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双反八年 晶硅吊打美国 薄膜在干什么?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11-06 09:02:18
热度:

双反八年 晶硅吊打美国 薄膜在干什么?:大洋彼岸传来一则消息,FirstSolar 第一太阳能俄亥俄州1.2GW扩产已经完成,产能达到1.9GW,超过预期1.8GW。FirstSo

:大洋彼岸传来一则消息,FirstSolar 第一太阳能俄亥俄州1.2GW扩产已经完成,产能达到1.9GW,超过预期1.8GW。FirstSolar在全球的总产能已经超过6.7GW。

(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测试网”作者:testpv)

2019年业绩亮瞎眼

First Solar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三季度组件新预订量为1.1GW(DC),今年的新订单总量会超过5.4GW(DC),约45%的预订都来自美国。总订单数量以超过12.4GW(DC),至2021年下半年的碲化镉薄膜(CdTe)太阳能组件已售罄。

First Solar预计全年收入指导值介于35-37亿美元,全年组件出货量约5.4-5.6GW,公司毛利率从此前的18.5-19.5%上调至19%-20%,公司将继续扩大量产Series 6大面积组件。

双反八年鹬蚌相争,FirstSolar受益匪浅

First Solar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有20年历史,光伏组件总发货量达25GW,是美国唯一一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公司。在全球光伏晶硅路线成为主流的八年中,美国的晶硅光伏几乎全军覆没,而FirstSolar作为薄膜光伏却一枝独秀,不能不说SolarWorld为了双反拼到了破产,中国晶硅产品对美出口下降到“0”,唯有FirstSolar作为旁观者渔翁得利。

表1:美国本土晶硅光伏企业制造产能

1.webp.jpg

2.webp.jpg

自2012年起光伏对华双反起到特朗普于2018年1月开始对进口到美国的全球光伏产品征收实施201、301政策保护,针对的都是进口晶体硅光伏(PV)电池和组件,全球的晶硅企业都受到重大影响。八年来的光伏贸易战不只是让美国进口及本土的晶硅光伏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更让薄膜产品成本在美国市场远低于晶硅成本,再加上贸易战对薄膜产品没有影响,因而不会影响到FirstSolar在海外的产能出口到美国。

表2:美国本土薄膜光伏制造产能

3.webp.jpg

在全球晶硅/薄膜之争中薄膜完败的背景下,美国的晶硅/薄膜路线之争,First Solar以其靓丽的业绩表明了其在美国本土市场的完胜。

尽管FirstSolar在前不久关闭了其德国工厂,这只是让其全球产能及制造成本更为合理的规划调整,而其美国工厂(Ohio和Perrysburg)的产能扩张正应景了美国的制造回流和本土市场需求。

而其Series 6更高功率新产品的投产,更是让实际产能超过了计划产能。

4.webp.jpg

双反八年渔翁得利,中国薄膜在干什么?

这些数字已经表明,First Solar的未来几年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这不由得让人反思,双反八年,中国的薄膜企业在干什么?

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光伏晶硅电池和组件(后期扩大到逆变器、辅材等)开展了长达八年、日久弥坚、越加越重、不知酒醒何处的贸易战,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中国的晶硅电池和组件制造成本远远低于美国制造,导致美国历史上曾经的全球前几家晶硅组件企业纷纷破产。即便是双反的八年,中国晶硅光伏企业依然吊打全球。那么同样是光伏制造,中国的薄膜光伏企业为何没有抓住制造成本优势,为何没有抓住光伏双反不包括薄膜产品的契机,一举杀入美国市场,开辟一个新天地呢?

曾记否,2012年央视财经的光伏对话中,台上两位晶硅光伏大佬愁眉苦脸,而薄膜新贵喜逐颜开?面对晶硅双反,薄膜企业认为“其实咱们的企业前瞻性不够,应对方向不对”…

而双反这八年之初,薄膜领军企业汉能几乎收购了全球的领先薄膜制造企业和研究机构;前几年,又有中建材、神华、上海电气等巨资投入薄膜行业。然而,八年过去了,薄膜的技术路线选型才逐渐形成,中建材、神华没有给人以惊喜,汉能、龙焱把薄膜光伏当成另类的建材用。

薄膜有碲化镉CdTe、CIGS铜铟镓硒、DSC染料敏化、硅基薄膜等。八年来行业逐渐形成看好碲化镉的共识,而未来更是看好钙钛矿的发展。而汉能收购的Solibro Hi-Tech(德国)、MiaSolé Hi-Tech(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美国)、Solibro Research AB(瑞典)都是CIGS的典型代表。

八年前的央视光伏对话上,有人面对晶硅光伏的困境感慨道:“咱们的企业前瞻性不够,应对方向不对”…

双反八年过眼烟云,中国薄膜该如何反思与总结?

当龙焱年初的产能扩张以20MW改造成40MW为数量级时,而大洋彼岸的FirstSolar在美国光伏电站市场正大放异彩,累计出货量超过20GW,以至并不需要关注户用和工商业市场。

当然,First Solar因其独特的技术而处于非常独特的状况–既可以继续依赖海外制造(主要在南亚),同时还能享受除美国太阳能生产商以外的其他所有关税,还能用美国本土制造实现本土供应。像任何一家聪明的公司一样,FirstSolar正在充分利用其创新研发能力并提高生产制造能力以满足其产品的新需求。

但问题在于,中国的薄膜企业这八年来从技术到生产成本,就没有任何胜出FirstSolar的机会吗?是市场太小,还是投入的资本不够,还是技术创新有问题,还是中国的制造成本没有优势?难道真的在薄膜领域我们只能期待晶硅企业投资钙钛矿吗?

中国薄膜光伏产业的反思与总结,期待ing…


原标题:双反八年 晶硅吊打美国 薄膜在干什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