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需求促光伏细分市场逆周期增长 资本热捧铜铟镓硒技术路线
新需求促光伏细分市场逆周期增长 资本热捧铜铟镓硒技术路线:受到“531新政”的影响,资本市场似乎已不像往常那般对光伏产业偏爱有加。不过,日前H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收2
:受到“531新政”的影响,资本市场似乎已不像往常那般对光伏产业偏爱有加。不过,日前H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收204.15亿元港元,净利73.29亿港元”的2018年中报业绩发布,还是令各界为之一振。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更多市场标的不同,汉能薄膜发电所专注的技术路线为以铜铟镓硒(CIGS)为主的薄膜太阳能方向,且就目前来看,支撑其超预期业绩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于产销上游薄膜太阳能生产线的“交钥匙”业务,而围绕“交钥匙”业务,汉能的主要运作模式是向地方政府、地方城投或第三方合资投建生产薄膜太阳能芯片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园,出售薄膜太阳能整线生产线装备及技术服务。
《证券日报》曾报道,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通过产销MiaSolé,Solibro,SHJ等薄膜太阳能生产线,获得约190.84亿港元收入(占当期营收93%),且仅在上半年就向其与各方合作投建的绵阳、大同、淄博等产业园客户交付了薄膜太阳能生产线,并陆续收到回款。同时,汉能还透过中报表示,其仍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未来将会签约更多与上述类似的产业园项目。
那么,铜铟镓硒等薄膜太阳能市场为何能吸引各方力量的汇聚,以至于促使汉能“交钥匙+产业园”商业模式得以成立并广泛复制呢?
市场需求牵引
资本布局薄膜发电
2015年以来,继汉能之后,中建材、神华集团等“大玩家”先后布局薄膜太阳能产业,令铜铟镓硒、砷化镓、碲化镉等前几年在光伏业界都略显生僻的名词,得到了市场更为广泛的认知。而当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能够熟练地进行自我复制,也让薄膜这一原本的“舶来之物”的国产化成为可能。
或许正是这一格局的变化,促进了市场薄膜太阳能产品销售、行业认同,为汉能“交钥匙+产业园”商业模式的广泛复制提供了机遇。
同时,对于太阳能产业来说,无论是提高组件的转换效率,还是选择生产兼容性更高的柔性产品,背后的根本支撑点,都是市场的需求。当生产出来的芯片需要被应用到各种场合和设备上时,市场需求则被转换成生产需求。
这一观点在山东淄博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称淄博汉能)也得到的印证,淄博汉能常务副总经理李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继今年MiaSole,Solibro两条铜铟镓硒产线实现单线满产后,不久前,淄博汉能的产品通过了各项认证,完成了市场准入。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约12亿元的意向订单,上个月刚刚成交了1000多万元的订单。”
事实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尽管淄博汉能名为汉能,是由于2014年3月公司成立之初,由汉能和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出资,汉能为大股东。2017年10月股权变更后,汉能在该项目中实际仅持股9.15%,此外,东腾集团持股57.52%,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持股33.33%,但公司名未作改变。
也就是说,淄博汉能项目,也是汉能薄膜太阳能生产线“交钥匙”业务的客户之一,李超向记者证实,他本人正是淄博汉能项目控股股东东腾集团派驻的管理人员之一,“我们选择汉能,主要是因为东腾也想在薄膜太阳能这个行业有一番作为,跟汉能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合作非常愉快,中间过程有过一些分歧,但是没有造成大的影响,总体来说汉能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关于上述意向订单,李超称,“其中有80%来自于海外及我国香港。而这些客户购买薄膜太阳能组件,将主要应用于玻璃发电幕墙、房车、可移动能源应用类产品等。另外,我们也与淄博市政府进行接洽,参与淄博生态城市的建设。薄膜太阳能产业进入到淄博,对淄博乃至整个山东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上下游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我们与当地对接的非常顺畅,也做了一些示范性项目。”
这一销售局面,让李超有信心从2019年1月份起释放全部600MW产能,并设定了明年销售收入为30亿元的目标。此外,李超介绍,“淄博汉能一期项目投资达到了58亿元,占地350亩,主要生产Miasole柔性铜铟镓硒芯片、组件,以及Solibro玻璃基铜铟镓硒组件,两条产线的产能分别为300MW,合计达600MW。但我们这个项目规划一共是占地1000亩,除了一期600MW,后面还要上二期、三期,可占地650亩,目前,我们计划二期、三期要上马一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比如,二期我们现在计划上“发电瓦”、“发电幕墙”,大概的规模也是600MW,占地在150亩,三期计划上GSE的铜铟镓硒技术,根据我们对市场的研判,GSE也是未来市场的热点。以上这些技术将均由汉能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薄膜太阳能市场的发展,淄博汉能总工程师刘占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研发、生产铜铟镓硒等薄膜太阳能产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所以,目前来看,薄膜太阳能产品的成本较高,主要运用在一些有针对性的,附加值比较高的领域。但从目前来说,中建材、神华等企业的进入,对铜铟镓硒未来在光伏市场中占有更高的份额非常有利。当铜铟镓硒组件的转化效率大范围达到17%、18%的时候,它的成本会下降很快。随之而来的是包括原材料成本会下降,也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铜铟镓硒
成太阳能产业焦点
作为国内薄膜电池产业的开拓者,汉能自2012年到2014年实现了对四家全球领先薄膜太阳能公司的精准并购,并通过再次研发和升级占领了业内领先地位,还率先开展了海外技术的本土化生产之路。
除汉能以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神华集团、中建材等大型国有企业及杭州锦江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先后为布局薄膜太阳能市场投入资金超过了470亿元。
巨大的投入以及随之产生的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倒逼技术进步,都为铜铟镓硒等薄膜太阳能产品的产能建设、降本增效、拓宽应用提供了助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经过一段时期的布局、建设,直到2017年12月份,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凯盛集团宣布其位于安徽蚌埠的1.5GW铜铟镓硒薄膜组件产线一期300MW产线正式投产;2018年1月份,神华集团、上海电气、德国光伏设备制造商Manz AG共同出资建设的306MW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项目宣布正式开工。
而更新的消息显示,今年7月份,凯盛集团宣布已重启Avancis韩国1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公开资料显示,该产线由Avancis建成于2012年,而在2014年,凯盛集团全资收购了Avancis。这使得,目前凯盛集团拥有蚌埠、韩国、德国三处铜铟镓硒产能(其中蚌埠300MW、韩国100MW)。
《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凯盛集团韩国、德国产线一直都在生产。在此基础上,凯盛集团还宣布了全球布局20GW铜铟镓硒产能的远大目标。
但9月11日,关于蚌埠产能,曝出了猛狮科技与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建材蚌埠100%股权)签署《资产购买框架协议》,计划购买中建材蚌埠拥有的从事绿色能源科技产品的应用研究与生产,以及光伏发电站运营维护等相关业务公司的股权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权益的消息。这令业界猜测,中建材、凯盛集团方面可能会对相关铜铟镓硒资产进行资本运作。
除了中建材,日前,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也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表达了对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技术路线的支持。
凌文介绍,早在8年前,神华低碳研究院一支科学家团队,就开始跟踪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技术。
此外,国家能源集团承担了国家住建部“CIGS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总课题,以及一体化组件研究、集成系统和装配技术优化研究、能源集成系统研究、组件生产加工技术优化研究、产品综合性能试验研究、铜铟镓硒建筑能源集控与实验平台研究、工程造价研究、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示范建筑研究、标准与规范制定研究等10个子课题;同时,还承担了多个示范项目。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在北京、江苏、广东、海南、四川等省市落地的6个实体示范项目将陆续完工。
而《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306MW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项目也有望于2019年5月份竣工投产,其目前主要定位的方向为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以及汽车车顶。
原标题:新需求促光伏细分市场逆周期增长 资本热捧铜铟镓硒技术路线
上一篇:资本一哄而上 新能源汽车亮红灯
-
中电光伏海外产能持续扩大2024-08-16
-
加拿大公布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终裁结果2024-08-16
-
中电光伏在韩国再开海外工厂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