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能耗双控不能一刀切!——论云南铁腕限产工业硅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1-09-22 15:22:06
热度:

能耗双控不能一刀切!——论云南铁腕限产工业硅9月11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云南省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就钢铁、水泥、黄磷、绿色铝

9月11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云南省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就钢铁、水泥、黄磷、绿色铝等重点行业的管控标准做出严格要求。其中,对于工业硅的生产管控措施为:确保工业硅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有分析统计,云南8月工业硅产量为7.1万吨,依据文件精神云南9-12月工业硅月均产量仅有0.7万吨,9-12月产量最多仅有2.9万吨,产能近乎腰斩!

这个通知对于整个硅行业如同晴空霹雳,云南在我国工业硅生产中长期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硅产地,目前产能约为全国的23%。而且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由于西北、西南等地风电、光伏、水电资源丰富,电价低,光伏产能加速向西北、西南等地集中。如光伏龙头企业隆基公司2020年在腾冲投资约18.4亿元建设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并与丽江市达成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投资协议;在曲靖建设年产10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并与曲靖市达成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硅片(二期项目)、10GW单晶电池(一期项目)合作意向。通威公司在云南保山一期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总投资40亿元,占地700余亩,计划2021年底建成投产。三期项目总投资205亿元,计划建设15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晶澳公司云南曲靖基地总投资6.55亿元,占地面积135亩,规划年产能单晶硅棒1.2GW。

由于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大幅增长,我国更是同比暴涨近60%,远超业内预期,下游企业及外部资本闻风而动,纷纷涌入光伏产业。上游硅料产能难以企及下游扩产速度,硅料价格就一路从年初的84元/kg上涨至超过210元/kg。很多企业开足马力,超额生产。现在云南发改委却下令“限产90%”,导致相关产品价格陡增。据隆众资讯消息显示,自9月13日云南能耗双控消息传出后,工业硅市场价格连续大幅上调,两个工作日累计上涨2500元/吨左右。目前工业硅和纯碱价格已涨至近十年高位水平,铝价在双限措施下涨至十五年的高位。纯碱价格上涨料将带动光伏玻璃成本上扬。光伏产业本是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如此双控,光伏产业何堪?此举原因何在?

此限产令直接起因是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点名批评,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等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并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8月国家发改委还曾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明确指出以上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地区。

由此可见,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能耗双控通知”,完全是对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命令的严格落实。但是,云南工业硅主要是太阳能级高纯硅,而太阳能、风能等正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在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里12亿千瓦只是下限,没有上限)[1]。工业硅、纯碱、铝、不锈钢等限产令无疑会阻碍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果青海、宁夏、新疆、陕西、江苏等地也效仿云南省这种作法,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太阳能产业将是“当头一棒”。那么光伏产业究竟是限制还是保增长?国家和云南省发改委的行政命令是否科学?是否合理?

光伏产品不是消费品,而是绿色电力生产设备。对此,必须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LCA)对光伏产品生产和发电全过程进行评估。即从整个光伏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多晶硅光伏产品生命周期总能耗为1.21kWh/W[2],而中国三类资源区的保障性利用小时数分别取1500小时、1300小时、1100小时,按照中国平均光伏年发电量为1.3kWh/W计算,则中国光伏产品1年就可以收回能耗,而光伏产品发电寿命期为25年,所以今后24年都是0能耗的净发电量。光伏产品的能量回报率高达25倍,这样的绿色能源产品本来是多多益善,安装越多,发电量越大,未来电力就会越绿色越便宜。

国家发改委这次能耗双控令,之所以误伤工业硅,误伤光伏行业,关键在于硅料环节是光伏行业能耗最大的环节,从硅料到硅片的生产能耗约占整个光伏发电系统能耗(含支架逆变器和土建运输环节)的38%。此外光伏玻璃、铝合金、不锈钢等行业由于是重工业,而且单位产值能耗大,习惯性认为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如此一来,这次光伏产业自然就成能耗双控的“冤大头”。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史无前的硬仗。中国一贯言必行,行必果,必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由于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分工,专业化、集约化日益深入,各个产业上下游之间错综复杂。因此节能减排工作千头万绪,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市场规律、着眼长远,严格科学全面分析各产业的特点,系统运筹,精准施策,不能顾此失彼,不能见木不见林,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今后国家发改委在统计编制《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的工作中,应该剔除太阳能、风电等绿色能源行业的能耗,包括其上游的工业硅、纯碱、氯碱、光伏玻璃、不锈钢支架和铝合金等行业用于太阳能产品的相关能耗(比如工业硅既用于半导体工业,也用于光伏,用于光伏部分的工业硅能耗应该清零),因为太阳能行业每1度电的投入,意味着未来25度的发电量,这样的行业多多益善,应该大力支持,应该一路绿灯确保生产,确保增长。

此外,云南省发改委应该立即取消对工业硅企业减产90%的限制。利用本省得天独厚丰富的绿色资源和便宜的电价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优秀的光伏企业入驻,带动地方就业和税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利用丰富的绿色电力资源和硅矿资源,为国家贡献更多绿色光伏产品,变电力输出为绿色发电产品输出,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云南绿色发电产品。

最后,光伏行业也应该加快绿色供应链步伐,尽快实现光伏产品100%采用绿色能源(RE100)。在光伏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工业硅环节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与一般企业一样,都要消耗“工业用电”,而光伏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便宜,整个光伏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较高,人们往往误认为光伏产品也是高耗能产品。所以光伏企业应该加快采用绿色电力,尽早为社会提供100%的“0能耗”、“0排放”的绿色光伏产品。消除社会对光伏产品的各种误解,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如通威集团旗下相关产业的整个生产和运营环节,2020年全年用电总量的67%来自于水电,仅33%来自于火电,而通威“渔光一体”为核心的光伏电站并网规模超过2.2GW,年清洁电力发电量已达22亿度,并已经承诺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3]。隆基股份也已经承诺,2028年企业整个生产环节实现100%清洁电力,隆基股份2015年至2020上半年出货光伏产品76GW,相当于3.4个三峡电站的装机量(22.4GW),节约标准煤302亿千克,减排二氧化碳754亿千克,相当于植树41亿棵[4]。在全国上下千方百计为碳达峰碳中和而努力奋斗的大好形势下,政府部门能以双控为由,对这样的绿色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如硅料工厂)“限产”吗?

参考文献:

1.新华社,2030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将超12亿千瓦

2.索比光伏网,光伏系统能量回收期不足一年!

3.第一财经,通威集团将于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

4.新浪网,进击的隆基股份

后注:此次工业硅限产令,深层次的问题其实是能源价格体系不合理造成的。根据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新《资源税法》,煤炭的资源税率为2—10%,一般为5%,如此低的税率难以有效保护本科再生资源。而且中国目前没有征收CO2税,而且对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达标的火电厂免收排放税,因此目前火电厂的环保税还不全面不到位,这就造成我国电力价格不公平。由于资源环境成本目前尚未完全纳入市场边界以内,所以需要政府部门管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真正的平价,必须是全面计入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即公平定价是平价的首要前提。真正可以作为电价基准的应该是可再生电力,一旦资源环境成本完全纳入市场边界以内,就可以完全依靠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不再需要政府部门管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