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疫情蔓延令全球能源业承压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4-15 09:04:08
热度:

疫情蔓延令全球能源业承压: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影响,能源业也未能“幸免”。近期,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能源业各领域纷纷被迫按下“暂停键”。业界对各领域年内的

: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影响,能源业也未能“幸免”。近期,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能源业各领域纷纷被迫按下“暂停键”。业界对各领域年内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与此同时,中国的逐步“复工复产”给世界带来希望,部分能源行业也开始借鉴“中国经验”,以期尽快渡过难关。

风电光伏难保高增速

业界预计,新冠肺炎疫情给清洁能源关键部件和设备供应链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延续全年。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雷斯塔能源、伍德麦肯兹以及投行摩根士丹利均作出了相似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得今年的风电、光伏业很难“复制”过去几年间的新增装机规模。

多家机构表示,尽管当前中国的逐步复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风机、储能电池等重要清洁能源设备供应压力有所缓解,并有望带动未来几个季度的市场增长,但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疫情的日趋严重,仍将极大地削弱今年风电、光伏装机量的增长前景。

IRENA在其最新的报告中指出,截至去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已达2537吉瓦,较2018年增加176吉瓦,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分别新增装机98吉瓦和60吉瓦,占去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整体增幅的90%。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油价暴跌,拉低了部分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吸引力;加上旅行禁令和维护延误,也使得太阳能电站和风电场的运行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年,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很难实现大规模增长。

BNEF将今年全球太阳能需求预测下调了16%,从此前的121—152吉瓦区间降至108—143吉瓦区间,并强调“至少3个国家的新增装机将出现几十年来首次年度下降”。但值得庆幸的是,BNEF指出,中国因行之有效的“抗疫”措施很快恢复生产,已经带动光伏供应链开始恢复。

从区域看,欧洲和美国的风电、光伏增长都不乐观。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美国太阳能安装量将分别下降48%、28%和17%。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还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美太阳能领域至少一半员工暂时失业,目前该领域约有25万名员工。

BNEF指出,疫情导致的经济萎缩和需求下滑,以及持续低迷的油价,也将进一步抑制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以及新型、更高效乘用车的消费需求,预计今年电池需求增幅将减少4%。

欧洲的情况也不乐观。GWEC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将影响今年大批风电项目的执行,将重新评估未来5年持续增长的预测值,目前预测值是风电新增量将超355吉瓦。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表示,现在仍然无法预测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程度,尽管中国的零部件和材料生产正逐步恢复,但欧洲自身现状很难大规模启动项目。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运营商沃旭能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目前旗下风电项目尚未受到疫情影响和限制,但不排除未来受到“政府支持的招标计划延迟以及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而造成项目延迟的风险。风机制造巨头维斯塔斯也于4月7日暂停了2020年的指导方案,理由是新冠肺炎疫情给业务带来一系列挑战。

储能业增势受阻长期潜力仍可期

近日,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发布最新研报称,若今年二季度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得不到有效控制,全球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或将萎缩,预计降幅可达19%。

根据伍德麦肯兹此前的预判,今年全球储能项目部署规模将超过15吉瓦时,但鉴于目前的状况,伍德麦肯兹认为,这一数字可能会降至12.6吉瓦时。“疫情冲击了全球储能产业供应链。由于企业生产被迫停滞,电池、逆变器等主要零部件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据能源信息网站国际智慧能源报道,多家在欧洲、美洲等地设厂的锂电池企业相继宣布停产,并且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制造企业表示或将加入停产行列。自3月底以来,包括松下、特斯拉、LG化学和三星SDI等在内的储能企业都曾表示暂停运营位于美国等地的电池工厂。近日,南非储能企业metaIR也暂停了在罗马尼亚锂电池工厂的运营。

3月下旬,美国储能协会(ESA)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表示,其开发的储能项目已经延误,66%的受访者表示其计划开发的项目可能出现延误。美国储能协会称,今年美国储能行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影响,这将包括目前部署项目的延迟或取消,以及潜在的失业问题。

虽然困难不可避免,但是在国际合作愈加紧密的情况下,各国也正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的影响。伍德麦肯兹指出,3月以来,随着中国工厂的复工率已恢复至60%—70%。电池、逆变器等产品的供应紧张开始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业界也普遍认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储能业的增长形成了一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储能产业发展总体向好的态势并不会改变。

行业咨询公司Holland&Hart坦言,从以往经历来看,在人们经历火灾、飓风等大事件后,更容易认识到现有能源系统的局限性,因而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相关配套储能设施的需求将出现增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更乐观的表示,其所作调查中的多数企业预计2020年储能市场仍会实现预期增速,并且疫情并不会影响储能行业发展大势。

另据伍德麦肯兹对未来5年全球储能行业的发展预测,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30吉瓦时,是目前装机总量的13倍。同时,全球储能市场年投资规模也将从2019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000亿美元。

核电业发展不确定性增强

世界核能新闻网撰文指出,虽然核电行业没有像其他行业那样因疫情蔓延而受重创,但全球多国的核电项目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减员、停工、或推迟投运时间等,整个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

在美国,美国南方电力公司旗下的Vogtle3号和4号核电机组的建设工作已经暂停。而据美国核监管委员会表示,如果无法适当配备人员,全美60座核电站都有随时关闭的可能。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则要求待评估的核电站必须具备安全执行能力,否则将不允许重启、并网。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公司的Darlington核电站2号机组完成整修后就推迟至第二季度重启,同时暂停了原计划5月开始的3号机组的整修工作。

英国则有至少8%的核电员工被要求进行自我隔离,同时关闭了出现疫情的核燃料处理站。法国电力公司(EDF)已经重修了预定的维护和停运计划,并从3月中下旬就开始严格限制核电站的人员配备和相关活动。该公司减少了旗下位于法国北部的Flamanville核电站的日常工作人员数量,还将该电站3号机组的投产期限推迟至2024年。此外,EDF还将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的建设人员减少了一半,并将项目投产日期推迟至2026年。另有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也已经着手从海外核电站建设现场召回部分员工。

与此同时,核燃料市场也出现了担忧情绪。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商加拿大卡梅科公司已经于3月下旬关闭了CigarLake铀矿,该铀矿产量约占全球铀供应量的13%。而最大产铀国哈萨克斯坦也已经宣布其国内疫情“进入紧急状态”。

《金融时报》汇编数据显示,3月最后两周铀价上涨了14%,至27美元/磅,达到了近一年来的新高,反映出市场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铀生产和供应中断而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应对疫情的“中国方案”受到了国际核电领域的欢迎。4月2日,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亚特兰大中心召开的国际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邀请参会的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向国际同行介绍了疫情期间的防控经验,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山东核电介绍的10项主要防疫措施还被纳入了会议纪要,供国际同行学习和借鉴。WANO表示,中国核电领域的抗疫方案值得广泛推广。

石油巨头减支举债渡“难关”

相比其他能源领域,同时遭遇疫情和油价突然暴跌的石油业显然“更痛苦”。全球石油巨头不得不大幅削减开支,甚至举债以寻求渡过难关。

据《金融时报》报道,为了抵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低油价带来的冲击,同时保持股东回报率,全球最大的几家石油公司已经筹集了超过320亿美元的新债。石油巨头正在尽一切努力平衡财务杠杆,包括削减数十亿美元资本支出、暂停股票回购计划、降低成本并推迟新项目批准。

另据彭博社报道,美国石油企业正在寻求各种各样的“施舍”,包括实行进口石油关税、填满国家石油储备、放松贷款条款、加入减产行列等,以最大程度缓解石油供应极度过剩的局面。4月初,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西方石油等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与美国总统会面,探讨“疫情和低油价”环境下石油行业的生存前景。

而3月中旬以来,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BP、挪威Equinor、道达尔在内的诸多石油巨头,先后进入债券市场,发行美元或欧元债券。据路透社估计,仅4月第一周,壳牌就筹集了30亿欧元和37.5亿美元的资金,BP则筹集了32.5亿欧元和32.5亿美元的资金,道达尔和Equinor分别筹集了30亿欧元和50亿美元的资金,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筹集了17.5亿欧元的资金。

另有埃克森美孚也已筹集了85亿美元的资金。4月7日,埃克森美孚又发布声明称,受疫情和低油价冲击,决定将今年资本支出削减30%,同时将致力于维持股息支付。截至4月2日,埃克森美孚今年迄今股价累计下跌超过40%。不过,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继穆迪之后也下调了埃克森美孚的信用评级,将其从“AA+”降至“AA”,理由是油价前景欠佳削弱了其自由现金流及杠杆水平。

伍德麦肯兹指出,石油领域今年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方面,诸多油企的资产负债表还没有做好适应长期低油价的准备。另一方面,疫情的蔓延也打乱了油企的运营计划,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碳排大降但不可持续

与能源各领域“愁云惨雾”不尽相同的是,今年以来,碳排量却因疫情蔓延导致的全球“暂停”而一度出现了大幅下滑。然而,有分析指出,当前碳排放量的降低恐怕是“短暂且不可持续”的,业界仍然不应放松减排。

路透社日前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全球经济几近停摆,预计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年度降幅。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预测,今年全球GDP将至少下降4%,这将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经济收缩幅度的两倍多,同时也是1931年(不包括二战时期)以来最大的GDP年度降幅。

全球碳计划组织主席、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RobJackson表示,今年碳排放量可能同比下降5%以上。“这将是二战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但我并不会感到震惊。”他说,“无论是苏联解体,还是过去50年中发生的石油危机或次贷危机,可能都不会像此次危机这样影响整体排放量。”

停工停产、航班停飞、居家不出等减缓疫情的举措,虽然使得全球的碳排放量骤降,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气候专家警告称,如果不进行实质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仅靠生产生活停滞带来的排放下降将是短暂的,“这减少的一点点排放量对数十年来累积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不会带来什么影响”。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气候科学家CorinneLeQuéré表示:“一旦全球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碳排放量有可能迅速回到原来的水平。”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教授KristopherKarnauskas更是直言:“目前的碳排放量下降,除了证明人类是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气候系统数学建模主席PierreFriedlingstein称:“今年碳排放量即便下降10%或20%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从气候角度来看,如果排放量在2021年回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那全球仍然处于气候变化的危机中,今年碳排的减少起到的作用将是微乎其微的。”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疫情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生产生活活动减少,从而使得碳排放量下降,这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因为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和结构性调整措施,这种下降是无法持续的。”

根据联合国去年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以平均每年7.6%的速度下降,才能实现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因此,比罗尔强调,疫情过后,全球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应着眼于清洁能源的部署,特别是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既可以为减排带来短期推动,又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和排放收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