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浙江磐安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分布式光伏省级试点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2-02-14 17:03:10
热度:

浙江磐安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分布式光伏省级试点2月14日,浙江省磐安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入选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名单和整县

2月14日,浙江省磐安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入选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名单和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省级试点,华电磐安100兆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成为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县。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

开展低碳试点县建设,创成全省首批“无废城市”;推进分布式光伏省级试点,屋顶光伏发电并网5兆瓦以上,集中式光伏并网50兆瓦以上。

原文如下: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10日在磐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县上下在省市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开拓奋进,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担当作为,较好地完成了“五大愿景”目标任务。

(一)全力打造“后发崛起的活力之县”,积蓄了跨越发展新动能。持续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全面构建“1+3+3”绿色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9.3:41:49.7,实现了“三二一”结构。谋划建设城市、工业、农业、旅游、特色小镇等五大发展平台,江南药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命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GDP年均增长6.4%;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43%和9.56%。实施政府投资类重大项目175个,总投资47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

(二)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品质山城”,焕发了城市发展新生机。开展了复县以来规模最大的老城区拆迁改造,累计拆除9个区块48万平方米;建设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完成安置2170套。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系统推进城区森林公园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加快产业培育和业态植入,实施后田畈、壶厅等区块退二进三,推动万影达影视文化产业园、宝龙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彰显了城市特色。

(三)全力打造“优美生态的乡村乐土”,夯实了城乡融合新基础。以“三级联动、六美同创”为载体,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创建省级美丽城镇10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7个、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美丽河流3条,连续两年获评省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登上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空气质量指数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基本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连续三年获得五水共治“大禹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面推进“三改一拆”、垃圾分类处理等行动,获评省“无违建县”,生活垃圾实现总量负增长和处理零填埋。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与毗邻县市公交互联互通,杭绍台高速、金台铁路建成通车。

(四)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养生福地”,打响了身心两安新品牌。深度挖掘“身心两安·自在磐安”品牌元素,开展原生态、古村落、中医药等资源整合,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A级景区镇、景区村覆盖率93%、64%,创建历史文化村落29个。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村108个、农家乐1014家、床位1.95万张,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1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9个,创新发展“磐安山居·共享农屋”2600家,被评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五)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的幸福家园”,增进了人民群众新福祉。脱贫攻坚圆满完成,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增幅12.5%以上。新建改造学校13个,学校布局明显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新建改造医院、卫生院7家,医疗卫生条件逐年改善,医养结合模式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全面推进精密智控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无疫净土”。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同标。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精神生活更有质量。办成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居家养老服务等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完成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和行政村规模调整。连续16年获评省平安县。

各位代表,2021年,我们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3.86亿元、增长8.1%;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21.46亿元,增长1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7%。

(一)抓转型、优服务,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休闲旅游加快发展。扎实推进旅游“双创”工作,成功入选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省级试点县,3A级景区城通过验收,大盘山博物馆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创3A级景区村10个,尖山、双峰分别列入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湖上村、横路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花溪村入选全省首批气候康养乡村,景村共建“花溪样板”在全省推广。举办各类节庆活动20余场,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稳定增长,被评为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产业转型提质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7%,威邦集团产值超30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4%;金磐数字经济园成为我县首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2家;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项目1项、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项。建筑业产值174.3亿元,其中省内产值65.7亿元,同比增长31.2%。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药材博览会升格为省级节会,举办全省首届中药产业发展大会。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新增道地药材、林药种植面积3600亩,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6200亩,创建省级道地药园3个,建成共享加工点15家,开发中药类大健康系列产品8款,新增药膳门店15家。万影达影创园入驻12家影视文化企业,浙中影创城基本完成3个影棚建设。华厦智慧物流园开工建设,规上服务业营收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粮食播种8万亩、产量2.5万吨。创建国家级生态药蜜文化园1个,完成全县首家万头数字猪场建设,“山之舟”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农场。“磐安茭白”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磐安云峰茶、猕猴桃、红爪姜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获评“2021年度中国茶叶百强县”,新渥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二)抓项目、扩投资,发展支撑日益夯实。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谋划县市长项目4个,开工3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79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抽水蓄能电站、流岸水库、杭温高铁(磐安段)进展顺利,S323安田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高铁连接线云山至后力段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项目47个,投资额171.4亿元,落地38个,落地率81%,到位资金25亿元,中科神探、孙行者共享汽车等一批数字经济、新能源、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落地。要素保障持续增强。入选全省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一县一策”样本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加速推进,岭口畈、斐湖畈项目通过验收入库。保障项目用地6439亩,消化批而未供4402亩,低效用地再开发821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10亩。向上争取各类补助资金20.3亿元、一般债券3.5亿元;新增贷款45.2亿元。

(三)抓改革、促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区域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完成新老城区同城化、台地区域一体化、环大盘山区域协同化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省经济开发区方案上报省政府;江南药镇获评全省首批“诗画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入选省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金磐开发区亩均税收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西南片)前三名,探索飞地园区新模式被评为全省小微园最佳实践案例;磐普产业园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环白云山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东磐消薄飞地启动建设。数字化改革蹄疾步稳。县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数字磐安总门户和5大综合应用门户上线运行;“浙中药”入选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医共体+数字120”等11项应用列入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清单;城乡客货邮“BRT”、“山居在线”等6项应用列入省级部门数字化改革试点。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组建磐维信息咨询公司,入围全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介项目库。全面推进“三资”管理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上线率100%。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政银担”集成创新试点,完成293笔担保金额2.37亿元。完成全县GEP核算报告编制。

(四)抓创建、严管理,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九大区块建设,有序推进住人危房改造和住房特困户安置工作。推进老城区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完成文溪绿道、浙江之心桥、海螺山及沿溪景观提升工程。完成东溪街、中街、海螺街等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改造。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青创园、宝龙商业综合体正式开业,初步形成特色商业街区、步行街、购物中心等商业形态。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开展“示范村评选”“落后村摘帽”行动,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新渥街道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五)抓重点、攻难点,生态建设卓有成效。生态空间持续优化。开展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城镇开发边界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调整优化大盘山省级森林公园,有效拓展城区及周边发展空间。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交办件和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浓度21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2,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实现全域Ⅱ类水目标。加强垃圾分类长效管理,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2个、示范小区4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农贸市场“限塑”工作,基本完成“无废城市”创建。生态试点成效初显。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入选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名单和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省级试点,华电磐安100兆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成为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县。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

(六)抓投入、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持续做好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工作,大力推广“一亩万元”增收模式,低收入农户增收15.6%,年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208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81个,被列入省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农村饮用水提质增效,台地水厂、玉山水厂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就业19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医保住院实现全国异地联网结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大病保险选缴率分别达到99.69%、99.95%、93.6%。深化“医共体+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成立全国首家气象医养中心,乡镇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30家,适老化改造13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50户。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创新推出“1+N”图书馆建馆模式,建成基层图书分馆11个、图书流动站点116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8家、乡村特色馆35个,成功创建省农村文化示范县。县职教中心、安文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空调进教室实现全覆盖,创成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教育“双减”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深化医共体建设,与省立同德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县域就诊率提高到77.4%,获评浙江省健康促进县;人民医院急诊医技综合楼、中医院迁建项目基本完成建设,县妇保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创建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17个,完成磐安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改扩建。平安建设不断深化。落细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筑牢疫情防控底线。深化“山城管事”全域治理模式,化解信访积案130件,实现“无信访积案县”四连创。尖山司法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方前镇和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纵深推进“根治欠薪”行动,劳动关系持续保持稳定和谐。加大网络犯罪打击防范力度,电诈案件发案数下降16.1%。开展危化品运输、食品药品等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33%。

(七)抓法治、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深化。以攻坚争先“八大行动”为载体,大力营造“拼搏实干当先锋,争先进位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强化工作落实,提升政府执行力。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6163个。制定完善优化营商环境“10+N”2.0版任务清单,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网办率100%,全流程办理率94.5%;“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受理率98.75%,“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率99.84%。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285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搭建“互联网式”监督通道,实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行政争议发案量有效下降,成功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廉政建设持续深入。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财政、审计监督职能。深化“打树强促”专项行动,全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作用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慈善事业全面发展,统一战线、民宗、统计、档案、文联、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工作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收获凝结汗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县委举旗定向、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磐安建设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疫情防控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是经济总量偏小,传统工业占比过高,产品层次较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民生社会事业基础仍然较弱,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底子薄、任务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干部不适应新常态新要求,“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的现象仍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使命担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