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通威股份拥硅为王!却是光伏行业“大反派”?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1-08-20 10:05:11
热度:

通威股份拥硅为王!却是光伏行业“大反派”?文 | 凌锋出品 | tide-biz净利润同比大增近2倍。8月18日,硅料巨头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了一份漂亮的上半年业绩报

文 | 凌锋

出品 | tide-biz

净利润同比大增近2倍。

8月18日,硅料巨头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了一份漂亮的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在硅料涨价的加持下,持续暴赚。

“双碳”政策的助力下,光伏行业开启了新的“黄金时代”。

但6月9日,在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产业链上的另一家企业爱旭股份率先“开炮”,实名举报通威囤货居奇。

爱旭方面认为,当前行业供需错配仅是表象,实际是由于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短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所致,矛头直指通威股份、新特能源(特变电工子公司)。

如此直接“对簿公堂”、公开扣上哄抬物价帽子的情况实属罕见。

爱旭方面压力山大。其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中报将亏损约2000-300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14.60%-121.90%。

通威股份却再度刷新其历史盈利最高纪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5.62 亿元,同比增长41.75%;归母净利润29.66亿元,同比增长193.50%。两者业绩表现堪称天壤之别。

爆热背后,需要一些冷思考。多晶硅料并非稀缺品,属大宗商品的范畴,周期的宿命早晚会降临。这也就是为什么行业内的大企业都要进行一体化布局,并且至今为止,通威也没有表现出超过逆变器等产业链企业的股价暴涨。

通威股份股价表现(2020年1月至今)

光伏行业周期博弈,历史上就有说不完的故事,主角配角大家轮流当。这一次,轮到通威股份扮演一个“大反派”的角色。但硅料行业多年的辛酸,又有几家组件、配件公司能体会过呢?

01

拥硅为王

价格上涨带来的是丰厚的利润。

今年以来,随着隆基、中环等中游硅片巨头大举扩产,上游多晶硅料价格闻声而涨。

PVinfolink跟踪的硅料价格显示,多晶硅致密料价格已上涨至20-21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近1.3倍。

价格上涨带来的是丰厚的利润。据Solarzoom 统计,2021年一季度硅料行业平均利润率达50%以上,3月份利润率进一步上升,最高可达62.96%。

硅料这一光伏“卖水人”行业,突然成为全产业链中最暴利的一环,通威股份成了灯光闪耀下的核心。

目前全球硅料行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企业是主要玩家,包括通威股份(四川永祥硅业)、大全能源、东方希望、保利协鑫、特变电工(新特能源)、亚洲硅业等;海外则是德国瓦克、韩国OCI等企业。

多晶硅行业具有重资产、高投入、扩产周期长等行业壁垒。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谁拥有的产能多,谁就能占得先机。

资本是逐利的。高利润必然会吸引众多玩家入局,老巨头、新资本频繁押注,硅料的价格虽然还在涨,但行业已经进入疯狂的“军备竞赛”时期。

今年上半年,已公布的多晶硅扩产项目多达10个,总投资额近1200亿元。

最大的项目为东方希望的“40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其次为保利协鑫与上机数控联合投资的“30万吨颗粒硅项目”,以及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公司的“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两者总投资预算均为180亿元。

多晶硅领域吸引了众多新进入的资本。不过,考虑到多晶硅产业拥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资金壁垒,新进入者与现有龙头相比,无论是产能建设能力、生产运行能力、资金获取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劣势,难以获取规模成本优势。

现有龙头的扩产计划规模更大、节奏更快、确定性更强。

预计截至今年底,有效产能排名前四的厂商分别为通威股份、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协鑫新疆,有效产能分别达 10万吨、8万吨、8万吨、8万吨,位列第一梯队。

如果放眼未来2-3年的行业格局,几大上市公司中,通威扩产规模最大。

多晶硅领域,通威股份先后启动了高纯晶硅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包头二期合计年产15万吨的投资项目。

根据通威已有年产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在建年产1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进度安排,乐山2021新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按计划投产后,通威股份的高纯晶硅年产能将在2022年底达到33万吨;两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达43万吨。

而在成本端,通威也最具优势。

硅料生产类似于化工产业,规模效应助力龙头企业兼具成本端优势,而规模扩张又会再次提升成本优势。龙头企业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硅料工艺技术较为稳定,大幅度的改进空间极小,成本就成了硅料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

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中,电力、金属硅、蒸汽、硅芯、人工、其他制造费用、折旧占比分别为 34%、35%、2%、6%、5%、5%、13%。可见,电力、硅粉和折旧占比最高。

电价方面,除亚洲硅业外,其余龙头企业项目基本设立在新疆、内蒙等电价低廉的地区,成本差距不大。

原料方面,光伏行业单晶硅片占比已经超过了90%,成为绝对主流。而单晶硅片用料价格高于多晶硅片用料,需求缺口大,因此单晶硅比例高有助于提升公司毛利。目前,大全能源、通威等企业单晶硅片料用料比例基本在98%-99%左右,差距不大。

折旧摊销方面,这也是一个靠规模效应减少折旧成本的命题。目前来看,通威未来扩产量最大,因而可以继续摊薄折旧。

半年报数据显示,通威股份实现产量5.06万吨,平均生产成本 3.65 万元/吨(乐山一期及包头一期项目平均生产成本 3.37 万元/吨),产品平均毛利率高达69.39%。

拥有规模和成本方面的双优势,通威正在尽享硅料的红利。

产业链友商的不满难以左右行业的规律,但资本疯狂涌入,产能的不断提升却足以扭转供需关系。在这个生产资料的周期轮回故事中,通威盈利能力的高增长终有终结的一天。

02

难以持续的高价格

巨大的产能剪刀差,导致今年开年以来,硅料作为硅片的原材料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持续涨价。

供需错配,投产周期错配,是导致硅料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光伏行业具有典型的“牛鞭效应”上下游产业需求存在错配,硅料投产需要18个月的周期,而下游硅片投产速度要快于上游硅料,这将导致硅料供给滞后于下游需求。

中环、隆基双巨头大举扩产的大背景下,这一矛盾更加激化。

实际上,硅片的产能迅速扩张中,但上游硅料产能规模仍然还维持在两年以前。

根据隆基和中环的计划,两者2021年硅片产能预计将分别达到105GW和135GW,分别同比大增约23.53%和145.45%。

国金证券分析认为,2020年,整个硅片行业的单晶硅片扩张产能在200GW出头。而仅2021年上半年,单晶硅片扩张产能就达260GW。

硅业分会的预计是,2021年国内硅料产量48万吨,海外进口9.5万吨,在产能利用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对应可满足约205GW的硅片生产量。

巨大的产能剪刀差,导致今年开年以来,硅料作为硅片的原材料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持续涨价。

但扩张的产能在2022年大幅释放后,2023年行业供给将呈现出充足局面。到2022年底,全球硅料产能有望超80万吨,全年可支撑装机约250GW。预计到2023年,硅料总产能将突破120万吨,支撑装机超过400GW,届时硅料短期的问题将完全解决。

随着产能释放,硅料2022年将保持相对紧平衡的状态;而到2023年,这一波上涨的红利就可能结束。

03

周期博弈

时移世易,如今的光伏产业格局却判若两然。

曾几何时,硅料是一个不受资本和企业待见的领域。

2017年末的硅料价格还维持在14万~15万/吨左右,而在“531”之后,硅料价格就降至7万~8万元/吨。这一波降幅一直持续到去年上半年。到去年6月最低下滑至低值5.8万元/吨。

硅料价格断崖式下跌,最终被资本抛弃,企业不愿布局。过去十几年,许多布局硅料的企业倒下了,仅有极少数的企业经历了大浪淘沙、穿越牛熊,上演了“剩者为王”的大戏。

硅料行业不赚钱,自然无法吸引资本投入,也就没有扩产动作。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少有硅料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开支。

血淋淋的教训,以及过去投资失败的经历,让有心投资硅料的企业望而却步。近年来硅料新进及扩产的企业太少,产能增幅相对下游非常有限。

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光伏产业格局却判若两然。

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将中游企业对上游多晶硅料的争夺抢购比喻为“银行挤兑”“银行只有这么多钱,大量储户一窝蜂提现,且不说只是一家城商行,就算是一家大银行也难承受。”

目前行业产能已经形成了“两头(硅料、电池组件)小、中间(硅片)大”的局面,不合理的产能分布,最终引发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过于集中在某个环节。

原材料环节价格快速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比较坏的预期下,高价原材料最终会导致组件涨价、电站运营者必须投入更多成本,许多项目不得不向后递延建设时程,引发整个行业的周期波动。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这是一场企业利益与政策坚定程度之间的博弈。但即便是在这场博弈中赢了,对于行业里的企业来说,恐怕也算不上完全是好事。

04

写在最后

光伏行业的2021年无疑是幸福的,经历了一场中国几十年罕见的大规模政策正向激励。

但2021年的光伏产业链,又是扭曲和畸形的。产业链四大重要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目前,除了上游的硅料为供不应求外,其他环节皆处于产能过剩的状况。

硅料凶猛,在当下的光伏周期博弈中,硅料企业仍在享受着周期红利,而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却嗷嗷待哺。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价值不能有效合理分布,长期下去,将会导致整个产业溃败。如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所说的“这次产业链波动需要全行业进行总结和反思。”

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在全球遥遥领先,无论是产业规模、企业市值、产业链完善度,均位列全球首位。

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史里,混乱与荒唐也有,光荣与梦想也有。只是这一次,希望这个行业能够以更加平稳的姿态走向成熟,就像一位三十而立的大龄青年,沉稳却不失朝气。

添加好友mycree2021,邀您进入巨潮投资者交流社群。

本文系巨潮商业评论原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