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建筑“借光”不妨更彻底 玻璃发电有望成常态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08-16 21:13:44
热度:

建筑“借光”不妨更彻底 玻璃发电有望成常态:刚刚上天的帕克太阳能探测器,身负太阳能电池板开启了7年“逐日”任务,其在宇宙中的能源供应将与太阳绑定,工作可持续

:刚刚上天的帕克太阳能探测器,身负太阳能电池板开启了7年“逐日”任务,其在宇宙中的能源供应将与太阳绑定,工作可持续性更有保障。

对太阳能的利用,古来有之,目前全球在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偏向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利用形式随着技术的突破,相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更是水涨船高。

我国近年来,弃光现象逐步改善,太阳能发电、供热都处于消纳量高增长期,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如火如荼,这都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夯实了基础。

薄膜太阳能电池强力催化

尤其是,铜铟镓硒薄膜技术为玻璃“吸收”太阳能创造了条件,有望加深城市建筑与光伏发电系统之间的羁绊。业界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若能从玻璃材料上做文章,不仅能大大增加太阳能吸收覆盖面,还能直接改变建筑“耗能大户”的现状。

自吸光,自发电,无能耗,零排放,这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概念中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在铜铟镓硒薄膜光伏技术、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技术、智能楼控系统、建筑光伏数据化和云化集成方面已经展开了多方研究。

从耗能者到产能者,这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理想的未来蓝图。而在技术创新的支撑力下,由新型材料构成的结晶薄膜太阳能电池,以玻璃为衬底,吸收和转化太阳光的产业潜力已经获得了业界认可,并被视为推广一体化光伏建筑的关键突破口。

在分布式能源大框架下,光伏散点发展,以点勾线,由线布面的模式正快速形成覆盖网,从每一个屋顶上收集能源。而试想,未来建筑的每一扇窗户都由发电玻璃接管,全国,甚至全球每天能采集的能量,转化的电力和热能又将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潜力,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说基本预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向,静待发电玻璃的重量、透光度以及生产制造成本等层面形成不可抗的优势,则商业化推广有望。

“光伏+建筑”实际应用提速

而自铜铟镓硒薄膜光伏技术走进人们的视野开始,专家就已经预见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的未来。总的来说,科技进步确实在不断刷新“光伏+建筑”的交集面,适用性的扩张也好,电能转化效率的提升也好,都产生了更大吸引力。

理论端突飞猛进,应用端也将走向另一条高速通道。北京、江苏、广东、海南、四川等省市将陆续落成6个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发电技术实体示范项目,杭州、宁波、无锡、徐州、太原、合肥、洛阳、东莞等地已经下发了关于“新建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电站”的明确要求。

大型商超、大型房产、大型企业、政府办公用房、学校、医院、科技馆、机场、车站、会展中心等等,都将成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可以说,从工业领域,到商业建筑,再到公共建筑、农村住房,基本都被囊括在了适宜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设名单之列。

2018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还让更多人目睹了可持续性太阳能住宅的创意畅想,风格迥异,设计多变的太阳能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众多赶赴山东德州现场的群众都表示,确实很期待未来住进这样的房子里。

攻坚商业化推广难题

下一步,光伏建筑一体化要真正从概念,从试点,从示范项目走向普适,令光伏组件和建筑材料融为一体。这就需要从技术革命入手,提高产业创新能力,转变能源利用观念,紧抓机遇做大做强。

业界已经预测,未来3到5年内,我国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应用面积可达18亿平米左右,发电规模在620亿度上下,前景可期。

原标题:建筑“借光”不妨更彻底 玻璃发电有望成常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