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一周年
中美经贸摩擦一周年:当地时间5月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结束。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从刘鹤副总理磋商结束后的采访中可知,中美双方还是期望达成一致的,尽管暂时
:当地时间5月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结束。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从刘鹤副总理磋商结束后的采访中可知,中美双方还是期望达成一致的,尽管暂时有些阻力和干扰,但下一轮仍将继续推动中美磋商。
历经11轮谈判,未来中美经贸要走向何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5月10日的系列讲座中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教授解答中美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近的事件,大家都知道,我个人非常意外,其他媒体朋友及一些政府官员、学者也都很意外。中美两国谈判之间的细节,很多我都不了解,所以,今天讲的是偏学术理论的分析。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沿革
1.从意识形态导向到实用主义导向
从70年的视角来看,尤其是从1949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是基于意识形态,而不是实用主义。这个前提的铺垫是美国对苏联的认识。
1949年之前,美国在帝国主义国家里和中国的关系算是比较好的,但1949年之后出现了比较激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斗争,形成了长时间的中美关系的断裂。这种意识形态的分歧在中美之间并没有太长的历史基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恢复接触。
至2016年,期间中美关系基本上是搁置意识形态差异,转为实用主义合作。最开始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冷战威胁,但后来经济、文化各方面慢慢合作,基于共同利益的诉求,形成了基于实用主义状态的合作。
2017年又发生了一个转折,以特朗普上台为标志。这个转折其实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但从2017年来看已经体现得比较明显。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共同利益基础削弱,或者美国愿意和中国合作的基础削弱了。
对共同利益认识发生变化的同时,意识形态的差异又开始体现出来,或者说,利益共识在削弱,意识形态分歧在加强——倒不是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差异,这不完全是政治上意识形态的差异,更多的是制度差异。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中美两国之间的大国竞争、权力差异。去年我们去美国时,美国一些搞政治的专家说中美贸易冲突,不是什么贸易问题,就是权力斗争。这种认识现在在美国确实越来越强。
总之,至少在美国看来,现在共同利益基础越来越薄弱,权力之争和道路之争越来越明显,而且权力之争和道路之争是同时存在的。
2.经贸问题在中美关系中越发重要
另一个视角,1979年之前,中美之间基本没有经贸关系,虽然1972年开始恢复交往,但贸易上美国并没有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关系的恢复。真正意义上的恢复是从1979年开始,1979年至1989年被视作中美关系的黄金时期。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得益于冷战延续,苏联的威胁让双方有共同的认识。
经贸问题其实不是太重要的问题,或者说贸易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一部分。1990-1993年出现了一些情况变化,人权问题一度成为焦点,但这时间很短暂——这也是我为什么讲美国人总体来说是比较注重实用主义的国家,这种比较虚的问题,他过一段时间就忘了。
1994年-2001年,美国把重心放在所谓的中国入世谈判上。美国认为,中国市场开放水平不够高,尤其按WTO标准来说,中国市场不够开放,所以美国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让中国打开市场。中国入世谈判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商界欢欣鼓舞,他们看到13亿人的大市场要向美国开放,觉得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为美国商界赢得了非常好的协议。
特朗普今天说克林顿特别蠢,当时入世谈判让中国人给欺骗了,这么轻易就让中国加入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时的谈判是很艰苦的,我们当时做出那么大的承诺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从美国角度来说,已经非常非常满意,甚至某种程度上超过他们的预期,尤其是从出口的角度。
从2002年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尤其是2006年入世承诺执行完毕前后,美国对华贸易的焦点又发生变化。美国原来以为,只要中国开放市场,美国商品可以凭借竞争力,向中国大量出口。但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预料,实际情况是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不断扩大。
3.特朗普政府对华外交基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
从美国增加出口角度来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能做的都做了。奥巴马时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中国反倾销、反补贴的措施越来越频繁。
奥巴马时期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制度竞争开始出现。按民主党人自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拉拢美国的盟友建章立制,形成一个外围的包围圈,以对中国形成压力,迫使中国慢慢接受。可以说,这做法还比较“文明”、“绅士”。而2017年以后,换了一个人、一种风格,从“绅士”换成了“流氓”。
特朗普政府的观点是,过去这种温文尔雅的绅士方式对中国没有用,搞什么多边制度、TPP合围,效果太慢。而且他认为,这种制度在约束别人的同时也约束了自己,这是特朗普所不喜欢的。所以,发生了一些变化。
目前来看,模式之争和利益之争都有。这个利益不单纯是利益分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按现在快速增长的势头,会不会赶超美国的问题。以前也有人说过,一个衰落的霸权更危险,更不好打交道,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
二、一年来中美经贸摩擦回顾
2016年底,特朗普上台,这本身是个意外。特朗普上台之后,我们也做过一些分析,预料到中美关系会恶化,这是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但到底会恶化到什么程度,美国会走多远,坦白讲,超出我的预期。
我自己回头看,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想到美国人会变得这么“流氓”。其实我们也不是没关注301措施,这制度一直都在,美国也相当长时间没有用了;只是当时对总统的自由裁量权到底有多大,有一些低估。
不管怎么样,结果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从2018年3月份开始,到6月份,这段时间是心理上的较量,因为关税并没有真正落地——或者说,大家都怀疑这个关税会不会真的落地。
2017年,美国总统上任第一年内实现中美高层首次互访,如果以这互访作为衡量指标,这是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到2018年,情况就急转直下。现在回头看,我个人理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特朗普政府2017年的政策重心还是减税、医改等问题,贸易并不在他最主要的议程上。当然,还有一点,美国政府的强硬派对于中美双边磋商所达成的结果并不满意。
1.特朗普更在意减少中国出口,而不是扩大中国进口
2017年,我们最主要的承诺是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购买,后来和美国专家交流的时候,也谈到了现在还想用这种方式缓解中美关系。其实这里已经走错了方向,因为特朗普其实并不在意这个,他更在意的,首先是被中国进口冲击的行业,他想要做的是减少中国的出口,而不是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对任何政府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的来看,这个阶段,从我们这边来总结,就是想通过一种强硬的回击,让美国认识到,我不是不敢反击的。但看效果,坦白说不太好,因为特朗普不在乎——也许觉得中国的反击力度有限,或者觉得美国给中国造成的打击比中国给美国的打击更大,觉得是美国赢了。
从绝对规模来看,这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至少从二战以后,虽然也有彼此加关税的情况,但大部分都是有根据的,比如根据反倾销调查、根据反补贴调查加关税,但这次严格说来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美国肯定没有,中国有没有呢?可以讨论。
经常有人问,贸易战到底影响有多大?真不知道,都没经验。因为经济学、社会科学都是经验哲学,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从贸易政策来讲,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试验”,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后果。
到了12月底,习主席和特朗普会晤,达成共识,停止加升新的关税,又要开始新的谈判。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双方要开始谈判?如果能有变化影响贸易摩擦的进程,就是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
贸易战的影响,大家都不太确定,只能看结果。看2018年第四季度情况,不管是不是直接由于贸易战的因素,从实际结果来看,中美两国经济都不太好。美国股市本来“噌噌噌”往上涨,特朗普天天发推特;后来又“嗖嗖嗖”往下猛降,差不多降了20%,回到了2018年年初的状态,他就不提了。所以,这种必要性、紧迫性出现了,双方就愿意坐下来谈一谈。但坐下来谈不意味着就降低标准,实际谈判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最近第11轮不欢而散。有一度大家都很乐观,说大概率能达成协议,我现在再也不敢说百分之百。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以生态文明理念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中国地热网”正式上线运营2024-08-16
-
2015第七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9月在济南举办2024-08-16
-
农业部1亿美元投资推动美国生物质能发展2024-08-16
-
GTM:到2019年美国储能将达到848MW2024-08-16
-
以生态文明理念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把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国标准”话语权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