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失去英伟达,电车会降智吗?丨Pix视频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12-31 14:30:25
热度:

2024年12月31日关于失去英伟达,电车会降智吗?丨Pix视频的最新消息:作者|张霁欣编辑|冒诗阳汽车像素(ID:autopix)原创如果失去英伟达,会阻碍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吗?最近啊,英伟达的非议声越来越多。先是被反垄断调查,后又有四个行业协会呼吁审慎

作者|张霁欣

编辑|冒诗阳

汽车像素(ID:autopix)原创

如果失去英伟达,会阻碍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吗?

最近啊,英伟达的非议声越来越多。先是被反垄断调查,后又有四个行业协会呼吁审慎选择美国芯片,其中中汽协称,“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仅就汽车行业而言,如果不选择英伟达,短期内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影响不会小,但长期来看,影响未必如想象中的那么大。

智能驾驶芯片,英伟达还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中国的年出货量是百万颗以上。尤其在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每个月有超过十万辆,搭载的都是英伟达的智驾芯片。很多国内领先的智驾方案,都是配合英伟达的芯片来做的,这些基础,短期内很难改变。

英伟达为什么这么强呢?现在智能汽车对车端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英伟达的优势之一,就是稳定、高效的输出算力。比如卖的好的 OrinX ,单颗算力高达 254TOPS,同行里,这里我们说的是同级别、已经量产的芯片,算力能做到它的一半,已经算是优秀了。

不过,关注电动车的人都知道,现在 AI 大模型开始在车端部署,智能汽车对算力的需求,变得更高了。

有多高呢,有国内芯片厂家给出了预测,L4 级的完全自动驾驶,可能需要 1000 TOPS 以上的算力,这还不包括智能座舱、智能车控领域可能会用到的算力,还有必要的冗余。

即便是英伟达,面对未来汽车的算力缺口,也是捉襟见肘。

于是,有很多国内车企,加快了自研芯片的进程,来替代英伟达,比如小鹏、理想、蔚来。自研芯片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软硬件都自研,那么软件对硬件的调动效率会更高。比如小鹏用自研的图灵芯片,可以调动 100% 的算力,而用英伟达,现在只能调动到 30%。

自研的另一个好处是,芯片之间更容易打配合。比如有些车企,打算通过叠加多颗小算力芯片,来堆出大算力,这套方案挑战的,还是软件,多颗芯片来干同一件事,就好像用很多颗大脑,来做同一个思考一样,很容易出现配合问题,比如运转效率低、延迟高。

这就需要做一套中央计算的软件平台,来丝滑调度多块芯片的算力。自研芯片呢,可以更好的配合这套调度系统。

未来智能汽车的算力缺口这么大,做大算力这件事,英伟达早就开始部署。在 2022 年,英伟达发布了,面向未来的智能驾驶芯片 Thor,想要把算力做到 2000TOPS 。

但是,Thor 发布的两年后,还是没能量产,现在已经数次跳票,算力也从最初的 2000,降到了 1000TOPS,这导致国内很多高端车型的延期,或者临时改供应商。

为什么这么难呢?提高单颗芯片的算力,无非靠两个办法,一种是扩大芯片的面积,这带来的问题是成本,把芯片面积扩大一倍,成本可能会高 3 到 5 倍,车企是无法接受的。

另一个办法是改良制程工艺,想办法在单位面积下,塞下更多晶体管。比如英伟达,OrinX 用的 7nm 制程,Thor 改良到了 4nm。这考验制造能力,也很考验芯片的设计。英伟达的 Thor,就是因为设计问题,导致了良率的降低,最终拖累进度。

在国内,芯片的先进制程,本来就是 “卡脖子” 的技术难关,因此在做芯片设计时,车企们暂时还不会考虑,7nm 以下的先进制程。短时间造不出来,也设计不出来。

如果英伟达的车载芯片,真的由于某种原因被淡化,从长期来看,或许反而给国内车企的大算力方案,留下了更多的验证空间。

本文为汽车像素(autopix)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文标题:失去英伟达,电车会降智吗?丨Pix视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