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智鲜仓:智能重卡落地的“另类”思路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19-10-15 18:01:15
热度:98

智鲜仓:智能重卡落地的“另类”思路智能驾驶如何落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以前装量产的形式进入到终端销售;比较折中的方案,以RoboTexi的方式构建出行平台,让大家提

智能驾驶如何落地?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以前装量产的形式进入到终端销售;比较折中的方案,以RoboTexi的方式构建出行平台,让大家提前“尝鲜”。

智能重卡领域,初创公司希迪智驾提出了“头、挂、箱”一体化的新思路,并从被大多数智能研发公司忽视的箱体入手,抢先落地卡位。

10月10日,在2019年中国(深圳)物博会上,希迪智驾正式发布了智能车箱产品——智鲜仓。

智鲜仓:智能重卡落地的“另类”思路

如果对行业理解不深,或许会有疑问:智鲜仓这类产品到底属不属于智能驾驶的范畴?“头、挂、箱”一体化的落地方式,这一路径在智能驾驶赛道中能否走通?这个看似全面出击的打法,到底是声东击西,还是诸兵种协同作战垂直突破呢?

从自动驾驶到冷藏箱,智能重卡为何绕不开箱体?

在我们进行讨论之前,先来看看箱体对于智能驾驶的意义到底何在。

在普遍常识中,车头是智能重卡的核心,无论是车挂还是车箱都需要车头的牵引,这也是行业大多将研发重心集中在智能车头的原因所在。

可是重卡半挂车的总长度可达16.5米,自动驾驶不能只在车头的牵引车部分安装传感器,长达13.5米的挂箱也必须配置相应的感知设备,这也就是说,就智能重卡的整体技术而言,绕不开头、挂、箱的协同配合。

智鲜仓:智能重卡落地的“另类”思路

虽然目前行业的热点仍然在车头,但车挂和车箱(箱体)是无法回避的要点,可以预见,未来行业在这两个核心部件上也会有一番争夺。

如今,希迪智驾通过智鲜仓对智能车箱提前布局,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呢?

1、社区团购的兴起需要智能化冷藏箱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智鲜仓能够落地无论是在自动驾驶行业,还是在生鲜物流行业都有着其现实原因。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都是遵循着先易后难的顺序螺旋上升,自动驾驶当然也不会例外。上文提到,车头、车挂和车箱是智能重卡最重要的三个大件,车头是整个自动驾驶的核心,车挂和车箱是智能驾驶协同和辅助部件。

由于车头和车挂都需要经过车规级的验证,其对技术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相比之下,车箱的技术要求最低,其落地在技术和政策层面都不存在障碍。

生鲜物流行业则在社区团购兴起的背景环境下,也急需对供应链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众所周知,社区团购采取的是先线上订购,再运输配送的运营模式,再加上盒马鲜生、7FRESH、绿叶水果这类新零售生鲜巨头的出现,大数据管理开始向行业渗透,此时运输货品的可控性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由此为智能化冷藏箱催生出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冷链是物流贵族,对智能车箱成本可接受度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鲜行业新零售转型对物流管控要求的提高,冷链运输的需求也在增加。双重原因的刺激下,双方一拍即合。一方面需要有阶段性的成果落地,既为振奋士气,又为后续的长跑积蓄力量;一方面又有着现实的痛点需要解决,自动驾驶行业与生鲜物流行业一拍即合,智鲜仓这类产品可以说是两个行业各取所需的产物。

2、“头、挂、箱”形成整体,更多的机会在结合部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看,除了智能车头外,智能车挂与智能车箱的研发难度并不大,就先阶段而言,一些专业厂商的优势甚至更加明显,对此初创公司们的机会到底在哪呢?

希迪智驾CEO马潍对此的思考是将这三个部件视为一个整体,“车头可以接上任何挂,车箱也可以挂上任何挂,如果将三者拆分,则失去了结合部,但智能驾驶中定制化的机会却恰巧存在于结合部中,选择不同的箱,选择不同的挂以及中间的耦合信号,智能化才能得以实现。”

智鲜仓:智能重卡落地的“另类”思路

更为重要的,在希迪智驾的规划中,自动驾驶可以通过箱挂的智能感知设备提高自动驾驶的可靠性,目前智鲜仓有多个视觉相机和超声感知设备。同时的智能车箱将可以搭载能量管理系统,管理智能驾驶整车的多重能量。其中既包含多方面的能量输入,即箱体太阳能,新能源挂车能量的回收和释放,以及车头多余能量的回收;也包含能量的输出,给车厢制冷和给挂车助力。届时,智能车箱将更加深入的参与到智能驾驶之中。

“头、挂、箱”一体化的思路为智能重卡的落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将三大件作为整体进行深度定制,希迪智驾的竞争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猛一看好象是全面出击的打法,实则完成了垂直整合,深度切入到一个高端市场,找到技术可行,用户痛点,商业有利的三重交叉点。

3、提前锁定客户,为未来争取主动

站在现实的角度,智能车箱产品落地既有初创公司商业变现的需求,也是对用户进行行业教育,提前锁定客户,争取未来竞争主动的有意之举。

在消费领域,有“棘轮效应”一说。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简单地说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更简单地说就是回不去了。

很显然,智能车箱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能够在用户心中制造出“棘轮效应”,未来当智能车挂,智能车头落地后,很容易完成用户转化,此时提前布局智能车箱的公司将拥有更多的主动。

都是冷藏箱,智鲜仓到底有何不同?

上文提到,智能车箱在智能驾驶中的地位显著,具体到智鲜仓,除了能对智能驾驶进行辅助和协同外,与传统车箱还有哪些不同呢?

智鲜仓:智能重卡落地的“另类”思路

技术要求要实现自动驾驶一定要“头、挂、箱”一体化,因而智能车箱无法绕开。实际上,冷藏箱一直都有,但在局部温差、保鲜技术、振动损伤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使得国内冷链物流的效率始终未能有明显改善。

显然,即便将智能驾驶暂且放在一边不谈,光在冷链物流行业就存在巨大机会。

作为新一代的智能物流装备,智鲜仓相对于传统冷藏箱,增加了智能气调、全仓负压和精准控温三项新能力,并配合着云端监控,通过手机App、车载显示单元以及冷链管理云平台三大终端可视系统,对冷藏箱内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保鲜效果。

智鲜仓:智能重卡落地的“另类”思路

在这些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智鲜仓的实际运营效果也确实高出传统冷藏箱一大截。

今年7月10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迎来了由新建喀什英吉沙运来的30吨色买提杏,全程4096公里一共走了5天,货主收到货后评价“保鲜效果极佳,损耗几乎为零”。这也是色买提杏这种易损水果第一次以通货的形式走出新疆。

毫无疑问,科技公司入局冷链行业,或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全面落地之前,智能重卡还需探索商业路径的方向

随着智鲜仓的落地以及希迪智驾“头、挂、箱”一体化战略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智能重卡领域的商业路径开始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方向。

一个是以希迪智驾为代表的产品路线,即围绕智能驾驶研发相关的产品,不但包括车头、车挂和车箱,也包括与V2X相关的车联网设备,其终极目标是将智能重卡整车列入前装,直接通过生产线制造出来。

一个是以赢彻科技为代表的运营路线,即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建设物流车队,提供多种模式的自动驾驶运输资产服务。在赢彻科技的规划中,最终要运营一个覆盖全国的自动驾驶卡车网络,为物流客户服务。

两条路径都有各自说得通的理由,两条路径也都没有显示出力压一筹的绝对优势,因而一些玩家开始两边押注。智加科技和图森未来就是其中的代表。

早在去年,智加科技就与一汽重卡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智能驾驶商用车产品,与此同时又与苏宁、满帮等物流巨头合作,探索“仓对仓”场景的自动驾驶作业、干线物流场景的自动驾驶产业落地等。

图森未来最开始也是与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改装线控卡车,产出原型机,后在商业落地上与美国邮政达成合作,为其提供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邮政服务中心到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配送中心之间,超过1600公里运输线上的无人驾驶运输服务。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物流运营商的角色。

实际上,无论是产品路线还是运营路线,其中的关键核心是商业模式的边界问题。

比如华为,大家都知道它的主营业务是通讯基站,虽然华为拥有做运营的能力和实力,但它坚决不做,这就是华为的边界。华为认为应该让它的客户也要赚到钱,只有让产业链中的各方都有获利,整个产业才会不断的持续发展下去。

回到智能重卡商业模式的讨论,希迪智驾CEO马潍认为运营模式是一项重模式,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管理人员比较多。而产品模式相对较轻,落地后可以快速放量,如果能卖10万辆车或者100万辆车,那将会呈现出指数型的回报。

智能相对论认为现阶段探讨孰优孰劣的话题还为时过早,商业路径的不同,只是到达自动驾驶终点过程的不同方式与插曲,影响到竞争结局的最终将是玩家们对资源的掌控。

产品线路面向的是销售端的量产资源,即与主机厂的合作深度,或对生产线的掌控力度。

运营线路面向的是服务端的行业资源,即与物流巨头的合作深度,或自身拥有巨量可以掌控的物流运力,以及更有效率的运力调配能力。

由此看来,无论哪个商业路径,都需要拿下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源,这样研发公司才能在整个智能重卡生态圈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心等待,智能重卡落地爆发之时,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