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新贵叠瓦——2019产能将达6.2GW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4-08 11:11:43
热度:

新贵叠瓦——2019产能将达6.2GW:叠瓦技术将电池片切片用导电胶互联,省去焊带焊接,减少遮光面积和线损,节省空间,比常规60型组件多封装13%的电池片,功率提升超20W以上,显

:叠瓦技术将电池片切片用导电胶互联,省去焊带焊接,减少遮光面积和线损,节省空间,比常规60型组件多封装13%的电池片,功率提升超20W以上,显著高于半片、MBB等其他技术。但成本与传统组件相比有待进一步下降。

据PVinfolink统计,2018年年底叠瓦组件产能超过3GW,目前包括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东方环晟等公司都已经布局叠瓦组件。根据苏州晟成公众号披露,目前正在扩产的预计有10GW左右。参考“硅片金刚线切割”和“PERC电池片”的产业化进程来看,我们预计2019年叠瓦组件产能将加速提升。据CPIA统计,2018年全球组件产能达到152.8GW左右,中国组件产量为85.7GW。根据苏州晟成官方公众号,全球组件产能中,落后产能约为75GW,这部分产能将在未来5年被新技术快速淘汰掉。

叠加未来光伏平价上网之后对于组件的新增需求,我们预计2021/2022/2023年叠瓦新增产能将分别为21.75/27.75/34.5GW,成为组件市场主流。

与传统组件产线相比,叠瓦组件产线的改动较大,主要体现在增加叠瓦焊接机和叠瓦汇流条焊接机两大设备上。根据苏州晟成公众号披露,一条传统组件产线的设备投资额大约在7000-8000万/GW,目前1GW叠瓦组件设备投资在2亿元左右,其中叠瓦焊接机占比50%-55%;汇流条焊接机占比15%-20%;其他设备占比25%-30%。根据叠瓦产能扩张的节奏,设备投资额预计在2021年前后快速放量,中性预测未来三年叠瓦产线设备投资额为10/18/21.4亿元,乐观预测为10.2/15.8/31.5亿元。

1、组件产能持续扩张,高效组件成未来增长点

据CPIA统计,2018年全球组件产能达到152.8GW左右(根据观研天下整理CPIA数据),中国组件产量为85.7GW,同比增长14.3%,预计2019年可达到93GW。

QQ截图20190408093713.jpg

光伏迈入新增长期,组件产能利用率回升。国内光伏组件产能利用率从2018年中的47.6%增长至2019年接近满产的状态。

QQ截图20190408093722.jpg

组件厂商生产更为集中,开始新一波组件扩产。2018年各组件厂商持续扩张产能。阿特斯、晶科2015-2017连续三年位居组件产能前三。2016-2018年CR10分别为39%,45%,45%,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

各厂商加速布局高效组件技术,包括叠瓦、双面、半片、双玻、MBB多主栅、MWT、薄膜光伏等。2018年中期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2017年半片组件产能1.1GW,产量367MW,2018年规划产能达到9.6GW;双玻组件2017年产量2.6GW,2018年预计增至13.4GW;叠瓦组件2017年产能为900MW,但产量仅91MW,2018规划产能达1.2GW。

QQ截图20190408093728.jpg

2. 叠瓦组件:降本增效新贵

2.1. 叠瓦组件可提升组件功率20W以上

叠瓦组件表面没有金属栅线,电池片间无缝衔接,多封装13%电池片。传统晶硅组件采用金属栅线连接,一般会保留约2~3毫米的电池片间距。叠瓦组件将传统电池片切割成4-5片,将电池正反表面的边缘区域制成主栅,用专用导电胶使得前一电池片的前表面边缘和下一电池片的背表面边缘互联,省去了焊带焊接。在一张60型面积大小相当的版型组件内,叠瓦组件可以封装66~68张完整电池片,比常规封装模式平均多封装13%的电池片。

叠瓦技术的优势在于增加受光面积,减少线损,两者综合作用下可提升组件功率>20W。

1)有效增大受光面积,提高光电转化率。叠瓦技术用导电胶替代焊带,避免了焊带遮挡,充分利用组件内的间隙放置更多的电池片。

2)减少线损,解决热斑响应,抗裂能力强。叠片组件特殊的串并结构减少了焊带电阻对组件功率的影响,抑制了因反向电流而产生的热斑效应。同时,并联电路设计使得在遮光时叠瓦组件的功率下降与阴影遮蔽面积呈线性关系,故叠瓦组件在遮光条件下比常规组件表现更好。

近年来,新型光伏组件封装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双玻双面、半片、多主栅(MBB)、叠瓦等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多主栅叠瓦、三角焊带拼片等技术还处于实验室水平。在已经实现产业化的技术中,叠瓦技术平均可增加组件功率20W以上,明显领先于其他新型封装技术。

√双面:正面、背面都可受光发电、发电增益最高达30%。电池背面效率略低于正面,背面透光导致正面效率略降。2018年双面组件需求快速增长,量产难度低,产线改造简单,成本几乎没有增加。

√半片:将标准电池片对切后串联起来,焊带功率损失减少,热斑几率降低,可提升输出功率5-10W。制造环节需要增加电池切片设备,且切半片后串焊机需求增加一倍。

√多主栅(MBB):采用更多更细的主栅进行焊带互联,技术发展过程为:3BB→4BB→5BB→反光焊带→MBB。该技术大幅降低银浆耗量,同时使得有效受光面积增大,可提升输出功率5-10W。串焊过程中焊接点多,对精度和牢度挑战较大,需搭配自动汇流焊接设备。

叠瓦技术存在一定专利风险。Sunpower和Solaria注册了叠瓦的技术专利,其中Sunpower与中环股份合资成立了东方环晟,获得专利授权。赛拉弗与Solaria在纠纷后形成合作,共同开发光伏制造技术。除此之外,国内一些其他企业也自主研发了叠瓦技术,包括隆基、阿特斯、通威等等。

2.2. 叠瓦组件成本下降可期

组件环节非硅成本有较大下降空间。根据CPIA的统计,2018年我国光伏系统成本下降至4.92元/W,组件成本约占系统成本的40%,下降到2元/W以下。单晶PERC组件的成本下降至1.45元/W左右,其中硅料成本/硅片非硅成本/电池片非硅成本/组件非硅成本分别占比14.5%/15.2%/23.4%/46.9%。随着硅成本的下降和其他环节的技术升级,组件封装环节的成本有较大下降空间。

在降本路径方面,硅料环节通过连续加料等长晶技术的升级提高长晶速率和纯度;硅片环节通过金刚线切片减少原材料用量,提高切片效率;电池片环节通过镀膜、掺杂等方式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组件环节在既有的电池片转化效率前提下,尽量提升组件的输出功率或者增加组件全生命周期内的单瓦发电量。

成本方面目前叠瓦组件还高于传统组件,但从长远来看,叠瓦更符合电池薄片化的趋势(现在180微米,后面可能160甚至100微米,节省硅材料)。预计叠瓦组件成本很快可以实现系统端收益率和传统组件打平,具备大规模推广基础。未来叠瓦组件将继续降本实现与传统组件的组件端成本打平,届时对比传统组件优势将更加明显(组件效率高、组件BOM成本低、系统BOS成本低)。

3. 继金刚线和PERC后,叠瓦将成下一看点

3.1. 叠瓦技术初露锋芒,出口初起步

3.1.1. 叠瓦量产趋势已出现

叠瓦技术初露头角。在第三批应用领跑者中标项目中,叠瓦组件技术中标宝应基地项目(50MW),初露头角。2017年2月,东方 电气、中环、SunPower与宜兴开发区四方联手启动了东方环晟高效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建设21条全部应用叠片技术的单多晶组件生产线。在2017、2018年SNEC上,晶科、中来股份、亿晶光电、顺风、中利腾晖、隆基乐叶、Solaria等公司也展示了叠片组件实验产品。

东方环晟与赛拉弗无专利疑虑,率先进行量产。由于受专利保护限制,2017年虽然各厂商已经有叠瓦产品,但当时仅有东方环晟和赛拉弗实现量产。国际上拥有叠瓦组件专利的企业主要包括SunPower和Solaria,而东方环晟和赛拉弗分别与这两家企业取得了合作关系,可将叠瓦组件技术大规模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