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望闻问切”:天津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干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0-08-26 09:06:15
热度:

“望闻问切”:天津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干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管理 再生资源回收固废网讯:您知道天津全市每天要产生多少垃圾吗?有测算显示,每人每天平均制造1公斤至1.2公斤垃圾,以此推算,

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管理 再生资源回收

固废网讯:您知道天津全市每天要产生多少垃圾吗?有测算显示,每人每天平均制造1公斤至1.2公斤垃圾,以此推算,本市日均产生垃圾约1.8万吨。如果用4.2米长、载重量2.5吨的垃圾车运输,至少需要7000多辆次,这些车辆首尾相接几乎可以绕中环线一圈。这仅仅是一天的垃圾产生量,将它放大到一周、一年、十年、几十年呢?那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垃圾是市民扔掉的废物,但它们照样可以变废为宝。比如快递纸箱、办公用纸等,是可回收的再生资源,经过处理可以变成新纸张,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厨房里产生的厨余垃圾,可以沤肥或分解成沼气,其中的油脂可炼成生物柴油,替代传统燃料;而其他垃圾可以通过无害化处理,焚烧后变成电能。如此看来,分类工作做得好,垃圾才能变废为宝。

那么问题来了,您家的垃圾是分类处理的吗?如果依旧像过去一样混在一起一股脑儿地丢到垃圾桶里,不仅污染环境、滋生蚊蝇和病菌,还无法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最大化。

上周,本报记者深入西青区就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采访调研,那些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出色的社区是如何开展的?居民们在垃圾分类开展初期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化解?有市民质疑,我们分类丢掉的垃圾在运输、处理环节又被混在了一起,这究竟是真的吗?即将全面投入使用的垃圾分类处理厂将如何把分类的垃圾进行处理?我们一环扣着一环,“望闻问切”,把垃圾分类这件事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

“望” 垃圾分类这么干

记者在本市一些小区走访时发现,社区里的垃圾桶是按照分类标准设置的,每只桶的颜色不一样,功能不一样,所盛放的垃圾本该也不一样;但现状是每只垃圾桶里堆放的垃圾几乎是相同的,没有经过分类处理的垃圾混装在同一个塑料袋里,不分青红皂白地丢进垃圾桶里。

最新出台并即将于12月1日起实施的《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义务,将生活垃圾按照分类标准分别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已有法可依。

垃圾分类这次动真格的了!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本市西青区成为全市的排头兵,那么,这里的居民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记者首先来到西营门街文瑞家园社区。这是一个还迁房小区,目前已入住1000多户,社区居民2000多人,其中85%以上是老年人。作为曾经的“飞地”小区,西青区与红桥区完成治理责任交接后,立即对这个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自今年3月21日起,垃圾分类在这里正式展开。

社区居民陈女士刚刚从菜市场买回了鱼和青菜,回到家就赶忙将它们处理干净。处理鱼的过程中产生了鱼鳞、鱼内脏等厨余垃圾,这些垃圾不能在家中久留,特别是夏天很容易产生异味,还会引来苍蝇。陈女士赶忙将这些垃圾收集起来,扔到了楼栋门口的垃圾箱里。看得出,她已是训练有素,没有丝毫犹豫,踩上踏板,把垃圾扔到了绿色箱子里,绿色的垃圾桶是盛放厨余垃圾的,不仅垃圾桶上标注着投放提示,围栏的提示牌上也一再强调。

陈女士告诉记者:“放在几个月前,我会把家中所有的垃圾都集中在一个袋子里扔掉,但现在不会了,各是各码,不能混装。”

文瑞家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田颖带着记者转遍了小区的每个角落,随机抽查了一只垃圾桶,垃圾分类都已到位。她和记者说:“垃圾分类开始的首月,大家的确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居民们要学习、要适应,社工们要手把手地辅导,同时每栋楼都安排了引导员,协助居民学习垃圾分类。”

在精武镇付村,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已经走进了居民的生活。付村共有两个小区75个楼栋,每个楼栋门口都设有“二分类”智能垃圾桶,居民走出楼门就可以处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小区各设置一组可回收垃圾箱和有害垃圾箱。这70余个点位都装有摄像头,居民们处理垃圾的实时画面回传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就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

工作人员葛洪双向记者介绍:“我们给3334户居民每户都提供统一的可降解垃圾袋,同时配发专属二维码。居民扔垃圾时需要将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扫码之后才能打开所对应的垃圾桶。网格员和垃圾清运员会不定期抽查,通过执法仪扫描就能回溯是谁家扔的垃圾,垃圾分类成果也是奖罚分明的。同时,可回收垃圾箱对居民集中的纸张、瓶罐进行称重计数,以当日市场价折算成金额,这些金额可兑换相应的商品。”

付村党总支副书记刘伟对记者说:“目前我们村的垃圾分类率已达98%以上,更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已经进行规划。未来,厨余垃圾不出小区就可以实现无害化处理。”

“闻” 垃圾分类难点在哪儿

西青区两个街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但达到今天这种普及程度,背后都是依靠艰苦的努力。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对先期实行垃圾分类的上海、北京两市的市民进行了电话采访,再梳理一些本市已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社区经验,总结发现:知晓率很关键,垃圾分类的常识需要大力度推广普及,从幼儿园、学校同步抓起,要加强指导,加强巡查,再配合有力监督,从破题到落实到位,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随即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

上海是全国率先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目前垃圾分类已经得到了有效推广。比起其他城市,这里执行力度大,小区取消垃圾桶,建起垃圾室,每天早晨和晚上两个时段开放,每次开放3个小时,这就要求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直到今天,垃圾室依旧配备保洁员现场监督,确保工作成效延续。

家住上海市普陀区荣联公寓的孟女士向记者介绍:“在推广初期,社区干部送来了宣传画,刚好是一幅冰箱贴,方便家人知晓。在扔垃圾的时候,有保洁员和志愿者阿姨现场督导,每次扔垃圾之前先要给他们过目,有段时间天天‘被教育’。”孟女士所说的适应时间不到一个月,那段时间她发现,有些人甚至会把垃圾带出小区扔进路边的垃圾箱。但适应期过后,垃圾分类并精准投放就成为习惯动作了。她同时介绍,上海市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工作从幼儿园抓起,孩子的带动作用更大,家长有时分不清楚还需要问问孩子。

北京市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目前在部分社区推广效果良好,但有的小区还停留在推广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目的并不明确,对于垃圾的归类并不熟知,还有的居民表示:垃圾分类投放,感觉是在浪费塑料袋。

梳理过居民们的态度,记者发现,垃圾分类若要大力推广,需要破解以下这些难题:

首先,要克服“嫌麻烦”的思想。随意丢垃圾已经形成习惯,突然多了一道程序,需要思想上跟着转变。过去丢垃圾不必过多思考,但现在不仅要在家中分门别类,投放到垃圾桶时也要做到精准,只有思想上接受了,才能转换到实际行动中。

其次,对不同垃圾的归类需要学习,这需要结合宣传单、电子媒介进行有效推广,上海市在推广初期就组织过多次网络答题活动,而且是要求全员参与,特别是针对干果皮、大棒骨、玉米棒、陶瓷等易混淆的物品,需要着重强化认知。

再次,要给居民提供方便。上海市的社区垃圾室都配有洗手池,居民扔了垃圾后就能洗手。本市精武镇付村的物业保洁员对垃圾桶的保洁是常态化的,随时巡查随时清洁。文瑞家园社区,垃圾桶全部改造成脚踏式,避免用手触碰垃圾桶。

最后,就是长效机制。采访过不同城市的不同社区后发现,垃圾分类是常态化的工作,一旦松懈就容易产生回潮现象。初期铺天盖地、大张旗鼓地宣传,而后监督力度不减,最为关键的是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垃圾分类教育。

“问” 从初端到终端管理

有市民质疑:我们在扔垃圾时做到了分类投放,但垃圾转运车往往将居民分好的垃圾又合在了一起,居民是否在做无用功?还有的市民问:垃圾处理的终端是什么样的?是否会把分类的垃圾混在一起处理呢?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对垃圾运输和处理环节进行了采访。

在文瑞家园社区,每天清晨和晚上是垃圾清运时间,这时你就会发现,不同功能的垃圾运输车辆,依次驶入小区收集不同类别的垃圾。

西营门街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杜鹏向记者介绍:“自从垃圾分类推广以来,我们街道投入120余万元,购置了2台厨余垃圾清理车,1台是面向辖区餐饮店的餐厨垃圾车,还有1部是收运有毒有害垃圾的专用车,目前车辆都已投入使用。”这几部车辆再加上已有的第三方公司的车辆,参与到社区的垃圾清运中。杜鹏说:“街道制定了严格的垃圾管理实施方案,每一辆车都排好班,所有参与垃圾运输的第三方企业都要加入方案的管理范畴中。”杜鹏还表示,居民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垃圾运输的监督员,有居民的监督,我们的垃圾运输工作要按照规程运行。

而到了终端环节,一座座大型垃圾处理工厂已经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到今年底,本市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又将前进一大步。

记者在西青区王稳庄镇洪泥河东侧的天津市西青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看到,现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今年年底前这座垃圾处理工厂将投入使用。

光大环保能源(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小荣向记者介绍:“我们这一项目分为两期建设,首期投资近22亿元,占地约544亩。包括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预计每年提供绿色电力24637.5万千瓦时;餐厨垃圾日处理规模200吨、粪便日处理规模300吨、卫生填埋区库容约为103万立方米、一期渗滤液处理设备日处理垃圾渗滤液1500立方米。二期项目初步规划生活垃圾日处理1500吨和污水处理项目。主要用于津南区、南开区、河西区、和平区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以及西青区、滨海新区就近产生的部分生活垃圾处置。”

假设垃圾在没有分类的情况下运到处理厂结果会怎样?罗小荣说:“唯一的方法就是焚烧,但这个过程中会有多少资源都被一把火烧掉?比如纸张变成新纸不好吗?比如餐厨垃圾里的油脂变成生物柴油不好吗?变废为宝的前提一定是垃圾分类。”

“垃圾处理经历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四个环节,前端做好了,后端的效能才能显现。”罗小荣说,“我们之所以要分门别类设置不同的处理单元,就是为了采取集约化运作的模式,让每一种垃圾达到最大的再生价值。”他和记者一再强调:垃圾分类处理才能实现再生资源回收最大化。

之前我们的垃圾通常采用填埋法,但填埋法不仅消耗土地,填埋的垃圾还会长时间难以降解,易拉罐需要200年才能降解,塑料则需要1000年,玻璃瓶要降解长达200万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到2023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将主要作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应急保障设施使用。

“切” 推广期要做这些事

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我们了解过后,回到最初的话题,垃圾分类作为生活新时尚,在推广期间要做哪些事?西青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张方给记者做了解答。

首先是硬件的配备,西青区为全区建成区和示范村居民购置了简易垃圾分类桶和可降解垃圾袋,以此提升居民对分类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对社区里老旧投放设施进行淘汰,1.7万个分类垃圾桶在社区里全面“上岗”,覆盖了全区居民30万户,覆盖率超过90%。对垃圾转运车辆做到“四种垃圾、四种车辆、四种途径”,形成分类收运作业体系。

接下来就要打造坚实的群众基础,入户展开宣传了。张方介绍说:“培训、宣传同步展开,我们培训一批掌握垃圾分类常识的干部和志愿者,由他们深入社区进一步推广。同时全区范围内能利用的宣传资源都利用上,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垃圾分类的信息天天都和居民见面。”张方说,这段时间我们要求机关、街镇、学校和社区全员参与到垃圾分类“指尖课堂”里,参与知识答题活动,参与氛围高的社区、单位重点表扬,参与热度低的要警示提醒。“过去我们随意丢垃圾已经形成了惯性,想要扭转,就得从意识上转变,让分类处理垃圾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和记者说。

最近西青区的两个机关单位因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不到位而被通报批评了,这件事让所有单位、街道都给予了重视。“我们的工作人员随时走进街镇暗访,利用去其他委办局办事的机会就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监督,2019年共检查了348次,其中暗访就有222次。”张方说,“工作日报、情况通报和考核评价制度是健全的,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体系。”

最让她感动的是,在一起入社区推广活动中,一位老人和她说:“孩子的老师要求他们承担起小小监督员的责任,现在我们家垃圾若是不分类,孩子这关就过不去。”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载体。从现在起,我们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为正确分类的垃圾精准“找到归宿”,实现资源最大化再利用。垃圾分类是绿色生活新时尚,这么一件大好事不能没有您的参与。

原标题:“望闻问切”,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