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唱双簧博流量!AEB是“噱头卖车”最后的疯狂!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11-10 14:17:09
热度:

唱双簧博流量!AEB是“噱头卖车”最后的疯狂!一边,媒体正在为AEB争得热火朝天,一边,何小鹏已经与余承东握手言和。无论是提前预谋,还是“心有灵犀”,无论如何,结局无非是掌握了流量

一边,媒体正在为AEB争得热火朝天,一边,何小鹏已经与余承东握手言和。无论是提前预谋,还是“心有灵犀”,无论如何,结局无非是掌握了流量密码的何小鹏和余承东,又借着这次口水仗,收割了一波流量。

而在愉观车市看来,这不仅是圈外来的“野蛮人”,为了出圈而采用的一贯手法,也是当主流车企集体回击时,前期以“噱头”来吸引消费者的企业,面对对手强有力的反击,而继续进行的舆论保卫战。

AEB不是焦点,只是手段,当主流车企披着满身铠甲而来,将硬件软件都提升到新的高度时,余承东和何小鹏等所拥有的,仅仅是继续在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继续给消费者“洗脑”。

只是,无论AEB做的多高级,不过也只是一项标配,而这项标配的安全性仍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去验证的,而在车企没有达到L3级之前,责任仍是由消费者承担,无论小鹏汽车还是华为以及旗下品牌,消费者成为这些配置“小白鼠”的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

AEB奔驰首发用了17年,有本事就比L3

11月9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布微博和朋友圈写道:今天早上我和老余一起讨论了一下技术路线,我相信这种技术的争鸣最后定能让用户受益。我们也会通过OTA拓展AEB功能,感谢老余的建议和大度,有时候误会后更容易成为好朋友。之后,我们会一起努力引领智驾科技创新,共赢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也感谢大家的关心,感谢老余!

一个看起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双簧戏”,或者说是一场不谋而合共同想达到的目的——制造话题,吸引流量,为各自造势,甚至在此过程中,还吸引到一些品牌来蹭流量的。

当然,对于何小鹏和余承东的这些“小聪明”,从某种程度上,我也是认可的。毕竟,这种突破常规的流量密码,也属于破圈者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也会象征性鼓鼓掌,但同时,我也想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被这些明着“噱头”的声音忽悠了。

AEB即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简称 AEB),顾名思义,通过摄像头与各种雷达的配合,实时监测路面情况,提前判断碰撞风险,并在必要时发出报警及自动实施制动,完全规避碰撞发生或尽最大可能地减轻碰撞强度,从而避免车辆追尾,或与行人及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碰撞事故。

通俗点说,AEB就是你考驾照时坐在副驾的教练,当你遇到危险情况时,帮你踩脚刹车规避风险。而何小鹏和余承东争论的点是:教练在什么时候帮你踩刹车,既能准确判断,又能适时刹车,不会让你“吓一跳”,既能保证你在极端状况下避免碰撞,也会规避由此新增的不安全因素,刹车时间,轻重缓急都要到位。

AEB本身也不是个新技术,早在2006年年底,奔驰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车型-S级(W221),该系统被称为Pre-Safe Brake(预碰撞制动),除了S级轿车,同平台的C216 CL轿跑也搭载了该系统。

如今,AEB就和ABS一样,被E-NCAP纳入了评分体系,新车要是不带AEB功能,碰撞测试成绩就别想拿到5星。2019年,欧盟与日本等40个国家也已达成草案,计划从2022年起让所有车型都配备AEB。

但是,就如同有些人在开车时会将ABS关闭一样,对于AEB的需求,也是因人而异,新手可能会喜欢,一些“老司机”则不喜欢被系统的干预。比如,我就喜欢关掉AEB,甚至关掉车道偏离等配置,不想被干扰驾驶。

?AEB判断力更精准恰当当然是好事,但我实在认为提不到“舆论战”的高度,?AEB本身并非行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只是更多取决于每家企业对系统启动的条件还有场景判断,主动安全和实际安全之间的数据设置,它不是行业瓶颈,代表不了企业实力,体现不了整车性能和优势,另外一旦启动后,由此导致额外生节的事故,如?AEB紧急刹停,后车追尾,事故责任厂家并不会承担,因为包括AEB在内的涉及到车辆安全配置的部分,在主机厂没有宣布达到L3级自动驾驶之前,出了事故都可以归结为消费者,一句“消费者操作失误”,就可以撇清主机厂的责任,让消费者当了小白鼠还有苦说不出,所以,何小鹏和余承东争论不重要,因为说谁更先进,最后谁都不需要为消费者的安全买单,在我看来,所有的智驾技术到底谁最先进,就只需要看谁第一个能够宣布自己实现L3级。因为这才是真正敢为自己的智驾系统负责。

正规军气势汹汹而来,“野路子”开始慌了?

并不新鲜的AEB,为何成为何小鹏和余承东热议的热点?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营销闹剧,为了增加曝光度,吸引流量。

虽然打着“野蛮人”旗号闯入汽车行业的何小鹏和有着大量粉丝的华为造车,从一开始,通过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通过各种“出圈”的营销方式,获得了大量的流量,也带动了前期销量,但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新一波的营销风向正在启动,消费者正在成熟,原来只关注智驾系统和新能源续航里程,百米加速等指标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前期不成熟求新求异的消费心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流车企推出的新一代的产品,引导到正道上。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就比如,前期理想汽车、华为汽车用增程式实现长续航的电池和通过油转电,既满足了日常纯电需求,又无需为续航里程担忧,这一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确实为其赢得市场,但这种明显在技术上落后的增程式,在越来越多的新的PHEV车型出现后,从技术本身来说,已经不香了。

相反,相对于长城的HI4,吉利的AI智能电混,上汽荣威的DMH等技术解决方案,既解决了续航里程焦虑,短程用电,而且与增程式电动车相比,更加省油节电,更加高效。

这些主流车企“正规军”的反击,既带来了全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在软件的配置上一步到位,前期新势力拼命鼓吹的那些“噱头”,也都实现了配置,关键是,这些凭着良心卖车的主流车企,也不再是拿着玄乎的科技说事,实际上定了超高溢价,在产品价格上,也实现了一步到位。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前期对产品认知主要集中在智驾、续航里程、百米加速,或者动辄“遥遥领先”、“500万之内最好”等明显的营销噱头上,随着大量主流车企的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出现,消费者也开始重视车辆本身的安全、操控性能、车内空气质量、内饰、底盘等等与车辆本身相关的硬件部分。

“噱头”面临新压力,“中国品牌”要走正道??

可以预见: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评价也会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主流汽车厂家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产品,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如领克汽车新能源车型10月销量环比增加61%;10月,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售出62086辆,创下历史新高;而上汽智己LS6“上市20天锁单突破1.8万辆;1-10月,长城汽车新能源销售200,897辆,同比大增86.24%。

主流车企虽然没有这些“野路子”的“野蛮人”更擅长制造题材、掌握流量,但是,他们大都奔的是长期主义,以产品为王,而这些车企,无一例外会坚持造车底线,造车原则,除了在软硬件上配备最新的技术,还坚持其造车底蕴和原则,坚持在品质、操控、安全、车内空气、配置等汽车本身的一切上,做到最好,而这些恰好就是新造车势力避重就轻的部分。

主流车企集体带着新一代产品回归,铆足了劲的宣传,也是给惯于用噱头来给消费者洗脑的一些车企,带去了压力。

不搞怪就无流量,不出圈就寂寞,不嚣张就不开张,处于“新老交替”的乱战时代,车企拼的不是产品而是舆论战,所以,时不时就隔空喊话,时不时就爆粗口,时不时就自己还没站稳行业,就倚老卖老炮轰对手,看起来想做英雄,其实只是为了流量。加上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前期买车要么求新求异的,要么被洗脑成功的小白,从销量上看,也是出现了流量带动销量,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系列车圈怪现象。这也导致了汽车市场成为以何小鹏、余承东、李想等为代表的,不惜为了赢得销量可以“闭着眼睛说瞎话”,不实事求是的企业的狂欢。

但是,我想说的是,目前的中国车市处于癫狂的状态,全世界的大赢家,在中国汽车市场却没什么销量,而在全世界卖的最好的中国车,也抵不过市场上的“大忽悠”。当然,制造噱头的也是中国车,我当然也希望它们做得好,但我并不希望中国车靠忽悠卖好,因为这是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市场是不健康的,总有一天会见分晓的。

但欣慰的是,我们的消费者也正在逐渐成熟,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随着越来越多主流正能量,真正代表中国汽车水平的产品的出现,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甄别能力。

至于流量本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论曾经多么热烈和辉煌,无论口水仗多么激烈,流量多么高,无论因此收割了多少短频快的资本和销量,最终,大浪淘沙,能够经得起长期考验,打造成真正的值得信赖的汽车品牌,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消费者可以上一次当,但不会一直上当,也希望这种毫无意义的舆论战,只是最后的疯狂,市场该回归到理性,真正对得起“中国品牌”这几个字的,绝对不是靠忽悠和噱头,相信这一天不会让我们等太久了。

       原文标题 : 唱双簧博流量!AEB是“噱头卖车”最后的疯狂!【愉观车市】

Baidu
map