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77.8GW规模圈定!2023光伏电站开发热情重燃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3-06-21 19:02:04
热度:

77.8GW规模圈定!2023光伏电站开发热情重燃2022年,在疫情、成本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GW,其中地面电站36.294GW、分布式光伏51.114GW,

2022年,在疫情、成本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GW,其中地面电站36.294GW、分布式光伏51.114GW,占比分别在41.52%、58.48%。在很多从业者以及分析机构看来,这个数据并不理想,尤其是地面电站进展不及预期。但进入2023年后,随着双碳进程加快、疫情管控措施放开以及产业链价格回归理性,国内光伏电站开发热情正被重新点燃。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新增光伏装机61.21GW,较去年同期增长158%。而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初至今,全国范围内涉及光伏的大型新能源项目签约规模已达77.796GW,其中光伏规模42.116GW,同比增长86%,总投资额更是超过4688亿元。

若是综合分析签约数据,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大型电站项目开发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其一是央国企电站开发商已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其二是多样化的电站开发格局已基本成型。

国字号属性愈发明显

央国企签约占比高达97%

“双碳”目标提出后,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成为央国企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国资委2021年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更要求“到2025年,中央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

在此背景下,以“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央国企军团开启了围绕光伏电站,特别是大型电站为主的“跑马圈地”运动,北极星数据库显示,2021年初至2022年底,央国企涉光伏的大型新能源项目签约规模占到总签约量的70%左右。进入2023年后,随着上中游光伏价格的回落,央国企签约占比进一步扩大,统计显示2023年初至今,由央国企或央国企牵头的签约项目占比已提升至97%。

6.png

具体来看,在年初至今的77.796GW总规模中,排除以“国+民”、“国+国”联合投资模式签约的33.96GW外,央国企军团已签约涉光伏的新能源项目(以下简称“新能源项目”)41.636GW,其中光伏规模21.356GW,总投资超过2138.358亿元。

7.png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凭借9.436GW新能源签约总量、4.936GW光伏签约量遥遥领先。作为 “新电力一哥”,国家能源集团早在2020年便宣布“将大幅提升光伏装机规模,未来五年计划新增25-30GW”,进入“十四五”后,该目标提升至50GW。今年年初,其提出的“41663”总体工作方针更是将“以多元快速保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作为重点发展路径之一,并宣称“要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新能源,举全集团之力加快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公开数据显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推进工作成效确实显著,2022年其光伏装机16.4GW、同比增长91% ,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30%。在前不久公布的青海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清单中,国家能源集团也夺下4GW规模,仅次于国家电投。

云南能投、新疆能源集团紧随其后,分别签约新能源项目5.56GW、5.32GW。作为盘踞地方的国企巨头,在新能源电站资源争夺战中的先天优势分外明显。就统计数据而言,云南能投签约项目均位于云南省内,建设地点覆盖楚雄、文山、曲靖、西双版纳、临沧、怒江、保山、迪庆等州市;新疆能源集团则与新疆阿克苏地区行署签订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及4GW新能源项目合作协议,据悉,该项目投资额高达235.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能、中能建、中电建、中核以及航天科技等一众央国企也正奋起直追,截至目前,上述企业可统计的新能源签约规模均在2GW-4.5GW之间。

电站开发格局基本成型

一体化、制氢、复合项目势头迅猛

“十四五”时期,我国大型电站项目开发的第二大特征便是多样化的电站开发格局,除普通地面电站、大基地开发模式外,“两个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以及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复合项目开发模式在政策加持下,规模加速扩张。

8.png

分类型来看,已明确签约规模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项目共计15个,总规模31.5GW。新疆地区是该类项目主要聚集地,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中核均在新疆圈定开发规模。

其中,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更是携手组件制造商海泰新能与新疆木垒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框架协议,计划共同出资160.5亿元开发3GW风光项目,配套建设储能75万kw/300万kwh,同时,海泰新能还将斥资3亿元建设1GW光伏组件制造厂、2GW光伏支架生产厂。

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共计11个、总规模18.76GW,项目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新疆、吉林以及江苏5个省区。

9.png

(点击看大图)

其中,内蒙古最受青睐,共吸引中能建、中电建、国家电投、中广核以及国富氢能、中国天楹等多家企业1159.92亿元资金投入。

作为我国风光资源第一的地区,内蒙古在发展绿氢产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也更为“大胆”。作为对比,国家层面出台的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但内蒙古氢能规划远超该数字,内蒙古2022年明确,2023年实现年产绿氢7.2万吨,规划到2025年,绿氢供给能力达到50万吨,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形式签订的光伏复合项目共计12个、总规模6.896GW。这类项目建设地点呈现“多点开花”特点。数据显示,2023年初至今,浙江、广东、湖北、湖南、河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9个省市均有光伏复合项目签订。

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国家电投雄安能源和乌鲁木齐联塑班皓新能源联合签订的“270万牧光互补+30万光热储能一体化能源示范项目”。据悉,该项目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部沙漠,项目计划建设3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及270万千瓦光伏项目,光伏与储热型光热发电站规模为9:1,总投资额达154.5亿元。

2023年初至今新能源项目签约详情如下:(点击看大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