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青海、广东太阳能发展差异及青海新能源发展对广东的启示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09-10 12:00:49
热度:

青海、广东太阳能发展差异及青海新能源发展对广东的启示:青海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一,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居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截至2017年底,青海电网总装

:青海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一,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居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截至2017年底,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达2345万千瓦,其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953万千瓦,占青海电网总装机的37.5%;再加上水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82.8%,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太阳能发电累计上网电量达到380亿千瓦时。按青海省“十三五” 规划目标全省光伏发电容量将达到2600万千瓦。截止2018年上半年光伏累计装机950万千瓦,集中电站装机941万千瓦。青海有4个光热发电项目、2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2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全球唯一一个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综合技术的实证试验基地——青海百兆瓦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1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我国首座成功投运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也是全球第三座投运的具备规模化储能的塔式光热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更是国内第一个正式开工建设的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发电项目。

截至2018年6月,广东光伏累计装机420万千瓦,仅有青海光伏装机4成左右,全国排名16,其中分布式装机206万千瓦,集中电站装机214万千瓦。2017年广东电网总装机10903万千瓦,是青海的4.6倍。广东电力装机中,以煤电、气电、核电为主,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仅16.4%左右,光伏装机占各类能源装机比例仅3%。与青海存在显著差距。根据《广东省“十三五”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600万千瓦左右,约是青海规划目标的2成。广东的光伏、风电装机都不及青海。两省存在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省经济发展程度,用电量需求水平不同

广东省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8.99万亿元,占全国的10.5%,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省内9个城市经济进入全国百强,人口总量达1.09亿。青海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0.26万亿元,约是广东的3%,人口总量598.38万,约是广东的5%。在用电量方面,广东全国排名第一,2017年全社会的用电量为5958.97亿千瓦时,而青海仅687.01亿千瓦时。广东全社会用电量是青海的8.7倍,相比青海,广东的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水平不同。按照目前的发电效能,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不可能成为广东主要的支撑能源。

二、两省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不同

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3650小时,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更是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在3100-3600小时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青海地处高原,地广人稀,适宜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土地资源丰富,荒漠和隔壁相对集中,广阔而且平坦。青海省约有未利用荒漠面积20万平方公里以上,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地区,而且有不少荒漠靠近电力线路和负荷中心,并网条件优越,是建设大型荒漠光伏并网电站、建立太阳能电力输出基地的优选区域。

相比广东,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三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且全年降雨量大,全年阴雨天超过60天。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价格高。主要适合发展分布式光伏,不适合建设大型集中电站。而分布式的特点是分散、量小,因此总体装机量无法快速提升。

三、两省经济发展定位和能源发展战略不同

青海是主要河流水源涵养地,是亚洲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启动区,是全国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视察,提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发展定位首先是生态,因此,可再生能源在青海的能源发展中占有很高地位,成为青海主要的能源供应形式。水电的发展对光伏和风电形成良好的调节,青海曾连续7天168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创世界记录。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习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明确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改革是广东发展的重点。在能源发展中,以保障经济运行为重点,虽然也提出严格控制煤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但规划中“十三五”末,煤电占比仍有47.8%。在“十三五”新增装机中,可再生能源占比30%。气电、核电仍是发展重点。

四、两省的产业发展历史和发展内容不同

从产业发展角度,两省也存在差异。青海依托自身资源,发挥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优势,引导东部优势企业向青海转移,构建起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光伏制造企业12户,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50亿元,建成多晶硅17501.67吨、单晶硅9828.97吨、电池及组件800兆瓦、逆变器500兆瓦的产能,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1万余人就业。全省多晶硅产量占全国的9%,亚洲硅业产能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五。其中,黄河水电电子级多晶硅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单晶硅产量占全国的19%,居全国第三位。

早在2003年以前,广东的光伏制造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深圳聚集了众多太阳能庭院灯、路灯、非晶硅电池及晶硅组件产品生产企业。在后续发展中由于受到用地紧张、政府支撑政策不明晰、缺乏雄厚技术研究支撑等限制因素,广东在第一波光伏行业扩张中,没有扩大本地产业规模,逐渐被江苏、浙江等省超越。广东生产制造企业数量多于青海,主要集中在上游辅材、设备,下游逆变器及系统集成方面,没有多晶硅产能。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逆变器产能占全国一半以上。广东的光伏产业发展大多是本地自然发展的企业,鲜有从外地引进的企业,从广东外流的光伏制造企业倒不少。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广东不可能按照青海模式,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发电。而是应该依据自身特点,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种养殖等领域的发展,拓展光伏应用范围,发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移动能源产品,适时发展相关产业。广东土地资源稀缺,但经济发达,工商业屋顶资源丰富,分布式自发自用电价高。在绿色建筑领域,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大省,一直是国家节能降耗的重点区域,节能需求强烈。广东创新活力强,尤其在离网型应用、移动能源方面可以创造出更多形式的应用产品。在国家暂停发放地面电站建设指标,去补贴的政策环境下,广东凭借高电价,高消费水平等优势,成为最快实现平价上网地区之一,各企业、研究机构也纷纷将广东作为下一阶段重点开发的市场。广东更应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原标题:青海、广东太阳能发展差异及青海新能源发展对广东的启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