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价虽有上涨 市场亟待完善
碳价虽有上涨 市场亟待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是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表面看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问题,根本上是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转变,关键在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的变革和转型。这需要
“碳达峰碳中和是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表面看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问题,根本上是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转变,关键在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的变革和转型。这需要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这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熊华文在近日举行的2022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峰会上发表的观点。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交易开盘价48元/吨。市场运行1年后,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8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最新交易开盘价58元/吨,上涨了10元。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46亿元。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明确碳价信号、拓展碳交易品种、保证数据质量,是碳市场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方向。
释放保碳价向好信号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投资是重中之重。”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认为,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我国2020-2050年间总投资需求可达100-200万亿元。段茂盛认为,重点要吸引资金,让资金愿意流动到低碳行业中来。
“给高排放行业、投资者、金融部门等更强、更明确的碳价信号至关重要,即高碳价、稳定的碳价或者碳价明确的上升趋势。”段茂盛指出,明确的碳价信号会让低碳投资者有利可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碳路径所面临的风险逐渐扩大,资金会主动流向低碳市场,助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据了解,碳价有碳市场和碳税两种定价方式,我国采取的是碳市场定价方式。
“目前来看,全球有31个国家使用碳市场政策,30个国家使用碳税政策,两者数量相当。”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张辰向记者介绍,“碳交易是一种总量控制下的交易机制,碳价可随市场供求波动变化。其中,以碳市场为定价机制能对纳入行业、门槛、配额分配方式、交易模式等进行及时调控,具有灵活性。而碳税则是政策激励手段,带有强制性,见效快,管理和实施成本较低,但难以总量控制,不够灵活。”
张辰进一步表示:“事实上,碳价也并不是追求越高越好,只要价格真实,符合市场供需,反映企业减排成本,就是有效的市场,可以促进减排。”
丰富交易产品与方式
“目前,全国碳交易只有现货交易的协议转让和单向竞价。随着电力体制和能源市场改革,我国长期合同也会逐渐增多,现有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将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自身需求。”段茂盛举例称,欧洲碳市场交易已有90%左右不是现货交易。为满足企业需求,还需尽快完善交易方式,增加交易产品。
此外,全国碳配额产品的分配方式也将有改变。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当前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不过,有偿发放或将成为未来趋势。“有偿分配虽会增加企业买碳成本,但能更好体现排放者付费,体现碳减排价值,更好地激励企业节能降碳。”张辰说。
“虽然,目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了电力一个行业,仅2000多家企业,但我国的全国碳市场已经跃居成为全世界配额总量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这证明我国碳交易潜力巨大。”张辰表示,“接下来,期待石化、化工、建材等更多行业随着碳市场的成熟稳步进入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届时,全国碳市场体量和市场规模将令人瞩目。”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是基于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进行总量设定、配额分配、交易履约的,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是企业自己和第三方核查机构根据国家公布的指南标准计算而来,而核算企业碳排放量时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等就是数据质量。”张辰介绍。
实际上,不同企业的产品、工序、监测方式和设备、原料、日常数据统计管理方式等千差万别,在核算碳排放量时,遇到如数据缺失、不同口径统计差异、边界难确定、无标准监测设备等问题,就会影响到数据质量。
碳排放的数据质量是碳市场的生命线,一旦数据造假,将会扰乱碳交易市场秩序。对此,国家也已开展多次严打工作。今年4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碳市场数据造假相关问题,部署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工作。
“数据质量是碳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要想确保数据质量,就要压实第三方责任,包括企业责任和各地方主管部门责任。”段茂盛认为,需赋予第三方资质管理,以及设立更高的处罚力度。
张辰则建议,应及时完善、细化、优化核算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更加适应企业实际情况。
“今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又被列进入在国务院立法计划中,期待今年该暂行条例能顺利出台,给全国碳市场的运行奠定较好基础。”段茂盛表示。
上一篇:中国海油在全国碳市场达成首单交易
-
光伏半月谈2015年6月上旬: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平价2024-08-16
-
“黑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22.1%2024-08-16
-
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日程安排初步敲定2024-08-16
-
中国首座商业运营太阳能热发电站累计发电近1400万千瓦时2024-08-16
-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离开南京飞往美国2024-08-16
-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太阳能+空气能绘制新能源蓝图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