本的同时,形成优质优价行业生态。三是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海关等可公开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完善市场运作数据互联、流通、交易机制,推动政府公共信息与市场运作信息互联共享、多主体复用。

对比国内外物流成本水平发现,产业结构调整是物流成本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通常实物交流量越大,货运强度越高,社会物流总成本就越高。物流降成本的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不能通过降低一、二产业比重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而要发挥物流嵌入供应链、联动产业链的优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降本,实现物流降本路径创新。一是提升重点领域供应链服务能力。推动物流向供应链服务转型,培育物流龙头企业,促进物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围绕重点领域,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大宗商品物流精细发展,实施“新三样”物流高效便捷工程,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增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二是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大型工商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加快与物流企业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融合,开展产业环节横向集成与产业链条纵向打通的组织创新,优化物流流程,减少库存资金占用,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创新现代物流与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布局与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创新“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解决资源能源、产能布局、消费流通等相互分离难题,减少无效、迂回物流活动,根本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现代物流具有网络规模经济特征,需要打通“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等堵点卡点,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硬设施”和“软环境”。首先,整合提升物流枢纽设施网络功能。调整优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系统推进枢纽建设和组网运行,有效对接国家骨干物流网络和重要资源物流通道,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降低物流网络运行成本。其次,加快发展多式联运。聚焦多式联运发展设施网络不通、标准衔接不畅、服务主体不强问题,推动铁路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铁路货运网络工程,统一协同各种运输方式规则标准。深入实施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工程,提高枢纽间铁路联运班列开行数量及稳定性,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提高全程服务组织能力。最后,优化运输结构。优化主干线大通道,充分发挥铁路、水运等大运量、高效率、低成本运输方式基础作用。稳步推进货物特别是大宗散货和中长距离运输货物“公转铁”“公转水”。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物流设施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智慧物流设备加快应用,网络货运、无人配送、智慧物流大语言模型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物流成为凸显科技创新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场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既应着眼于降低物流费用,更应提升物流服务质效水平和产业价值创造能力,培育物流领域新动能。加快推动物流装备技术、服务应用领域科技创新,推进“人工智能+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广泛应用发展,构建技术应用供需衔接的物流产业新场景。创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要素配置方式,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支持企业商业化创新应用。深化物流与先进制造、现代商贸、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构建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强大的制造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智慧物流供应链组织新生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