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视点:对未来光伏政策的一点建议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2-14 20:34:27
热度:

视点:对未来光伏政策的一点建议冗余的两层含义年前听闻一位进京参加光伏新政研讨的企业代表的一席话,笔者感到非常欣慰。这位代表转述了参与新政制定的政府领导的一番话,大意为“再给光伏适当

冗余的两层含义

年前听闻一位进京参加光伏新政研讨的企业代表的一席话,笔者感到非常欣慰。

这位代表转述了参与新政制定的政府领导的一番话,大意为“再给光伏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补贴,用25年总计给光伏产业几千亿,实现平价上网的同时拥有这样一个产业,是非常值得的。”

忍不住为这位官员点赞。

今天写这篇文章,是想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光伏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适当的冗余。

冗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多余的不必要的部分;第二层则是建立“备份”机制,以增强其安全性。

这两点,光伏做的都不够好。

政府要的究竟是什么?是尽快实现短期平价?是尽快摆脱光伏“包袱”?还是要一个健康发展,全球领先面向未来的绿色、先进产业?

正视问题,适当宽松,才是对光伏产业最好的政策举措。

正视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路条、土地、接入,甚至还可能有贪腐,都会增加光伏的度电成本。其实对于贪腐,笔者认为不必讳言,党中央提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巩固压倒性态势。”就说明,腐败仍然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我们这个国家正在进行几场艰苦的战斗,有反腐,有破除不合理制度,有打破权力机构垄断,笔者坚信但在这之前,社会仍然需要进步,行业仍然要向前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同样也不能无视自欺欺人。

既然存在,在设计政策的时候就应当予以考虑,至少不应无视而单纯计算理想的光伏成本。根据之前能源局领导的发言如果能够把税收、限电、补贴拖欠等因素的影响也能够解决,至少可以有1毛钱/度的降价空间。

还有一种情况某些冗余是合理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例如经销商体系。

2013年8月,分布式光伏电价定在0.42元/度,但户用分布式光伏直到2016年底才开始起步,这个就是没有考虑“冗余”——从B2B行业步入B2C产业后出现的经销商需要的渠道费用。随后,能源局的光伏政策不断成熟发展,到领跑者项目中,变得举重若轻,一举打破“技术锁定效应”。

为什么非技术成本不好破除?当光伏企业在2014年遇到融资难题的时候,红炜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融资难的问题又不是光伏独有的。”价格司、能源局、财政部,都不是这些非技术成本因素的主管部门。让能源局独自解决这种社会顽疾,强人所难。

因此政策制定方应该一方面积极解决,另一方面予以正视,对于平价上网不要操之过急。

光伏企业应具备“冗余备份”能力

而光伏企业乃至整个民营经济,同样应当具备“冗余备份”的能力,让企业发展的更平稳,更“舒服”一点,更具备抗击风险的能力。

冗余的典型案例是那些垄断型国企,三桶油、电网、电信巨头。这些企业有自己的学校、派出所、家属楼,有充足的资源、研发费用和更低的融资成本,这些往往都让人“眼红”。而其实相较某些西方国家的高福利,这些可能并不过分,是我们其它企业的福利不够好而已。

让光伏企业具备这样的“冗余”能力显然不切实际,但在制造方面已经笑傲全球的光伏产业,应当在政策的引导下生存的更好。

笔者常常在思考,平价上网真的是光伏产业的终极目标吗?其实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都算不上。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强行平价而让企业濒死显然不可取;从环境的角度,光伏的综合利用更能减少材料消耗,推动环保事业发展;而从社会的角度,过快的发展,让许多企业没办法收回成本,伤害投资人和金融机构,浪费社会资源。

当然,这些问题不能全部依赖政策来解决。中国人太多了,做什么人数都是美国的四倍,德国的十几倍。我们自己的人口基数注定了任何非垄断产业竞争都异常激烈。但笔者希望,决策部门可以在制定政策时,平价不再成为唯一的原则,如何让中国获得更健康的光伏产业也能够得到重视。

“现在有三亿印度人开始一天吃两顿饭,还有十亿中国人开始喝牛奶。”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经粮食价格飞涨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而被外界狂批。但笔者认为,她说的其实没错。

过去几十年,中国依靠勤奋和低物质享受的竞争优势快速崛起,相较西方这样的高福利社会,中国在成本优势上具备统治地位,在技术创新发展速度上也超过国外。

但这种模式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人民群众对于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谁也挡不住的。房价高企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人的“冗余”追求,希望住在大城市,改善住房等等,而带来的是竞争力一定程度下降,包括企业成本上升,外企出走东南亚等等问题,但这个是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所以国家提出经济转型,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从复制到创新,是快速渡过这个阵痛期的不二法宝。

光伏产业也势必在全球经济变革的改变中迎来科技和经济的双重变革,对于更久远的未来,笔者也没办法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企业应该能有应对风险的能力。

没有冗余更容易猝死的光伏

户用光伏市场是个典型案例。

此前“光伏家电化”这个口号被业内许多企业提出来,但一个家电企业,应该具备研发、过程管理、渠道建设、售后服务这些必备环节,而具备这些能力的光伏企业又有多少?少数一些光伏企业力图建设完整的户用光伏品牌体系,但随着市场的过度搏杀,价格不断下降,一些光伏企业牺牲了研发、过程管理,甚至售后,只剩下渠道建设,也因此在2018年留下了大量的“孤儿电站”,极大伤害光伏产业。

每次光伏产业遇到低谷,外界都在批评光伏企业过度发展,但十年以上的光伏企业,稳健不激进的企业,绝大多数早就再没机会发展了。因此在价格上,许多时候没有留出研发、售后的余地,最后随着产业升级逐渐消亡。

虽然没有答案,但笔者希望,更聪明的光伏政策制定者,能从制度上让这些劣币不再去困扰真正想做好品牌的光伏企业。

作者曹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